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避雷针时尚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避雷针雨伞

避雷针时尚是一种十八世纪晚期出现的欧洲时尚,因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引入欧洲而流行。[1][2]女士用的避雷针帽子和男士用的避雷针雨伞在法国中甚受欢迎,在巴黎尤甚。该时尚背后的概念是闪电会击中避雷装置,而电会经过金属链通入地面,使人免受伤害。这种技术在法国已经使用于木制建筑,所以这个科学概念逐渐为人接受,随后发展成一种时尚。

背景

[编辑]

十八世纪中叶,基于自己的电学实验,富兰克林为了保护木制建筑而发明避雷针,但时隔五十多年,该发明在十九世纪才开始在美国普及。[3]然而,他的实验让电力和有关装置在欧洲社会成为一种时尚。[4]

时尚风格

[编辑]
女士用的避雷针帽子

1778年,有关如何将避雷针用作头饰以防止人们遭受雷击的实验开始进行。[5]具体的做法是在女士帽子周围编织金属丝带,然后在丝带系上小银链。银链在女士长裙的后面下垂,在地上拖着。[6]当闪电击中丝带时,电理论上会经过银链通入地上,从而保护戴着帽子的人。就是因为这些帽子能提供这种保护,它们在1778年的巴黎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7][8][9]避雷针帽子在法语称为le chapeau paratonnerre[2][10]

男士所用的避雷针饰物是一种伞尖为避雷针的雨伞。[11]雨伞上的金属链从伞尖开始经由伞的表面延伸到地面,从而为闪电提供一个导电的通道。[10]避雷针雨伞在法语称为le parapluie-paratonnerre[10]

法国医生和作家克洛德·让·沃·德洛奈制作了一种可携带的折叠式避雷针,其完全伸长时的长度为6米(20英尺)。[1]他的意图是给在空旷地方的人使用,比如在农田工作的农夫。[1]

克莱维尔英语Clairville (Louis-François Nicolaïe)埃莱奥诺尔·特纳耶·德沃拉贝勒英语Éléonore Tenaille de Vaulabelle(其化名为朱尔·科尔迪耶)在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之际编写的喜剧《水晶宫或在伦敦的巴黎人》(Le Palais de Cristal ou les Parisiens à Londres)中,某个场景将一种避雷针帽子描写为“中国人的发明”。[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Schiffer 2003,第190页.
  2. ^ 2.0 2.1 O'Reilly 2011,第184页.
  3. ^ Camenzind 2007,第22页.
  4. ^ THE LIGHTNING ROD FASHION. Lubbock Morning Avalanche (Lubbock, Texas). May 13, 1933 –通过Newspapers.com 开放获取. 
  5. ^ The Lightning Rod Fashion. Valley Morning Star (Harlingen, Texas). May 13, 1933 –通过Newspapers.com 开放获取. 
  6. ^ Believe it or NOT. The Record-Argus (Greenville, Pennsylvania). May 13, 1933 –通过Newspapers.com 开放获取. 
  7. ^ Figuier 1867,第569页.
  8. ^ Société française des électriciens 1936,第522页.
  9. ^ Wilson 1960,第20页.
  10. ^ 10.0 10.1 10.2 Dray 2005,第148页.
  11. ^ Bureaux 1895,第211页.
  12. ^ Clairville & Cordier 1851,第31页.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