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石胡荽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胡荽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菊科 Asteraceae
属: 石胡荽属 Centipeda
种:
石胡荽 C. minima
二名法
Centipeda minima
(L.) A. Br. et Aschers.
异名
  • Artemisia minima L.
  • Cotula orbicularis Lour.
  • Cotula minima (L.)Willd.
  • Myriogyne minuta Less.
  • Sphaeromorphaea centipeda DC.
  • Centipeda minuta (Less.) C. B. Clarke[1]

石胡荽学名Centipeda minima),英文名称:Small Centipeda,Spreading Sneezeweed[2],别称鹅不食草鸡肠草沙飞草 球子草 散星草杜网草 白珠子草砂药草翳子草蚊子草小龙牙草吐金草(台湾)猪屎草猪屎潺雾水沙猫沙食胡荽野园荽野芫荽地芫荽地胡椒山胡椒二郎剑二郎戟三节剑三牙钻大救驾小救驾通天窍地杨梅连地稗满天星小拳头铁拳头白地茜[3][4][5],为菊科石胡荽属的植物[2]。分布于马来西亚日本朝鲜印度大洋洲以及中国大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1,900米的地区,多长于田野、阴湿草地及路旁荒野之上[2],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模式种采自于亚洲[6]。花果期4-11月,各地略有不同[6][7][8][9]

形态

[编辑]

石胡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铺散多分枝,纤细,基部匍匐状,无毛或微披蛛丝状毛,著地后易生,高约5-20厘米。倒卵状椭圆形的叶子互生,顶端钝,基部楔型,上部边缘具2-3不规则的疏齿,无柄,表面无毛,背面微披蛛丝状毛及腺点,叶脉稍为凸起,长约7-20毫米,宽约3-5 毫米。

花为头状花序,细小,扁球形,单生于叶腋,直径约3-4毫米;无花序梗或极短,与叶对生;总苞半球形;总苞片椭圆状披针形,绿色,2层,边缘透明膜质,外层较内层大;花托平坦,无托片;花杂性,筒状,黄绿或淡黄色;雌花位于头状花序的外围,数量较多,花冠细管状,淡绿黄色,多层,顶端2-3微裂,长约0.2毫米;两性花位于头状花序的中央,数量较少,花冠管状,淡紫红色,顶端4深裂,下部有明显的狭管,长约0.5毫米;雄蕊4枚,花柱裂片短,钝或截形。果为瘦果,圆柱形或椭圆形,具4棱,棱上有长毛,无冠状冠毛或具鳞片状冠毛,长约1毫米。[2][6][7][8][9][10][11][12]

药用

[编辑]

石胡荽的干燥全草入药。中药名为鹅不食草,味辛,性温,归经,药材主产于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等地。有祛风通窃、解毒消肿、止咳、平喘、抑菌、抗炎、抗癌、抗敏、保肝等之功效,可治感冒咳嗽哮喘、头痛、鼻炎、鼻渊、鼻息肉、喉痹、耳聋、疟疾痢疾、肿毒、疥癣、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现代临床应用于感冒慢性气管炎慢性肠胃炎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关节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翳、偏头痛、支气管哮喘、百日咳、鹅口疮、鸡眼、膀胱结石、小儿疳积及跌打损伤等病症,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则忌用。 [2][13][14]

药材鉴定

[编辑]

本种干燥全草,于9-11月开花结果时采挖全草,生用或于去净杂质后晒干;全草淡黄色,扭缠成团状;茎幼细质脆,断面黄白色;叶表面棕褐或灰绿色,边缘具不规则的疏齿,多为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则呈匙形;花黄或黄褐色,头状花序。气微香,久闻有刺激感。本品种载录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定为中药鹅不食草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主要透过性状、组织粉末、总灰分等鉴别资料,以控制药材的质量。[14][15]

化学成份

[编辑]

全草主要含三萜类三萜皂苷类糖苷类甾醇类倍半萜内酯类酰胺类化合物黄酮类茋类酯类等化学成分组成[13][1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郑州植物检索[永久失效链接]
  2. ^ 2.0 2.1 2.2 2.3 2.4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3. ^ 台湾植物资讯整合查询系统
  4. ^ 鹅不食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意古中医
  5. ^ CFH物种信息卡中国自然标本馆
  6. ^ 6.0 6.1 6.2 黑龙江植物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165页
  7. ^ 7.0 7.1 河南植物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638页
  8. ^ 8.0 8.1 浙江植物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274页
  9. ^ 9.0 9.1 贵州植物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211页
  10. ^ 中国植物志[永久失效链接]第132-133页
  11. ^ 《中國本草圖錄 卷七》. 萧培根. 商务印书馆、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年6月: 第166页. ISBN 962-07-3084-4. 
  12. ^ 《增訂 生草藥性備要》. 何克諌、关培生.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1995年10月: 第342页. ISBN 962-436-270-X. 
  13. ^ 13.0 13.1 《實用中草藥圖典》. 实用中草药图典编委会. 商务印书馆. 2010年1月: 第16页. ISBN 978-962-07-5525-5. 
  14. ^ 14.0 14.1 14.2 中药数据库[永久失效链接]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
  15. ^ 《香港中藥材圖鑑》. 赵中振.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2003年10月: 第426页. ISBN 988-97448-1-3. 
  • 昆明植物研究所. 石胡荽.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外部链接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石胡荽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植物名实图考·石胡荽》,出自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