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基洗德
根据旧约圣经《创世记》的记载,麦基洗德(希伯来文:מַלְכִּי־צֶדֶק/מַלְכִּי־צָדֶק),天主教译为默基瑟德,为撒冷王,被称为“至高神的祭司”,他带著饼和酒为亚伯拉罕祝福(参:创世记14:17-24)。麦基洗德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公义的王”。
犹太先哲文献中,包括Targum Jonathan、Targum Yerushalmi和Babylonian Talmud等,认为麦基洗德此名,是挪亚的儿子闪的另一个称号。[1]
基督教传统中,根据新约圣经《希伯来书》,耶稣基督是“照著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因此耶稣作为大祭司的效用是一劳永逸的。麦基洗德在天主教和东正教传统中被尊为圣人。
希伯来圣经中的麦基洗德
[编辑]希伯来圣经有两次提到麦基洗德,第一次在创世记,第二次在诗篇。
创世纪14章
[编辑]创世纪14章叙述了以色列人始祖亚伯兰(即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得,被卷入一场名为“四王对五王之战”的上古战争中。战争初期以拦王基大老玛为首的四王同盟,击败了迦南地所多玛王比拉等的五王同盟,罗得全家及财物也都被掳去。亚伯兰知道后率人前往营救,击败了基大老玛,救出罗得一家(创世记14:1-16)。返程时遇到所多玛王,这时:
又有撒冷王麦基洗德带著饼和酒出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他为亚伯兰祝福,说:“愿至高的神、天地的主赐福给亚伯兰!至高的神把敌人交在你手里,他是应当称颂的!”亚伯兰就把所有的拿出十分之一给他。 — 创世纪14章18~20节(和合本修订版)
亚伯兰遂以战争中得来的十分之一缴纳给麦基洗德,其馀的财物则全数归还被基大老玛掳掠的所多玛王(创世记14:21-24)。
诗篇110章
[编辑]希伯来圣经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到麦基洗德,是在诗篇110章4节。多数译本依照七十士译本,翻译如下:
耶和华起了誓,绝不改变:“你是照著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诗篇110章4节(和合本修订版)
大多数犹太先哲文献,认为此篇是描述诗篇中的主要角色—大卫王,大卫是撒冷(耶路撒冷)的“公义之王”,并且如麦基洗德一般,有著类似先知的职责。[2]巴比伦塔木德认为此篇是表示亚伯兰在抢救他侄子罗得的战争中胜利,因此值得为祭司。[3]犹太神秘主义的经典《佐哈》,认为这里提到的麦基洗德,是指犹太人的大祭司亚伦。[4]
犹太教传统中的麦基洗德
[编辑]基督宗教传统中的麦基洗德
[编辑]新约圣经中,麦基洗德频繁地出现在公元1世纪晚期的希伯来书。在希伯来书7章3节,麦基洗德被描述为是一个非凡的人,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而使他有几乎像神一般超然的地位。
根据希伯来书的作者,基督徒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并且是“照著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诗110:4),所以耶稣扮演“君王-祭司”的角色是一次就完全成就的。耶稣并不是亚伦的后裔,不符合摩西律法里担任犹太人大祭司的资格。但耶稣被认为是如麦基洗德一般,一个麦基洗德体系的大祭司,并且麦基洗德体系的大祭司在各方面均超越亚伦后裔的大祭司。
天主教传统
[编辑]天主教徒认为其祭司的传统是来自麦基洗德(CCC1544)。[5]在创世记14章18节,麦基洗德提供了面包和酒的献祭。基督应验了诗篇110章的预言,他是一名照“默基瑟德品位”的祭司,并在最后的晚餐中,剥开面包与他的门徒们分享。天主教徒遵行基督的教导:“应行此礼,为纪念我”(路22:19)。因此,天主教会继续提供面包和酒的献祭,作为圣体圣事的一部分。
罗马礼天主教教会的第一次圣体圣事祈祷,会提到麦基洗德。在罗马殉道圣人录(罗马天主教圣人历)中,麦基洗德的纪念是8月26日。[6]
基督新教传统
[编辑]新教传统的基督教教派,依循马丁路德,教导麦基洗德是一个历史人物和基督的原型。[7]认为神秘的麦基洗德祭司预表耶稣作为永恒的祭司,他一次性的献祭完成了赎罪的需要,并且现在是教会的元首。在这个由希伯来书而来的传统,耶稣是过去、现在及未来永远唯一完全完美的大祭司(来9:12)。
旧约学者朗文认为,对于麦基洗德和耶稣之间关系的一个通俗理解,即麦基洗德是旧约圣经中的“基督之显现”-换句话说,耶稣就是麦基洗德。[8]
也就是说,耶稣的神圣和唯一性,不只是因为他是神的儿子,毕竟亚当和创世纪诸多记载,都有被称为"神的儿子们"的曾经存在;更是麦基洗德,这上帝的祭司,以神的儿子形式从玛利亚的子宫而出,称为耶稣,最后被献祭而复活。
一些基督教福音派和弥赛亚运动信徒(弥赛亚犹太教),认为基督会以此名作为真正的弥赛亚再临。这种观点是从启示录20章的字面解释而来,基督在弥赛亚的千禧年到来时,将同时为君王和大祭司(如同麦基洗德)。
其他传统中的麦基洗德
[编辑]《圣经》中关于麦基洗德的章节
[编辑]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Targum Yonathan and Targum Yerushalmi to Bereishith 14:18-20. Talmud Bavli to tractate Nedarim 32b et al.
- ^ based on the text שב לימיני with "Yemini" referring either to King Saul of the tribe of Benjamin (Binyamin) whom David was careful not to overthrow or to the Torah (as per it being referred to as "from his right hand -a fire of religion to them" -Deuteronomy) -Targum Yonathan to Psalm 110
- ^ Babylonian Talmud to Nedarim, p. 32
- ^ zohar vol. 3 p.53b
- ^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Christian tradition considers Melchizedek, "priest of God Most High," as a prefiguration of the priesthood of Christ, the unique "high priest after the order of Melchizedek";16 "holy, blameless, unstained,"
- ^ Martyrologium Romanum ex Decreto Sacrosancti Concilii Oecumenici Vaticani II instauratum, auctoritate Ioannis Pauli Pp. II promulgatum, editio [typica] altera, Typis vaticanis, [2004], p. 476.
- ^ Luther's works: First lectures on the Psalms II, Psalms 76-126 Martin Luther, Hilton C. Oswald - 1976 "After the order of Melchizedek, which is understood, firs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me. ... Therefore He is the true Melchizedek. Second, this is understo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ffice, because Melchizedek offered the bread and wine"
- ^ Longman, Tremper. How To Read Genesis. 2005: 172 [2016-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