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储量
油页岩储量(英语:Oil shale reserves)是指在当前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之下,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油页岩资源开采。油页岩矿藏包含有小型矿藏,但目前开采并无经济利益,也有大型,且值得开采的资源。要确定油页岩储量有其困难,因为不同油页岩的化学成分,及其含有的油母质份量,加上不同提炼技术,差异会很大。开采油页岩的经济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常规石油的价格;如果每桶原油的价格低于同样数量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就不具经济可行性。
油页岩矿藏是大多数常规石油储层的烃源岩,遍布于世界各地产油区,但大部分因太深而不具开采经济可行性。[1]全世界有600多个已知的油页岩矿藏。[2][3]许多国家都有这类矿藏,但其中只有33个国家拥有已知,且可能是具有经济开采的价值。 [2][4][5]
许多矿藏需经更多的勘探以确定储量潜力。最终已探明,可归类为储量的包括美国西部的格林河地层、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第三纪矿藏、瑞典和爱沙尼亚的矿藏、约旦的Al-Lajjun矿藏以及法国、德国、巴西、中国和俄罗斯的矿藏。利用费雪分析而得的结果,这些矿藏中每公吨页岩至少可产出40升(0.25桶)的页岩油。[6][7]
一项在2016年做的保守估计,世界油页岩资源总量相当于6.05兆桶(9,620亿立方米)页岩油的产量,其中美国的资源总量占世界的80%以上。[2]相较之下,世界已探明常规石油储量估计为1.6976兆桶(2,699亿立方米)。[8]
油页岩地质
[编辑]油页岩在许多沉积环境中形成,在各地的成分差异相当大。油页岩可按成分(如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或如石英和粘土等碎屑矿物),或沉积环境(大湖泊、浅海和潟湖/小湖泊)来作分类。油页岩中大部分的有机物源自藻类,但也可能来自陆生维管束植物残骸。油页岩中的三种主要有机质(煤素质),包含有结构藻类体、lamalginite(源于藻类,存于腐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和沥青质岩。[9])一些油页岩矿藏还含有金属,包括钒、锌、铜和铀。[10][7]
大多数油页岩矿藏在中寒武纪、早中奥陶纪、晚泥盆纪、晚侏罗纪和古近纪时期形成,经藻类沼泽沉积物的堆积及埋藏,历经成岩作用,导致有机质转化为油母质。最大的矿藏位于大型湖泊遗迹中,例如美国怀俄明州和犹他州的格林河地层。一般而言,在大陆棚浅海的油页岩矿藏比在大型湖泊的厚度要薄很多。[11]
储量定义
[编辑]对页岩油储量的估计工作因多种因素而变得复杂。首先是矿藏中的油母质含量差异很大。其次是一些国家把存在的油母质总量当作储量,而不管是否受到技术或经济上的限制,并未把使用现有技术而可经济性开采的部分做估计。根据大多数定义,“储量”仅指在当前经济及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可行性的开采数量。另一方面,“资源”这个名词可指所有含有油母质的矿藏。第三是开采技术仍在发展中,可采的油母质数量仅能依靠预估。[3][12]
提炼的方法有多种,产生的可用油量也大不相同。因此,资源和储量的估计数字可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油页岩地层中的油母质含量差别也很大,开采的经济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国际和当地石油价格决定。确定从页岩油中提炼出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的方法有几种。这些方法能提供最终产品所含能量的近似值。一种标准方法是费雪分析法,以燃烧热值(即热量产出值)表达。这分析法通常被认为是种良好,可衡量整体用途的标准。美国石油学会把此分析法做过修改及标准化后而采用。但并未显示可从样本中提炼出多少油。一些工艺所产生油量比此分析法所示的为多。 Tosco II工艺的油产量提高100%以上,而Hytort工艺的油产量提高300%到400%。[7]
资源规模
[编辑]油页岩资源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等级分界标准。[13]一项在2008年所做的估计,世界油页岩资源总量定为689吉吨(gigatonne,即6.89兆吨),相当于4.8兆桶(7,600亿立方米)页岩油的当量,其中美国的数量最大,推测为3.7兆桶(5,900亿立方米),但其中只有一部分可开采。[14]根据国际能源署的《2010年世界能源展望》,世界油页岩资源超过5兆桶(7,900亿立方米)的页岩油当量,其中超过1兆桶(1,600亿立方米)是在技术上可开采的。[1]
世界能源委员会在2016年提出的保守估计,世界油页岩资源总量相当于6.05兆桶(9,620亿立方米)的页岩油当量。[2]相较下,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估计为1.6976兆桶(2,699亿立方米)。[8]
地域分布
[编辑]目前并无全球油页岩地理分布的概览。大约有600个已知的油页岩矿藏分布在地球各处,每个大陆均有,南极洲则是个例外,因尚未在当地做过油页岩探勘。[3][10]油页岩资源会集中在大型独立矿藏中,例如由大型内陆湖泊形成的格林河地层有部分地层厚达几米,这类地层位于当初原始湖泊的范围内。也会类似于在美国东部沿海发现的矿藏,这类在浅海中生成,厚度薄,但横向覆盖的面积可达数千平方公里。
矿藏 | 国家 | 形成期 | 总资源 (百万桶) | 页岩油当量 (百万公吨) |
---|---|---|---|---|
格林河地层 | 美国 | 古近纪 | 1,466,000 | 213,000 |
磷矿地层 | 美国 | 二叠纪 | 250,000 | 35,775 |
东泥盆纪地层(Eastern Devonian) | 美国 | 泥盆纪 | 189,000 | 27,000 |
荒地地层(Heath Formation) | 美国 | 密西西比世 | 180,000 | 25,578 |
奥列尼奥克河盆地 | 俄罗斯 | 寒武纪 | 167,715 | 24,000 |
刚果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 | 100,000 | 14,310 |
以拉提地层 | 巴西 | 二叠纪 | 80,000 | 11,448 |
西西里 | 义大利 | ? | 63,000 | 9,015 |
塔尔法亚带 | 摩洛哥 | 白垩纪 | 42,145 | 6,448 |
窝瓦河盆地 | 俄罗斯 | ? | 31,447 | 4,500 |
圣彼得堡矿藏(库克赛特油页岩) | 俄罗斯 | 奥陶纪 | 25,157 | 3,600 |
Vychegodsk盆地 | 俄罗斯 | 侏罗纪 | 19,580 | 2,800 |
玛格哈谷 | 约旦 | 白垩纪 | 14,009 | 2,149 |
Graptolitic argillite | 爱沙尼亚 | 奥陶纪 | 12,386 | 1,900 |
Timahdit油页岩矿藏 | 摩洛哥 | 白垩纪 | 11,236 | 1,719 |
科林伍德油页岩 | 加拿大 | 奥陶纪 | 12,300 | 1,717 |
义大利 | 义大利 | 三叠纪 | 10,000 | 1,431 |
下表按估计资源的页岩油当量,依地区/国家列表。页岩油是种合成油,透过把油页岩中有机物质(油母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分解,而分离成油、可燃气体和残留在废油页岩中的残馀碳焦。所有数字均以桶和公吨表示。
地区 | 页岩油资源当量 (百万桶) | 油页岩资源 (百万公吨) | 2008年产量 (页岩油千吨) |
---|---|---|---|
非洲 | 159,243 | 23,317 | - |
刚国民主共和国 | 100,000 | 14,310 | - |
摩洛哥 | 53,381 | 8,167 | - |
亚洲 | 613,145 | 83,836 | 375 |
中国 | 354,430 | 47,600 | 375 |
巴基斯坦 | 91,000 | 12,236 | - |
俄罗斯 | 167,715 | 24,000 | - |
欧洲 | 368,156 | 52,845 | 355 |
俄罗斯 | 247,883 | 35,470 | - |
义大利 | 73,000 | 10,446 | - |
爱沙尼亚 | 16,286 | 2,494 | 355 |
中东 | 38,172 | 5,792 | - |
约旦 | 34,172 | 5,242 | - |
北美洲 | 3,722,066 | 539,123 | - |
美国 | 3,706,228 | 536,931 | - |
加拿大 | 15,241 | 2,192 | - |
大洋洲 | 31,748 | 4,534 | - |
澳大利亚 | 31,729 | 4,531 | - |
南美洲 | 82,421 | 11,794 | 157 |
巴西 | 82,000 | 11,734 | 159 |
世界合计 | 4,786,131 | 689,227 | 930 |
非洲
[编辑]主要的油页岩矿藏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约有143.1亿公吨页岩油当量)和摩洛哥(123亿公吨油页岩,或81.6亿公吨页岩油)。刚果的矿藏尚未被适当勘探。[15] 在摩洛哥已发现在10个地点有油页岩矿藏,其中塔尔法亚和Timahdite的规模最大。虽然两地的储量业经清楚勘探,但尚未开始商业开采,仅进行过有限度的实验室和试点工厂研究。 [15]埃及、南非、马达加斯加和奈及利亚也有油页岩矿藏。埃及的主要矿藏位于塞法杰和Abu Tartour地区。[7]
亚洲
[编辑]亚洲主要的油页岩矿藏位于中国,估计总量为320亿公吨,其中44亿公吨属于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7][5]页岩油的潜在资源在2008年估计为3,540亿桶(5.63×1010立方米),在2016年则改为3,300亿桶(5.2×1010立方米)。[14][13]主要矿藏和生产地点在抚顺和辽宁;其他分布在广东省茂名市、吉林省桦甸市、黑龙江省、山东省等地。[5]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Alan R. Carroll教授认为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上二叠纪湖泊油页岩矿藏,在之前的全球油页岩评估中并未被列入,但当地的矿藏数量可与格林河地层媲美。[16]
除中国外,亚洲的其他主要矿藏位于泰国(187亿公吨)、巴基斯坦(2,270亿公吨,其中91亿公吨属于技术和经济上可行)、哈萨克斯坦(有几个矿藏;主要矿藏中的Kenderlyk Field有40亿公吨资源)和土耳其(22亿公吨)。[6][7]泰国的矿藏位于达府湄索县附近和南奔府里县。[17]土耳其的矿床主要分布在安纳托力亚中部和西部。[7]根据一些报导,乌兹别克斯坦也拥有470亿公吨的大型油页岩矿藏,主要位于Sangruntau,另也位于Baysun、Jam、Urtabulak、Aktau、Uchkyr和Kulbeshkak。[18]在印度、土库曼斯坦、缅甸、亚美尼亚和蒙古国也发现有较小的矿藏。
欧洲
[编辑]欧洲最大的油页岩矿藏位于俄罗斯(354.7亿公吨页岩油当量)。主要位于伏尔加-佩奇约尔斯克省(Volga-Petchyorsk province)和波罗的海油页岩盆地(库克赛特油页岩)。欧洲其他主要油页岩矿藏位于义大利(104.5亿公吨页岩油当量)、爱沙尼亚(24.9亿公吨页岩油当量)、法国(10亿公吨页岩油当量)、白俄罗斯(10亿公吨页岩油当量)、瑞典(8.75亿公吨页岩油当量)、乌克兰(6亿公吨页岩油当量)和英国(5亿公吨页岩油当量)。德国、卢森堡、西班牙、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塞尔维亚、奥地利、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也有油页岩矿藏。[7][14]
中东
[编辑]中东重要的油页岩矿藏位于以色列(相当于约2,500亿桶(4.0×1010立方米)页岩油)和约旦(相当于约1,020亿桶(1.62×1010立方米)页岩油)。[13]这两处资源在2008年估计各相当于40亿桶(6.4亿立方米)和341.72亿桶(5.4329×109立方米)页岩油。[14]约旦油页岩的品质高,可与美国西部的媲美,但含硫量高。其中最好的矿藏在约旦中西部的El Lajjun、Sultani和Juref ed Darawish三地,而靠近其北部边界的雅尔木克河矿藏则延伸到叙利亚。[7][19]以色列的大部分矿藏位于死海附近内盖夫沙漠北部的罗腾盆地(Rotem Basin )。以色列油页岩的热值和产油率相对较低。[7][20]
北美
[编辑]美国的油页岩资源在2005年估计为3,010亿公吨,为世界上最大者。有两个主要矿藏:美国东部的泥盆纪-密西西比油页岩(Devonian-Mississippian shales)矿藏,面积达250,000平方英里(650,000平方公里);及在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和犹他州的格林河地层矿藏,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页岩矿藏之一。 [7]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近的研究估计,美国的资源可能比以前估计的更多。根据研究,三个最大的油页岩矿藏都位于格林河地层中,皮斯斯盆地拥有1.525157兆桶(2.424806×1011立方米)的资源,[21]大格林河盆地(Greater Green River Basin)拥有1.444992兆桶( 2.297354×1011立方米),[22]和优音塔盆地拥有1.318964兆桶(2.096985×1011立方米) 页岩油资源。[23]世界能源委员会估计美国的页岩油资源总量可能相当于3.7兆桶(5,900亿立方米)。[14]而在2016年,委员会估计页岩油资源甚至高达6兆桶(9,500亿立方米)。[13]
加拿大已发现19个矿藏。研究最充分的位于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24]
大洋洲
[编辑]澳大利亚的油页岩资源在2008年估计为45.31亿公吨,为317亿桶(5.04×109立方米)页岩油当量,其中约240亿桶(38亿立方米)在技术及经济上可开采。[14]矿藏位于东部和南部各州,昆士兰州东部矿藏的潜力最大。 [7]纽西兰也发现有油页岩矿藏。[14]
南美洲
[编辑]巴西在南圣马特乌斯、巴拉那和帕莱巴谷地至少拥有9个油页岩矿藏。 在2008年,油页岩资源总量为117.34亿公吨,相当于800-820亿桶(1.27×1010-1.30×1010立方米)页岩油。[14]在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和委内瑞拉也发现有少量资源。[14][25]
参照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IEA (2010), p. 165
- ^ 2.0 2.1 2.2 2.3 WEC (2016), p. 16
- ^ 3.0 3.1 3.2 Francu, Juraj; Harvie, Barbra; Laenen, Ben; Siirde, Andres; Veiderma, Mihkel. A study on the EU oil shale industry viewed in the light of the Estonian experience. A report by EASAC to the Committee on Industry, Research and Energy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PDF). European Academies Science Advisory Council: 1–2. May 2007 [2011-05-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5-23).
- ^ Brendow, K. Global oil shale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Synthesis of the Symposium on Oil Shale. 18–19 November, Tallinn (PDF). Oil Shale. A Scientific-Technical Journal (Estonian Academy Publishers). 2003, 20 (1): 81–92 [2007-07-21]. ISSN 0208-189X.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12-07).
- ^ 5.0 5.1 5.2 Qian, J.; Wang, J.; Li, S. Oil Shale Development in China (PDF). Oil Shale. A Scientific-Technical Journal (Estonian Academy Publishers). 2003, 20 (3): 356–359 [2007-06-16]. ISSN 0208-189X.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8-10-09).
- ^ 6.0 6.1 Altun, N. E.; Hiçyilmaz, C.; Hwang, J.-Y.; Suat Bağci, A.; Kök, M. V. Oil Shales in the world and Turkey; reserv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a review (PDF). Oil Shale. A Scientific-Technical Journal (Estonian Academy Publishers). 2006, 23 (3): 211–227 [2007-06-16]. ISSN 0208-189X.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8-04-09).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Dyni, John R. Geology and resources of some world oil-shale deposits.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Report 2005–5294 (PDF).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6 [2007-07-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4-13).
- ^ 8.0 8.1 WEC (2016), p. 14
- ^ Hutton, A.C. Petrographic classification of oil sha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Amsterdam: Elsevier). 1987, 8 (3): 203–231. ISSN 0166-5162. doi:10.1016/0166-5162(87)90032-2.
- ^ 10.0 10.1 Ots, Arvo. Estonian oil shale properties and utilization in power plants (PDF). Energetika (Lithuanian Academy of Sciences Publishers). 2007-02-12, 53 (2): 8–18 [2011-05-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05).
- ^ Elayer, R.W.; Dorling, I.P.; McKie, P.W. Oil Shale Exploration and Geology. Kennedy, B.A. (编). Surface Mining. Society for Mining, Metallurgy, and Exploration, Inc. 1990: 92. ISBN 978-0-87335-102-7.
- ^ Youngquist, Walter. Shale Oil – The Elusive Energy (PDF). Hubbert Center Newsletter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1998, (4) [2007-11-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8-04-09).
- ^ 13.0 13.1 13.2 13.3 WEC (2016), p. 17
-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Dyni (2010), pp. 101–102
- ^ 15.0 15.1 Bekri, Omar. Possibilities for Oil Shale Development in Morocco (PDF). Energeia (University of Kentucky, Center for Applied Energy Research). 1992, 3 (5): 1–2 [2008-06-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6-05).
- ^ Carroll, Alan R. Upper Permian Oil Shale Deposits of Northwest China:World's Largest? (PDF). 27th Oil Shale Symposium. Golden, Colorado. 2007-10-17 [200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3).
- ^ Suwannathong, Apiradee; Khummongkol, Damrong. Oil Shale Resource in Mae Sot Basin, Thailand (PDF). 27th Oil Shale Symposium.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2007 [2016-03-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5-17).
- ^ Uzbekistan postpones shale plant construction. Trend News Agency. 2015-12-29 [2016-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 ^ Hamarneh, Yousef; Alali, Jamal; Sawaged, Suzan. Oil Shale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Jordan. Amman: Natural Resources Authority of Jordan. 1998.
- ^ Dyni (2010), p. 111
- ^ Johnson, Ronald C.; Mercier, Tracey J.; Brownfield, Michael E.; Pantea, M.P.; Self, Jesse G. Assessment of In-Place Oil Shale Resources of the Green River Formation, Piceance Basin, Western Colorado: U.S. Geological Survey Fact Sheet 2009–3012 (PDF). 2009-04-02 [2012-05-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31).
- ^ Johnson, Ronald C.; Mercier, Tracey J.; Brownfield, Michael E. Assessment of In-Place Oil Shale Resources of the Green River Formation, Greater Green River Basin in Wyoming, Colorado, and Utah: U.S. Geological Survey Fact Sheet 2011–3063 (PDF). 2011-06-27 [2012-05-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01).
- ^ Johnson, Ronald C.; Mercier, Tracey J.; Brownfield, Michael E.; Self, Jesse G. Assessment of In-Place Oil Shale Resources of the Green River Formation, Uinta Basin, Utah and Colorado: U.S. Geological Survey Fact Sheet 2011–3010 (PDF). 2010-05-07 [2014-05-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20).
- ^ Dyni (2010), p. 106
- ^ Russell, Paul L. Oil shales of the world, their origin, occurrence and exploitation First. Pergamon Press. 1990: 162–224. ISBN 0-08-037240-6.
参考书目
[编辑]
- Dyni, John R. Oil Shale. Clarke, Alan W.; Trinnaman, Judy A. (编). 2010 Survey of Energy Resources (PDF) 22. World Energy Council. 2010 [2014-12-09]. ISBN 978-0-946121-0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1-08).
-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0. Paris: OECD. 2010. ISBN 978-92-64-08624-1.
- World energy resources. Oil 2016 (PDF). World Energy Council. 2016 [2023-03-08]. ISBN 978-0-946121-6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