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第8号交响曲 (德沃夏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8号交响曲[注 1]
德沃夏克作品
德沃夏克的签名封面
调性G大调
目录号B. 163
作品号88
风格浪漫主义
创作1889年,​134年前​(1889
献给波西米亚弗朗茨·约瑟夫科学、文学和艺术院
出版1890年
时长约36分钟
乐章4
首演
日期1890年2月2日
位置布拉格
指挥安东宁·德沃夏克
表演者布拉格国家剧院乐团

G大调第8号交响曲作品88(布氏号B. 163),是捷克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于1889年创作的交响曲,于1890年2月2日在布拉格首演,德沃夏克本人亲任指挥。[1]

创作背景

[编辑]

德沃夏克在入选波希米亚弗朗茨·约瑟夫科学、文学和艺术院之际,创作了这部作品。与第七交响曲——一首暴风雨般的浪漫主义作品——截然不同,第八交响曲欢快、如歌,更多地取材于德沃夏克喜爱的波西米亚民乐[2]。德沃夏克的创作灵感来自其消夏之地普日布拉姆的美丽风景,作者试图“写一部不同于自己其他交响曲的作品,带有个人风格和新近的展现手法”[1][3]

德沃夏克的夏季住所,他在此创作了该交响曲

表演和出版

[编辑]

1890年2月2日,在该作品的首演中,作曲家本人指挥布拉格国家剧院乐团演出。首演成功后,德沃夏克于1890年11月7日在法兰克福以及次年在剑桥再次指挥该曲演出,在剑桥德沃夏克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在德沃夏克第六次访问英国期间,皇家爱乐乐团多次演奏该曲。

作曲家与妻子安娜在伦敦(1886年)

汉斯·里希特指挥了该曲在维也纳伦敦的首演。音乐会结束后,他在维也纳写信给德沃夏克:“如果您在现场,一定会非常喜欢这次表演。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所以我们都很激动……掌声热烈而亲切。”[注 2]

德沃夏克于1890年委托伦敦出版商文森特·诺维罗英语Vincent Novello出版了这首交响曲。

分析

[编辑]

配器

[编辑]

本作品的配器包括:2支长笛(第二长笛兼任短笛)、2支双簧管(第一双簧管兼任英国管)、2支单簧管(A调和B调)、2个低音管、4个法国号、2支小号、3支长号大号定音鼓,以及弦乐[1] 。依照工具书《管弦乐作品手册》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简记为"*2 *2 2 2—4 2 3 1—tmp—str"[4]

在此交响曲中,短笛和英国管的编排很不寻常。 第一乐章的呈示部中,短笛仅与长笛保持一致的长音;在第一乐章的“鸟鸣”主题第二次再现中,短笛只演奏了一个简短但突出的乐句。在某些版本中,兼吹英国管的是第二双簧管,而不是大多数乐谱中的第一双簧管。

乐章探实

[编辑]

本曲分为四个乐章:

  1. 有生气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G小调G大调
  2. 慢板(Adagio);E大调C小调C大调
  3. 优雅的小快板,非常活泼(Allegretto grazioso — Molto vivace);G小调 → G大调的三重奏和结尾
  4. 非进行曲式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G大调

德沃夏克以四个乐章保留了交响曲的典型形式,但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来组织它们。各个乐章都显示出不同主题,其中许多都基于波西米亚旋律,乐章中主题的发展不时有即兴创作。[2]

该曲的表演一般约需36分钟,是德沃夏克较短的交响曲之一。

第一乐章

[编辑]

此乐章为奏鸣曲式架构,以有力而辉煌的呈示部开始,特点是定音鼓的自由应用。开头是抒情的G小调主题,由大提琴、低音管等中音域乐器合奏。这引出了“鸟鸣”的长笛主题(第18小节),达到了乐章的主调G大调。乐评家彼得·洛基(Peter Laki)认为此乐章的发展部“风起云涌”,匈牙利指挥豪勒隆·嘉保匈牙利语Hollerung Gábor则评为“后贝多芬时代最为刺激的发展部写作”。[注 3][1][2]再现部中,第二个主题改由英国管演奏,较呈示部的旋律低两个八度。乐章以“简短但充满活力的尾声”结束。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特色之一,便在于音乐主题的不同面貌,透过节奏、调性、配器等改变展现出来。在第一乐章当中,开端的大提琴主题之后将被小号重现(第219小节),而大提琴与小号的强烈音域对比,正是浪漫时期管弦乐团色彩变化的必要元素。另外,原来由长笛演绎的“鸟鸣”主题,则被赋予推进的功能,分别由圆号(第34小节)、乐团全体(第57小节)继承,此亦是第一乐章主题发展的一例。

第二乐章

[编辑]

尽管被标记为慢板,第二乐章在速度选择上仍不应过慢,这点可由作曲家的速度提示窥见:此处拍号虽记为 2/4
拍慢板,但亦有“♪ = 80”的提示,似是作曲家并不属意咏唱式的诠释,而特别提示应在音乐行进中保持细小的脉动。乐章起初的九个小节是一个短小动机的模进(sequence),期间作曲家利用了变格终止的手法,使调性无法真正被确定,制造了听觉上的期待感。随后,美丽的单簧管二重奏开始(第12小节),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类似,音乐的灵感来自宁静的风景,描绘了一个被暴风雨打断的夏日。[1]

前述无法被解决的和声悬疑,在此乐章的中间段(第47小节起)获得了满足。此处的调性是确切的C大调,伴奏声部提供稳定的主-属和弦,长笛与双簧管的齐奏则倘佯其上。总地说来,小调与大调间的对比性,构成了第二乐章的大部分画面。

第三乐章

[编辑]

起初是忧郁的华尔兹,3/8
拍,此段音乐富有斯拉夫式的色彩,然而乐章中段(第87小节起)的节奏错置却来自经典的捷克舞蹈。[2]接近乐章尾声时,节拍一变而为 2/4
,以与第二乐章类似的方式结束。

该乐章不是典型的小步舞曲或诙谐曲,而是类似于勃拉姆斯第一第二交响曲的第三乐章“间奏曲”(intermezzo)。

第四乐章

[编辑]

终乐章最为激荡,形式上是复杂的主题和变奏。必须注意的是,变奏曲是古老的作曲手法,在德沃夏克所处的年代已经罕有例子,这个乐章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继承自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变奏曲写作传统,将一个简单、易于哼唱的主题加以各种变化,展现多样的音乐可能性。

开场是嘹亮的小号。指挥家库贝利克曾说:“先生们,在波西米亚,小号从不呼唤战斗——他们总是呼唤舞蹈!”[1]音乐随后发展成优美的主题,先是由大提琴演奏。德沃夏克巧妙地建立张力,在约两分钟后一气释放出来,一系列乐器凯旋般地演奏初始主题,而速度更快。主题引出对比鲜明的变奏后,乐章随即展开出一个激烈的中间部分,其中调性在大小调之间变化了数次。返回到缓慢的抒情部分后,作品以半音音阶尾声结尾,其中铜管和定音鼓非常突出。乐评家彼得·拉基总结:“德沃夏克对形式的处理借鉴于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但他用明显的捷克风格的旋律,和当时作曲家少有的愉悦感,来填充他的形式。这些变奏的特点迥异:有些较慢,有些较快,有些柔和(例如,极具技巧的长笛独奏),有些则喧闹。大多数都是大调,中间那让人联想到乡村乐队的部分是小调。音乐总是开朗而乐观。”[2]

轶事

[编辑]
  • 第8号交响曲创作期间,德沃夏克与自己长期合作的出版商弗里茨·西姆罗克产生了意见上的分歧,后者对赚钱的短作品更感兴趣[1][3]。西姆罗克希望对乐章题目和作曲家名字使用德语,被“骄傲的波西米亚人”德沃夏克拒绝,作品后来遂转由伦敦的诺维罗出版。
  • 由于在英国首次出版,这首交响曲偶尔会被称为“英国交响曲”[5][6]。亦有意见指,与第7号交响曲(多有模仿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相比,第8号更值得“捷克”之名。

注释

[编辑]
  1. ^ 作曲家在世时,此曲编为“第4号交响曲”,一些较早出版的乐谱(如欧伊伦堡出版社No. 525)便采用了此编号。
  2. ^ 德语原文:"An dieser Aufführung hätten Sie gewiß Freude gehabt. Wir alle haben gefühlt, daß es sich um ein herrliches Werk handelt: darum waren wir alle auch mit Enthusiasmus dabei. [...] Der Beifall war warm und herzlich."
  3. ^ 按:详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Elizabeth Schwartz. Dvořák's Eighth Symphony. Oregon Symphony. 2013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2. ^ 2.0 2.1 2.2 2.3 2.4 Peter Laki. Symphony No. 8 in G major, Op. 88. Kennedy Center. 2010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3. ^ 3.0 3.1 Jürgen Ostmann. 'Von Themen und ihren Schicksalen. Rheingau Musik Festival. 2013. 
  4. ^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131. ISBN 0-8108-3228-3. 
  5. ^ PKF – Prague Philharmonia - Slovenská filharmónia. Slovenská filharmónia. [2019-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1). 
  6. ^ Paul Serotsky. Antonin Dvorák (1841–1904) – Symphony No. 8. Music Web International. 2010 [2019-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6). 
延伸阅读
  • Christoph Hahn, Siegmar Hohl. Bertelsmann Konzertführer. Gütersloh/Munich: Bertelsmann Lexikon Verlag. 1993. ISBN 3-570-10519-9. 
  • Annette Retinski, Alfred Beaujean. Harenberg Konzertführer: der Schlüssel zu 600 Werken von 200 Komponisten: mit 800 CD-Empfehlungen der "FonoForum"-Redaktion 4. ed. Dortmund: Harenberg Kommunikation. 1998. ISBN 3-611-00535-5. 
  • Hansjürgen Schaefer. Konzertbuch Orchestermusik A-F. Leipzig: VEB Deutscher Verlag für Musik. 1958.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