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罗马之劫 (1527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罗马之劫
科涅克联盟战争的一部分

1527年罗马之劫,17世纪作品
日期1527年5月6日
地点
结果 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取得决定性胜利
参战方
教宗国

查理五世帝国:

瓜斯塔拉伯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教宗克勉七世(被俘)
卡斯帕·罗伊斯 
伦佐·迪·切里
夏尔·波旁 
菲利伯·沙隆(负伤)
兵力
民兵5,000人
宗座瑞士近卫队189人
20,000人
伤亡与损失
500人死伤或被俘 不明
45,000名平民死伤或被逐

罗马之劫发生于1527年5月6日,[1]罗马人的国王查理五世属下的军队哗变后,对罗马进行的军事行动。该次事件是查理五世(身兼西班牙国王,史称卡洛斯一世)与1526年-1529年科涅克同盟的冲突中的重要胜利。

背景

[编辑]

教宗克勉七世有意改变区内的势力均衡,于是支持法国,以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支配。

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在意大利击败法军,却得不到应得的军饷。为数34,000人的帝国军队哗变,强迫军队司令波旁公爵、前任法国王室统帅夏尔三世带领他们向罗马进发。除了隶属公爵的6,000个西班牙人外,军队中有隶属乔治·冯·佛朗斯堡英语Georg von Frundsberg的日耳曼佣兵14,000人、隶属法布里奇奥·马拉马尔多英语Fabrizio Maramaldo朋佩欧·科隆纳英语Pompeo Colonna及路易吉·贡扎加(Luigi Gonzaga)的一些意大利步兵以及隶属费兰特·贡扎加英语Ferrante Gonzaga及奥兰治亲王沙隆的菲利柏特英语Philibert of Chalon的一些骑兵。他们当中有些人视自己为马丁路德的新教运动的坚定追随者,以宗教因素认为教宗的首都是一个目标。这些人与麾下士兵一样对罗马起了贪婪的欲念,认为那里既富庶又容易到手。不少土匪及同盟军的逃兵也在半途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中。

公爵于1527年4月20日离开阿雷佐。这支纪律败坏的军队劫掠阿夸彭登泰圣洛伦佐诺沃,占领维泰博龙奇廖内,5月5日抵达罗马城墙下。

劫掠

[编辑]

罗马的守军不多,仅有民兵5000人及教宗的宗座瑞士近卫队。主帅夏尔三世希望尽快攻破罗马,避免遭受守军及同盟军夹击的可能性。

5月6日,神圣罗马帝国军队进攻贾尼科洛山及梵蒂冈山英语Vatican Hill的城墙。主帅夏尔三世中了致命的枪伤,不久即死亡。神圣罗马帝国同日攻占城墙。在圣伯多禄大殿的台阶上,宗座瑞士近卫队几乎全部战死,当值的189人中,仅有42人生还。[1]卫队的奋勇作战,使教宗得以经秘密通道安全逃出。帝国军主帅则由奥兰治亲王菲利柏特英语Philibert of Chalon暂代,但纪律已经彻底失控。

因为元帅夏尔三世的阵亡,部队陷入无纪律的放任状态:约1000个教宗首都及圣殿的卫兵被残酷地处决,然后开始了抢掠。教堂、修道院以及高级神职人员的宫廷被破坏及搜掠。即使是亲神圣罗马帝国的枢机,也要向士兵付钱以保存财产。5月8日,与克勉七世有私仇的蓬佩奥·科隆纳英语Pompeo_Colonna枢机入城。跟他来的有他的封地的农民,他们在这里对先前因教宗命令而遭受的劫掠展开报复。不过枢机知道城内惨状后也不禁动容,在自己的宫殿收留了一些罗马市民。

经过三日蹂躏后,菲利柏特下令停止劫掠,但是大多数士兵都没有遵从。与此同时,克勉七世仍被困于圣天使城堡内。乌尔比诺公爵弗朗切斯科·玛丽亚一世·德拉罗维雷英语Francesco Maria I della Rovere, Duke of Urbino萨卢佐侯爵萨卢佐的米凯莱·安东尼奥英语Michele Antonio, Marquess of Saluzzo带了一些军队于6月1日到达罗马北方的蒙泰罗西,不过他们过度谨慎,以致错失了轻易地打败这时军纪已荡然无存的神圣罗马帝国军人的机会。6月5日,克勉七世屈服,答应缴付4000杜卡特金币,另外又被要求付出赎金换取俘虏的自由。[1]其它条件包括向神圣罗马帝国割地。威尼斯共和国也趁机占领切尔维亚拉文纳

罗马居民死于事件当中者,估计从6000人到12000人不等(已知的尸体数共一万两千,但不知其中罗马市民的比例),总共死亡人数多到无法计算;被掠夺的财物价值达100万杜卡特、赎金300万杜卡特,克勉七世估计总损失一千万杜卡特。因为大量的尸体未受掩埋安置,尸体引发的瘟疫,也使许多神圣罗马帝国军人病亡。[1]

国王查理五世在西班牙听到罗马被攻陷后,很高兴教宗被他围困了,但是他当听到劫掠的残暴情形时大为震惊,否认应该对这种过度行为负责,却仍在6月6日逼迫教宗签订了羞辱的和约:教宗必须支付40万杜卡特给帝国军;把皮亚琴察帕尔马摩德纳和奥斯蒂亚割给查理。罗马陷落的消息传开后,费拉拉公国趁机夺取雷焦、摩德纳威尼斯共和国占领雷文纳佛罗伦斯共和国赶走麦地奇家族而重新成为市民自主的共和国。[2]

影响

[编辑]

1527年的兵灾与大掠带来欧洲史上最严重的文化惨剧。罗马永远失去了义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地位(较多地转移到威尼斯),不但终止了教宗身为文艺复兴艺术与建筑最大赞助者的工作,也代表1453年进入高峰的文艺复兴走到了时代的尽头。这可从十年后艺术史家兼画家乔尔乔·瓦萨里调查了罗马大劫掠的影响,详细记录了杰出学者与艺术家的悲惨遭遇:一部份被杀,一部分生活无以为继,只好靠打工为生,更多人逃离了罗马(主要逃到了威尼斯);无论他们境遇如何,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重大影响和转折。瓦萨里评论说:“(1527年的)暴力让精细的灵魂堕落,并且忘记人生的主要目标。”

1527年后查理五世控制了教宗克勉七世,两方在1529年正式达成和解,让查理在1530年被正式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兼义大利国王,从此也没有一个皇帝能够身兼义大利国王了;交换条件是查理出兵克勉七世的家乡佛罗伦斯共和国,帮助克勉七世出身的美地奇家族恢复统治(1527年市民趁罗马之劫的机会,推翻了美地奇),于是美地奇在查理的出兵下重回佛罗伦斯,而克勉七世的私生子亚历山德罗·德·麦地奇在隔年成为了佛罗伦斯世袭公爵。

至于提供关键大炮给查理五世的费拉拉公爵阿方索一世·德斯特(与克勉七世有仇,被开除教籍),则在1530年被教宗重新承认爵位、恢复教籍,更认可阿方索一世是摩德纳及雷焦的占有人。

罗马之劫也极大促成了1529年后英国一连串的宗教改革运动,因为英王亨利八世要求教宗同意他和王后凯萨琳离婚,但凯萨琳是西班牙公主、查理五世的姨母,克勉七世不敢得罪查理而以拖延来拒绝英王,终使1533年亨利八世一气之下自立英国国教的新教派别,好让自己能够另娶侍女安妮·博林以诞下迫切需要的王子来继承王位。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The Swiss Guard - History. [200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8). 
  2. ^ (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第五卷‧文艺复兴》,页803

外部链接

[编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9BupglHd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