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陈铃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铃津(英语:Alice Lin-Tsing Yu)(),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医学家,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微生物免疫博士。曾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小儿血液肿瘤科主任,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兼中心副主任/医学生物学组执行长,现任长庚医院干细胞与转译癌症研究所副所长。其弟陈垣崇亦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学历

[编辑]
  •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系毕业(1968)
  • 美国耶鲁大学硕士毕业(1969)
  • 美国芝加哥大学微生物免疫所博士毕业(1973)

经历

[编辑]
  • 美国芝加哥大学小儿科住院医师(1973-1974)
  •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医疗中心免疫科奖学金(1974-1976)
  •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住院医师(1976-1977)
  •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小儿学系助理教授(1977-1984)
  •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小儿学系副教授(1984-1994)
  •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小儿学系教授(1994-2003)
  •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小儿血液肿瘤学研究计划主任(1980-2003)
  •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小儿血液肿瘤部主任(2001-2003)
  • 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兼副主任(2003-2013)
  • 长庚医院干细胞与转译癌症研究所副所长(2013-迄今)

学术专长

[编辑]

小儿医学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糖生物学

学术荣誉

[编辑]
  • 中央研究院院士(2016)
  • 第55届教育部学术奖生物及医农科学类科 (2011)
  • 第十九届王民宁奖之学术研究成果对医药科技发展、国民健康和国家社会实质贡献奖(2009)
  • Community Health Heros, San Diego Padres Stadium (2001)
  • The Year 2000 “Key to Life” Award, Leukemia & Lymphoma Society (2001)
  • Launching a new vaccine study for children with neuroblastoma, San Diego Padres Stadium (2000)
  • Health Hero of Year 2000, Epilepsy Society Doctor of the year, Honorable Mention, UCSD Medical Center (2000)
  • Biotech All-Stars, San Diego Padre, Qualcome Stadium (1997)

发展神经母细胞瘤免疫疗法之心路历程

[编辑]

神经母细胞瘤是幼儿期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年发病率低(1/10万),但经过化疗、手术、放射线治疗及骨髓移植后,治愈机率仍然很低。1985年,陈教授与美国Scripps研究院的Ralph Reisfeld博士携手合作,发现糖脂GD2特别高度表现在神经母细胞瘤的癌细胞表面上。于是开始针对GD2,制作出高特异性抗体。从申请IND开始,由生技公司提供的单株抗体在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医院进行临床一/二期的实验,并进而主持全美多中心的第二期试验,期间看到不错的疗效,可惜药厂几经并购转售,最后竟遭新的药厂束之高阁。

不甘心研究就此中断,1996年陈教授独自带著两大行李箱,装满病人的X光片、电脑断层扫描片、病理切片及临床实验资料,飞到华府寻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支援,最后由美国国家肿瘤中心协助抗体的制造,加上美国儿童肿瘤协会的参与,才使得这个计划能进入跨国的第三期临床试验。由陈教授亲自担任计划主持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洲、荷兰、瑞士等,全球共有200多个医院参与,第三期临床试验已证实该疗可增加20%的治愈率,因此提前结束对照组的实验,让所有参与临床实验的病患都能接受免疫治疗。这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媒体的重视,除了被列为2009年美国最具突破性的肿瘤标靶治疗前五名,邀请陈教授在年度大会上向全球医药专家发表成果外,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更特别以网路记者会形式发布该喜讯。

这项成果之所以在医疗界备受嘱目,主要是因为十多年来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始终没有其他有效的突破。另外,对于新药研发而言,这也是首次以糖脂为标的,制作非蛋白质抗原的单株抗体,以被动性免疫疗法抗癌的成功案例。由于当时的年代,人鼠混合抗体的疗法是一项创新之举,计划申请期间碰到许多法规赶不上科学研发,以及罕见疾病研究无法吸引业界投入资金的无奈。所幸相关单位能察觉现实需要,最后经由美国政府单位协助制造临床试验用抗体,现在才有机会造福无数受病痛所苦的家庭。

1998年陈教授受邀到美国德州贝勒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到校后被请去门诊看看。一走进诊间,她看见一个十多岁的美丽少女和她的父母在等她,但陈教授并不认识他们。经门诊医师介绍之后,陈教授一听名字就知道是谁了。“她当时罹患神经母细胞瘤,本来要以化学治疗法缩小肿瘤之后再做手术,但没想到化疗后肿瘤反而扩大,无法开刀,后来她的父母同意让她加入全国性临床试验,在德州接受治疗。”陈教授说,“我记得她是参加全美第二期试验,两个疗程之后,肿瘤很快缩小,也就可以开刀了。”少女的父亲是某石油公司派驻在智利的主管,因为获知这位来自台湾而救了女儿一命的癌症计划主持人到访德州,他专程从智利飞回美国见恩人一面。

另一个故事是2009年,陈教授赴美国芝加哥Neuroblastoma Conference for Families and Caregivers会议发表演说,结束后一位高大青年立刻冲上台去热情拥抱陈教授,“Without you, I won't be here today!”他激动的说,原来他曾在4岁时接受临床试验治疗,如今完全康复,当年的小病童已成为活力十足热爱各项户外运动的阳光男孩。“这种感觉很温馨。”陈教授说,在圣地牙哥医院第一期临床实验后至今十馀年,参与试验的癌末病童中至今有5人仍健康地存活,每年圣诞节时都会捎来贺卡及照片,著实让陈教授感到十分欣慰。

研究兴趣

[编辑]

陈铃津博士个人专长与兴趣著重于转译医学研究,期望将基础实验研究的成果,成功转入临床医学的研究领域。陈教授致力于小儿癌症研究,亦将研究范围扩大至各项癌症的相关分子变化,探讨发展癌症的新颖疗法。她除了是首位以糖脂GD2作为癌症标靶,以进行癌症免疫疗法,近年来更领导美国数个全国性合作的临床试验,眼前正致力于研发以糖质Globo H、Gb5为抗原的癌症免疫疗法,或以合成的糖类做抗癌疫苗,以治疗包括乳癌肺癌卵巢癌上皮细胞癌胰腺癌等。陈教授的研究兴趣包罗万象,除了继续搜寻包括蛋白质或糖质的癌症相关分子标的,近年来也将研究重心延伸至癌症干细胞上,以期能找出更具潜力的抗癌方法。

参考资料

[编辑]
  • 景福医讯 2011年8月第28卷第8期:“转译医学~沟通实验室与临床诊疗的桥梁”;陈铃津资料提供,施孟均整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