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午後》序曲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 |
---|---|
交響詩, 克勞德·德彪西作品 | |
目錄號 | L.86 |
作品源於 | 斯特凡·馬拉梅的詩歌《牧神午後》 |
配器 |
|
首演 | |
日期 | 1894年12月22日 |
位置 | 法國巴黎 |
指揮 | 居斯塔夫·多芮特 |
表演者 | 喬治·巴雷爾 (長笛) |
《牧神午後》序曲(法語: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是克勞德·德彪西為管弦樂隊所作的一首交響詩,作品號L.86,時長約10分鐘。它創作於1894年,並於1894年12月22日在巴黎首演,由古斯塔夫·多雷 (Gustave Doret)指揮 [1] [2],長笛獨奏由喬治·巴雷爾 (George Barrère) 完成。
該作品的靈感來自斯特凡·馬拉梅(Stephane Mallarmé,1842-1898)的詩《牧神午後》 。它是德彪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同時被認為是西方藝術音樂史上的轉折點和印象派作曲的傑作。皮埃爾·布列茲認為這部樂譜是現代音樂的開端,並指出「牧神的笛子給音樂藝術帶來了新的氣息」。 [3]
德彪西的這首作品後來為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編排的芭蕾舞劇《牧神午後》(英語:Afternoon of a Faun)和傑羅姆·羅賓斯的後來版本提供了基礎。
創作背景
[編輯]德彪西本人這樣評價他的這首作品:
《牧神午後》序曲非常自由地詮釋了馬拉美的優美詩篇。這不代表是它是原詩歌的綜合,相反,我的音樂中有一連串的場景,傳遞了在炎熱的午後牧神的欲望和夢想。他厭倦了追逐寧芙仙女和那伊阿得斯仙女的膽怯飛行,而屈服於令人陶醉的睡眠,在其中,他終於可以實現擁有普遍自然的夢想。 [4]
不過,保羅·瓦萊里說到,最開始馬拉美本人對他的詩被用作音樂的基礎感到不滿:
「他相信他自己的音樂就足夠了,即使有世界上最好的意圖,就詩歌而言,將詩歌和音樂並列是名副其實的犯罪,即使它是世界上最好的音樂。」 [5]
然而,在參加德彪西邀請的首演後,馬拉美寫信給德彪西:「我剛剛聽完音樂會,深受感動。太神奇了!你對《牧神午後》的插圖與我的文字沒有任何不和諧之處,但是確實,更進一步,進入懷舊和光明,以技巧,以感性,以豐富。我欽佩地與你握手,德彪西。你的,馬拉美。」 [6] [7]
作曲
[編輯]該作品的演奏需要三支長笛、兩支雙簧管、英國管(英語:Cor anglais或English horn,一種變體雙簧管)、兩支單簧管(A和B♭)、兩支巴松管、四支圓號、兩支豎琴、兩支鐃鈸和弦樂器。
雖然人們很容易將這部作品稱為交響詩,但這部作品中幾乎沒有音樂的一般意義。相反,緩慢而中介的旋律和分層的管弦樂整體上喚起了馬拉美詩中的情慾。
[這首序曲] 是 [德彪西] 對馬拉美的詩的音樂回應,其中一個牧神獨自在樹林裡吹奏排笛,被路過的仙女和水仙喚起,追趕它們,但沒有成功,然後疲倦地放棄他自己進入了充滿幻象的睡眠。雖然被稱為「序曲」,但這部作品仍然是完整的——喚起了整首詩的情感。 [8]
德彪西原本打算創作第二樂章和第三樂章,分別是間奏曲和釋義樂章,但他決定將他所有的音樂理念集中到一個樂章中。 [9]
乍聽之下,《牧神午後》序曲似乎是即興創作,幾乎是自由形式;然而,更仔細的觀察將表明,該作品由複雜的音樂細胞組織組成,其主題是在管弦樂隊成員之間精心開發和交換的。仔細分析這首曲子就會發現德彪西具有高度的作曲意識。
主要音樂主題由木管樂器引入,並由柔和的圓號、弦樂和豎琴伴奏,伴奏精緻但和諧高級。德彪西作曲工具庫中的反覆出現的工具在這首作品中出現:擴展的全音音階運行、和聲流動性而無需在中心鍵之間進行冗長的調製,以及旋律和和聲中的三全音。開場的長笛獨奏包括半音階下降到低於原始音高的三全音,然後隨後上升。緩慢的主旋律的發展在
之間平穩過渡
,
和
。德彪西使用複雜的發聲和編曲,使主要旋律單元從長笛獨奏轉移到雙簧管,再回到長笛獨奏,然後到兩支齊奏長笛(給旋律帶來完全不同的氛圍),然後到單簧管,等等。甚至連伴奏也探索了不同的聲部:長笛二重奏在旋律單元中的漸強伴隨着中提琴的連奏弦樂,中提琴在中音小提琴上承載着女高音部分(中提琴在高音區的音調尤其明顯)。
- 主題
- 模糊的和弦與遞進
- 主題
- 主題——在半音和輪廓上與主旋律相似。使用以 m 為單位的全音階。 32.
- 主題——與主題相似的輪廓。
- 次主題
- 主題——通過組合先前兩個旋律的片段而創建的新旋律想法。
- 主題——與主主題相關。
- 主旋律的最終半音和聲
該樂曲共有 110 個小節。如果把不完整的詩行算作一節的話,馬拉美的文本加起來同樣有110行。降 D 調的第二部分從第 55 小節開始,恰好是作品的一半。
芭蕾版本
[編輯]1912年,這部作品被改編成芭蕾舞短劇,服裝和布景由畫家萊昂·巴克斯特設計,著名舞蹈家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編舞和表演。事實證明,由於舞者的非傳統動作以及牧神似乎在自慰的時刻,它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10]
1958年,傑羅姆·羅賓斯創作的另一部芭蕾舞劇被許多劇團頻繁演出。
文學擴展
[編輯]在托馬斯·曼的《魔山》中,暗示主人公漢斯·卡斯托普在留聲機上聽了德彪西的作品。在書中,《牧神午後》序曲是他最喜歡的唱片之一,讓他夢見牧神在夢幻般的風景中吹奏笛子。
改編
[編輯]1895年,德彪西親自改編了這首曲子,並在兩架鋼琴上演奏。
其他改編版本包括:莫里斯·拉威爾的鋼琴四手聯彈版、古斯塔夫·薩馬澤伊的長笛和鋼琴版;蒂姆·穆勒曼為皮埃羅合奏團(長笛、單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創作的改編版 [11];長笛改編版;邁克爾·韋伯斯特 (Michael Webster) 創作的單簧管和鋼琴改編版;以及格雷姆·斯蒂爾·約翰遜 (Graeme Steele Johnson) 為拉威爾的《引言和快板》(長笛、單簧管、豎琴和弦樂四重奏) 而作的改編版(附加一個低音提琴)。俄羅斯鋼琴家維亞切斯拉夫·格里亞茲諾夫將其改編成鋼琴獨奏。 [12] [13] Linos Piano Trio將這首曲子改編為鋼琴三重奏,並將其收錄在他們 2021 年的專輯《Stolen Music》中。 [14]
阿諾德·勛伯格的學生本諾·薩克斯為勛伯格私人音樂表演協會於1920年10月27日舉行的室內樂團重新編排了這部作品,樂器包括一架鋼琴和一架風琴。
流行文化
[編輯]電影
[編輯]- 《牧神午後》這一主題在電影《珍妮的肖像》 (英語:Portrait of Jennie,1949)中占有突出地位,並被用作詹妮弗·瓊斯飾演的空靈女主角的音樂主題。
- 《牧神午後序曲》是意大利導演兼動畫師布魯諾·博澤托 (Bruno Bozzetto) 的電影《Allegro Non Troppo》 (1977) 中的第一部動畫片段。在保留德彪西音樂的同時,銀幕上的故事卻描繪了一位年老的農牧神徒勞地試圖重獲青春的故事。
- 電影《激情》 (2013)的高潮場景是主角觀看芭蕾舞版本,有一個令人難忘的、長達數分鐘的分屏,一側是芭蕾舞,另一側是電影動作。
- 在恐怖電影《離開華盛頓》(英語:Leaving DC,2012)中,主角將數碼錄音機放在窗台上,記錄下他在與世隔絕的家外森林中聽到的奇怪聲音,然後就聽到了這首歌。這首歌似乎每天晚上凌晨 3 點 11 分都會播放幾秒鐘,但每次都會聽到長笛獨奏的不同部分。
演講
[編輯]- 倫納德·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的諾頓演講《未解答的問題》(英語:The Unanswerable Question,1973)在第四部分末尾對這部作品進行了分析。伯恩斯坦證實了早先的說法,即這部作品廣泛使用了三音程和全音階,突破了調性的極限,從而奠定了未來20世紀的無調性作品的基礎。 [15]
音樂
[編輯]- 爵士音樂家Eumir Deodato重新編排了它並錄製在他的專輯《Prelude》(1973)中。
- 富田功在他的專輯《Firebird》(1975)中演奏了合成器改編作品。
- 電子爵士樂隊Koop在其專輯《Sons of Koop》中的作品「Glömd」(1997)中收錄了序曲。
電視
[編輯]- 《牧神午後》序曲的罐頭音樂版本(由Charlotte Georg 編曲)出現在《The Ren & Stimpy Show》劇集的「Powdered Toast Man」中。
參考文獻
[編輯]- ^ Pierre Meylan and Chris Walton. "Doret, Gustave.". Oxford. [2009-05-25].
- ^ Fanning, Neil Cardew. All music guide to classical music: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classical music. New York: Hal Leonard. 2005: 351.
- ^ Boulez, Pierre, Entries for a Musical Encyclopaedia: Claude Debussy, Stocktakings from an Apprenticeship,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59–277, 19581991, ISBN 0-19-311210-8
- ^ Original French: "La musique de ce prélude est une illustration très libre du beau poème de Mallarmé; elle ne prétend pas en être une synthèse. Il s'agit plutôt de fonds successifs sur lesquels se meuvent les désirs et les rêves du faune dans la chaleur de cet après-midi. Enfin, las de poursuivre les nymphes et les naïades apeurées dans leur fuite, il s'abandonne à un sommeil enivrant, riche de songes enfin réalisés, de pleine possession dans l'universelle nature." Quoted in "Les poètes symbolistes et la musique: de Verlaine à Blo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Hélène Desgraupes.
- ^ Valéry, Paul, Stephane Mallarmé, Leonardo Poe Mallarmé, trans. James R. Lawler,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263, 19331972, ISBN 0-7100-7148-5
- ^ Dumesnil, Maurice, Claude-Achille, Young Musician, Claude Debussy, Master of Dream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Publishers: 181, 19401979, ISBN 0-313-20775-5
- ^ Lloyd, Rosemary, Mallarmé: The Poet and His Circle,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54, 2005 [2024-03-10], ISBN 97808014899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0)
- ^ Burkhart, Charles. 2004. Anthology for Musical Analysis, Sixth Edition. p. 402.
- ^ Debussy –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Classic FM. [2019-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5).
- ^ Järvinen, Hanna. Dancing without Space - On Nijinsky's "L'Après-midi d'un Faune" (1912). Dance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Dance Research. 2009, 27 (1): 28–64 [2024-03-10]. ISSN 0264-2875. JSTOR 40264006. doi:10.3366/E02642875090002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5).
- ^ >Debussy's Faune – arrangement by Tim Mulleman (2016). Tim Mulleman. 2019-12-24 [2022-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0).
- ^ YouTube上的C. Debussy – Prélude à l'aprés-midi d'un faune – V. Gryaznov's piano transcription
- ^ Vyacheslav Gryaznov Personal Page. [2024-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0).
- ^ Gestohlen, verarbeitet, aufgewertet. Pizzicato. 2021-06-17 [2021-07-05] (法語).
- ^ YouTube上的The Unanswered Question 1973: "4 The Delights & Dangers of Ambiguity", Bernstein Norton
延伸閱讀
[編輯]- William W. Austin (編). Debussy – Prelude to "The Afternoon of a Faun". An Authoritative Score – Mallarmé's Poem – Background and Sources – Criticism and Analysis. Norton Critical Scores. New York, London: W. W. Norton. 1970. ISBN 9780393021455.
- Hendrik Lücke: "Mallarmé – Debussy. Eine vergleichende Studie zur Kunstanschauung am Beispiel von L'Après-midi d'un Faune". (Studien zur Musikwissenschaft, vol. 4). Dr. Kovac, Hamburg 2005, ISBN 3-8300-1685-9.
外部連結
[編輯]-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Scores at the International Music Score Library Project
-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core, patachonf.free.fr
- Program notes by Richard Freed, January 2004
- YouTube上的Audio recording, arr. Tim Mulleman (2016), Tmesis Ensemble, Etcetera Records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