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枫香树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枫香树
枫香树的红叶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目: 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
科: 枫香科 Altingiaceae
属: 枫香树属 Liquidambar
种:
枫香树 L. formosana
二名法
Liquidambar formosana
异名
  • Liquidambar acerifolia Maxim.
  • Liquidambar formosana var. monticola Rehder & E.H. Wilson
  • Liquidambar formosana var. Hance var. monticola Rehder et E. H. Wilson Rehder et E. H. Wilson
  • Liquidambar maximowiczii Miq.
  • Liquidambar tonkinensis A. Chev.[1][2]

枫香树学名Liquidambar formosana[3],别称台湾香胶树枫树枫子树枫仔树枫仔香枫白枫白胶香鸡枫树鸡爪枫灵枫大叶枫香菇木路路通[4][5][6][7][8],为枫香科枫香树属植物[9]种加词意为formosana“台湾的 ”[10]。 为中国大陆贵州黔南州州树[11]福建霞浦县县树[12]以及台湾国立中兴大学的校树。[13]

别名

[编辑]

由于枫香树的圆球形果序,于蒴果开裂时种子从多处掉下,看似管道很多,故而有路路通之名[14]

植物学史

[编辑]

枫香树的模式标本于1864年由采集家奥德汉(Oldham, Richard)在台湾淡水采集,并将大部份标本送往邱园,另一部份送往大英博物馆,交由植物学家进行研究,正式学名由亨利·弗莱彻·汉斯赋予,在1866年发表于法国自然科学年报,一直未曾动摇沿用至今,现时模式标本存放于大英博物馆[15]

分布

[编辑]

枫香树原产于台湾中国南部[16],现分布于老挝越南北部、台湾朝鲜半岛南部等地[17]中国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东南部、广东香港[3]福建湖北四川江苏河南陕西甘肃等省份[9][15]。本种为阳性植物,喜好阳光[18]、耐荫、耐火[19]、抗有毒气体[19]及抗风寒[20],野外分布于海拔2000米以下沟谷、山坡、次生林中[21]或溪河沿岸等地[14][20],深根性,喜生于湿润、肥沃的酸性中性壤土,粘重黄泥土或沙质砾土亦能生长[20]。可于冬季春季繁殖,多使用条播或撒播等方式播种[22]。枫香树的种子公斤约有180,000-320,000颗,播重量为每亩0.5-1公斤[22]

形态特征

[编辑]
枫香树

枫香树是一种落叶大乔木[21],树形呈圆锥形[4],高约20-40[9],高可达40[17],胸径最大可达1以上[23]。幼年及中年时树皮淡灰色,平滑[7],老时树皮灰褐色[23],粗糙而厚,浅纵向沟裂[15][24],方块状剥落[9];小枝灰色[24],披柔毛,略有皮孔,干后灰色;体椭圆状卵形[25],略披棕色柔毛[23],长约1厘米;鳞状苞片5-6枚[15],常有树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泽[25][26]

[编辑]

为单叶互生[16]或丛生枝端[27],心形[9]或阔卵状三角形[28],薄革质[9],掌状3裂或幼时5-7裂[9][17]成三角形[4]及不裂呈卵形[14],两侧裂片较短,平展,顶端尾状渐尖[9];中央裂片较长,卵形[17]或卵状三角形[9],顶端尾尖或渐尖[17];基部微心形、心形或平截[17];表面绿色,光亮[17],干后灰绿色,不发亮,颜色随季节转变,入后转变成黄色至翌年春季落叶时转变成红色[29][30];背部无毛或幼时披短柔毛[17],后脱落[19],仅沿主脉或脉腋间披短柔毛[17];掌状脉3-5条,表面及背面均明显,网脉显著[25]叶缘锯齿状,齿尖有腺状突[9],长约6-13厘米,宽约6-15[9]厘米[28]叶柄圆柱形[25],常披短柔毛,长约3[9]-12[28]厘米托叶2枚[14],线状,红褐色,披柔毛,离生或略与叶柄合生,早落,长约1-1.5[17]厘米

[编辑]

单性,雌雄同株,异花[4][16],无花被[9];雄性花由短穗状、葇荑[9]或头状花序挂列成总状花序式[25],淡黄绿色[9],顶生[16],具有黑色鳞片[7],像长有头发[31],无花瓣花萼[17]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花药红色,比花丝略短;雌性花挂列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9][16],具有黑色鳞片[7],无花瓣[14][16],每花序有花22[24]-43朵[19][25],直径约1.5厘米[25];具细长总梗[15]花序柄偶有皮孔,无腺体,长约3-6厘米[9][19]萼齿4-7枚[19],针形[19],长约4-10毫米[28]子房2室[9],每室胚珠多数[14],下半部藏于花序轴之内,上半部游离,连花柱披柔毛[28]花柱2分叉[14],柱头常卷曲[9],紫红色[14],长约6-10毫米[26]

[编辑]

蒴果,由多枚蒴果聚合成头状果序[14][16],圆球形,密生星芒状刺[27],形如流星锤[7][21][31],木质[19],连宿存花柱直径约2.5-5[25]厘米[24][28];每果序内有果22-43枚[25];2瓣开裂[9][17],2浅裂[9],下半部藏于木质花序轴之内[25],宿存花柱及刺针状萼齿。种子椭圆形[8],多数,扁平[9],多角形,有膜质窄翅[9][24],成熟时为深褐色[26]

用途

[编辑]

枫香树的枝干可采树脂供制线香及药用[19];也可供培植香菇[4][10][32]木材坚硬兼能抗白蚁,是良好的建筑及家俱材料[4][7]可供饲养天蚕蛾[8][10][14],落叶压干后可作书签[4]蒴果干后可作干燥花素材[4]。春夏季时绿荫遮天,可作为行道树、庭园树或盆景树种[4][7][18]。于台湾分别为长尾水青蛾四黑目天蚕蛾等数种类幼虫的食物来源[4]

医药用途

[编辑]

树脂

[编辑]

枫香树以干燥树脂入药[33],味辛、微苦,性平[34],归肝、脾经[35],中药名为枫香脂[33],别名枫脂、胶香、白胶、白胶香、芸香等[35],始载于《新修本草》[33],《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为“一切痈疽疮疥,金疮吐衄咯血,活血生肌,止痛解毒。烧过揩牙,永无牙疾。”[35]药材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西浙江庆元龙泉等地[34][36],为中医临床用药。具活血止痛、止血、生肌、凉血、解毒等功效[9][33][34],主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痈疽肿痛、牙痛、衄血、吐血、咯血、金疮出血等症状[9][3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枫香脂具止血、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抗缺氧、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临床应用于急性肠胃炎等治疗上[33]

[编辑]

枫香树以入药,具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等功效[19]台湾高雄市旗山区一带的原住民,从前利用枫香树的直接贴于擦伤处作止血治疗[7]

果序

[编辑]

枫香树以干燥成熟果序入药[33],味苦,性平[37],归肝、肾经 [38]孕妇忌用[39],中药名为路路通[9],别名枫香果、枫球、枫果、枫实、九室子、狼眼、狼目等[38],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原文记载为“ 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筋络拘弯,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38]药材主产于福建湖南湖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等地[40][41],为中医临床用药,归袪风湿、风寒湿药。具利水通经、消肿、祛风活络、除湿[7]、疏等功效[9][33][40],主治关节痹痛、胃痛[7]、水肿胀满、麻木拘挛、乳少、经闭、湿疹[7][9]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路路通具抗肝损伤、调节免疫、抗等作用[33][38],临床应用于产后缺乳、不射精症、増生性骨关节炎、突发性耳聋等治疗上[33]。因路路通具有良好的护肝作用,于台湾常被用作防治肝炎的药物[33]

药材鉴定

[编辑]

本品载录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定为中药枫香脂及路路通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主要透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鉴定法测定,规定中药路路通中的路路通酸含量不可少于0.15%,以控制药材的质量[33]

树脂

[编辑]

中药枫香脂以枫香树的干燥树脂,于夏季7-8月间[34]选择树龄逾20年以上的粗壮大树[35],从树根起每隔15-20厘米交错割裂凿开一洞[36],使树脂从树干割裂处流出,直到10月至翌年4月间采收[34],自然干燥或晒干[35][36]。本品质地脆弱易碎,断面具玻璃样光泽[36]呈类圆颗粒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半透明或不透明,直径多在0.5-1厘米之间,少数为3厘米[36]。气清香,燃烧时更浓,味淡[34][36]

果序

[编辑]

中药路路通以枫香树的干燥果序入药,于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40][41],采收后洗净除去杂质后晒干[41]。本品质地坚硬,不易破开[40][41]果序呈圆球形,由多枚小蒴果聚合而成,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多数尖刺状宿存萼齿及鸟喙花柱,弯曲或常折断,去除后呈现多数蜂窝状小孔,直径约2-3厘米[40][41];基部具圆柱形果柄,常折断或仅有果柄痕,长约3-4.5厘米[40][41];小蒴果顶端开裂,形成蜂窝状小孔,可见种子多数,种子发育不全者多角形,细小,直径约1毫米,种子发育完全者扁平长圆形,少数,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翅[40][41];体轻,气微香,味淡[40][41]。传统经验则认为以色黄、个大及无果梗者为佳[40]

化学成份

[编辑]
文山国小枫树伯公

树皮

[编辑]

枫香树的树皮中主要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如有 6α-羟基京尼平苷 (6α-hydroxygeniposide)、6β-羟基京尼平苷 (6β-hydroxygeniposide)、水晶兰苷甲酯 (monotropein methyl ester)及水晶兰苷[33]

树脂

[编辑]

枫香树的树脂中主要含挥发油齐墩果烷型三萜类成分,挥发油成分如有樟脑萜 (camphene)、异松油烯 (terpinolene)、丁香烯 (caryophyllene)及醋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齐墩果烷型三萜类成分如有枫香酸 (forucosolic acid)、路路通醛 (liquidambronal)、路路通醛酸(liquidambronic acid)、齐墩果酸爱勃龙醛 (ambronal)、阿波酮酸(ambronic acid)、阿波醇酸(ambrolic acid)、阿姆布二醇酸 (ambradiolic acid)及28-hydroxy-β-amyrone等[33]

[编辑]

枫香树的中主要含黄酮类鞣质类环烯醚萜苷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如有异槲皮素 (isoquercitrin)、芦丁 (rutin)、杨梅树素-3-O-(6”-没食子酰)葡萄糖苷 [myricetin-3-O-(6”-galloyl)-glucoside]、黄芪苷 (astragalin)、三叶草苷 (trifolin)、金丝桃苷 (hyperin)、杨梅树皮素-3-O-葡萄糖苷(myricetin-3-O-glucoside)及 tellimoside等;鞣质类成分如有枫香鞣质 (liquidambin)、木麻黄鞣质 (casuariin)、木麻黄鞣宁 (casuarinin)、木麻黄鞣亭 (casuarictin)、赤芍素(pedunculagin)、新唢呐草素 I、II (tellimagrandins I-II)及异皱褶菌素 A、B、D (isorugosins A-B, D)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如有水晶兰苷 (monotropein)等[33]

果实

[编辑]

枫香树的果实中主要含挥发油齐墩果烷型三萜类等,挥发油成分如有柠檬烯 (limonene)、桃金娘醛 (myrtenal)、β-、γ-松油烯 (β-, γ-terpinenes)及β-蒎烯 (β-pinene)等;齐墩果烷型三萜类成分如有羟基齐墩果内酯 (hydroxyoleanolic lactone)、路路通内酯 (liquidambaric lactone)、路路通酸 (liquidambaric acid, betulonic acid)、齐墩果酸 (oleanolic acid)、马缨丹酸 (lantanolic acid)、熊果酸 (ursolic acid)及阿江榄仁酸 (arjunolic acid)等;另还含有苏合香素环氧化物 (styracin epoxide)、异苏合香素环氧化物 (isostyracin epoxide)及左旋桂皮酸龙脑酯 [(-)-bornyl cinnamate]等成份[33]

参考

[编辑]
  1. ^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The Plant List 2010.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2. ^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China Nature 1.0.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5). 
  3. ^ 3.0 3.1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香港植物標本室..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5).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台灣行道樹圖鑑》. 陈俊雄、高瑞卿. 猫头鹰出版. 2008年3月: 第204-205页. ISBN 978-986-6651-02-1. 
  5. ^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植物名彙及基本資訊.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6. ^ 楓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國立中正大學校內電子地圖查詢系統.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7).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單元 42 楓香. 台南縣本土教學資源網..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8. ^ 8.0 8.1 8.2 植物資料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嘉義植物園. [永久失效链接]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9.23 9.24 9.25 9.26 9.27 楓香樹 Fengxiangshu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4). 
  10. ^ 10.0 10.1 10.2 楓香. 树木谷.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3). 
  11. ^ 黔南州宣布:枫香树为州树,刺梨花为州花. 贵阳网. 2020-08-28 [2022-12-24]. 
  12. ^ 霞浦县的县树、县花是什么?. 霞浦县人民政府. 2021-12-27 [2022-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13. ^ 校園生態 - 植物. [2020-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14.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庭院植物 楓香.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植物生態 楓香.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0).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楓香Formosan sweet gum.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植物標本館.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7.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17.10 17.11 楓香樹 (PDF). 四川植物誌 16: 66. [永久失效链接]
  18. ^ 18.0 18.1 楓香. 環境資訊中心.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2). 
  19.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有益花木圖鑒 生活實用植物圖鑒系列之一》. 周厚高、王凤兰、刘兵、张施君.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6年12月: 第124页. ISBN 7-80653-597-7. 
  20. ^ 20.0 20.1 20.2 枫香(拉丁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臨海農網.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26). 
  21. ^ 21.0 21.1 21.2 《香港野外樹木圖鑑》. 黎存志、叶彦、叶国梁、魏远娥、廖家业. 渔农自然护理署. 2008年3月: 第54-55页. ISBN 978-988-99377-3-7. 
  22. ^ 22.0 22.1 枫香繁殖方法. 中國種植技術網.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23. ^ 23.0 23.1 23.2 楓香樹 (PDF). 安徽植物誌 2: 494. [永久失效链接]
  24. ^ 24.0 24.1 24.2 24.3 24.4 楓香樹 (PDF). 山東植物誌 山东植物志: 221–222. [永久失效链接]
  25. ^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25.05 25.06 25.07 25.08 25.09 楓香樹 (PDF). 海南植物誌 2: 333. [永久失效链接]
  26. ^ 26.0 26.1 26.2 楓香樹 (PDF). 中國植物誌 35(2): 55. [2017-04-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3-24). 
  27. ^ 27.0 27.1 楓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植物資料庫. [永久失效链接]
  28.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楓香樹 (PDF). 福建植物誌 2: 246–247. [永久失效链接]
  29. ^ 楓香 Sweet Gum. 長春社保護樹木.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3). 
  30. ^ 香港的秋山紅葉植物. 香港植物標本室.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5). 
  31. ^ 31.0 31.1 《香港野花 第一冊》. 魏远娥、洪烈招、陈淑琼、陈爱强. 效野公园之友会、天地图书. 2007年7月: 第208-209页. ISBN 978-988-211-344-2. 
  32. ^ 楓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天主教靜宜大學蓋夏綠色精靈 第一輯.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1). 
  33. ^ 33.00 33.01 33.02 33.03 33.04 33.05 33.06 33.07 33.08 33.09 33.10 33.11 33.12 33.13 33.14 33.15 《當代藥用植物典 4》. 萧培根. 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 2007年8月: 第288-290页 [2011-09-12]. ISBN 978-988-99226-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1). 
  34.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常用中藥材鑑別圖典》. 赵中振、陈虎彪. 万里机构. 2010年1月: 第469页. ISBN 978-962-14-4150-8. 
  35. ^ 35.0 35.1 35.2 35.3 35.4 《實用本草綱目彩色圖鑒 第二卷》. 高学敏、张德芹、张建军. 外文出版社. 2006年: 第314页. ISBN 7-119-01949-X. 
  36. ^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香港中藥材圖鑑》. 赵中振.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2003年10月: 第343页. ISBN 988-97448-1-3. 
  37. ^ 《南方藥用植物 近600種中國南方藥用植物的彩色圖鑒》. 王玉生、蔡岳文.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1年4月: 第96页. ISBN 978-7-5491-0180-1. 
  38. ^ 38.0 38.1 38.2 38.3 《實用本草綱目彩色圖鑒 第二卷》. 高学敏、张德芹、张建军. 外文出版社. 2006年: 第312-313页. ISBN 7-119-01949-X. 
  39. ^ 《中國藥用植物圖鑒系列之一 南方藥用植物圖鑒 》. 王玉生、蔡岳文.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 第84页. ISBN 978-7-81036-859-9. 
  40.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常用中藥材鑑別圖典》. 赵中振、陈虎彪. 万里机构. 2010年1月: 第391页. ISBN 978-962-14-4150-8. 
  41. ^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香港中藥材圖鑑》. 赵中振.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2003年10月: 第351页. ISBN 988-97448-1-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