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围子 (云林县虎尾镇)
23°42′03″N 120°25′11.2″E / 23.70083°N 120.419778°E 竹围子,原写为竹围仔,是台湾云林县虎尾镇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镇中部偏西南。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廉使里西南端、建国里中部、新吉里不含东部边界地带中南段、三合里北部及东部凸出部分的东半部、北溪里南端、东屯里东部南侧凸出部分的中段。[1][2]
历史
[编辑]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竹围子地区为一街庄,称为“竹围仔庄”,隶属于大坵田堡。该庄轮廓略呈尖端朝西的T字形,北与北溪厝庄为邻,东北与廉使庄为邻,东与五间厝庄为邻,南边为湳仔庄、三合庄,西边为大墩仔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斗六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大墩仔区”,隶属于斗六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大墩仔区改隶属于嘉义厅。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并雅化为“竹围子”大字,隶属于台南州虎尾郡虎尾庄。[3]1933年,虎尾庄升格为虎尾街。
战后虎尾街改制为虎尾镇,隶属于台南县,大字亦改制为里。1950年10月,云、嘉、南分治,虎尾镇改隶属云林县。
聚落
[编辑]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竹围仔(陈家庄)、棋盘厝竹围仔、旧廍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此外,本地区尚有新吉庄聚落[2],为日治末期因兴建飞机场,迁村到此地。光复改称新吉里。现今人口增加。达5000人,为虎尾镇第二大里,也是虎尾重要住宅区。[4]
交通
[编辑]省道台78线即“东西向快速公路-台西古坑线”,是云林县境内的东西向快速公路,大致以西南西—东北东走向绕大弯转西北西—东南东走向经过本地区南部边界外不远处。最近的交流道是正南方县道145号交会处的虎尾交流道。由此等向西可前往土库、元长北部、东势、台西等地;向东可前往国道1号云林系统交流道、斗南、古坑、高厝林子头的东侧端点(古坑端)并止于国道3号古坑系统交流道。[1][5]
县道145号(林森路二段)是埤头至六脚乡港尾寮的道路,大致以东北—西南走向经过本地区东南部边界地带。由该道路向东北可前往虎尾市区、西螺、埤头并止于县道150号路口;[6]向西南可前往土库、元长东南部、北港、六脚港尾寮等地。[1][5][7][8]
县道158号(文科路)是台西海口至斗南北势仔的道路,大致以西南西—东北东走向经过本地区北部凸出部分。由该道路向西南西转西再转西南西可前往土库中部、褒忠、东势、台西等地;向东北东经廉使地区东南部转东南,再于埒内地区西南部经县道145号路口后转南再转东南可前往平和厝、蕃薯东端、小东、国道1号斗南交流道并止于省道台1线路口。[1][5]
乡道云89线是湳仔(顶湳仔)至下湳仔的道路,其北侧端点(起点)位于本地区东南部边界外缘的县道145号路口。由此向南转西南再转南蜿蜒而行,经顶湳仔聚落后转西南,经省道台78线(东西向快速公路-台西古坑线)高架桥下后可前往下湳仔聚落东北郊并止于县道158甲线路口。[1][2]
乡道云89-1线是三合(实际起点在旧廍)至下湳仔的道路,其北侧端点(起点)位于本地区西部凸出部分南侧边界地带旧廍聚落东侧的乡道云94线路口。由此向南微东绕弯道转西南西,至路口转南出聚落并出境,可前往三合、下湳仔聚落东北郊并止于县道158甲线路口。[1][2]
乡道云94线(无名道路、工专一街)是东畔庄至虎尾的道路,其东侧端点(终点)位于本地区东部边界南侧外缘的工专路路口。由此向西入境后,经竹围子聚落转西南西,出境后经一小段路到达本地区西部凸出部分的南侧边界并沿边界而行,其后转西进入旧廍聚落,经乡道云89-1线起点路口后转西北再度入境,出聚落后转西北,经乡道云95线路口后转西微北以至出境,可前往大屯子地区南部的东畔庄聚落西侧并止于县道158号旧线路口。[1][2]
乡道云95线是北溪厝至溪埔寮的道路,其北侧端点(起点)位于本地区西部凸出部分北侧边界外不远处的县道158号路口(北溪厝聚落东郊)。由此向南南东入境后转西南微南,经乡道云94线路口后续行以至出境,可前往三合西部、土库市区东北部、过港地区的溪埔寮聚落并止于乡道云96线路口。[1][2][9]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