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高楼寨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楼寨之战
捻乱的一部分
日期自五月初起双方运动战,1865年清同治四年农历五月十八日中午决战,激战至次日清晨
地点
结果 捻军势力大炽,战斗结束后三天,清廷紧急召曾国藩北掌战局。
领土变更 僧格林沁精锐战殁,华北戒严湖广总督官文弹劾降级。
参战方
 大清 捻军
指挥官与领导者
清朝 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 
清朝 侍卫陈国瑞
清朝 内阁大学士全顺 
清朝 总兵何建鳌 
清朝 总兵额尔经厄 
梁王张宗禹
遵王赖文光
鲁王任柱
荆王牛宏升
首王范汝增
兵力
10,000人 叛军民兵数万
伤亡与损失
骑兵9,000人全灭
仅百人逃出
伤亡1,000人

高楼寨之战发生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二十四日,捻军山东曹州府菏泽县高楼寨(今山东省菏泽市高庄集境)歼灭僧格林沁部,也是清朝中后期著名战役,是陆军运动战经典战斗。除了僧格林沁骄纵外,另有一说因与淮军相互轻视且互不支援,以致僧格林沁在苦战时淮军坐观其败。[1]

背景

[编辑]

清文宗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捻军齐集亳州的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宣布军纪和行军作战条例,以五色旗区分。

清穆宗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初,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亲督翼长恒龄成保副都统常星阿等部进抵湖北枣阳捻军诱敌过滍水(今河南沙河 (颍河)),在河南鲁山击毙翼长恒龄营总保青福州副都统(倭勒)苏克金[2][3]僧格林沁气极败坏,决心猛追捻军。

清廷命令湘军淮军各部赴湖北支援接应,并调派淮军精锐刘铭传铭军张树声树军周盛波盛军驻扎在江苏山东安徽省边境徐州一带,但僧格林沁满怀自信,拒绝其他军队支援。[4][1]

过程

[编辑]

三月廿九日,捻军河南考城进入山东境内,僧格林沁所部,尾随捻军之后穷追不舍,后方供给不继,部队饥疲交加,“将士死亡者数百,军中多怨言”。四月初九,张宗禹等自邳州进入山东,十二日,扑临城,转趋宁阳、汶上,西走范县、濮州,继续北上东阿、平阴,进入江苏。两造皆疲,捻众多足肿,捻军有人私下请降,僧格林沁竟怒斩来使,诸捻遂知惟死战可免。

同年五月初十,捻军运河,进至范县(今河南范县东)南面的罗家楼。此时僧格林沁所部“昼夜追逐,惫极,恒解鞍小憩道左,饮火酒两巨觥,辄上马驰驱”。

五月十七,僧格林沁率军追至高楼寨之南的解元集地区。

五月十八日午,僧格林沁部至高楼寨。捻军已埋伏在高楼寨以北村庄之河堰、柳林中张宗禹派出少数部队迎战,命任柱、张琢并力冲击,诱使僧军向高楼寨地区深入。任化邦领众捻军速攻,僧格林沁急部分三路仓猝拒战,翼长诺林丕勒、副都统托伦布马队,总兵陈国瑞何建鳌各步队为西路;副都统成保、乌尔图那逊马队,总兵郭宝昌步队为东路;副都统常星阿、温德勒克西马队为中路。宗禹、文光、任柱等亦分三路迎战,西捻败退。

陈国瑞、何建鳌等乘胜逐迫之,不料常星阿所部败退,中路捻与西路捻众夹击国瑞、建鳌等,自时至时(晚上20时),僧格林沁部兵马兵溃败,被围;捻军驱策人民,于外围挖困马长沟,僧格林沁骑兵无法越沟脱困。万名捻军马兵下马改当步兵,挺刀刺入围内清军;七千名清军(另说九千人)伤亡殆尽;内阁大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皆同战殁。

僧格林沁领少数骑兵,十九日子夜,往西北北京方向突围,走约七、八公里,匿于吴家店森林,中伤坠马。

僧格林沁被捻军张皮绠(张凌云,张宗禹手下)入林内发现拉出,斩于麦田,以攮刀断首,取其三眼花翎著之,洋洋以去。

逸闻

[编辑]

据说僧格林沁被杀后,诸捻军首领张宗禹任化邦赖文光牛宏升范汝增等人一字排开,朝被封为亲王僧格林沁遗体开枪泄恨,僧身中八弹,有乡野说法,此为“王八弹”典故,惟“王八蛋”乃一早有之骂人俗语,是“杂种”之意。故此说甚为附会,颇不可信[5]

后事

[编辑]

僧格林沁此战之败,不惟自身战殁,并使得捻军获尽三盟、黑龙江健马劲卒及僧格林沁军枪炮军火。副都统成保奏称:“我军失利后,马步兵勇收集无多。”[6]

战事之前,僧格林沁军队与淮军互相轻视不支援彼此。僧格林沁战殁才半个月,时任直隶提督淮军刘铭传率其亲兵铭军攻下捻军高楼寨,即僧格林沁战死之地。僧格林沁旧部陈国瑞原先要为僧报仇,率僧残兵先解嘉祥之围,没料到铭军先占领该地,大为不悦,双方互相冲突,死伤甚重,甚至刘铭传还软禁陈国瑞。后山东巡抚丁宝桢出面调停曾国藩事后调查发现双方均有过失。因此事后清廷支开两军,调刘铭传进军安徽北部,调陈国瑞进军河南[7] [8][9]

僧格林沁殁后,清廷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从此,清朝丧失最后的满蒙八旗劲旅,军权渐入汉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湘军淮军手中。

注释

[编辑]
  1. ^ 1.0 1.1 李恩涵《剿捻期间湘、淮军间的合作与冲突》,刊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期,1979年,頁103 (PDF). [2021-04-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11-29). 
  2. ^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页458。
  3. ^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国史馆传包 ,702001615-1号
  4. ^ TENG, S. Y. The Nien Army and Their Guerrilla Warfare 1851–1868. In: The Nien Army and Their Guerrilla Warfare 1851–1868. De Gruyter, 1961. pp.115
  5. ^ 据传,两江总督曾国荃名言:僧格林沁彭毓橘将军相继战殁,曾国荃认为是湖广总督官文贪腐怯战造成,曾便上疏弹劾官文并骂官文是[王八弹!]诅咒官文与僧格林沁一样结局。
  6. ^ 《平捻方略》卷二百三十一,第6页
  7. ^ 王定安(1967)。求阙斋弟子记。卷十一,剿捻上(捻军,第一册,页16-17) 台北:文海出版社。
  8. ^ 辽宁直隶州镇志,兵事,卷六(捻军第三册,页380)
  9. ^ TENG, S. Y. The Nien Army and Their Guerrilla Warfare 1851–1868. In: The Nien Army and Their Guerrilla Warfare 1851–1868. De Gruyter, 1961. pp.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