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马座V391
外观
观测资料 历元 J2000.0 | |
---|---|
星座 | 飞马座 |
星官 | |
赤经 | 22h 04m 12.2s |
赤纬 | +26° 25′ 08″ |
视星等(V) | +14.57 |
特性 | |
光谱分类 | sdB |
变星类型 | 长蛇座V361型或 sdBVr |
天体测定 | |
距离 | 4570 ly (1400 pc) |
绝对星等 (MV) | +3.84 |
详细资料 | |
质量 | 0.5±0.05 M☉ |
半径 | 0.23±0.03 R☉ |
表面重力 (log g) | 5.15 |
亮度 | 15.4 L☉ |
温度 | 29300 ± 500 K |
年龄 | >10 × 109 年 |
其他命名 | |
HS 2201+2610
| |
参考资料库 | |
SIMBAD | 资料 |
飞马座V391(V391 Pegasi),或称为HS 2201+2610,是一颗距离地球约4570光年的蓝白色次矮星,位于飞马座。
概要
[编辑]该恒星被分类为“极端水平分支星”,是一颗质量只有太阳一半,直径只有太阳四分之一的恒星,光度是太阳的15.4倍[来源请求]。它可能是年龄超过100亿年的年老恒星,可能跟长蛇座V361一样是脉动变星,或称为B型次矮星(sdBVr)。
像飞马座V391这样的B型次矮星被认为是红巨星将氢外壳喷发殆尽后的产物,或者是即将开始氦核融合状态的恒星。恒星喷发后只会剩下极少量的氢留在表面,大约少于恒星总质量的千分之一,这样的恒星未来将会冷却并成为低质量白矮星。大部分恒星在第一次变成红巨星状态时仍保留大量的氢,再演化为渐近巨星分支。因此飞马座V391损失如此多质量的原因至今仍不为人所知 。
行星系统
[编辑]2007年以变星计时法在该恒星旁发现一颗气体巨行星飞马座V391b。它的存在或许是50亿年后太阳成为红巨星时会发生什么状况的线索。
成员 (依恒星距离) |
质量 | 半长轴 (AU) |
轨道周期 (天) |
离心率 | 倾角 | 半径 |
---|---|---|---|---|---|---|
b | >3.2±0.7 MJ | 1.7±0.1 | 1170±44 | 0.00 | — | — |
参考资料
[编辑]- R. Østensen, J.-E. Solheim, U. Heber, R. Silvotti, S. Dreizler, H. Edelmann. Detection of pulsations in three subdwarf B stars.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01, 368 (1): 175–182 [2007-09-16]. Bibcode:2001A&A...368..175O. doi:10.1051/0004-6361:20000488.
- C. S. Jeffery. Pulsations in Subdwarf B Stars. Journal of Astrophysics and Astronomy. 2005, 26 (2-3): 261 [2013-01-05]. Bibcode:2005JApA...26..261J. doi:10.1007/BF027023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 Notes for star V391 Peg. The Extrasolar Planets Encyclopaedia. [200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