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世界糧食計劃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世界糧食計劃署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諾貝爾獎得主
World Food Programme
簡稱WFP
成立時間1961年12月19日
類型人道救援組織
法律地位活動中
總部 義大利羅馬
領導人美國 辛迪·麥凱恩英語Cindy McCain
上級組織
聯合國大會
獎項諾貝爾和平獎
網站www.wfp.org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a](英語:World Food Programme縮寫WFP),原名糧食援助政策與計劃委員會,是屬於聯合國的食品援助組織,成立於1961年,總部設於意大利羅馬,為全世界最大的人道救援組織,為世界上9千萬有需要人士提供糧食,其中包括了大約5800萬名的孩童[1]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全球擁有超過80個國家辦公處,他們成立的目標是幫助無法生產與獲得糧食的人和家庭。2020年因對抗飢餓問題及避免其演變成戰爭和衝突而獲頒諾貝爾和平獎[2]

歷史

[編輯]
位於意大利羅馬的世界糧食計劃署總部大樓

1960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會議上,美國糧食和平計劃署英語Food for Peace署長喬治·麥戈文提議成立一個多國食品援助方案。1961年,根據第16屆聯合國大會1714號決議和第11屆聯合國糧農組織1/61決議,成立世界糧食計劃署,計劃1963年1月開始運行[3]。但由於1962年9月伊朗博恩扎赫地震英語1962 Buin Zahra earthquake、10月泰國颶風、以及阿爾及利亞獨立面臨500萬難民重新安置問題,各地亟需糧食,世界糧食計劃署提前於1962年投入運作[4]

頭三年為試運行階段,1965年12月,兩個主辦機構決定把它繼續合辦下去。總部設在意大利羅馬。共有32個成員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最初宗旨是:通過糧食(或飼料)援助,幫助減輕災情,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以糧食為手段,幫助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在糧農方面實現自給自足;對受援國勞動密集型的建設項目,提供糧食作為工資的一部分;向受援國提供飼料並協助改進飼養方法,發展畜牧業生產,改善人民營養水平;定期開會,研究糧食援助計劃及其執行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在1963年至1965年試運行期間,共有70個國家向世界糧食計劃署捐款,77個國家接受了糧食援助[5]。其領導機構為執行局,由36個聯合國糧農組織和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成員組成,秘書處為日常辦事機構。

中國於1979年正式加入,並於1980年10月與該署簽訂了《基本協定》,同年在北京正式設立駐華代表處。1979年開始,世界糧食計劃署向中國提供援助[6]。2006年,考慮到中國經濟發展快速並有能力解決好貧困人口的糧食供給問題,糧食計劃署停止了對中國的糧食援助計劃[7]

資金

[編輯]

糧食計劃署的業務經費主要來自於世界各國政府以及公司私人捐助[8]。2018年的資助額為72億美元,其中最大的捐助國是美國政府(25億美元)和歐盟(11億美元)。捐款主要用於最高級別任務、由於衝突造成的飢餓危機,剩餘部分則用於處理較低調的緊急情況或戰略工作[9]

組織架構

[編輯]

領導及員工

[編輯]

世界糧食計劃署由36個成員國代表組成的執行局進行管理。2017年3月,聯合國秘書長和糧農組織總幹事共同任命美國前南卡羅來納州州長大衛·比斯利英語David Beasley為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任期五年。歐洲聯盟也是糧食計劃署的常駐觀察員,並作為一個主要捐助者參加其執行局的工作[10]。截止2018年,世界糧食計劃署有17000名員工[11]

聯合國人道主義空運處

[編輯]

2000年,聯合國人道主義空運處英語United Nations Humanitarian Response Depot布林迪西宣布成立,取代此前由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管理的、位於比薩的聯合國供應倉。與此同時,空運處的管理由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移交給世界糧食計劃署,旨在再最具挑戰的環境下建立供應鏈,實施工程並恢復應急通訊,開展應急準備預案和中長期發展計劃。

後勤群組

[編輯]
正在尼日利亞執行任務的後勤群組成員

後勤群組英語Logistics Cluster(英語:Logistics Cluster[12]是一個機構間常設委員會英語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IASC)的人道主義協調機制,其主要任務是支持應急反應。作為十一個部門協調機構之一,它由聯合國大會1991年12月第46/182號決議設立,並在《2005年人道主義改革》中得到擴展。該機制採取了新特點以提高能力、可預測性、問責制、領導能力和夥伴關係。

後勤群組提供協調和信息管理服務,從而支持業務決策、提高人道主義應急反應的可預測性、及時性和效率。在必要時,物流群組還為獲得共同的物流服務提供了便利。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人道救援物流英語Humanitarian Logistics中具備專門知識,因此被機構間常設委員會選定為後勤群組的牽頭機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羅馬總部設有全球後勤群組支助小組。糧食計劃署還扮演「最後手段的提供者」身份,在關鍵人道主義危機反應中提供共同後勤服務[13]

活動

[編輯]

項目

[編輯]
零飢餓計劃是糧食計劃署的首要工作任務

零飢餓

[編輯]

零飢餓計劃(ZeroHunger)是2012年由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起,旨在2030年前實現全球零飢餓的運動。2015年,聯合國提出17個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零飢餓」位列「目標2」,旨在「承諾消除飢餓、實現糧食保障、改善營養並促進可持續農業」[14]。根據聯合國各部門職權安排,此任務也是世界糧食計劃署的首要工作[15]。2018年11月,糧食計劃署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研發「世界飢餓地圖」[16][17]

利比里亞緊急援助行動

[編輯]
2003年8月15日利比里亞聯合工作行動英語Joint Task Force Liberia期間,美軍在蒙羅維亞自由港卸載世界糧食計劃署人道主義援助物資

2003年7月19日,利比里亞反政府武裝攻入蒙羅維亞英語Siege of Monrovia,控制該地區的聯合國救援食品倉庫。8月3日,世界糧食計劃署向利比里亞空運食品[18]。9月17日,糧食計劃署成功將救援糧送至布坎南,向當地3.2萬難民分發口糧[19]。2003年9月,聯合國利比里亞特派團英語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Liberia接管利比里亞。2014年,中國委託糧食計劃署對向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和幾內亞三國分別提供價值200萬美元的糧食、食品援助[20]。2020年4月,世界糧食計劃署向10萬名利比里亞中小學生提供食品[21]


當地採購促進發展計劃

[編輯]

2008年,糧食計劃署組織了為期五年的當地採購促進發展計劃英語Purchase for ProgressPurchase for Progress, P4P)試點項目。P4P項目協助小農戶,向他們提供進入農業市場的機會,使他們成為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參與者。該項目跨越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20個國家,培訓了80萬農民改進農業生產、收穫處理、質量保證、集體營銷、農業融資以及與世界糧食計劃署簽訂合同。該項目生產了366000公噸糧食,為小農創造了1.48億美元的收入[22]

非洲之角旱災

[編輯]

2011年,非洲之角索馬里肯尼亞吉布提烏干達埃塞俄比亞大部分地區等國爆發旱災。同年3月,肯尼亞與包括糧食計劃署的六個聯合國機構聯合制定國家糧食安全戰略[23]。同年7月,糧食計劃署開始陸續向災區運輸糧食[24]。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支持索馬里的救援行動,向糧食計劃署提供的單筆最大額度捐款1600萬美元[25]。2017年,糧食署在肯尼亞北部卡庫馬難民營舉行糧食援助接收儀式,接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捐贈的9000噸玉米和高粱[26]

南蘇丹緊急援助行動

[編輯]

自2011年南蘇丹對之後,其國內糧食保障狀況達到最惡劣狀態[27]。2014年1月,南蘇丹衝突惡化。糧食計劃署於1月13日啟動新的緊急行動,投入578萬美元資金向40萬南蘇丹群眾提供緊急援助[28]。2017年,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吳海濤大使25日出席安理會南蘇丹問題公開會時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通過世界糧食計劃署向南蘇丹提供500萬美元緊急糧食援助[29]

海地地震援助計劃

[編輯]

2010年,世界糧食計劃署對2010年海地地震作出反應,只向婦女分發糧食援助。因為近50年在緊急情況下工作積累的經驗證明,只向婦女分發糧食有助於確保糧食在所有家庭成員中均勻分配。此外,世界糧食計劃署在71個國家進行學校供餐和/或帶回家的口糧方案,以幫助學生集中精力學習,並鼓勵家長送子女(特別是女孩)到校上學[30]

剛果民主共和國緊急援助行動

[編輯]

2008年,世界糧食署開始援助剛果民主共和國,同年3月其車輛物資險遭搶奪[31]。由於長期武裝衝突和多種疾病流行,剛果民主共和國陷入糧食不安全狀態。糧食署計劃在2019年創紀錄援助690萬人基礎上,在2020年向860萬人提供支持[32][33]

2017年Building Blocks方案

[編輯]

2017年,世界糧食計劃署啟動了Building Blocks方案(Building Blocks programme),其目的是向位於約旦的敘利亞難民發放糧款。該項目使用區塊鏈技術來數字化身份,並允許難民通過眼睛掃描獲得食物[34]

2019-2020年也門緊急援助行動

[編輯]

2019年,世界糧食計劃署對也門進行人道主義援助,但由於物資援助被胡塞武裝進行擅自挪用,計劃署於6月20日暫停對薩那的援助。8月3日,糧食署與薩那當局簽署協議和程序,並於8月9日恢復對也門的糧食援助[35]。2020年,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一個月內向1200多萬也門人提供食物,其中80%的人居住在胡塞武裝控制的地區[36]

緊急狀況響應

[編輯]

世界糧食計劃署有一個分類制度,稱為「緊急狀況響應」(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s),旨在對緊急情況進行立即響應。

根據以下標準啟動這一應對措施:

  1. 當存在人類受難且當地政府無法充分應對時
  2. 當聯合國的聲譽正接受考驗
  3. 當明顯需要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援助

緊急狀況響應可分為以下幾類,應急響應強度隨級別的增加而增加[37]

  • 第一級 Level 1 – 啟動反應,收集資源並交給糧食計劃署當地辦事處作出反應
  • 第二級 Level 2 – 一國的資源需要跨國或者多國合作提供區域援助
  • 第三級 Level 3 (L3) – 緊急狀況超過了當地辦事處能力,需要整個世界糧食計劃署組織作出全球反應

夥伴關係與倡議

[編輯]

糧食計劃署在一系列緊急情況和發展項目中都同一些官方夥伴進行協調合作。這些合作夥伴包括國家政府機構,比如英國外交、聯邦和發展事務部人道主義援助和公民保護總司英語Directorate-General for European Civil Protection and Humanitarian Aid Operations美國國際開發署;聯合國機構,如糧食及農業組織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非政府組織,如拯救兒童組織英語Save the Children天主教救濟服務機構英語Catholic Relief Services挪威難民理事會英語Norwegian Refugee Council;以及企業合作夥伴,如波士頓諮詢公司等等[38]

表彰榮譽

[編輯]

世界糧食計劃署因其「消除飢餓的努力」、「對在受衝突影響地區創造和平的貢獻」以及在防止飢餓被用作戰爭和衝突武器的努力中發揮推動作用,而獲得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39][40]

歷任執行署長/執行幹事

[編輯]

以下是曾擔任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署長/執行幹事職位的列表[41]

  1. 荷蘭 阿德克·亨德里克·博爾馬英語Addeke Hendrik Boerma(1962年5月-1967年12月)
  2. 印度 蘇西爾·K·德夫英語Sushil K. Dev(代理:1968年1月 - 8月)
  3. 薩爾瓦多 弗朗西斯科·阿基諾英語Franciso Aquino (1968年7月-1976年5月)
  4. 美國托馬斯·C·M·羅賓遜英語Thomas C. M. Robinson(代理:1976年5月-1977年6月;正式:1977年7月-9月)
  5. 加拿大 加森·N·沃格爾英語Garson N. Vogel(1977年10月-1981年4月)
  6. 巴西 伯納多·德·阿澤維多·布里托英語Bernardo de Azevedo Brito(代理:1981年5月-1982年2月)
  7. 烏拉圭 胡安·費利佩·伊里亞特英語Juan Felipe Yriart(代理:1982年2月-4月)
  8. 美國 詹姆斯·英格拉姆英語James Ingram (diplomat)(1982年4月-1992年4月)
  9. 美國 凱瑟琳·伯蒂尼英語Catherine Bertini(1992年4月-2002年4月)
  10. 美國 詹姆斯·T·莫里斯英語James T. Morris(2002年4月-2007年4月)
  11. 美國 喬塞特·施林英語Josette Sheeran(2007年4月-2012年4月)
  12. 美國 埃瑟琳·庫桑英語Ertharin Cousin(2012年4月-2017年4月)
  13. 美國 大衛·比斯利英語David Beasley(2017年4月-2023年4月)
  14. 美國 辛迪·麥凱恩英語Cindy H. McCain(2023年4月-至今)

相關

[編輯]

來源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法語: Programme alimentaire mondial; 意大利語: Programma alimentare mondiale; 西班牙語: Programa Mundial de Alimentos; 阿拉伯語: برنامج الأغذية العالمي, barnamaj al'aghdhiat alealami; 俄語: Всемирная продовольственная программа, Vsemirnaya prodovol'stvennaya programma; 中文: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 Liánhéguó shìjiè liángshí jìhuà shǔ

參考資料

[編輯]
  1. ^ Fighting hunger worldwide. [201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6). 
  2. ^ 陳昱婷; 陳彥鈞. 楊昭彥 , 編. 諾貝爾和平獎 世界糧食計劃署對抗飢餓獲肯定. 中央通訊社. 2020-10-09 [2020-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7) (中文(繁體)). 
  3. ^ 黃承偉,何曉軍等主編. 自然灾害与贫困 国际经验及案例.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05: 72. ISBN 978-7-5622-6042-4. 
  4. ^ 曹幸穗,柏芸,張蘇等著. 大众农学史.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5.06: 186-187. ISBN 978-7-5331-7659-4. 
  5. ^ 楊宇光主編. 联合国辞典.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8.01: 19–20. ISBN 7-207-03780-5. 
  6. ^ 王春濤,莊德鈞主編. 国际经济贸易通览.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4.04: 52–53. ISBN 7-209-01488-8. 
  7. ^ 席德清主編. 粮食大辞典. 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2009.12: 468. ISBN 978-7-5047-3122-7. 
  8. ^ Funding and donors. www.wfp.org. [2020-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9). 
  9. ^ WFP – Year in review 2018. publications.wfp.org. [2020-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9). 
  10. ^ European Union. [2016-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0). 
  11. ^ WFP – Year in review 2018. publications.wfp.org. [2020-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12. ^ Logistics Cluster. Logistics Cluster. [2018-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6). 
  13. ^ Logistics Cluster. logcluster.org. [2017-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1) (英語). 
  14. ^ The Global Goals. The Global Goals.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 (中文). 
  15. ^ 全球实现“零饥饿”目标面临挑战(国际视点). paper.people.com.cn.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16. ^ 阿里携手WFP开发“世界饥饿地图” 助力全球零饥饿目标. 新浪網. 2018-11-04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17. ^ 阿里携手WFP开发“世界饥饿地图” 助力全球零饥饿目标. 中國新聞網.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18. ^ 世界粮食计划署向利比里亚空运食品. news.sina.com.cn.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19. ^ 世界粮食署粮援运抵利比里亚 百万人急需帮助. news.sina.com.cn.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2). 
  20. ^ 中国委托世界粮食计划署实施对西非三国粮食援助--福建频道--人民网. fj.people.com.cn.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21. ^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向10万名利比里亚中小学生提供食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5). 
  22. ^ Purchase for Progress: Reflections on the pilot, February 20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FP.org. Retrieved 8 April 2015.
  23. ^ 肯尼亚与联合国机构联合制定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東方網.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24. ^ 非洲之角大旱带来千万饥民世界粮食计划署欲加大救援. news.ifeng.com.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5). 
  25. ^ 世界粮食计划署高官:“中国经验”助全球“抗饥”. 中國新聞網.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26. ^ 中国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捐赠粮食帮助肯尼亚境内难民. 新華網.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4). 
  27. ^ 南苏丹紧急援助行动. World Food Programme.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8). 
  28. ^ 南苏丹冲突致更多人陷饥饿 粮食计划署扩大援助. 中國新聞網.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29. ^ 殷淼. 中国政府将向南苏丹提供500万美元紧急粮食援助. 觀察者網.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5) (中文(簡體)). 
  30. ^ Contributions to WFP: Comparative Figures and Five-Year Aggregate Ranking. United Nations World Food Programme. 2020-04-19 [2020-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7). 
  31. ^ 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物资在刚果(金)险遭难民抢夺. www.chinanews.com.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2). 
  32. ^ 刚果深陷粮食危机,粮食署呼吁国际社会加大援助规模挽救生命. 騰訊新聞.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5) (中文(簡體)). 
  33. ^ 界面新聞. 刚果(金)深陷粮食危机,粮食署呼吁国际社会加大援助规模挽救生命. k.sina.cn. 2020-08-14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1). 
  34. ^ Juskalian, Russ. Inside the Jordan refugee camp that runs on blockchain.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9-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9) (美國英語). 
  35. ^ 世界粮食计划署恢复对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地区的粮食援助行动. 聯合國新聞. 2019-08-09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5) (中文(簡體)). 
  36. ^ Yemen: World Food Programme to cut aid by half in Houthi-controlled areas. BBC News. 2020-04-10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3) (英國英語). 
  37. ^ WFP Emergency Response Classifications (PDF). World Food Programme. 2014-05-08 [2018-04-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3-29). 
  38. ^ WFP's Partners. World Food Programme. [2014-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11). 
  39. ^ Peace Prize, Nobel.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20. The Nobel Prize. [2020-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9). 
  40. ^ Harding, Luke. UN's World Food Programme wins Nobel peace prize. The Guardian. 2020-10-09 [2020-10-10].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英國英語). 
  41. ^ Previous WFP Executive Directors. World Food Programme. [2012-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