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入侵格林纳达
冷战的一部分

一架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CH-53直升机悬停在ZU-23-2双管高射炮
日期1983年10月25日-12月15日
地点
结果 美国加勒比维和部队英语Caribbean Peace Force取得胜利
参战方

 美国
格林纳达 格林纳达反对派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

 格瑞那达革命军事委员会
 古巴
提供物资:
 苏联
 东德
 保加利亚
 利比亚
 朝鲜
指挥官与领导者

美国 朗奴·列根
美国 约瑟夫·麦特卡夫英语Joseph Metcalf III
美国 诺曼·史瓦兹柯夫

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牙买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伊莉莎白二世(英联邦元首,法理上)
格林纳达 伊丽莎白二世(格林纳达女王,法理上)
格林纳达 哈德森·奥斯汀
古巴 佩德罗·托尔托罗
兵力
美国:
7300名士兵
东加勒比国防军:
353名士兵
格瑞那达军:
1500名士兵
武装民兵:
数千名民兵
古巴:
722名人员(主要是军事工程师[1]
伤亡与损失
美国:
19人死亡
116人受伤
格林纳达:
45人阵亡
358人受伤
古巴:
25人死亡
59人受伤
638人被俘[2]
24名格瑞那达平民丧生

入侵格瑞那达(英语:Invasion of Grenada;1983年10月25日-10月27日)是美国格林纳达的军事入侵行动,作战代号为紧急狂暴行动(Operation Urgent Fury),这是美国自越南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3]

格瑞那达是一个位于委内瑞拉北部160公里、人口十一万的加勒比海岛国,曾是英国殖民地,于1974年正式独立。[4]但该国首任总理埃里克·盖里开展独裁统治于1979年被莫里斯·毕晓普领导的社会主义倾向团体新宝石党发动革命推翻,毕晓普就任该国总理后开展大规模改革,因此得到格林纳达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但新宝石党在建国后不久就因美国军事施压下出现内部权力分化等问题。

1983年,新政权内部斗争达到白热化,以莫里斯·毕晓普为首的政府被军方策动政变推翻,毕晓普先是被废黜和软禁,不久被支持的民众解救出来,但不久又被军方抓捕连同其内阁一起被处决。美国以军政府独裁发动血腥政变、保护侨民和应东加勒比国家组织请求干预为由动员七千余名士兵,联合牙买加多米尼克巴贝多等7个加勒比海地区安全体系(RSS)盟国(约300人[5])于1983年10月25日登陆入侵。联军迅速击败哈德逊·奥斯汀麾下的格瑞那达军并推翻其军政府。战后,格瑞那达的军队被永久解散,防务由地区安全体系负责,并重新加入英联邦

由于冷战下的对立局势使该军事行动充满争议,1983年11月2日,联合国大会以108票赞成、9票反对,通过决议,谴责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并要求美国立刻自该国撤军。苏联东德古巴朝鲜均对此谴责,并在联合国大会上称美国公然违反国际法[6]。但也有报道称这次入侵阻止了当地军方推翻深得民心的政府,因而得到格瑞那达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7]此后,10月25日被定为格瑞那达国定假日,被称为“感恩节”,以纪念这一事件。此外,在2009年5月29日,格瑞那达政府将萨利内斯国际机场以被杀害的前领导人莫里斯·毕晓普命名。

背景

[编辑]
1983年10月1日,一辆被美军掳获的BTR-60PB装甲运兵车

埃里克·盖里英语Eric Gairy于1974年领导格瑞那达从英国的统治下独立。他在职期间恰好是格瑞那达发生内乱的时候。政治环境高度紧张,尽管埃里克·盖里领导的格林纳达联合工党英语Grenada United Labour Party宣称在1976年大选胜选,然而反对党并不承认选举结果是合法的。内乱发生在政府支持者与新宝石运动之间。在70年代末,NJM开始计划推翻政府,其党员开始在格瑞那达以外的地方接受军事训练。

在1979年3月13日在埃里克·盖里访问纽约之际,莫里斯·毕晓普领导下的NJM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埃里克·盖里政府,并建立了人民革命政府。新政府宣称走“社会主义道路”,中止宪法,扣押政治犯,新宝石运动党为执政党,毕晓普成为了格瑞那达总理,一直担任到1983年。其他政党的活动都被禁止,亦不再举办选举。在国际上,人民革命政府日益亲近古巴和其他共产主义政权,但仍保留君主立宪制。

1983年10月13日,激进派领导人、副总理伯纳德·科尔德英语Bernard Coard非法夺取政权。因总督保罗·斯库恩英语Paul Scoon透过秘密渠道请求美国和加勒比海国家出兵干预,毕晓普和斯库恩被软禁。大规模抗议行动使得毕晓普一度成功逃离拘留所和重新建立他的势力。但是毕晓普最终被抓获并被杀,一些忠于毕晓普的政府官员被杀害。哈德森·奥斯丁英语Hudson Austin领导的政府军随后接管,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来接管科尔德政权,并进驻总督府。军队并宣布了一项为期4天的宵禁,任何外出的人都会受到处决。

美国入侵后,古巴向媒体发布了一系列的官方文件,根据这些文件,10月20日,莫里斯·毕晓普被谋杀的消息被报导后,古巴深感愤怒,并向被杀的毕晓普深切致意。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向美国呼吁说格瑞那达的情况已经影响到加勒比海地区。督促美国政府采取军事行动。美国政府以为了使一个靠近美国边界且政治动荡的国家获得安定,以及保护在格瑞那达圣乔治大学进修的美国医科学生,将以上述理由展开对格瑞那达的军事行动。

在1983年10月22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发出了讯息,命令在格瑞那达的古巴工人,如果美国入侵,不应采取任何行动,除非他们受到美军直接袭击。如果美军为了撤离本国公民而在靠近圣乔治大学的跑道或周边著陆,古巴人不应干预。

在10月26日,华盛顿邮报报导,在午夜召开的约100个外国记者与当地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上,卡斯特罗发表了讲话,证实了美国入侵格瑞那达的基本事实。同时来自美国的消息也证实美军在10月23日傍晚到深夜的时间出发,10月24日空降登陆。之后,波士顿环球报也报导了此消息。

里根政府发言人拉里斯皮克斯说:美国无法相信古巴和格瑞那达所谓在格瑞那达的美国公民将是安全的保证。因为双方可能会互相推卸责任,以致于美国公民受到伤害时我们无法找到谁该负责

机场

[编辑]
等待离开格瑞那达岛的美国学生。

英国古巴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以及其他国家的帮助下,莫里斯·毕晓普政府开始兴建萨利内斯国际机场英语Maurice Bishop International Airport。该机场的兴建计划由英国政府在1954年首次提出,当时格瑞那达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机场设计师是一名加拿大人,运营商为英国政府,以及一间伦敦的公司。美国政府指责格瑞那达兴建机场是要帮助苏联和古巴在加勒比地区的军事部署,并协助苏联和古巴向中美洲叛乱集团运送武器。毕晓普政府声称,该机场的建造是为了容纳载有游客的商用飞机,并指出此类喷气式飞机无法降落在该岛北端 5,200 英尺(1,600 米)跑道的珍珠机场,而且珍珠机场无法扩建,因为它的跑道一端靠山,另一端靠海。

1982年,当时美国众议院罗恩·德勒姆斯英语Ron Dellums受格林纳达总理邀请,组成调查团,前往调查事实真相。德勒姆斯公布了他在格瑞那达的调查结果:

1983年3月,美国总统雷根开始发出警告,称苏联和古巴军事化的萨利内斯国际机场是对美国和加勒比地区的威胁。他说,9000英尺(2700米)的跑道和储油罐是商业飞行里不需要的,而且有证据指出,萨利内斯国际机场将成为古巴和苏联空军基地。

入侵

[编辑]
格瑞那达在地图下方,其位置在加勒比海

入侵行动于1983年10月25日05:00开始,是美军自从越南战争以后所进行的第一个重大行动。为了此次行动,美军投入多个陆军单位和特种作战单位组成联合特遣部队120。行动的总司令是美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约瑟夫·麦特卡夫中将。战斗持续了数天,7,000名美军以及300名的东加勒比国防军达成了目标。联军在行动中遭遇到约1,500名格瑞那达士兵和大约700名古巴人(大多数是建筑工人)。另有一说这些古巴工人其实是古巴特种部队与作战工兵。苏联、北韩、东德、保加利亚和利比亚也派出了60个军事顾问。

美国官方消息指出,部分防守联军准备充分,部署在有利位置并顽强抵抗,以至于美军必须在10月26日傍晚增援两个战斗营投入作战。联军部队的海空优势,包括攻击直升机和海军舰炮的支援,对击溃敌人有重大作用。

美军投入近8,000名陆军士兵、海军士兵、空军飞行员和海军陆战队员参加紧急狂暴行动,东加勒比国防军也投入353名士兵。美军有19名士官兵阵亡、116名受伤;古巴部队则有25人阵亡、59人受伤、638人被俘。格瑞那达部队共有45人阵亡、358人受伤,另外至少有24名平民在战斗中被波及而丧生。

美国国内的反应

[编辑]
联军入侵格瑞那达时使用的海报

入侵一个月后,时代杂志形容它获得“广泛的民众支持”。一个国会研究小组得出结论,认为入侵格瑞那达是正当的,因为研究小组的大多数成员认为,在一个争夺中的机场附近的一所大学中的美国学生有可能像四年前的美国驻伊朗外交人员一般被劫持为人质。该小组的报告使得众议院议长蒂普·奥尼尔改变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从反对转而支持。[7]

不过,研究小组的一些成员对调查结果存在异议。众议员路易斯·斯托克斯说:“入侵前没有一个美国的孩子或者美国公民处于危险中或者被劫持为人质。”国会黑人核心小组谴责格瑞那达入侵,而7名民主党的国会议员在特德·韦斯领导下发动了一次针对雷根弹劾决议,但是没有成功。[7]

在1983年10月25日晚间的新闻节目夜线中,主持人泰德·科佩尔通过电话连线了格瑞纳达的医科学生,这些学生声明他们很安全,并没有感到身处危险之中。而在第二天晚上,依然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医科学生们告诉科佩尔他们非常感谢这次入侵行动,也非常感谢陆军游骑兵们,因为他们很有可能因此免于一死。国防部官方正式向这些医科学生保证,他们可以在美国的医科学校完成他们的学业。[8][9]

国际社会的反对和批评

[编辑]
入侵计划的地图。

在108票赞成、9票反对(牙买加巴贝多多米尼克萨尔瓦多安提瓜和巴布达圣露西亚圣文森及格瑞那丁美国以色列等国投反对票)、27票弃权的情况下,联合国大会通过了38/7号决议,决议中表示大会“对于在格瑞那达的武装干涉深表痛惜,这公然违反国际法并破坏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称,美国的干预是完全的霸权主义行为。苏联政府认为,格瑞那达一直以来都反对美国威胁,入侵违反了国际法。而如果此次侵略顺畅无阻的话,不受美国喜欢的小国将会倍感不安。一些国家的政府表示美国的干预是回到野蛮时代的行为,其他国家的政府声称美国的侵略违反了若干条约和公约。[10]

一项类似的决议在联合国安理会得到讨论,尽管得到广泛的支持,但最终还是被美国否决。

格瑞那达是英联邦的一部分,美国和东加勒比国防军入侵后,其他英联邦成员。英国加拿大千里达与托巴哥等,强烈反对入侵。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个人反对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在入侵的前一天向英国下议院表示他不知悉美国可能的干预。美国总统雷根向柴契尔夫人保证没有考虑发动入侵。雷根后来说:她很强硬,继续坚持要求我们取消对格瑞那达的登陆。我不能告诉她其实行动已经开始。而作为不干涉政治的英联邦虚位元首,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于法理上的角色显得矛盾。此事被戏称是“女王自己的政府(如加拿大),反对效忠自己的军队(如牙买加),应自己代表(格林纳达总督)请求,出兵推翻自己的另一个(格林纳达)政府。”

入侵后,当时的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致函美国总统雷根:无论其政权多么不引人注意,这一行动将被视为西方国家对一个独立小国家内务的干涉。我请你们考虑这一背景下,我们更广泛的东西方关系和我们在未来数天将会向议会和人民提交在国内部署巡航导弹的地点……我不能隐瞒我对于你的最新通讯深感不安。信函全文仍然保密。

入侵之后

[编辑]
1983年,A-7E在独立号航空母舰上

美军胜利之后,格瑞那达总督保罗斯库恩宣布恢复宪法,任命临时政府并在该年十二月举行选举。美军继续留在格瑞那直到在12月,美国驻军包括宪兵、特种部队,以及一个专门情报分队。这些驻军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格瑞那达军方与警方维持秩序。

此次入侵行动凸显美国政府对于资讯的公布在流程上与系统上均有严重问题。时代杂志指出,入侵行动三个星期后公开资讯仍然混乱。例如:美国国务院谎称,发现了一个集体坟墓,其中有100具格瑞那达人民尸体。推测这些人为共产党军队所杀害。入侵行动副司令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少将宣称:在入侵行动期间,美军击毙格瑞那达160名士兵和71名古巴人。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数据则较少。共59名古巴和格瑞那达士兵阵亡。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所出的数据甚至更低。

美军在行动中亦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由于行动准备时间不够充分,所以情报极度缺乏。加上入侵部队是由各军种组成的临时任务编组。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例如:美军行动前不清楚须被撤离的学生实际上是分散在两个不同的校区。以至于美军在预计到达时间的30个小时之后,才与第二校区的学生会合。提供给士兵的地图甚至是观光用地图,因此图上没有标识地形,也没有标注重要地点。美军只能在部分地图上临时手绘标注出机场跑道的位置。美国海军与空军为行动提供了舰炮火力,舰载攻击机与对地攻击机的支援,但由于地图简陋不精准,地面部队无法提供精确座标给支援的海空军。以至于出现误伤,导致地面人员伤亡。

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重构法案

[编辑]
美国伞兵空降在格瑞那达岛

美国国会调查的许多报告都显示国防部需加强解决美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问题。因此催生了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重构法案(1986年。L.99-433),此法案乃是二战结束以来对美军军事组织、军事理论和行动程序影响最为深远的法案之一。

美国国防部在重构法案颁布之后的最彻底性变化,就是从而增强了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权力,创造出具真正联合美国军队各军部(即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统一组织指挥)的联合作战司令部,1987年国防部借由此法案分析、立法,与联合作战司令部组建成立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

格瑞那达紧急狂暴行动参战单位

[编辑]

美国陆军

[编辑]
M102榴弹炮正在射击中。
  • 第22海洋两栖作战部队
  • 第82空降师 (大队伍)
  • 第27工兵营
  • 第21战术空中支援中队
  • 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 - (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
  • 第437军事空运联队 - (提供空运中支援)
  • 第16次特别行动部 - (提供运输机和武装直升机)
  • 第33战术战斗机联队 - (提供空中掩护优势)
  • 第75游骑兵团
  • 第一特种部队作战部队:三角洲部队
  • 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空降)
  • 第五气象中队

美国海军

[编辑]
格瑞那达紧急狂暴行动
进攻格瑞那达的路线图
  • 关岛号直升机两栖突击舰 (LPH-9)
  • 巴恩斯特布尔县号战车登陆舰 (LST-1197)
  • 马尼托瓦克号战车登陆舰 (LST-1180)
  • 斯内林堡号船坞登陆舰 (LSD-30)
  • 特伦顿号船坞平台登陆舰 (LPD-14)
  • 独立号航空母舰 (CV-62)
  • 里士满光特纳号导弹巡洋舰 (CG-20)
  • 孔茨号驱逐舰 (DDG-40)
  • 卡伦号驱逐舰 (DD-970)
  • 穆斯布鲁格号驱逐舰 (DD-980)
  • 克利夫顿斯普拉格号飞弹护卫舰 (FFG-16)
  • 擂钵号 (AE-21)与侵袭战术规划和动手操作控制进行了空军参谋部的独立号航空母舰

此外,以下船只为支援:

  • 美利坚号航空母舰(CV-66)
  • 阿奎拉号飞弹水翼船(PHM-4)
  • 奥布里惠誉号飞弹护卫舰(FFG-34)
  • 布里斯科号驱逐舰(DD-977)
  • 朴次茅斯号驱逐舰(SSN-707)
  • 恢复号拖船(ARS-43)
  • 塞班号两栖突击舰(LHA-2)
  • 桑普森号驱逐舰(DDG-10)
  • 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号飞弹护卫舰(FFG-13)
  • 金牛号(PHM-3)和USCGC大通号巡逻艇(WHEC-718)

以及海军海豹突击队:海豹四队、海豹六队

东加勒比国防军

[编辑]
东加勒比国防军
  • 加勒比和平部队-Caribbean Peace Force (CPF)

影响

[编辑]

在1984年,东欧当时在抵制美国的洛杉矶奥运会。其中包括苏联,它是为了报复在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西方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如同福克兰战争一样,战争加强了雷根总统坚定的反共立场,有利其在198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大胜连任。

在1986年克林伊斯威特的电影《伤心岭》,描述入侵格瑞那达从美军观点来呈现战况。

2008年,格瑞那达政府宣布将建立一个纪念碑,以纪念在入侵中丧生的古巴人。当时的公告古巴和格瑞那达仍设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建立纪念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Ronald H. Cole, 1997, Operation Urgent Fury: The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Joint Operations in Grenada 12 October - 2 November 1983 Joint History Office of the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Washington, DC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6, p.26, p. 62.] (Retrieved November 9, 2006).
  2. ^ Cole, op. cit., p.6, 62
  3. ^ “暴怒行动”——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史实. 《现代兵器》1997年10期. 
  4. ^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前后. 拉丁美洲从刊. 
  5. ^ Country-data.com -- Caribbean Islands: A Regional Security System. [201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6). 
  6. ^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38/7. United Nations. November 2, 1983 [201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0-11-19). 
  7. ^ 7.0 7.1 7.2 Magnuson, Ed, Getting Back to Normal, Time, November 21, 1983 [201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7) 
  8. ^ Nightline – 25 Oct 1983 – ABC – TV news: Vanderbilt Television News Archive.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5). 
  9. ^ Television News Archive: Nightline.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10. ^ 联合国新闻部. United Nations Yearbook. Volume 37. 纽约: 联合国. 1983. 

来源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