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道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道士一词,在古代可以指的是一般学道、务道之士,是学之人的泛称,并非完全指向道教的信徒。在宋朝以后,道士逐渐成为道教神职人员的专有名词。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中国大陆有道士近10万人[1]

起源

[编辑]

道家思想最早可追溯到老子庄子[2]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有“古之道士”一词,但不是指道教徒。真正的道士之称可能始于汉代,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奉老子为始祖。东汉汉灵帝时,张角创立太平道之后,始有道教之名。

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明本》亦有“惟道家之教,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太霄琅书经》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道士”一词是寇谦之时才开始广泛使用。有道教界人士认为,道士专指进入道教庙宇求真理之人,不指在家修道的居士,也不能指使用方术方士。但直到宣统退位道士方士的称呼仍在史书、典籍中混用。

历史

[编辑]
驱魔符

南北朝时代又多以道人称佛教沙门。“真人”又是道士的一种尊称。南北朝的道士尊称张陵为“正一真人”,许谧为“上清真人”。东晋《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云:“夫先生者,道士也。于此学,道成曰真人;体道大法,谓之真人矣。”陆修静称道士以道德为父,神明为母,清静为师,太和为友[3]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真正定义了道士的职务:“所以名为道士者,谓行住坐卧,举心运意,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诫诵经,烧香散花,然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发大道心,造诸功德,普为一切,后己先人,不杂尘劳,唯行道业”[4]

到了唐朝道人又专指道士。即使是到了唐朝,道士、道人、方士等名词还是经常混用[5]

唐六典》卷四云:“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其德高思精,谓之炼师。”

称呼

[编辑]
道士
  • 道士,也称道人羽士羽客黄冠
  • 资历深的道士又会被尊称为道长高功
  • 男性的道士可称为乾道
  • 女性的道士可称为坤道,又称女冠,俗称道姑
  • 古代佛门弟子亦可称道士

分类

[编辑]

按地域,道士又可分为茅山道士、罗浮道士等。《三洞奉道科诫》将道士分为六阶:“一、天真道士,二、神仙道士,三、山居道士,四、出家道士,五、在家道士,六、祭酒道士。”,道士中被认为道功最高者,称为“高功”。

闵智亭道长《道教杂讲随笔》述:“全真高功一定须得到上一代高功的“拨职”才是合格高功。”北魏人寇谦之改革天师道,自称天师,自此道教徒可在家立坛。

特征

[编辑]

道士的服装称为道袍,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汉服,还要戴古代的冠巾,脚上穿的鞋叫做云履(云鞋)。道士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称为道院或者,他们大多住在这些宫观里面。当然现在内衬多半是满清马褂的道服。

现代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正一派两派,一个传统的全真派道士,需受戒出家,居住于宫观之内,大部分素食,不许娶妻,类似佛教僧侣。道人时常留须蓄发,头顶挽,强调打坐冥想。另外还有全真南派,可以娶妻生子。

正一派的道士可以结婚,可以居住家中,也称“火居道士”,不斋戒时可吃食肉(除了等肉),很少人出家,发型大多也是一般的现代发型。集会时方赴宫观,主要从事道教仪式活动,尤其强调画符念咒,驱使鬼神。现代正一弟子须经过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

法会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国道教平稳发展 现有近10万道士. 凤凰网. [2012-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2. ^ 隋书·经籍志》云:“元始天尊开劫人,经四十一亿万载,所度皆诸天,仙乃命又真皇人,传授世上” ;张君房辑《云笈七签》说:“道教起源于无始以前的天真皇人,于峨嵋山授《灵宝经》于轩辕黄帝,又授帝喾于牧德之台,师资相承,蝉联不绝”,而“今人学多浮浅,唯诵道德,不识真经即谓道教起自庄周,始乎柱下,则谬言矣”。葛洪《神仙传》更谓:“自伏羲至三代,显名道士,世世有之,其老子者,盖得道尤精者也。”
  3. ^ 《初学记》:“陆法师曰:凡道士,道德为父,神明为母,清静为师,太和为友。大戒三百,以度未兆之祸;威仪二千,以兴自然之神。”
  4. ^ 《道藏》第6册139页
  5. ^ 《南齐书‧顾欢传》载“道士与道人战儒墨﹐道人与道士狱是非”。

延伸阅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