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三極委員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極委員會
命名緣由三邊主義[*]
成立時間1973年
創始人大衛·洛克菲勒
類型年會
總部東京都 編輯維基數據
地址
會員
超過390名會員[1]
重要人物
約瑟夫·奈爾北美地區主席)[2]
長谷川閑史亞太地區主席)[2]
尚-克勞德歐洲地區主席)[2]
網站www.trilateral.org

三極委員會英語Trilateral Commission),中文又譯三邊委員會[2]是一國際性非政府組織,非黨派的討論性團體。於1973年7月,由大衛·洛克菲勒建立。目的是建立美洲歐洲日本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歷史

[編輯]

因備感北美、歐洲和日本等亞太國家地區間的不和諧,三極委員會於是成立,其宗旨為促進世界各地實質性的政治和經濟對話。其成立宣言:

  • 國際間相互的依存性日益加深,成為當代世界的一項不容否認的事實。它超越和影響著每個國家的制度……有鑑於在世界經濟和大規模的國際關係上,背負著巨大的重擔。並在自身的利益和世界各地負有特殊責任的基礎上,制訂有效的合作目標。所以重要的是,要在世界各國、日本、西歐和北美發展更多的合作關係。[3]
  • 要有效地解決常見的問題,日本、西歐和北美將有更密切的磋商和合作。並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協調各國制定和執行政策上的問題,確保他們的共同利益……避免他們的相互合作與單方面行動損害到其他地區。並利用現有的國際和區域組織,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影響力。[3]
  • 委員會希望擔當啟發性的角色,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自由交換意見的渠道。並進一步關注發展中國家和東西方關係的改善。[3]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與國際事務專家大衛·洛克菲勒,以及以下人士,共同組建了此組織:

其他創始成員,包含後來的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負責人亞倫·葛林斯班保羅·沃爾克

1973年10月,在東京的三極委員會,啟用了一年兩次會議的時間表。1976年5月,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東京舉行。[4]正是通過這些早期的會議,將中國整合到全球的政治對話系統中。在這些交流之前,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相當孤立。[5]組織自成立以來,持續發行《三邊對話》(Trialogue)的官方雜誌。[6]

會員構成

[編輯]

會員被分為三個地區。代表北美大陸的120個成員:加拿大20位、墨西哥13位和美國87位。[7]歐洲個別國家的上限是20位,目前已經達到規定上限總數的170名,歐洲大陸上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名額:德國18位、法國18位、義大利英國12位、西班牙12位,剩餘名額為其他國家所分有。[8]起初,亞洲大洋洲方面只有日本代表出席會議。2000年,增加為85名成員,並擴增為亞太集團,由117個成員組成:日本75位、韓國11位、澳大利亞紐西蘭7位、東盟國家15位、香港中國7位。[9]

批評

[編輯]

在右派方面,一些思想家、政治家批評三極委員會是侵犯國家主權。保守的前共和黨參議員貝利·高華德,在其著作中批評:「他們想控制和鞏固在政治、金融、知識產權、宗教上的權力。」。[10]在左派方面,語言學家諾姆·杭士基認為,此會發布的一份名為「民主危機」的報告,提出方案解決1960年代的民主問題,內容表露出「自由意識形態的國家資本主義統治精英」的思想。杭士基還認為,委員會在吉米·卡特的管理政策上有不當影響。[11]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menbership. [201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7). 
  2. ^ 2.0 2.1 2.2 2.3 Membership. [2012-11-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01). 
  3. ^ 3.0 3.1 3.2 F&Q. [201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4. ^ publication. [201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5. ^ The Trilateral Commission FAQ. The Trilateral Commission. 2011 [2012-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6. ^ publication. [201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7. ^ America. [201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8. ^ Europe. [201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9). 
  9. ^ Asia. [201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10. ^ Goldwater, Barry; coauthored with Stephen Shadegg. With No Apologies. Berkley. 1980: 299. ISBN 0-425-04663-X. 
  11. ^ "The Carter Administration: Myth and Reali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oam Chomsky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