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2011年加拿大联邦大选舞弊丑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示威者手持写有“选举舞弊”的海报到国会山庄抗议

2011年加拿大联邦大选舞弊丑闻2011年加拿大联邦大选期间发生的政治丑闻。在事件中保守党竞选办公室涉嫌以电话向选民发放虚假信息,告知选民投票站地址有所改动,企图透过抑制投票率从而干扰选举结果。加拿大选举管理局共接获247宗相关投诉,涉及308个选区。[1]由于根据加拿大选举法,故意阻碍任何选民在选举中投票是非法行为,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及选举管理局为此展开调查。[2][3]事件迅速受到全国媒体的关注,导致2012年3月至4月期间至少27个城市的一连串抗议行动。[4]

事件

[编辑]

在2011年加拿大联邦大选期间,包括安大略省贵湖在内的至少14个选区的选民收到有关选举的误导性电话。[5]该欺诈电话在选举日的前一天透过电话系统公司RackNine致电选民,指示他们往错误的投票站投票。内容中有人冒充选举管理局职员:“这是来自加拿大选举管理局的自动系统讯息,由于选民投票率预计会增加,您的投票地点已更改。新的投票地点在云咸街北55号老魁北克街购物中心。重复,新的投票地点在云咸街北55号老魁北克街购物中心,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拨打热线1-800-443-4456,我们对可能造成的任何不便表示歉意。”[6]

选举日当天上午10:00后,欺诈电话在短时间内致电了数以千计的贵湖选民。由于选举管理局收到大量投诉,地区选举主任随即打电话到电台,呼吁市民无需理会该欺诈电话。[7]但在一个小时内,仍有150到200名选民赶到假的投票地点,有选民得知受骗后愤而撕掉了自己的选民证。[8]上午11:06,选举局专员安妮塔发送了一封紧急电子邮件给法律顾问,报告选举主任亦致电询问欺诈电话的事。基于阳光法案的规定,当时政府部门的内部文件在其后公开予公众查阅。一封公开的电子邮件显示,法律顾问致函给选举事务副主任罗尼莫尔纳,称今次事件已不能以“严重”来形容,因主事者已扰乱了整个选举的投票过程。[9]

选举管理局追查到欺诈电话来自魁北克省西南部一个城市,并传讯了该手机供应商。手机供应商提供的资料显示,贵湖区保守党候选人马蒂·伯克(Marty Burke)及贵湖区保守党办公室曾在大选前与电话系统公司RackNine有过31通电话。[10]尽管如此,这并未足以证明保守党是这次事件中的幕后主脑。调查在此后开始进入瓶颈,虽然选举管理局曾透过信用咭缴费资料及IP地址追查涉事人物,但最后都徒劳无功。由于进展不理想,加拿大皇家骑警加入这场舞弊丑闻的调查团队。[11]

调查

[编辑]

2012年5月4日,选举局调查员向法庭提交的文件中指出,当天保守党竞选工作人员安德烈曾使用RackNine,而在4分钟内本案中的选举欺诈电话使用与安德烈相同的IP地址致电选民,而此IP地址当时属于贵湖保守党竞选总部内的一台电脑。[12]另外,安德烈又在4月30日从保守党的中央数据库中下载了一份电话号码列表,而欺诈电话的RackNine帐户在同一天被创建。法庭传召的证人指控,保守党竞选工作人员米高(Michael Sona)曾提出一个误导性宣传计划,包括向非保守党选民发送错误的票站地点。安德烈及米高于答辩中一再否认有参与事件。[13]

8月份,法庭续审时收到调查员更有力的证据,显示安德烈与打出欺诈电话的人在2011年5月1日至2日深夜使用同一部电脑,两者使用期间并没有登出。科技专家解释此法庭文件时表示,安德烈在5月1日至2日三度登入Racknine网路界面,最后一次登出后,欺诈电话的Racknine帐户随即被人重新登入,而两者使用的是同一浏览器。另外,安德烈原使用网络代理(Proxy)登入,但1分钟后再次登录时却忘了使用网络代理,无意中直接浏览网站,暴露了自己的IP地址来自保守党竞选办公室(99.225.28.34)。 [14]

定罪结果

[编辑]

2014年8月,保守党竞选工作人员米高遭控违反《选举法》,“畜意阻挠选民在选举中投票”,处以9个月监禁及1年缓刑[15]虽然初审法官曾言,米高不可能单独执行此犯罪行为,但米高是事件中唯一一名受到检控的保守党人。

另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Court records say robocall complaints doubled to 1,394 'specific occurrences' in last year’s election. National Post. 2012-08-21 [2016-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7). 
  2. ^ Canada Elections Act 281(g). Department of Justice Canada. [2016-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2). 
  3. ^ Canada Elections Act 491(3)(d). Department of Justice Canada. [2016-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4. ^ Thousands to rally against 'Robocall' election fraud. Bay Today. 2012-03-15 [2016-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4). 
  5. ^ Robocall controversy hasn't hurt support for Tories: poll. National Post. 2012-03-21 [2016-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7). 
  6. ^ Racknine 'Robocalls' are the fault of Stephen Harper's 'Nixonian culture'. National Post. 2012-02-23. 
  7. ^ Abortion robocall attacking Tories in Guelph was not voter suppression: Liberals. National Post. 2012-03-12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7). 
  8. ^ 'Robocalls' tried to discourage voters. Vancouver Sun. 2012-02-23. [失效链接]
  9. ^ Robocalls Target Liberals. View Magazine. 2012-03-07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10. ^ Harper says Tories not behind robocalls; accuses opposition of smear campaign. Winnipeg Free Press. 2012-02-29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1). 
  11. ^ Trail of Pierre Poutine runs into an open Wi-Fi connection. Ottawa Citizen. 2012-05-23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2). 
  12. ^ Robocalls IP address same as one used by Conservative candidate campaign worker, Elections Canada alleges. Ottawa Citizen. 2012-05-04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8). 
  13. ^ Robocalls linked to Guelph Tory campaign worker's computer.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2-05-04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0). 
  14. ^ Court files could shed new light on the mysterious Pierre Poutine.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2-08-29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5). 
  15. ^ Guelph campaign worker charged in fraudulent robocall affair. CTV Kitchener News. 2013-04-02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