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汉语
汉语属于维基百科日常生活主题的基础条目。 条目“汉语”已被列为文化类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之一。请参见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以了解详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汉语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 |||||||||||||
| |||||||||||||
当前状态:优良条目落选 |
主条目进展
[编辑]包含已作出或快将作出的完整的修改. 若对修改案有异议可以转到下面的讨论.
行政区域
[编辑]把台湾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或之外都是不是最妥当的办法. 按行政区域来划分比较能避免尚未解决的政治问题. 我已把页面修改了, 请指正! Lightest (留言) 2008年12月13日 (六) 02:11 (UTC)
移动
[编辑]这个段落讲的应该是中华民族的语系, 和“中文”这个主题比较无关。 阿牛 02:42 2005年1月3日 (UTC)
包括以下语系中的一些语文:
- 汉藏语系:29个民族,包括汉族、藏族、壮族、苗族、瑶族(有争议)
- 阿尔泰语系:17个民族,包括维吾尔族、蒙古族、满族
- 孟─高棉语系:三个民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
- 印欧语系:两个民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
- 南岛语系语系:一个民族(台湾原住民)
提一个问题:方言使用比例
[编辑]为何几种方言的使用人数比例相加大于100%呢?
--river (talk) 09:18 2005年4月20日 (UTC)
刚才查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课件 dept.cyu.edu.cn/zwx/kecheng/8.doc 北方方言应为70%,已经改过来了。 --river (talk) 10:10 2005年4月20日 (UTC)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以下内容由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移至
第二次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以下内容由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移至
关于中立性
[编辑]本条目讨论语言,应尽量使用中性词。
"在中国大陆、中华民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等地,汉语为官方语言",既然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都不使用官方名称,使用了地理概念,那么并列的应该是台湾。
另外,中文还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既然提到“官方”,应一并写上。
“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汉语为官方语言,汉语还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Nextop 00:29 2006年12月29日 (UTC)
请管理员不要保护不尊重台湾人的说法,把台湾列为中国的一个省分是非常不尊重台湾人的说法!218.166.72.123 2007年9月8日 (六) 06:02 (UTC)匿名者。
我把中国两字删去了。难道有俄国香港、法国台湾吗?真讨厌。所以所有什么福建、香港、台湾......全部不需冠以中国。-✉Hello World! 2007年10月26日 (五) 02:52 (UTC)
- 那么前后其他类似位置上的那两个字是不是也有必要去掉?还很多呢。——徐清白 2007年10月27日 (六) 00:36 (UTC)
上面那位台独份子,不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局还是中华民国当局都没有声称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联合国也并没有所谓“台湾国”的席位,与此相反,双方都声称自己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权并声称全部主权,更何况中华民国当局也有分为台湾省和福建省吧?这点我不太确定,可能已经取消了。这里并没有声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吧?阁下认为台湾是独立国家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是这么认为的吧?我更认为您的中立性有一些问题。—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72.84.91.250(对话)于2018年11月16日 (五) 14:28 (UTC)加入。
意音?表意?
[编辑]根据意音文字及表意文字、甚至汉字,都表示汉字应是意音文字,而非表意文字。应更正--桀 13:15 2007年1月30日 (UTC)
- 见没人回应就擅自更改了,请见谅--桀 07:27 2007年1月31日 (UTC)
- 这些说法现在学术届较多倾向于无所谓“是非”,即两者并无排斥性矛盾。说是“意音文字”是有道理的,说是“表意文字”也不是错误的——顶多认为不完整。不过我还是支持这样修改的,但不是“更正”,而是“改进”。--徐清白 2007年4月20日 (五) 01:49 (UTC)
泛"汉语"条目讨论
[编辑]主条目的"定义" 以及 "该怎样写"的问题.
汉语的定义
[编辑]在英文Wikipedia里面,有Mandarin Chinese,Putonghua,Chinese,Chinese language等等,应该怎样与中文的汉语、普通话、国语、华语、中文等对应呢?现在的链接好像挺混乱的。 --Samuel 2003年8月1日 17:04 (UTC)
我的理解(的确是挺混乱的):
- w:Chinese language = 中文(=华语?) = 中国人的语言
- 汉语 = 汉族的语言 (没有相应英文条目)
- w:Mandarin Chinese = 官方语言
- = w:Putonghua = 普通话(在大陆)
- = w:Guoyu = 国语(在台湾)
- 其他汉语方言
- w:Mandarin Chinese = 官方语言
- 非汉族中国人的语言
- 汉语 = 汉族的语言 (没有相应英文条目)
--Lorenzarius 2003年8月1日 18:05 (UTC)
应该是这样吧:
- Chinese language - 中文、汉语
- Chinese written language - 中文
- Classical Chinese - 文言
- Modern standard written Chinese - 白话
-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 汉语
- Mandarin - 官话/北方方言
- Putonghua/Standard Mandarin (PRC) - 普通话
- Guoyu/Standard Mandarin (Taiwan) - 国语
- Beijing dialect - 北京方言/北京官话
- Zhongyuan dialect - 中原官话
- (四川话、南京话等等)
- Cantonese - 粤语
- Guangzhou dialect - 广州话
- Taishanese - 台山话
- (东莞话、中山话等等)
- Wu - 吴语
- Shanghainese - 上海话
- Suzhou dialect - 苏州话
- (杭州话、温州话等等)
- (闽语、客家话等等)
- Mandarin - 官话/北方方言
- Chinese written language - 中文
以上大部分中英文版本都还没写,就不知道哪天能全部写完了。。。
- es 2003年10月25日
我从《中国大百科全书》上和其他地方查的:
- Chinese language - 汉语
- Chinese written language - 中文(一般不使用)
-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 中文口语
- Mandarin - 普通话
- Putonghua/Standard Mandarin (PRC) - 普通话
- Guoyu/Standard Mandarin (Taiwan) - 国语
- Mandarin - 普通话
--Shizhao 01:23 2003年10月27日 (UTC)
- Modern standard written Chinese = w:Vernacular Chinese。--Menchi 01:50 2003年10月27日 (UTC)
汉语的定义是甚么?现在我们的定义是“广义指汉民族语言、狭义指普通话”。但如果汉语的英文为Chinese language(中国人的语言),那好像又不太准确。因为中国人不只是汉人,这好像做会有点汉族沙文主义。如果这样分会不会好点? --Lorenzarius 10:24 2003年10月27日 (UTC)
- 我倾向于认为“汉语”是表示“语言”,而“中文”表示“文字”。至于把它称为“汉语”我想它只包含“汉族的语言”,至于藏语、维吾尔语则不在“汉语”中。“汉语”包括的是例如“客家话”、“广东话”、“普通话”等等的,它们都是“汉民族”的语言,不是少数民族的语言。少数民族的语言应该另立条目,不应该包括到“汉语”中。至于统称中国境内的所有语言,包括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我想“中国的语言(Chinese Language)”应该可以吧!(好像没有一个专用的词称呼哦,条目叫做中国的语言情况如何?)--Samuel 04:48 2003年12月16日 (UTC)
- 很好。 --Lorenzarius 04:53 2003年12月16日 (UTC)
有时一些词汇由于历史或其他原因,可能带有偏见,但是大家已经习惯使用了,我们有必要再去纠正吗?--Shizhao 05:54 2003年12月16日 (UTC)
我认为预测不是百科全书所要做的,百科只是应该描述过去和现在的事实,所以我认为汉语的将来该栏应该删除。Eastsea 06:54 2004年5月10日 (UTC)
汉语族只有汉语,条目所列为汉语方言
- 使用"汉语方言"搜索的结果:约有 5,110 项符合 "汉语方言"的查询结果;使用"汉语语系"搜索的结果:约有 567 项符合 "汉语语系"的查询结果。前者相当一部分是属于语言学上的概念使用。
- 使用"汉语方言"+"语言"或"语言"+"汉语方言"搜索,约有 2,310 项符合 "汉语方言"+"语言"的查询结果;使用"语言"+"汉语语系"或"汉语语系"+"语言"搜索,约有 52 项符合 "语言"+"汉语语系"的查询结果。而且后者里面的内容正式作为语言学上概念的很少,比较随意。
- "汉语语族",约有 102 项符合 "汉语语族"的查询结果;"汉语族",约有 601 项符合 "汉语族"的查询结果;"语言"+ "汉语族",约有 532 项符合 "语言"+ "汉语族"的查询结果
- 汉语方言对应于WIKI英语条目,根据内容来看,比较确切点使用Chinese spoken language较为合适。Cncs 13:53 2004年4月15日(UTC)
汉语语族内容建议合并到汉语和汉语方言--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1:15 2004年4月13日 (UTC)
- 赞成删除。汉语主方言在汉语里面很详细了,无需使用这样不规范的名称,汉语里面没有汉语语族这一提法,只有汉语方言,英语里面也很少使用Han Chinese languages,即使使用也只是说明汉语方言。语言学家没有将汉语分成语族汉语本来书写高度的统一和规范一致,2000多年还没有分化成其他语言--Cncs 12:11 2004年4月13日 (UTC)
- 反对删除。语言学家有这一分法,而且国内和国外都有。在英语中的说法是Sinitic languages。--Sinofreeman 13:33 2004年4月13日 (UTC)
- 不是专家,不乱发言,请再多讨论。不同意Cncs的观点,从语言学上讲,现在的汉语实际上是一些使用同一书写体系的不同语言。现在的汉语条目并没有强调这一点。查Encyclopædia Britannica有Sinitic languages一说,在这里,请注意它用的题目是Chinese languages,languages是复数。--Mountain(Talk) 15:03 2004年4月13日 (UTC)
- 另外,请参考英文条目的处理。Chinese language和Chinese spoken language。--Mountain(Talk) 15:10 2004年4月13日 (UTC)
- 我的意思是,汉语语族重定向到汉语,因为汉语语族只有汉语,而其中内容可以放到汉语方言中--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0:18 2004年4月14日 (UTC)
- 汉语语族作为汉藏语系的一族是理当得到保留的。--User:Sinofreeman 08:44UTC
- 我也同意合并,合并不是删除。--Mountain(Talk) 11:25 2004年4月14日 (UTC)
- 不同意删除, Eastsea 14:59 2004年4月15日 (UTC)
移动完毕
分类是谁提出的?还有“淮语”,“蜀语”,真是莫名其妙。这个条目所叙述的主题和汉语完全一样,只是持其他观点者不同命名而已,难道我们中华民国和台湾当局也要分开成两个条目吗?我认为应该合并到汉语,这个条目分开来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ran(留言) 04:13 2005年12月12日 (UTC)
Help!
[编辑]There's a picture on the english wikipedia that there has been a little argument over. Could some experts here please help? The image is en:Image:Chinese_language_tree.png.
Is the image correct, or does it need to be changed? Please leave your comments on that page or the Talk page. Thanks! Lupin 20:56 2004年7月14日 (UTC)
这句话看不懂
[编辑]“汉语是或是一种中国语文。” 什么意思?--zy26 15:18 2004年8月4日 (UTC)
消歧义
[编辑]中文应该变成消歧义比较合适。当前的内容则移动到中国语文,中文则分别指向汉语、汉字、中国语文--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43 2005年2月28日 (UTC)
- 同意作为消歧义页。本条目内容应合并到到汉语、汉字条目中,不建议建立中国语文条目--冷玉 09:20 2005年2月28日 (UTC)
- “中文”还有“中国的语言和文学”的意思,大陆所有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系”也历来可简称“中文系”,一个中国人说自己大学的专业是“中文”,同样是这个意思(外国人另当别论)。这种解释也可以在大陆社科院《现代汉语词典》中找到。假如开设消歧义页,应予注意。然而,如今不仅海外,就是在一向习惯用“汉语”指称汉语的大陆,“中文”也开始广泛地用以指称汉语,并且不仅说“写中文”(指使用汉语书面语),也说“说中文”(指使用汉语口语,特别是普通话),而这些新用法与“英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基本上可以平行解释。用“中文”指称汉语,即便不是主流,也不应粗暴压制,因而将“中文”重定向到“汉语”而不开设消歧义页大约是更加自然的处理方式——在维基百科中书写一个中文的简单内部链接结果却指向一个消歧义页,恐怕往往并非出于编写者的本意,而且令人十分扫兴。但也无妨在适当的位置对“中文”还有“中国的语言和文学”的含义的事实给出一句话的简短说明。--徐清白 2007年4月20日 (五) 01:40 (UTC)
现代汉语和普通话
[编辑]这句话有问题: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族的共同语(lingua franca),也就是普通话。 这句话把现代汉语和普通话划伤了等号,其实并不准确。现代汉语的范畴包括现在的汉语方言,而普通话的概念排除了方言。--Kren 16:21 2005年9月9日 (UTC)
====两岸汉语词汇意义、修辞色彩、用法差异====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最近讨论别的问题,发现同是汉语母语者对词汇的修辞色彩感受有时有很大不同。想到就写在这里,说的不对的也好被纠正。
- 拉拢 中国:贬义,拉拢腐蚀税务干部;台湾:中性,拉拢会员感情
- 非常好,如果按照咬文嚼字派的观点这个词又不能用了。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两岸三地的语言习惯,难道因为这就不能参与编辑了吗?还是象简繁转换一样弄个褒贬意词和“中性”词的转换?--Mukdener|留言 11:57 2006年3月23日 (UTC)
- 拉拢不存在贬义,中国政府正在想办法拉拢与俄罗斯的关系,在这句话里便不存在贬义,这并不说明中国政府正在做什么猥琐的事情。—Ivony... 2007年9月19日 (三) 07:53 (UTC)
还是不要把语言的地域差异泛政治化吧?东北汉语和云南汉语在措词上也有褒贬差异,何必都要划分两岸三地的差异呢。“两岸”容易让人产生泛政治化的联想,个人觉得,不大必要啊,呵呵……^_* ——Nutcracker胡桃夹子^.^留言 12:07 2006年3月23日 (UTC)
文化要靠交流才能融合。两岸分隔了快60年,融合需要时间。所以就让时间去解决、让人民去选择吧,不要人为干预,规定东、限定西的。如果双方都坚持各唱各的调,亲兄弟也只能分家了。说到这个,今天新闻写著大陆学者(还是官员?)建议(还是要求?)2008年开始联合国只使用简体中文,如果大陆连文字都要坚持自己的道路,两岸的未来不会有win-win。--百楽兔 12:36 2006年3月23日 (UTC)
- 不是建议,联合国已经定案。当然一定是北京政治运作的结果,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忘了自己治下的香港还在使用繁体。不过北京已经暗示要香港改。--澍子 08:20 2006年3月25日 (UTC)
啊,我赞同百乐兔的主张,德国舆论界就说德语文字是属于人民的,政府不能干预“正字法”(大约相当于推行简化字)。^_* ——Nutcracker胡桃夹子^.^留言 12:53 2006年3月23日 (UTC)
这位周姓学者说了一句话:“简体字好不好,小学老师说了算,因为简体字真的让小学生容易认、容易写”。可是他忽略了一点,目前教繁体字的地方,正是全中国识字率最高的地方。为什么台湾香港就不需要简化字,小学生也学的好好的?这就像民初有学者建议为了消除文盲,要把汉字全部罗马化一样,都是似是而非的说法。--猎户座 留言给我 14:24 2006年3月23日 (UTC)
- 这位周先生最后一段话才是自己将政治挂上勾,尤其他自己说大陆的字体简化是以国家的力量,国家的力量就是以政治的手段,而非文化或者是人民习惯上的变化产生的,好个自己打自己嘴巴。他的说法真是政治正确。--cobrachen 15:29 2006年3月24日 (UTC)
是否先学简体字再学繁体字,较先学繁体字再学简体字困难?--Hello World! (✉) 15:55 2006年3月23日 (UTC)
- 不是大陆建议的,现在联合国六种正式语言中,只包括简体汉字,因为联合国不承认台湾,所以正式语言中不包括正体中文。德国不仅没有正字法,甚至没有标准语音,各地的播音员都使用地方语音,德国因为统一的时间晚,18世纪时还是许多独立的政体。但法国则强烈统一正字,甚至不能容忍外国人发音不正确;而英国、美国人则能容忍带各种不正确发音口音的外国人英语。各国情况都不一样,中国的地方方言非常复杂,相当整个欧洲语言的差别,但中国能将各种语言统一成汉语,全靠我们的汉字了,如果中国用拼音文字,可能和欧洲一样,早分裂成许多国家了。现在中国文字的分裂和政治分裂有关,否则不会互相歧视正体或简体字,其实这两种字体对于文化较高的人来说都没有什么困难,尤其是用计算机而不用书写时。在外交场合维护自己的文字或语言也是出于政治考虑,希拉克愤而离开会场是维护国体,我们这里似乎没有必要,尤其是在有了简正转换,没有必要老是因为字体讨论,只要不使用方言,词汇也不会差很多,不会大到不能懂的地步。甚至方言词汇也有很多已经进入文学作品中,在孙中山时代,甚至可以和日本人笔谈,但现在日本由于限制汉字,年轻一代已经看不懂汉字文章了。--方洪渐 08:31 2006年3月24日 (UTC)
- 说一点我的感觉。在两岸的讨论区参与讨论将近10年,认识的大陆网有很多,甚至还有我不认识但是他们认识我的。不是没有碰到故意拿简繁差异出来说嘴或者是语同贬低的态度,这种人甚至在美国留学的都不少。但是我也遇到更多顶多是对不相同的辞汇用法提个问题,并不会说什么看繁体像是看天书之类的话出来。基本上,我觉得一个对任何事情相互的尊重和具有一些学习的态度的人,无论本身习惯的是繁体或者是简体,都不会把这种差异当成是一种政治正确或者是可以拿来斗嘴的借口。联合国的决定我个人觉得很正常,对耶个机构来讲,他们要简化与统一内部的作业与文件处理,标准化是一定要的,不然在训练,处理,品管和成本上都不是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那么,优先选取目前会员国使用的文字型态也就很正常,不需要特别去看待这个事情。一点意见,绝对不是针对任何在这里讨论的任何人。--cobrachen 15:37 2006年3月24日 (UTC)
我坚信两岸三地用词可能不一样,但总有一个中立的词适合维基百科使用。繁体多用纹身、简体正字写文身,维基经过讨论采用了中立的刺青。英文版也一样:果冻(啫喱)英国称jelly、美国称jell-O,英文维基用en:gelatin dessert(明胶甜点)。中立称呼有时也许啰唆了点,但这一点坚持,完美地体现了尊重各地用户的态度。-- tonync (talk) 21:35 2006年3月24日 (UTC)
- 我同意上面两位的观点,我们讨论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如何更好地合作。所以对于语体色彩有问题的词语,如果有人觉得不舒服,完全可以找一个大家都觉得中性的替代词。中文词语这么丰富,应该不难吧。--Demos(Talk) 08:12 2006年3月25日 (UTC)
- Jell-O是商标。如果讲那家公司本身以及该公司的产品,可以用Jell-O当条目名称(英文版只重定向到gelatin dessert,这是不好的,因为那家公司是很大的企业,社会各界很多人想知道这家公司的资料)。如果是讲那种果冻,就该用en:gelatin dessert。一般在美国,说jelly很多人会想到果酱,特别是加很多gelatin、砂糖跟人工色素、香料的廉价果酱。 -- Toytoy 09:04 2006年3月25日 (UTC)
- 质量 中国:指 quality 台湾:指 quality and quantity 另外,质普通话念第四声,国语则念第二声。 --澍子 11:14 2006年3月25日 (UTC)
- 质量在台湾很少拿来指品质或数量(这种情况会说质与量)。几乎纯粹是物理用词。与重量相对。如果想装成台湾人,最好不要用这个词。XD--猎户座 留言给我 14:07 2006年3月25日 (UTC)
- 在大陆,质量一般指质的量化,例:“这一次的货质量很好,就是数量少了点”。拆开则指质和量,例:“救灾物品要按质按量的发放到每个灾民的手中。”—Ivony... 2007年9月19日 (三) 07:53 (UTC)
不过,在台湾“质”在“人质”这个词里还是念四声。--郭襄 2008年2月21日 (三) 01:55 (UTC)
- 插一脚/参一脚 中国:含贬义,意为干涉非本分的领域 台湾:中立,没有贬义 --澍子 09:53 2006年3月26日 (UTC)
- 大专 中国:指两年制的非本科教育 台湾:大学、专科、所有高中后教育的总称 --澍子 05:43 2006年3月31日 (UTC)
- 大陆指大学专科学校或该种学校毕业。例:“他的学历是大专”—Ivony... 2007年9月19日 (三) 07:53 (UTC)
- 中科院 中国:中国科学院(Academia Sinica,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简称 台湾:中山科学院的简称 --澍子 14:31 2006年3月31日 (UTC)
- 这个应该修改为全称,即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或中国科学院而不是用中科院,否则这样造成歧异的海了去了。—Ivony... 2007年9月19日 (三) 07:53 (UTC)
- 工读生 中国:因为行为不轨被强制送进工读学校进行教育的未成年人; 台湾:读书期间part time 工作的学生,没有贬义。 --澍子 09:39 2006年4月1日 (UTC)
- 工读学校在大陆早已进入历史,工读生也早被一同遗忘—Ivony... 2007年9月19日 (三) 07:53 (UTC)
- 窝心 中国:令人感到窝囊、难受、心口堵,例如侯宝林相声:让人那个窝心哪 台湾:让人觉得舒服、贴心,例如“真让人窝心”。 --澍子 08:41 2006年4月3日 (UTC)
- 窝心作为口语本就鲜见于书面,现在大陆渐已退出词汇。—Ivony... 2007年9月19日 (三) 07:53 (UTC)
- 招待所 中国:政府或者企业单位附设的旅馆设施,一般比较廉价和简陋,只对内部的客人开放,后来也有对外开放的;台湾:公司自设的豪华酒店、消费场所,只对特定客人开放,经常容易引起某些不正当活动的联想。 --澍子 00:28 2006年4月10日 (UTC)
- 鼓吹 中国:具贬义,意指所推崇的主张价值上可疑 台湾:中性没有贬义,类似晚清到30年代的用法 --澍子 15:23 2006年4月12日 (UTC)
中文等于汉语等于汉文等于华语等于口语等于书写?
[编辑]把汉语和书面汉语都叫做“中文”,是导致人们对自己的语言认识模糊的原因之一,为何不能纠正?约定俗成不是绝对,在某些极端的例子,例如这个,我们就要维护精确性,而不是一味迎合大多数人的做法。建议编写“书面汉语”版页,把华文,汉文,和中文都导入到这个版页里面赵里昱 2007年8月10日 (五) 21:00 (UTC)
- 中文是文字的一种,汉语是语言的一种,文字和语言显然不能等同,因此把中文重定向到汉语似有不妥。现在这样确实混淆了各种概念。—大维 (留言) 2008年8月30日 (六) 11:30 (UTC)
- 汉语里有明确的“文”和“语”的定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文”和“语”的区别是很模糊的。比如“藏文”可以指“藏族文字”、“藏语字母”、“藏语文品”。我经常看到维基编者把“(某某)文”重定向到“(某某)语”,我觉得所有“(某某)文”应该改为消歧义。--voidvector (留言) 2008年8月30日 (六) 12:13 (UTC)
“语”“文”不分?
[编辑]应该区分好“语”和“文”的关系再整理内容呀 —大嘢 (留言) 2008年8月5日 (二) 17:05 (UTC)
若干问题需要澄清. 建议首先依循行政及学术规范
[编辑](1) 语言文字工作与政府的标准密切相关. 比如主条目中第1个脚注说中国汉语"语文不分", 是错误的. 经查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 内容中均以"汉语文"指称. "汉语" 有歧义: 可以含或不含文字.
(2) 根据与(1)相同的处理, 可以说"繁体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简化前汉字的称谓. 其它称谓也应该找寻相应的资料来源. 我认为"正体字"用来指称繁体字的理据尚未充足.
(3) 一般来讲, "语言"是否包括文字在内?
(4) 由于wiki不光是文字, 也包括语言的使用在内, 因此标签上无论是正体还是简体, 均似不合适. 建议把大陆简体改成 "大陆汉语" 甚至 "大陆". 各种用法的区别比繁简本身要重要得多. 在中文维基内, 我再次建议(至少在标签处)用简写: [大陆|港澳|台湾|新马]
至于各种常用的称呼例如
综合的(语文, "语言"(疑惑参见(3))): 中文, 方言, 汉语, 国语, 华语, 汉语文, 文言
(讲的)语: 中文, 国语, 白话, 普通话, 新马华语, 文言, 各种方言(广东话/粤语/"白话")
(写的)文: 汉字, 正体字, 繁体字, 传承字, 简体字, 文言, 白话(文)
是不能随意调换使用的. 在各自的页面上也应逐步让读者明白差异所在.
祝愿这个苦命而又根本的条目早日变得优良
Lightest (留言) 2008年12月5日 (五) 09:12 (UTC)
汉语言学讨论
[编辑]主条目的细节补充
关于方言和语系
[编辑]根据个人经验,由于语言演变的原因,文章关于方言、当地化的定语存在分歧。比如什么是深圳话?这可能很难定义。同样像南京话、杭州话,据我所知,这些城市的日常主流口音已经接近普通话,外地人可能一般把这个叫做南京话、杭州话。不过,实际上这些城市目前都还保存得原来的本地话,比如老南京话在城南老城区原有居民中,老杭州话也保存在老城区原有居民中,这些老方言一般北方语系的人比较难听懂。到底哪一个算南京话、杭州话?南京郊县,如江宁、溧水、高淳等地的地方方言,一般北方语系的人比较难听懂,杭州同样。另外,上海通行普通话,但是上海本地话,分市区和郊区,郊区多种,崇明话接近南通某几个县,西部和南部的嘉定、松江等地接近苏州。市区上海话则是融合了很多种江南一带的方言,而不同的本地人还有不同的口音;但基本上都比较相近。这个和东北、华北、西部包括西南大部分地区一样,城市和周边地区的方言基本上连成一片。但是在深圳、南京、杭州这些地方,就存在语言孤岛,市区和周边地区不一样。而在南京、杭州市区,还存在老南京话和现在通行的南京话、老杭州话和现在通行的杭州话的并存和不同。Nuprace 07:49 2005年1月19日 (UTC)
- 文言文和白话文
白话文作为书面语言古代已有,古代有很多白话文小说。而民国时期,政府行文也是文言文。近代以来,特别是所谓的新文化运动一批人的推动,白话文开始普及。Wikinu 09:02 2005年1月19日 (UTC)
请求支持
[编辑]- 请支持新辟之文言文章
各路英雄豪杰,此间如有谙文言者请速来助我等修此文《汉语》,以扬国文之光。
森理世さん 2007年7月9日 (一) 07:04 (UTC)
文言文版 || 粵文版
南方方言
[编辑]以四川话为代表的南方方言,和华北、西北、东北的北方方言明显是有很大的差别。南方汉语方言,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如湖北),是一个体系。应该分开比较好。有人以四川话为代表的南方汉语方言和北方汉语方言统称北方方言,明显是矮化南方,为什么不能称作南方方言?或者西南方言? --Fepanas 07:40 2005年9月18日 (UTC)
这不是矮化的问题,是因为四川、云南等地说的是官话,而官话通常被称为北方方言。同时,南方的官话也有特定的名称,如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涓生 13:19 2006年2月15日 (UTC)
西南地区的语言的确是源自北方官话的,古代西南地区都是蛮夷之地不使用汉语,现在当地的语言都是当年下派管理西南地区的官员和商人(多为北方后裔)。我在四川,身边包括我很多人的祖先都是北方人,有家谱为证,相貌特征也能说明问题,高鼻梁。单从语言来说,除了音调不同和少数几个鼻音巧舌卷舌发音不同,总的来说是相近似的。基本四川话和北京话是完全可以沟通的,但是如果是发音不同的语系则无法交流。
闽语,或称福佬话
[编辑]我查到闽语,俗称福佬话。但是有部分台湾的朋友说福佬话不是闽语,说两者有差别。是这样么? --Wikiqebia 11:15 2006年1月6日 (UTC)
- 关于汉语方言/诸语的名称,各种出版物甚至包括大学汉语教科书(非汉语方言专业)都颇多错漏之处。一定要查清楚方言专著、论文的说法。
- 福佬话就是鹤佬话,你可以去查查。简单的说,它是(部分地区)闽南语的一种称呼,最多只能和闽南语挂钩,而不能与闽语挂钩。
- 另外,关于汉语方言/诸语,个人建议移步talk:汉语方言讨论。--rich4 | talk 11:48 2006年1月6日 (UTC)
- 同意,这样便于集中提高质量。另外,汉语中方言的介绍也没必要这么详细,应该简单点,详细地在各自的方言中介绍。 --Wikiqebia 12:07 2006年1月6日 (UTC)
日本人学到汉语时已没有活用了,但现代日语还有
所谓“混合入声”提法有问题
[编辑]这个说法是闻所未闻。
必须明确说明,吴语等方言的入声三套塞尾并为喉塞音或者保留独立调类。
另外动辄讲保留古汉语特点的说法是不太妥当的。比如讲,粤语保留了比吴语更早的特点,就站不住脚。吴语是诸多汉语中最早从北方话分离出来的,保留浊音更是古早特点,故而不可一概论之。讲吴语的不区分三套塞音尾是“保留”北方汉语入声消失前夜的状态也是错误的。这是独立发展的结果,吴语在北方汉语入声归并时期已经与其分离,因而不是其继承,兄弟之间无法讲继承或保留。
为什么巴别中的汉语代号是zh?
[编辑]移自Wikipedia:詢問處
为什么巴别中的汉语代号是zh?—陋室★茶话★第四次维基质量战 08:10 2007年4月17日 (UTC)
- 也许因为汉语拼音中中文是zhong wen。—Chaplin ♨来喝杯茶吧! ★日头西出 08:31 2007年4月17日 (UTC)
- 参见Wikipedia:维基百科语言列表、ISO_639。—Isnow 09:24 2007年4月17日 (UTC)
- 其实当我刚接触中文维基百科时也以为缩写应该是“CH”或“CN”呢 XD—dbslikacheung 2007年4月30日 (一) 09:37 (UTC)
- “CH”已是查莫罗语的ISO语言代号,所以便要使用“ZH”作为代号。—Lkopeter 2007年5月4日 (五) 15:39 (UTC)
- 其实当我刚接触中文维基百科时也以为缩写应该是“CH”或“CN”呢 XD—dbslikacheung 2007年4月30日 (一) 09:37 (UTC)
- 东干语的地位如何,到底是独立的一种语言,还只是被认为是汉语的一个分支?金翅大鹏鸟(talk) 2007年5月15日 (二) 01:59 (UTC)
其它讨论
[编辑]反对Wikinu的非中立、单方面政治化评价
[编辑]要添加评价请和原来的放在一起,而且,请注意精简内容
要不然就请另开条目,比如“对文字简化的反对声浪”--zhouxiao 13:04 2005年1月20日 (UTC)
小弟附议,Wikinu的评价明显是在妖魔化简体字,建议将其添加的内容删除。
我也很讨厌简体。我的名字本来很好,有个东,他妈的简体的东字难看死了,搞得我只好改成西。 --Wikiqebia 12:05 2006年1月6日 (UTC)
“繁体恢复论”可以休矣 人们夸大了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区别,实际上,大陆民众学习繁体字,并没有像学习外文那样困难。《新华字典》里括号里的都是繁体字,如果生活中稍有接触,看凤凰卫视是没有太大困难的。实际上,简体字从古就有。古代《水浒传》刻本里就已经有了“刘”(刘)的简化字“刘”,简化字一直在民间流传,只是未受官方承认而已。因此可见,简化字,并不是现代凭空瞎扯得来的。有人说简体字不好看,我要说:这纯粹是主观感受得来的。我们平日习惯了简体字,用惯了简体字,一见到繁体字,自然觉得与众不同、新颖。用惯了繁体字的港澳、台湾人,也未必觉得简体字难看。有人说:如果简化汉字,古籍没人读得懂了。但是古体字并不全等于繁体字,古代还有很多异体字,很多俗体字。况且繁体字与简体字并不是完全不一样,上面也讲过繁体字学起来并不极难。阅读汉代之后的文章,最大的困难是: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如何断句才是关键,否则会很晕。还有人不服:简体字不受承认!——扯淡!台湾人也开始用一些简体字取代繁体字了(如用“了”取代“了解”的”了”),联合国也规定中文只有简体中文一种文本,新加坡等地的华人使用简体字的越来越多。一般外国人学习的都是简体字。 ——明溪(留言)1/5/2014 9:06 AM
无耻的taiwanese最喜欢叫嚣什么简体字繁体字,看着就恶心!
Taiwanese停止侵权!停止使用中国人的语言文字!—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2600:8805:9100:D600:A9AF:D77D:7A6D:35BD(对话)于2018年1月3日 (三) 17:02 (UTC)加入。
关于语法部分、词类/短语等的列表
[编辑]我的意见有两点:
- 汉语词类表、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见表,在本条目中这些列表应该简化(正如在其他如日语、英语、希伯来语等语言条目中,即使列出词类也不会为每类列出数个例子)。可以另立条目(或改进其他现有的相关条目)以作描述,或置于汉语语法条目下。
- 在语法部分应该提及汉语语法的特点。关于词和词类,本条目可以讲述一下汉语词类上的争议的存在、词的来源或特色(无形态变化、音节对词的影响)。又例如以简单例子说明词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句子无须符合特定的形式(如“主语NP+谓语VP”)、词类和句子成分没有对应的关系(eg谓语中心不一定是动词、形容词未必是修饰语)。
简单来说,我认为现在的条目在语法的描述方面范围又狭窄又不深入。对于我这两点提议,请各位赐教。Mm100100 (留言) 2010年7月22日 (四) 10:01 (UTC)
非必要的“来源”
[编辑]—大嚤王 2009年2月11日 (三) 04:12 (UTC)
- 口语读音也出现不少分野,亦有一些汉字的读音在三者中根本不同
这个用“的地得”就可以说明了
- 为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目前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语言
十四亿人口,衹要受过教育都知道
英文维基有讲
- 汉语从口语上来说其各分支相似性极低
北京话、上海话不能通话,还不足以证明吗
- 如果不是你自己“原创”的,那么你一定可以找到其他来源,不论是网上或是印刷的,去证明这些观点。详情参阅WP:列明来源和WP:可供查证。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9月15日 (二) 11:34 (UTC)
汉语文中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从基本上来说就不同于西方语文
[编辑]汉语文中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从基本上来说就不同于西方语文。西方是由语音主导文字,文字以语音为转移,当一种语言语音发生变化时,文字也会紧随其而变更;而汉语文更多的是以文字作主导,文字(包括汉字各单字及其复杂的语法)甚至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把具有丰富多样语音的整个大中华区统一成汉语区,而语音则在历史上和地域上历经了大量变化。但就是因为汉语的语言始终以文字为转移,这样才有现在的“汉语”一说,而不像现在分崩离析的拉丁文字各语种。基础不同,不能一概地效仿分析。我甚至觉得如果从汉语实际特性出发,可以考虑把汉语和中文统一成一个词条。这不是“语”、“文”不分,而是辩证客观地对待这种特殊情况。123.7.16.156 (留言) 2009年5月29日 (五) 22:08 (UTC)
汉语首段
[编辑]“ | 现代汉语方言众多,某些方言的口语之间差异较大,而书面语相对统一,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语。 | ” |
——汉语首段 |
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语?真的连欧洲人、美国人、澳洲人、印度人都会认为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语吗?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6月14日 (日) 02:53 (UTC)
在中文语境下,一般指汉语,不要用火星人的思维方式阅读中文。—时势造英雄 2009年6月14日 (日) 03:59 (UTC)
- 如果你认为这是“用火星人的思维方式阅读中文”,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就是要大家编辑维基时要“用火星人的思维方式”,这儿不是中国维基,而是中文维基,读者包括所有懂得看中文的人。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9月14日 (一) 19:33 (UTC)
邀请讨论中国皇帝合并到皇帝
[编辑]任何人如果认为不当,请删除这一段。2010年1月20日我会删除这一段文字。 我认为“中国皇帝”这个词汇作为条目名不符合汉语习惯,中国皇帝是否合并到皇帝在2010年1月5日开始讨论,欢迎到talk:中国皇帝参与讨论。Gisbrother (留言) 2010年1月10日 (日) 12:45 (UTC)
--41.178.159.25 (留言) 2011年11月10日 (四) 21:43 (UTC)
中文怎么可以重定义为官话呢?
[编辑]文中第一句话就说:汉语,又称中文、汉文,通常区分为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等七种主要方言。官话一般都指普通话,这样不就矛盾了嘛?
- 官话不是普通话,普通话吸收了很多南方的词汇。官话或应为“北方话” (明溪)
条目的质量——惨不忍睹
[编辑]举例:
- “一般标准意义上,‘汉语’这个词,多指现代标准汉语”
- “大陆之‘普通话’、台湾之‘国语’、新马地区之‘标准华语’是相同的,只在个别字词的读音上有一定区别”
- “汉语作为以语素文字为文字系统的语言,文字高度的统一与规范”
- “而现时东亚国家使用文言文亦可交流”
- “现代汉语”,主条目:现代标准汉语
- “请注意,此时的‘近代汉语’,已经缩指为‘近代北方汉语’,因为此时南方多数方言已经形成并与官话脱离,故此‘近代音系’系仅指近代北方音系”
- “上古汉语的声调,现在学术界比较倾向于王力的‘促舒四调’一说,舒声调有平声,上声,浊声调为长入,短入”
- “混合入声” -> 喉塞音尾
- “而粤语又能和官话对字的一个(即每个官话单字都可对应一个粤语单字)”
- “官话的明显特点包括” 其中的特征基本都存在明显的反例
- “失落了全部中古入声(除江淮官话及西南官话中的少部分小片以外,如灌赤片)” 概念不清,不全面:是韵尾无塞音,还是不保留入声这一调类,而且列举的例外不全
- “闽南语是所有闽语方言中,唯一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但是,根据现有的语音学研究,闽南语的音系相当接近上古汉语的音系” ??
- “粤语完整保留了中古汉语的 −p、−t、−k、−m、−n、−ng 六种辅音韵尾” 是标准粤语
- “粤语的口语和社会上普遍使用的现代汉语白话文在词汇、语法上差别非常大” 闽语、客家话等等难道不是?
- “这可以解释今天多数中国人都觉得北京话好听,其实汉唐却是西京话、宋代是东京话、明代是南京话,因为它们相差很远,所以并非存在‘好听’,只是‘感觉’”
- “语言定理:1786年威廉·琼斯爵士于提出,某些语言有着词汇、语法、构词法和语音使用上的相似性,因此它们必定是来自一个共同的祖语。现在流行的学术观念认为,…中国人也由非洲经中东印度越南经海上二三万年前到达,一二万年前已经遍布大陆,并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所以印度语言数量比中国的丰富,中国南方语言数量比北方的丰富。…这可以解释汉藏语系同源,汉语方言同源。语言进化论用树状图来理解、定位各语言的关系” ???
ɧ(留言) 2012年5月8日 (二) 09:16 (UTC)
关于闽语的解释
[编辑]百科中关于闽语的部分说,“闽语即是闽南语。”,这种话也说的出?旁边还贴著闽语的支系,简直是胡说八道。 --Joefei(留言) 2014年1月8日 (三) 12:57 (UTC)
文跟语
[编辑]杂乱而且混乱的条目
[编辑]这怎么回事,图片、图表到处散乱
各种不同大小的方格和图片,还有不同版本的语言说法
根本就没有整理好啊,整堆看一起超级乱七八糟的。
中文是否就是指汉语
[编辑]三个问题:
- 中文是否就单指汉语或汉字?还是包含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等中国的语言文字。
- 繁体中文是否是繁体汉字的错误表达?(简体中文是计算机术语,早期指Windows的语言版本)
- 繁体中文是否应该移动至繁体字?--Fxqf(留言) 2016年4月26日 (二) 14:56 (UTC)
- 关注。--地底深山(留言) 2016年4月26日 (二) 17:24 (UTC)
- 不包括。
- 显然不是,来源请求。
- 二者概念并不等同,繁体中文指的是用繁体字书写的中文。—Chiefwei(论 - 编 - 历) 2016年4月27日 (三) 02:26 (UTC)
- (-)反对1.包含,中文是指中国国民所属种族使用的语言及文字系统,举例而言,粤语虽然文字系统跟目前的通用汉文有所差异,还是被归入中文 2.繁体中文并不是繁体汉字,而是相对于简体中文创造出来的名词,实际上的名称是正体汉字 3.要移动也是移动到“正体”开头的条目或者是“汉”字开头的条目--核斯(留言) 2016年5月5日 (四) 11:43 (UTC)
- (~)补充目前藏文蒙古文之类一堆种族的语言并不被认可是中文的理由,是因为通用性及习惯性,中国有90%都是汉族,原本使用的文字系统就是汉文,口语系统也是汉文,在中国从1912年被建立以后自然而然也就升格为中国文了。北京话当代很多人认为那就是满文演变而来,这点没有去求证,以上发言大多基于常识及推论并非直接参考书面或网路资料。--核斯(留言) 2016年5月5日 (四) 11:49 (UTC)
- 当时说这句为什么英语是英语,西班牙语是西班牙语,但汉语就变成“中文”了其实意思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只会说“中文”,不会说“汉语”了,我其实觉得中文维基百科应该是汉语维基百科。当然,这两个字只是表象,真正让我感慨的还是那些“在北京……在台湾……在伦敦……在X月Y日”这样的开头,或是“这,真是道田君造的刀啊”这样的结尾,或是中间穿插“进行”、“加以”这类虚动词,或是“他和他的父亲”,“他和他的儿子”,“他和他的弟弟”,亦或是“他成为一名工程师”,“一个家是最温暖的港湾”。会像上面这样说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这些话到底有什么古怪的人越来越少。我虽有意识地竭力避免这些,但垂老之躯,又能改得了几个,说得了几句。--7(留言) 2016年4月27日 (三) 08:44 (UTC)
- 这点小把戏看几篇文章就能会。另外,“风暴引起的恶劣海况致使佛罗里达州两人溺毙,杰克逊维尔梅波特海军基地一座港口的开挖加深工作被迫暂停”>“两人因风暴引起的恶劣海况溺毙,杰克逊维尔梅波特海军基地一座港口也因风暴暂停加深开挖工作”,看来你不但英文不行,汉语也好不到哪去。--210.129.17.7(留言) 2016年4月27日 (三) 09:28 (UTC)
- 维基百科是用文字呈现,说中“文”维基百科没什么错。讲华语,写中文(台湾这边很少讲“汉语”这个词)。另外语言本来就是会互相影响融合,现在中文实际上也混了一堆和制汉语和借词。--Liaon98 我是废物 2016年4月29日 (五) 12:19 (UTC)
- 我认为中文不该包括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等。如果中文该“包含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等中国的语言文字”,那么英文该包含威尔士语,苏格兰盖尔语,低地苏格兰语和爱尔兰语。如果你说英文是英格兰的语言,跟中文不同,那么广东话就不是中文。但是,如果那些语言是方言的话就不同了。 George Leung(留言) 2016年5月12日 (四) 00:29 (UTC)
- 英文指英格兰的语言(学过英文稍微套一下字根也知道),英国正式名称汉译后是联合王国,联合王国包含爱尔兰、英格兰、苏格兰等。@George Leung:WIKI有相关条目和模板可以参考资料,也不会有人因政治问题跑去变造资料,可以找时间自己去参考。,嫌麻烦也可以直接看语系介绍。--核斯(留言) 2016年5月12日 (四) 01:39 (UTC)
- @核斯:我衹是用英文来做例子,来说为什么中文不该包括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很多国家都有少数民族,如西班牙(有巴斯克人)、俄罗斯(有车臣语),但它们的语言最多是包括方言。George Leung(留言) 2016年5月12日 (四) 23:07 (UTC)
- @George Leung:让我试图把问题简化吧!中文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语言:口语“普通话”+书面“简体字”,而香港的官方语言即“两文三语”:书面“汉文+英文”,口语“粤语+普通话+英文”,澳门则是要追加“粤语”“葡萄牙文”,广西要追加“壮语”,蒙古有“蒙古语”,西藏有“藏文”。(~)补充可以把汉语做为一个主要语系,最开始创词汇的时候就不是问这个东西是不是中国,CHINA是一个地理位置上的笼统统称,从某地进口的瓷器变成专指瓷器的生产地:“中原地区的国家及民族”,再因主要民族的流变变成专指汉族跟汉语,再因政治跟国家的流变把剩下少数民族强行括弧起来,结论:“CHINESE指汉语语系下所有的文字和语言”“中文指中国官方语言”。--核斯(留言) 2016年5月13日 (五) 00:55 (UTC)
- 囧rz...漏掉新疆官方语言了,不过这样整理完,中国的族裔问题真的蛮严重的,独立运动或者起义事件,跟非中文区几乎画上等号,比较常见的有蒙古新疆西藏。--核斯(留言) 2016年5月13日 (五) 01:11 (UTC)
- 您自己也说您的发言仅仅“基于常识及推论”,而没有查阅任何资料。事实上,查阅任何一部工具书,书上都会告诉你,中文“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Chiefwei(论 - 历) 2016年5月13日 (五) 01:45 (UTC)
- 啊,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大地雷,因为我是从香港来的加拿大人。对不起!George Leung(留言) 2016年5月13日 (五) 02:04 (UTC)
- 您没有必要道歉,相反,强行把语言话题政治化才显得很奇怪。—Chiefwei(论 - 历) 2016年5月13日 (五) 02:44 (UTC)
- @Chiefwei:语言一直都会跟政治有关系,切不开,语言永远无法跟权力以及公众事务分家(政治学的定义比较分歧,你要说这是错也可以),虽然没看参考资料,但结论推导出来跟实际是实差也没有多远了。然后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回应的地方,等我感冒好了再说。--核斯(留言) 2016年5月14日 (六) 03:55 (UTC)
- 您有您的看法我可以尊重,但这里是维基百科不是论坛,维基百科不能接受没有可靠来源支持的个人意见,您的看法可以去更合适的地方发表。—Chiefwei(论 - 历) 2016年5月14日 (六) 04:03 (UTC)
- @Chiefwei:我觉得我的理解能力应该不至于让我把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看错,不排除看漏,除非我真的感冒到太累了影响到理解能力。然后我累到忘记签名了--核斯(留言) 2016年5月14日 (六) 04:56 (UTC)
- @核斯:中文不是光指普通话和简化字。--Fxqf(留言) 2016年5月14日 (六) 13:27 (UTC)
汉语是死语, 正如拉丁语
[编辑]
2020年7月的编辑
[编辑]@黄琬琦:今天刚把原文:“(汉语)或被视为一个语族,或被视为隶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之一种语言。”改写成:“(汉语)是一种构成东亚分析语的汉藏语系的汉语分支家族或语族里的一种语言。”然而改写后的这一句,内容、结构皆复杂,采用中文里很少用的多层定语,令人难以理解。请问可以改成一般人能明白的平常语句吗?若多天后都没有改,在下会还原为原句。--Cangjie6(留言) 2020年7月23日 (四) 21:16 (UTC)
- (:)回应改成:(汉语)(“为”或“构成了”)汉藏语系里东亚汉语族分析语家族或是语族里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一种东亚汉语族分析语家族或语族里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可否?@Cangjie6:黄|琬琦|!(留言) 2020年7月24日 (五) 05:10 (UTC)。
WIKIDATA的汉语还是中文
[编辑]请问汉语还是中文。以前是中文,但是有人换汉语。[2][3]--Sim Chi Yun(留言) 2023年12月8日 (五) 03:40 (UTC)
- 从各属性看,汉语似乎更好些,中文局限于文字。@BlackShadowG:[4]--YFdyh000(留言) 2023年12月8日 (五) 04:21 (UTC)
- 我觉得汉语没有很多人。我是马来西亚没有看到汉语。我觉得中文比较多。--Sim Chi Yun(留言) 2023年12月8日 (五) 04:54 (UTC)
- 这个数据项一般会在作品或名称语言 (P407)中被用来标注语言。一般很少有网站会把“汉语”用作语言标记,即使在本站,标注链接语言也是用“中文”。--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12月8日 (五) 07:17 (UTC)
- 但如果作品是音视频呢?感觉汉语可能包含中文,反之不行,进一步明确应该用子集的项。--YFdyh000(留言) 2023年12月12日 (二) 08:14 (UTC)
- 语言的话,叫“XX语”比较合适。而文字系统的“中文”并没有对应的“中语”这种说法,所以感觉“汉语”更为合适。毕竟主题是“语言”不是“文字系统”。--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科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12月8日 (五) 05:07 (UTC)
- 这是语言学问题,应由语言学的准确度及常用度决定。是语是文不是关键,中陆习惯以语统称语文,港澳马习惯以文统称语文。话说,汉语族首段与汉语首段及第三段所指似乎一致,需要厘清。--— Gohan 2023年12月8日 (五) 05:20 (UTC)
- 建议统一为“语”。虽然“汉语”和“中文”、拉丁文和拉丁语经常混用,但因为有“西里尔文字”简称“西里尔文”这样的例子,还是建议语言名称尽量避免“文”结尾。--DvXg 📬 2023年12月8日 (五) 09:36 (UTC)
- “汉语”这个词太笼统,粤语、湘语、赣语、闽南语、吴语等都是汉语的一部分,但你想表达的意思绝对不是这个意思而是现代标准汉语。我建议用“华语”一词,个人感觉它不像“汉语”一词那么宽泛。--Txkk(留言) 2023年12月8日 (五) 10:49 (UTC)
- 任何语言特别是使用人数众多的语言都存在不同的语音差异,不明白“笼统”为何?现代华人一词不是专指汉族,以此类推,汉语与藏语、满语等一样属于华语的一部分,用华语还不如直接用汉语更好。---康族(留言)
- “不要瞎掰好吗⁈” 藏语、满语不是华语的一部分!--Txkk(留言) 2023年12月12日 (二) 11:47 (UTC)
- 怎么样瞎掰?你可以个人感觉,我发表意见就瞎掰?中“华”民族、“华”人的华是不是专指汉族?“华”语的华是不是专指汉族?如果不是,“华语”就不够准确,即使华语是汉语的别称,但现代“华”不是专指汉族,中“华”民族、“华”人的华包含藏族、满族等等,而华语反而不包括藏语、满语等语言,所以用华语容易混淆中“华”民族与“华”语的华,以为两“华”所指的族群相同,还是汉语较华语更适合--康族(留言) 2023年12月12日 (二) 15:06 (UTC)
- 任何语言特别是使用人数众多的语言都存在不同的语音差异,不明白“笼统”为何?现代华人一词不是专指汉族,以此类推,汉语与藏语、满语等一样属于华语的一部分,用华语还不如直接用汉语更好。---康族(留言)
- 题外话。汉语会被人指称“只有语音”,中文会被人指称“只有文字”,“X语文”又可能被理解为“语言学和文学”。所以有同时强调语音和书写两方面还没有歧义的称呼吗?--洛普利宁 2023年12月8日 (五) 14:44 (UTC)
- 我觉得不要矫枉过正,“汉语”既然比“中文”或“华语”更精准一点,而且(重点是)常用,这样大概就足够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2月14日 (四) 02:47 (UTC)
虽然我知道这是“错误”表达,但是明显多数人是用“说中文”而不是“说汉语”吧。
[编辑]似乎“说中文”“讲汉语”才是中文的习惯表达。我想与其说“说中文”不对(规范性),不如说汉语母语者会使用“中文”来指代“汉语”(描述性),比如说本百科。--The Puki desu(留言) 2024年12月22日 (日) 04:44 (UTC)
- 也谈“说/讲中文”的规范性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12期《学林》栏目。--YFdyh000(留言) 2024年12月22日 (日) 05:55 (UTC)
- 所以我觉得引言最后一段,可以根据这个修改一下。--The Puki desu(留言) 2024年12月29日 (日) 12:19 (UTC)
明显的不实内容
[编辑]“以汉字写成的词、词组、句子、段落、文字作品统称为中文(又称华文、国文、汉文、唐文)。
”汉字≠中文,就像拉丁字母写成的语言(如英语、马来语)≠拉丁文。用汉字书写的日韩越语(甚至汉字可以用来书写藏语乃至英语等中的汉源词)并不是中文。--自由雨日🌧️❄️ 2024年12月29日 (日) 15:38 (UTC)
- 日韩等语言所用的同源同形汉字可能不被视作该语境中的汉语汉字?汉字的第一句也没有说其他语言下的使用情况。改成“,而以这些汉字”如何。未查来源。--YFdyh000(留言) 2024年12月29日 (日) 16:01 (UTC)
- 日韩汉字不是汉语汉字啊,而且这和本条目有什么关系?《汉字》条目同样无关。“
,而以这些汉字
”是指改哪句话? ——自由雨日🌧️❄️ 2024年12月29日 (日) 16:19 (UTC)- “汉语使用的书写形式是汉字”限定了本句所指的汉字类型,所以我说改成“汉语使用的书写形式是汉字,……,而以这些汉字写成的词、词组、句子、段落、文字作品统称为中文”。我指汉字条目的第一句也没讲日语等书写也使用“汉字”,普通表述不需考虑一个词义的特殊场景、歧义?--YFdyh000(留言) 2024年12月29日 (日) 17:13 (UTC)
- “
而以这些汉字写成的词、词组、句子、段落、文字作品统称为中文
”应该可以避免这句话将日韩越等汉字形式也归入“中文”的问题,不过还是原创研究的。至于《汉字》条目没写那是汉字条目本身的问题了。--自由雨日🌧️❄️ 2024年12月29日 (日) 17:18 (UTC)
- “
- “汉语使用的书写形式是汉字”限定了本句所指的汉字类型,所以我说改成“汉语使用的书写形式是汉字,……,而以这些汉字写成的词、词组、句子、段落、文字作品统称为中文”。我指汉字条目的第一句也没讲日语等书写也使用“汉字”,普通表述不需考虑一个词义的特殊场景、歧义?--YFdyh000(留言) 2024年12月29日 (日) 17:13 (UTC)
- 日韩汉字不是汉语汉字啊,而且这和本条目有什么关系?《汉字》条目同样无关。“
- 我在上个话题正好也谈到这一段。我建议是干脆可以根据咬文嚼字的分析来重写有关于“中文”和“汉语”的问题。--The Puki desu(留言) 2024年12月29日 (日) 17:06 (UTC)
- 而且这种定义还是有问题。
- 1.倘如不用汉字呢,比如汉语拼音化或者东干语,那么写成的文字算“中文”吗?
- 2.汉文似乎很少用来作为“汉语的文字”的名字,而是在与其他语言的文字的比较中使用:如介绍满文汉文并用的文本时,或者在日语中指“汉语的文言文”。
- 3.“中文语音”这个词跟文字又没有关系,不能用汉字来定义吧。
- 其实我私心以为“中文”事实上已经等同于“汉语”了,所以认为该段强行分开两个词的意味实在没有必要。--The Puki desu(留言) 2024年12月30日 (一) 11:5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