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用户:Ws227/端午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端午节
菖蒲是各地端午节皆使用的香草,常与其他植物束成菖蒲束挂起以辟邪驱瘟
汉语名称
繁体字 端午節、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節、粽子節
简化字 端午节、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粽子节
越南语名称
国语字 Tết Đoan Ngọ、Tết diệt sâu bọ、Tết Đoan dương、Tết Trùng Ngũ、Tết giết sâu bọ、Tết Trùng Nhĩ、Tết Nửa Năm
汉喃 節端午、節滅螻蜅、節端陽、節重五、節𢷄螻蜅、節重耳、節𡛤𢆥
朝鲜语名称
谚文단오、수릿날、천중절、중오절、단양、오월절
汉字端午、수릿날、天中節、重午節、端陽、五月節
日语名称
汉字 端午、端午の節句、菖蒲の節句
名称
端午、グングヮチグニチタンウー[1]、グングヮチグニチ tanwu、dangwagunichii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和祭的节日,后来各地各自加入本土化的内容,或与固有民俗结合,添加不同的意义。端午节与新春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大中华地区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的重要传统节日[2]。。

起源

[编辑]

端午节源于对恶日(即农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也是祭的节日,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3][4]。不少习俗都有禳毒驱疫的意义,传统上认为时值仲夏、疫厉流行的五月是“恶月”,人们在五月为了预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清洁禳毒的措施。最迟于中国[[春秋时代]成书的《夏小正》记载,上古之时人们于五月已有储存兰草作沐浴之用以及采谷物煮豆汤消暑的习俗[5]。而这期间的活动也以安息静养为主,《礼记·月令》就记载当时提倡在五月斋戒节欲[6]。而“恶月”禁忌也特别多,如汉代应劭所著的《风俗通》就记载当时一些俗谚如“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反映了当时的禁忌。而据南朝萧梁时期[[宗[2]懔]]所著、介绍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文集《荆楚岁时记》所载,五月在当时俗称“恶日”,禁忌繁多,忌晒晾床、草席等用品和忌盖屋,[7]。而五月五日更是恶日之最,是一年中最不吉利的日子,因此要避邪[8][3][9][2][10][11][12][13][14]

端午节不少习俗如中国、日本、越南、琉球皆有的划龙舟和吃粽子都与龙有关,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指出这些可能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并认为端午节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人的节日[15]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中提到端午习俗,就指出竞渡源自南方,又引吴地乐府诗《五月歌》描述五月吃粽子是吴地习俗,认为端午源于南方,后来才流传至其他地区[16]。而一些主要习俗如划龙舟和吃粽子也与龙图腾信仰有关[15]。相传古代吴越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或装在竹筒中,投到江里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而传统上五方都有各自代表的龙,也对应五行,所以“五”这个数字也是代表龙,汉字文化圈各地端午常见的五色丝也是代表五方的龙[15][2][13][14]

端午节在不同地区又各自结合本土民俗不断发展,各有不同的特色。日本史书关于当地端午节的记载是飞鸟时代,但最早可能于弥生时代就由中国的渡来人传入。,朝鲜民族的端午祭祀活动始自三韩时代,

名称来源

[编辑]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17]。《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汉字文化圈多地共同习俗

[编辑]

驱瘟疫

[编辑]

五月五日,古时亦称恶月恶日,先秦以来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亦因古人认为疾病是恶鬼凶神附于人体所致,故人们于这天以不同的方式驱除瘟疫和恶运。

使用菖蒲等香草

[编辑]
以菖蒲沐浴

世俗要悬天中五瑞以辟邪驱瘟和逢凶化吉。天中五瑞指:菖蒲艾草石榴花龙船花。石榴花的根部可驱虫;蒜头有著浓烈的气味,悬于门外据说亦有驱瘟辟邪之效;通常菖蒲被认为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故有蒲剑斩千邪之说;而艾草则代表百福,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种可以治疗疾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以使身体健康。现在看来,悬天中五瑞确实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端午节时值初夏,多雨潮湿,病菌容易滋生,悬菖蒲艾草等可以借助它们挥发的气味清洁空气,消除病毒。也有些地区因应当地出产的植物而有所变化,或将香草煎药、榨汁服用。

也有把香草用作洗澡洗头,例如有的地方以兰草蒸煮于水中沐浴,用以辟邪,称为洗百病,所以端午节亦有“沐兰节”之称。

有些地区会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18]

驱五毒

[编辑]

古代人们将壁虎蜈蚣蟾蜍等称为五毒。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佩香囊

[编辑]

传统上女性会精心制作玲珑剔透的衣香粉荷包和香袋,内装芳香馥郁的药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气具有驱蚊辟秽的功效。心灵手巧的母亲还会用五色花布做成小辣椒、小黄瓜、胖娃娃、小纱灯和小粽子等各式各样的小玩物,挂在孩子的身上,据说也是为了驱除瘟疫。

吃粽子

[编辑]
中式粽子

粽子是大中华地区、日本关西北陆地区、越南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亲友之间还相互馈赠。端午吃粽子习俗源自中国东汉,当时,人们已习惯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期间开始吃独具清香而消暑的粽子了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现在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如浙江湖州粽子四川椒盐豆粽广东中山芦兜粽等。后世也象征包粽=包中(谐音),意味著考试金榜题名的好兆头。

划龙舟

[编辑]
香港愉景湾的龙舟竞渡

在大中华地区、日本、琉球,端午节会划龙舟。划龙舟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因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因不得重用而投江,民众竞相划船希望找到他的尸体。其实东亚地区的划龙舟并不限于端午才举行,龙舟竞渡的习俗也早于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如姑苏就以龙舟有迎接潮水之神伍子胥的习俗。古人将船当作送走灾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也就愈快愈好,于是便衍生出端午竞渡的习俗了。古代参加竞渡的龙舟已很讲究:船身窄而长,还有龙头、龙尾和鳞甲等装饰,船上结七彩,张旗伞。竞渡时锣鼓喧闹、鞭炮齐鸣、万人喝彩,场面极为壮观。可见龙舟竞渡其实也是驱瘟避邪的一种行为,其原始宗教的意味浓于悼念忠忱的爱国者。

缠五彩丝线

[编辑]

有些地区端午节时会把五彩丝线缠在手腕或挂在身上,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在朝鲜半岛古代,大臣还会在丝线上串上由君主所赐的急救药玉枢丹

驱邪

[编辑]

由于五月瘟疫易于流行,死者众多,人们会在这天贴神,以避邪驱鬼,严防瘟神。在中国江浙会贴锺馗像,加以祭祀。

此习俗在中国的江浙一带比较普遍。民间传说,锺馗是唐代一士人,文才武艺均备,却因貌丑,在殿试时被皇帝除名,锺馗一怒之下撞殿阶而死。后锺馗的灵魂受到玉皇大帝的嘉许,成为专门捉拿恶鬼的大神,并且成为人们在岁末时敬拜的镇宅之神。人们想起专门捉鬼的锺馗,于是就在端午节悬挂锺馗图样了。

各地端午

[编辑]

大中华地区

[编辑]

中国大陆

[编辑]

中国大陆南方地区端午节习俗保存较完善,也较北方地区气氛浓厚,各地纷纷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舟活动,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虽然不一定代表纪念屈原的意义,但这种习俗一直保留著。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

2008年开始,端午节在中国大陆地区也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按规定放假一天。


香港

[编辑]

端午节于香港开埠初期为华人所庆祝,一般会进行进行一些应节的活动,主要是举行龙舟竞渡、使用龙舟进行祭祀仪式、游龙舟水以及吃粽子等,而于每次的龙舟赛前均会举行“放纸龙”仪式。端午节于1947年颁布《公众假期条例》(Holidays Ordinance)时未被列作公众假期,直至于1960年代修订时才加入为公众假期。现时香港不少地方均于端午节当日举办龙舟比赛以及利用龙舟祭祀还神,并会于电视直播部分赛事。

台湾

[编辑]

台湾端午节保留大量中华端午礼俗,习俗为吃粽子、饮雄黄酒、驱五毒、饮午时水、沐午时水、午时立蛋(传说中能在午时,立起鸡蛋可以得到好运)与赛龙舟

日本

[编辑]
日本人在端午节挂鲤鱼旗

此日男人游泳,女人洗头。由于不再采用农历日本的端午节固定于每年阳历5月5日,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因此日本端午节又渐渐地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也是日本的儿童日(男孩节),是法定的公众假期。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挂鲤鱼旗,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鲤跃龙门”的意思。从下面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很像在水中健壮地游。这是中国端午节没有的习惯。会食用日本粽柏饼

朝鲜半岛

[编辑]
安东的妇女在端午节跳板舞

朝鲜半岛的端午节除了驱瘟之外,还是一个庆典,是祭天的时候。他们各自都把端午节本土化,并以各自的名字称呼这个庆典,例如:天中节、重午节、端阳、五月节、戌衣日、水濑日等。这些庆典,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人们会在这天吃车轮饼糕、举行“端午茶礼”。女子会在这天跳板舞、荡秋千、用菖蒲水洗头而在江陵,传统上称呼端午节为“水濑日”(수릿날)。韩国在端午日这天在江原道江陵市所举办大规模巫教祭仪、山神祭与等一系列结合巫俗、儒道教地祝祭活动江陵端午祭,由于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俗遗风与传统文化,在200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农业社会时期的朝鲜半岛,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在祭祀举行时会进行假面舞剧、韩式摔跤、荡秋千跆拳比赛等具有朝鲜地方特色的活动[19]

琉球

[编辑]

有划龙舟习俗[20],并会在家里张贴一种叫“矢数”(琉球语ヤカジ的纸人形作辟邪之用[21],有女儿的家庭会摆放纸雏箱,即一个载有纸人形的纸箱[22],还会摆放龙舟模形和一些穿著琉装、弹三线、打、跳琉球传统舞蹈的土人形

越南

[编辑]

公众假期

[编辑]

把端午列为公众假期的地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8年开始)、香港澳门中华民国日本公历5月5日,称为“儿童之日”)。在中华民国,端午佳节作为传统民俗节庆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佳节假期,也是返乡探亲的敦谊之日。若与周六、日重叠则不另外补假,但若与周休假期仅相隔一工作日者,该工作日则调为假期,并择另一星期六补班补课。

相关话题

[编辑]

2005年11月,韩国江陵端午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所认定(第三批)[23]。此事发生后,端午祭的本源地中国的一些媒体及团体开始对“以韩国起源的节日的名义在无形文化遗产登录”等进行强烈的反驳。

但是,实际上“端午的起源在韩国”的主张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言中以及名表中皆不存在。另外,也有报道称“韩国在申请江陵端午祭之际,曾说明过‘(端午祭)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入韩国后已经历经了1500多年’。”[24]

其实在代表作宣言的5个月前,中国也出现过“湖北省江陵端午祭与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共同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的呼声,而韩国学界则以“中国的江陵端午祭与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仅仅名称相同,而实际内容则完全不同”为理由进行反驳[25]

参见

[编辑]

注解和参考资料

[编辑]
  1. ^ 南山俗语-琉球词和解-
  2. ^ 2.0 2.1 2.2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认同--基于端午节的源流研究
  3. ^ 3.0 3.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端午節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陆家骥编著:《端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年6月1日,ISBN:957051289X
  5. ^ 《夏小正》:“( 五月)蓄兰,菽糜”
  6. ^ 《礼记·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
  7. ^ 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日,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
  8. ^ 端午节之习俗风尚
  9. ^ 端午节起源及饮食讲究
  10. ^ 端午节蕴涵的养生心理
  11. ^ “端午”的民俗与政治寓意
  12. ^ 朱介凡,《中华谚语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年8月1日,ISBN9570500050
  13. ^ 13.0 13.1 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为何?
  14. ^ 14.0 14.1 粽香深处的文化记忆——解读端午节起源诸说
  15. ^ 15.0 15.1 15.2 闻一多《端午考》
  16. ^ 杜台卿《玉烛宝典》:“南方民又竞渡。世谓屈原沈汨罗之日,并栏拯之。在北舢舰既少。罕有此事。……计止南方之事,遂复远流北土。”
  17. ^ 端午的意思,五月端的来由
  18. ^ 东京梦华录卷八“端午”
  19. ^ 韩国端午节
  20. ^ 刘晓峰-琉球端午节俗初探
  21. ^ ヤカジ
  22. ^ その他の人形
  23. ^ 一部報道には「この年月に無形文化遺産に登録された」としているものもあるが、これは厳密には誤りである。当時はまだ無形文化遺産保護条約が発効しておらず、江陵端午祭が無形文化遺産の代表一覧表に掲載されたのは2008年
  24. ^ 中国躍起「端午節の元祖は韓国でなくウチ」―登録申請. 2012-05-27 (日语). 
  25. ^ 변영주. 단오제 유네스코 등록 중국 딴지 [端午祭 UNESCO 登录 中国 争议]. 국민일보(国民日报). 2005-06-08 [2010-05-06] (韩语). 

外部链接

[编辑]

Template:东亚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