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翥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4月9日) |
欧阳
生平
[编辑]欧阳翥1898年生于湖南望城一个书香家庭。童年时代跟从祖父欧阳笙楼、父欧阳鹏习四书五经与古文史。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初读国文,继学教育学,后又转攻心理学及动物学等学科,192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学系,获理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研究动物学。1927年曾于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从事短期研究工作。1929年赴欧留学,先在法国巴黎大学研究神经解剖学,后入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动物学、神经解剖学和人类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2年至1934年间在柏林威廉皇家神经学研究所任研究助理。1934年秋回到中国,任国立中央大学生物学系教授,抗战时随校迁渝,其间妻卒,后未再娶;1938年起长期担任系主任,并曾担任理学院代理院长、师范学院博物系系主任;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仍任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54年春患眼疾等症,并因和新政治社会不合,痛心学问后继无人,5月25日夜投井自杀[1],时年56岁。
事略
[编辑]欧阳翥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国学家,像胡先骕一样,被称为少有的“横跨人文艺术与科学两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科学方面,他曾致力于生物学、人类学、神经学、解剖学、心理学等领域,曾任中国科学社、中国动物学会、中国人类学会、中国解剖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民族学会等多种学会的理事,同时是国际人类学会、国际神经学会会员。艺术方面,他曾是享誉江南的书法家。在国学领域,他有不少研究成果。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古典诗作。作品有《退思盦诗草》六卷、《退思盦文稿》两卷、《退思盦诗抄》十三卷、《退思盦杂缀》三十六卷。
近代西方殖民国家人种论认为中国人大脑不如西方白种人,学者为此发生学术争论,这是近现代科学史上的著名公案。欧阳翥便是这一公案中力驳此种论调的中国学者。1934年7月,欧阳翥回国前和中国学者吴定良出席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学大会。会上,英国殖民主义学者Shellshear Joseph Lexden作《中国人脑与澳洲人脑的比较》的论文讲演,宣称“中国人脑有猴沟,曲如弯月,与猩猩相近,进化不如白人高等”。欧阳翥在会前已经在英、法、德、荷兰等国搜集证据,在会上,根据搜集之材料力驳Shellshear的观点,在科学的证据面前,许多与会专家认为此种黄种人脑比白种人脑低等的观点站不住脚。这位来自中国的神经解剖学家自此闻名于世。回国后,欧阳翥在中大生物系继续从事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先后发表了《人脑直回细胞之区分》、《人脑岛回新特种细胞》、《关於形细胞之新发现》、《灵长类视觉皮层构造之变异》等20馀篇论文,分别在国内以及德、英、美、法、瑞士等国发表。1936年,欧阳翥在德国发表《人脑之种族问题》(Uber Racsengehirne Zeitsch Ressen Kunde Bd.Ⅲ S, 26.1936)一文,从外形大小、重量到内部结构、显微解剖等诸多方面,论证了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大脑并无显著差异,雄辩地驳斥了西方种族主义学者诋毁黄种人脑结构和功能不如白种人的谬论,从而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心理。在国内,他常做有关人脑的演讲,普及科学知识,消除一些国人的民族自卑心理。
注释
[编辑]- ^ 见 〈欧阳翥教授之死〉李刚 《书屋》 二〇〇四年第八期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