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号大提琴协奏曲 (萧斯达高维契)
第2号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26,是俄国作曲家萧士达高维契作创作的作品。写于1966年。跟第一首相同,作曲家把这首曲子题献给好友、大提琴家罗斯卓波维契。罗斯卓波维契于同年9月25日于莫斯科举行了首演,指挥为叶夫根尼·斯韦特拉诺夫。这是属于萧士达高维契晚期的管弦乐作品,基本上调性已经不再如早期或中期般如此明显,有些音乐评论会夹硬的将本曲套成为“G小调调性”,但不论作曲家的手稿或后来由Sikorski(当年专负责出版东欧及前苏联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或博浩出版社所出版的总谱,均没有这样的写法或称呼。
分析
[编辑]配器
[编辑]- 木管乐器:短笛、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巴松管、低音巴松管
- 铜管乐器:2圆号
- 敲击乐器(4位):定音鼓、三角铁、梆子、大鼓、小鼓、铃鼓、筒鼓、木琴、乐鞭
- 弦乐器:第1小提琴、第2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2竖琴(齐奏)
依照工具书《管弦乐作品手册》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简记为"*2 2 2 *3—2 0 0 0—tmp+3—hp—str"[1]。
结构
[编辑]本曲共分为三个乐章,头尾两乐章均为篇幅长的乐章,演奏时间超过15分钟;中间乐章却非常短小,约5分钟便奏完。全曲演奏时间为约36分钟。
- 第1乐章
缓板(largo),以4/4为主,间中插入3/2,5/4或3/4等节奏
- 第2乐章
小快板(Allegetto),2/2为主,间中插入3/2,3/4或5/4等节奏
带诙谐的间奏曲。作曲家主要以跳弓奏出本乐章的2个主要音乐动机:以纯四度的音程跳跃,以及交织而不断重复的单方向半音/全音,第二动机据称是取裁自乌克兰敖德萨地区的一首民谣,但如果将这动机拆开,最后原来就是作曲家后期常用的DSCH动机,但将音符按次序重新排列(DSCH→EDCH→E♭、D、C、B♮)后,再以同等的音程转移至不同的音高上。
在这两个动机下,萧士达高维契为独奏创制出不同的旋律乐句,同时间,两个动机的原型就不断穿插在乐队各乐器中,中段改为以3/4为主,独契以第二动机加上大距离的滑音,营造成一种舞曲的模式;但原来的动机原型仍然在各乐器中穿插出现,尤其是定音鼓的四度音程,使它首次在乐曲中出现。经过一轮旋律乐句上的变化后,独奏似乎回归到第一主题,但很快却进入了热闹的终段部份,然后在圆号和乐队的对答下,小鼓突然的滚奏使乐曲直接进入第3乐章。
- 第3乐章
小快板(Allegetto),没有不固定节拍,开头为2/2,但随后则6/8,3/4,2/4,3/2,5/4等节奏不断的出现
在小鼓的滚奏下,两支圆号吹出号角式的宣召段,令人回想起《节日序曲》中的开头部份,及后出现一个很奇特的组合,小鼓换成为铃鼓的滚奏,然后大提琴独奏就在不断的铃片声中模仿圆号的乐句,到达四个颤音后,第二乐章中的四度音程再次出现,并在巴松管及低音巴松管的两次增值吹奏后,进入了由竖琴引领的田园风6/8节奏。独奏在长笛衬托中奏出了第一主题。
注释
[编辑]- ^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378. ISBN 0-8108-3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