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蒙大拿角龙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大拿角龙属
化石时期:早马斯特里赫特阶,70 M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纤角龙科 Leptoceratopsidae
属: 蒙大拿角龙属 Montanoceratops
Sternberg, 1951
模式种
角嘴蒙大拿角龙
Montanoceratops cerorhynchos

Sternberg, 1951

蒙大拿角龙属(属名:Montanoceratops)是种小型角龙亚目恐龙。蒙大拿角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早马斯垂克阶。如同名称所显示,它们的化石发现于蒙大拿州

发现与种

[编辑]
蒙大拿角龙的标本(编号AM 5464)
蒙大拿角龙的标本 - 加拿大皇家蒂勒尔博物馆

蒙大拿角龙的第一个化石是由巴纳姆·布郎(Barnum Brown)发现于蒙大拿州水牛湖附近的圣玛莉河组,他与助手Erich Maren Schlaikjer在1935年公布这些化石为纤角龙的一个种(L. cerorhynchos)。然而,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后来发现了更多纤角龙化石,显示出(L. cerorhynchos)是个独立的属,因此建立了蒙大拿角龙。

布郎最初所发现的化石很不完整,只包含头颅骨、一些脊椎骨骨盆、以及后肢。在1998年,布兰达·金纳利(Brenda Chinnery)与大卫·威显穆沛(David Weishampel)发现了更多化石材料。

分类

[编辑]

蒙大拿角龙属于角龙亚目,角龙亚目恐龙是群草食性恐龙,拥有类似鹦鹉的喙状嘴,生存于白垩纪北美洲亚洲。所有的角龙类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

古生物学

[编辑]

蒙大拿角龙身长3公尺。蒙大拿角龙具有许多原始角龙类恐龙的特征,例如:四肢具有利爪,而非蹄状爪、上颌仍保有牙齿,而非无齿喙嘴。过去学界认为蒙大拿角龙也有原始角龙类没有的特征,例如小型鼻角,但实际上是放置错误的颧角[1]。蒙大拿角龙同时具有原始、演化的特征,显示它们是种过渡物种。蒙大拿角龙的尾椎具有长棘,使得尾部在生前的横剖面呈高而窄的形状。曾有科学家推论,特殊的尾巴形状,可当作物种间的视觉辨认功能[2]。蒙大拿角龙的身长估计约3公尺[1][2]

如同所有角龙类恐龙,蒙大拿角龙是草食性。在白垩纪期间,开花植物的地理范围有限,所以蒙大拿角龙可能以当时的优势植物为食,例如:蕨类苏铁松科。它们可能使用锐利的喙状嘴咬下树叶或针叶。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Holtz, Thomas R. Jr. (2008)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Palmer, D. (编). The Marshall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Animals. London: Marshall Editions. 1999: 164. ISBN 1-84028-152-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