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郎木寺

坐标34°5′38.40″N 102°37′57.83″E / 34.0940000°N 102.6327306°E / 34.0940000; 102.632730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郎木寺
基本信息
国家中国
位置 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
坐标34°5′38.40″N 102°37′57.83″E / 34.0940000°N 102.6327306°E / 34.0940000; 102.6327306
宗教藏传佛教
宗派格鲁派
领导活佛郎木赛赤活佛
开山时间1748年
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郎木寺
地址甘南州碌曲县
分类古建筑
时代清至现代
编号8-68
认定时间2016年6月21日
地图
地图

郎木寺,即“德合仓郎木赛赤寺”,简称“赛赤寺”(英语:Taktsang Lhamo Monastery,即“德合仓郎木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郎木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2][3][4]

简介

[编辑]

郎木寺(赛赤寺)的藏语法名全称“噶丹雪珠皖嘎昭吾林”,意为“具喜论修白莲花解脱洲”。[4]

郎木寺(赛赤寺)位于海拔3350米的郎木寺镇,处在碌曲县城以南90公里处,创建于1748年,是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交界处的著名佛教寺院。[1][3]据说此地是莲花生降伏妖魔之地。[5]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西藏拉萨甘丹寺第五十三任甘丹赤巴嘉参桑格(也是第一世郎木赛赤活佛)步行至此,见群峰灵光闪耀,山下云雾缭绕,认为是有灵气的宝地,便在此兴建了郎木寺。[2]郎木寺寺前的山外形似僧帽,寺东是红色沙砾岩壁,寺西是连绵的石峰。寺院金碧辉煌,与四周的塔板民居掩映在苍松古柏之中。[3]

郎木寺镇南有一条小溪流过,小溪宽度不到2米,名为“白龙江”(“白龙江”是汉语名称。藏语名称汉语意译为“白水河”)。白龙江北岸是甘肃省碌曲县郎木寺镇,白龙江南岸是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原来藏语对白龙江两岸这片地方的称谓为“德合仓郎木”(藏语རྟག་ཙང་ལྷ་མོ,“德合”意为老虎,“德合仓”意为老虎洞,“郎木”意为仙女,合而意为老虎洞仙女。因为甘肃省四川省的汉语方言不同,所以汉语音译分别作“德合仓郎木”、“达仓纳摩”等等)。后来,这片地区通用“郎木寺”作为地名,这是一个汉藏结合的地名。此后甘肃省碌曲县又将白龙江北的镇子直接命名为“郎木寺镇”。[3]

甘肃省碌曲县郎木寺镇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分别有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白龙江北的郎木寺镇内的寺院是“德合仓郎木赛赤寺”(简称“赛赤寺”,又译“色止寺”、“赛驰寺”等等,即本条目所述的寺院),白龙江南的红星乡内的寺院是 “德合仓郎木格尔底寺”(简称“格尔底寺”),两寺隔白龙江相对。两寺其实都可称为“郎木寺”,但现在一般把白龙江北的“赛赤寺”称为“郎木寺”,而把白龙江南的“格尔底寺”直接称作“格尔底寺”。在格尔底寺附近还有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6][3]

传说,白龙江东南岸的峡谷中有个大山洞,洞内有猛虎,所以称“德合仓”(老虎洞);洞中有一钟乳石很像仙女,所以称“郎木”,“德合仓郎木”便指“老虎洞中有仙女”。此外还有其他传说称,很久以前,这里有位美若仙女的姑娘,为了解除老虎下山伤人之灾,她化成岩石,立在山洞中,与虎作伴,老虎从此不必再下山伤人。[3]形似仙女的钟乳石在溶洞内端最高处,像一尊坐着的女石佛,藏族民众认为她是保护生灵、为民除病的女神,常来参拜,祈求平安。进入该洞者,还用钟乳石上滴下的水洗头,或给孩子洗脸。据说,用洞内光滑的石头在肚皮附近磨擦,便可除病消灾。溶洞外的岩壁上,有两眼很像一对眼睛的“眼睛泉”,从石头中渗出的水被视为神水,用这神水清洗眼睛可使眼睛更明亮、不患眼疾。[2]

郎木寺(赛赤寺)建寺以后,该寺历世郎木赛赤活佛继承第一世郎木赛赤活佛的弘法之愿,均成为佛学通达的高僧。经过前后五世郎木赛赤活佛的扩建,至1958年前,郎木寺有闻思学院、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印经院,并且建有大经堂、金瓦殿等殿堂、囊欠将近20座。郎木寺的佛塔内主供第一世郎木赛赤活佛的肉身灵塔(据说该灵体的指甲、头发如新生长的一般),以及70多座不同规格的佛塔。郎木寺下辖有十座属寺以及两座静修院。该寺的信众分布在甘肃省碌曲县郎木寺镇阿拉乡卓尼县迭部县四川省江岔热瓦等地。1958年时,该寺僧人500多名,是安多著名的大寺之一。郎木寺在1958年及文化大革命中先后被拆毁,1981年5月经人民政府批准重新开放并复建。[5][4]

1906年7月20日,十三世达赖接受了安多地区的郎木寺活佛敬献的三佛田。[7]

1926年,美国宣道会传教士埃克瓦尔(R.B.Ekwall)第一次到达郎木寺,便为这里的风景深深吸引。郎木寺日后成了埃克瓦尔的主要传教地。他以一个宗教人员的身份,拿着寺院主事的介绍信去了阿坝麦桑土官地区。虽然得到女土官的接待,却受到了那里藏传佛教僧人的敌视,不得不退出来。1930或1931年,利用赛赤寺和格尔底寺的矛盾,埃克瓦尔筹划去郎木寺传教的计划终于成行。他用藏名“喜饶宗哲”,穿藏袍,入藏俗,在郎木寺扎根下来。他在日后的文章和采访中声称,他曾经使郎木寺附近的一个部落皈依基督教,把郎木寺一带发展成了宣道会在甘肃汉藏边界最远的传教点。30年代中期,埃克瓦尔曾经写了一部宣道会的历史,并偶尔给《亚洲》杂志撰稿。他写的这部宣道会历史出版后取名为《五十年》(Fifty Years),埃克瓦尔的原名为《开赴全球》(Into All The World),显现出一个传教士对宣教事业的雄心壮志。1935—1939年,埃克瓦尔回国休假四年。1940年,埃克瓦尔的妻子在藏区去世。第二年他离开甘南藏区前往印度支那,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埃克瓦尔人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父母也是在中国传教的宣道会传教士,他本人就出生在甘肃岷县,并精通英、汉、藏三种语言。他后来在二战中做过美军的随军翻译,并参加了朝鲜战争日内瓦会议,最终回到美国做了一名大学教授。[8]后来写出一本Tibetan Skylines(中译本名为《西藏的地平线》),在美国出版。这令郎木寺在国外知名度大增,不少欧美国家出版的旅游手册中,都标有郎木寺。

Tibetan Skylines
Tibetan Skylines里埃克瓦尔的手绘图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该寺受到波及,大经堂等21座房屋受损,受灾面积达到2305平方米。2010年,国家向郎木寺镇人民政府账户直接下拨200万元人民币,用于该寺维修和加固,由当地党委、政府组织施工。 [1]

郎木寺规模较大的佛事活动主要有晒大佛、活佛讲法。晒大佛为每年一次的佛事活动,在农历正月十三日左右举行。郎木寺和白龙江对岸的格尔底寺在每年不同时间晒大佛,造成整个该地区一年有两次晒大佛活动。活佛讲法不定期举行,甚至多年才举行一次。[3]

郎木寺的主要建筑是经堂,其他建筑还有:弥勒殿、罗汉堂、千佛殿、三层宝塔殿、药师佛殿、怙主殿、邬仗那大师殿、马头明王殿等等。[1]

郎木寺镇上,设有一家“丽莎咖啡屋”(英语:Lesha's Cafe),在欧美国家出版的旅游手册中均有标注,是到郎木寺参观的外国游客必来之处。丽莎咖啡屋的女主人丽莎是位没上过学的临潭县人,丈夫则是郎木寺镇的长住居民。1994年左右,夫妻二人正在靠经营小吃店为生,有一位外国游客来到小店,想吃家乡菜,但女主人不会做,不过聪明的女主人随即为这位外国游客提供原料,让游客自己动手做。这位游客不但向女主人传授了本国菜的做法,且在小店门口用英文定出一个意思是“家的感觉”的标识。后来又有一位游客帮助小店起了店名“丽莎咖啡屋”。此后来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丽莎和丈夫逐渐学会了熟练地用英语法语德语跟游客们亲切交谈。[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国家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藏传佛教寺院郎木寺维修,新华网,2010-04-09. [201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8). 
  2. ^ 2.0 2.1 2.2 甘肃甘南州碌曲县郎木寺——令人神往的神秘小镇,新浪,2005-06-06. [201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9).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东方小瑞士”—甘肃郎木寺镇,中国网,2012-08-03. [201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9). 
  4. ^ 4.0 4.1 4.2 碌曲县寺院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13-04-19. [201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7). 
  5. ^ 5.0 5.1 郎木赛赤寺院,中国碌曲,2012-04-22. [201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9). 
  6. ^ 若尔盖县红星乡特色魅力乡镇总体规划,中国阿坝州门户网站,2010-05-27. [201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9). 
  7. ^ 房建昌、乔燕,對《第十三世逹賴喇嘛年譜》及《入藏紀行》中若干史實之我見,西藏研究1991年第3期. [201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9). 
  8. ^ 刘铁程《埃克瓦尔:传教士、藏学家与安多区域研究 ——以〈甘肃汉藏边界的文化关系〉的学术史意义为个案》,载《中国民族学》第十三辑,甘肃民族出版社,2014。
  9.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kafeiwu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