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治疗之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治疗之书
原名كتاب الشفاء
作者伊本·西那
类型自然哲学
语言阿拉伯文
发行信息
出版时间1027年 编辑维基数据
出版地点伊朗

治疗之书》(英语:The Book of Healing, 阿拉伯语:کتاب الشفاء‎,罗马化Kitāb al-Shifāʾ, 拉丁语Sufficientia)是科学哲学英语Early Islamic philosophy百科全书,由中世纪伊朗河中地区伊本·西那所著。他可能是在公元1014年开始写作,1020年时完成[1],在1027年出版[2][3]

此书是伊本·西那在科学和哲学上的重要著作,目的是在“治疗”灵魂的无知。因此虽然其名称和医疗似乎有关,其内容主要不在探讨医学。这和他早期所著以医学为主题,共有五卷的《医典英语The Canon of Medicine》恰好相反。

此书分为四部份:逻辑自然科学数学(当时的四术之一)和伊斯兰哲学.[3]。其中受到许多古希腊哲学家(例如亚里士多德)、希腊化时代思想家(例如克劳狄乌斯·托勒密)、早期波斯穆斯林科学家和哲学家(例如肯迪法拉比比鲁尼)的影响。

科学

[编辑]

天文学

[编辑]

天文学上,此书提出了金星太阳接近地球的理论。

化学

[编辑]

伊本·西那有关产生金属的理论结合了炼金术英语Alchemy and chemistry in Islam硫汞金属理论(不过伊本·西那对炼金术是抱批判的态度)以及亚里士多德泰奥弗拉斯托斯矿物学理论。他开创了一个有关矿物金属特性的整合概念[4]

地球科学

[编辑]

图尔明英语Stephen Toulmin古德菲尔德英语June Goodfield(1965年)曾评价伊本·西那在地质学上的贡献[5]

约在公元1000年时,伊本·西那已经提出了山脉起源的假说,就算是在八百年后的基督教世界,仍认为此假说很激进。

古生物学

伊本·西那也在古生物学上有贡献,他解释了为何会有化石岩石亚里士多德之前用气态的呼吸来解释,伊本·西那将此理论修改为石化作用英语Petrifaction流体理论(succus lapidificatus),在十三世纪被艾尔伯图斯·麦格努斯详细的说明,在16世纪被大多数自然历史学家所接受[6]

心理学

[编辑]

在《治疗之书》中,伊本·西那讨论心灵、心灵的存在、心灵和身体的关系、感官、知觉等。他写到,以最常见的层次上,心灵和身体的影响可以表现在身体依照心灵希望的方式进行运动上。他进一步的写到心灵影响身体的第二个层次是情绪意志。例如,他提到若在鸿沟上,只有由一片木板作成的桥梁,一个人过去时,若心里只想到自己可能跌倒,而且想到的情形非常的生动,不太可能在不跌倒的情形下过桥。

他也写到强烈的负面情绪英语negative emotion可能会对个体营养机能有负面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死亡。他也有讨论到催眠,提到有人可以创造一些条件,让其他人可以相信一些有关现实世界的假说。他也是第一个将人类的知觉分为五种外部感觉(古代就提到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体感)以及他所发现五种的内部感觉[7]:366

  1. 常理(common sense),将感觉整合成感知
  2. imaginative faculty,保存感知的资料
  3. 想象,将上述的资料进行合并和分割,是实务上的智力
  4. 本能,感知质性资讯(例如好和坏、爱和恨等),形成人个性的基础,可能受到理智影响,也有可能不受其影响
  5. 记忆(intention):将上述的内容都记忆下来。

伊本·西那也针对一些身体疾病英语Somatic psychology提出了心理学英语Islamic psychology的解释,总会将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连在一起。他认为忧郁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人会变的多疑,发展出某种的恐惧症。他也提出愤怒意味著从忧郁转向狂躁的变化,也解释人头部的湿度对心理疾病有影响,这些是发生在呼吸改变时:幸福会增加呼吸,会人脑内的湿度增加,但若湿度超过一定值,大脑会失去理性,引发精神疾患。他也写到有关恶梦癫痫记忆减退的症状和处理方式[7]:366

伊本·西那常用心理学的方式对待他的病人[7]:366。其中一个例子是一名波斯王子患有忧郁症,妄想自己是一头牛,会学牛叫,并且大喊:“杀了我吧,才能用我的肉作锅好汤。”,不愿意吃任何食物。有人劝说伊本·西那来治疗这个病患。伊本·西那传了讯息给病人,跟他说屠夫要来杀他,病人很高兴。伊本·西那遇到王子时,拿了一把刀在手上,他问:“我要杀的牛在哪里?”王子发出牛叫回应。躺在地上等待宰杀,伊本·西那假装预备要杀他,说道:“这匹牛太瘦了,还不到宰杀的时候,要把牛喂饱,等牛健康而且够肥的时候,再来杀他。”病人收到食物后,很快的吃掉了。渐渐“有体力,不再有妄想症,最后康复了。”[7]:376

哲学

[编辑]

伊本·西那成功了调和了亚里斯多德主义新柏拉图主义伊斯兰教义学,在伊斯兰黄金时代时,阿维森纳主义是12世纪伊斯兰哲学英语early Islamic philosophy中的重要学派,伊本·西那也是当时哲学界中的权威[8]

阿维森纳主义对中世纪的欧洲也有贡献,其学说有探讨灵魂的特性,以及其存在-本质区别的学说,以及在经院时期欧洲引起的争议以及审查制度。在巴黎此情形格外的明显,阿维森纳主义在1210年遭到取缔。不过伊本·西那的穆斯林哲学英语Muslim psychology以及知识理论影响了奥弗涅的威廉英语William of Auvergne, Bishop of Paris艾尔伯图斯·麦格努斯,其形上学也影响了托马斯·阿奎那[9]

逻辑

[编辑]

伊本·西那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探讨伊斯兰哲学中的逻辑英语logic in Islamic philosophy,也发展其自有的形式系统,称为“阿维森纳逻辑”,和以亚里斯多德学说为基础的传统逻辑不同。在十二世纪的伊斯兰世界,处逻辑学主导地位的是阿维森纳逻辑[10]。在12世纪的拉丁语翻译英语Latin translations of the 12th century之后,他的逻辑著作也在欧洲中古作家(例如艾尔伯图斯·麦格努斯)身上有很大的影响[11]

伊本·西那写了假言三段论[2][3]以及命题逻辑,两者都是斯多噶逻辑传统下的内容[12]。伊本·西那也发展了“时间模态”下直言三段论的原始理论[13],以及归纳推理的使用,例如一致、差异和伴随变异的方法英语Mill's Methods,这是科学方法中的关键[2]

形上学

[编辑]

早期的伊斯兰哲学,虽然充斥著伊斯兰教神学,但在本质(essence)和存在(existence)的区分上,区分的比亚里斯多德主义要清楚。存在(existence)是临时且偶然的领域,而本质(essence)是超越偶然性的存有(being)。伊本·西那的哲学中,特别是和形上学有关的部份,许多都是源自于法拉比。在伊本·西那的作品中,有许多是对真正确定伊斯兰哲学的追寻。

法拉比的带领之下,伊本·西那对存有(being)的问题展开了全方位的调查,其中他区分了本质存在。他认为存在的事实无法从存在事物的本质来推论或是解释,形式和物质本身也不能影响或启始宇宙的运行,或是已存在事物的逐步实现。因此存在一定是因为因果关系,让某一本质得以存在。若要如此,这个起因必须是存在的事物,而且和其结果并存[14]

伊本·西那有关神的存在性的证明是第一个本体论证明,写在《治疗之书》的“形上学”章节[15][16]。这是第一次尝试用先验证明的方式,其中只用了直觉理智。伊本·西那有关神存在证明的特别之处在同时是宇宙论证明英语cosmological argument及本体论证明。“此论证是本体论的,因为在智慧上的‘必然存在’(necessary existence)是论证‘必然存在者’(Necessary Existent)的第一个基础。”,“此论证也是宇宙论的,因为其大部份的内容都在论证存在之物不可能独自存在,最终一定会追溯到一个‘必然存在者’(Necessary Existent)”[17]

科学哲学

[编辑]

在《治疗之书》的“论证”章节中,伊本·西那讨论科学哲学,也描述早期有关探究英语inquiry科学方法。其中有讨论亚里斯多德的《{{le|后分析篇|Posterior Analytics}》,而许多论点和其有所不同。伊本·西那解释了scientific inquiry英语科學探究的正确方法论问题,也提出了“人要如何得到科学第一原理?”的问题。他问的是科学家要如何“在没有更基本的前提来推断的情形下,得到演绎科学中的最初公理假说?”。他解释理想的情形是人意识到“这些词之间有一种关系,而且可以有永久、普遍的确定性。”。亚里斯多德主义认为要达到第一原理,需要透过归纳推理,伊本·西那加上了二个方式:检验法和实验法。伊本·西那批评亚里斯多德的归纳法,认为此方法“没到有导到此方式声称要提供的,绝对且确定的前提”。取而代之是,伊本·西那所发展“作为科学探究方式的实验方法。”[18]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Ibn Sina Abu ‘Ali Al-Husayn. Muslimphilosophy.com. [2014-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2). 
  2. ^ 2.0 2.1 2.2 Goodman, Lenn Evan. 2003. Islamic Human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13580-6. p. 155.
  3. ^ 3.0 3.1 3.2 Goodman, Lenn Evan. 1992. Avicenna. Routledge. ISBN 0-415-01929-X. p. 31.
  4. ^ Seyyed Hossein Nasr, The achievements of IBN SINA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his contributions to its philosophy, Islam & Science, 2003-12, 1 
  5. ^ Toulmin, Stephen. and June Goodfield. 1965. The Ancestry of Science: The Discovery of Tim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 64. cf. The Contribution of Ibn Sina to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 scienc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Rudwick, M. J. S., The Meaning of Fossils: Episodes in the History of Palaeont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4, 1985, ISBN 0-226-73103-0 
  7. ^ 7.0 7.1 7.2 7.3 Haque, Amber. 2004. "Psychology from Islamic Perspective: Contributions of Early Muslim Scholars and Challenges to Contemporary Muslim Psychologists." Journal of Religion & Health 43(4):357–77.
  8. ^ Fancy, Nahyan A. G. 2006. "Pulmonary Transit and Bodily Resurrection: The Interaction of Medicine,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in the Works of Ibn al-Nafīs (d. 128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p. 80-81.
  9. ^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Avicenna/Ibn Sina (CA. 980-1037). Iep.utm.edu. 2013-08-02 [2014-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3). 
  10. ^ I. M. Bochenski (1961), "On the history of the history of logic", A history of formal logic, p. 4-10. Translated by I. Thomas, Notre Dam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cf. Ancient Islamic (Arabic and Persian) Logic and Ontolog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Richard F. Washell (1973), "Logic, Language, and Albert the Great",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34 (3), pp. 445–450 [445].
  12. ^ Goodman, Lenn Evan (1992); Avicenna, p. 18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