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兩廣縱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兩廣縱隊國共內戰時期中共在北撤到山東的原廣東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等基礎上組建起來的野戰部隊。組建後先歸第三野戰軍管轄,離開山東等地南下進軍廣東時,歸第四野戰軍管轄。

歷史

[編輯]

1947年3月,中共中央電示中共華東局,決定以東江縱隊為基礎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一方面使北撤的骨幹組成新的部隊,參加大規模作戰,在戰鬥里成長、壯大和發展,成為將來戰略進攻和進軍華南、兩廣的一支堅強的部隊;另一方面,作為一面鮮明的旗幟,號召國民黨統治區特別是兩廣地區的人民,原兩廣籍的國民黨官兵以及海外僑胞,更加廣泛地開展反對國民黨統治的鬥爭,在政治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的戰鬥序列。1947年3月31日任命曾生為兩廣縱隊司令員,繼續兼任渤海區黨委副書記、渤海軍區副司令員。4月中旬,着手進行組建兩廣縱隊的工作,先成立兩廣縱隊教導支隊,曾生兼任支隊司令和政治委員,待條件更具備時再組建縱隊司政機關並公開亮出兩廣縱隊這面旗幟。1947年5月上旬組成教導支隊直屬機關和下屬三個團。以東縱教導團為基礎,加上大批在華東軍大結業幹部,把從萊蕪和魯南接收來的1,008名兩廣籍解放戰士分別編入連隊,組成第一團(900多人)和第二團(800多人),並從渤海軍區接收1,200多名新參軍翻身農民,編組為第三團,配備部分北撤的排級幹部和全部北撤的連級以上幹部。華東軍區從八路軍、新四軍選調了10餘名團職幹部,到支隊機關和部隊擔任軍政領導工作。朱德總司令從華北給調撥了一門山炮。晉察冀軍區聶榮臻司令員給調撥了600多件武器和一個營的廣東籍解放戰士。晉冀魯豫軍區徐向前副司令員、薄一波副政治委員,給縱隊調撥了一個新兵團及一批六O炮。教導支隊組建之後,立即開展了9周的軍政訓練,以掌握野戰運動進攻、運動防禦和陣地攻堅戰鬥能力。根據華東局和華東軍區「一面訓練,一面戰鬥」的指示,教導支隊奉命以團為單位在山東戰場內線實戰鍛煉。第一團與第二團在1947年7月分別開赴魯中南地區和膠濟線以北的小清河地區配合兄弟部隊作戰。第一團先後參加了南麻臨朐和諸城各戰役。第二團在濟南東北章丘等地區,配合渤海軍區部隊,進行了一些小的戰鬥。

1947年8月1日,兩廣縱隊在山東惠民正式成立,下轄第1、2、3團和教導總隊共3,600人[1],連同縱隊直屬機關共4,800人。曾生任司令員、雷經天任政治委員,林鏘雲任副政治委員,姜茂生任參謀長,楊康華任政治部主任,政治部副主任劉田夫。發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成立宣言》。各解放區黨政軍領導機關相繼致電慶賀。

1947年11月6日,兩廣縱隊在山東濱縣龍王廟舉行反攻誓師大會。1947年12月中旬轉至魯西南地區,隸屬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序列。協同兄弟部隊機動作戰,運動防禦,保障挺進大別山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和轉戰豫皖蘇的華野西兵團通向後方的交通補給線。三個團都參加了小規模戰鬥,得到了鍛煉。1948年3月底奉命北渡黃河,在任集地區休整了兩個月,進行三查三整訴苦教育,完成新式整軍運動。1948年4月22日,陳毅濮陽縣田莊接見參加華野外線兵團高幹會議的兩廣縱隊全體團以上幹部,作了長篇講話。從濮陽返回任集後,兩廣縱隊黨委從1948年5月6日至22日用17天時間召開了營以上幹部參加的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陳毅司令員的講話。

1948年5月底,兩廣縱隊黨委擴大會議結束不久,接到華東野戰軍關於參加豫東戰役的電令。豫東戰役第二階段,在阻擊敵邱清泉兵團的作戰中,負責守備杞縣縣城,在敵人優勢兵力和火力的三面猛烈進攻下,英勇奮戰,堅守了兩天,和其他縱隊一起完成了阻擊任務,保證了華野主力對區壽年兵團的合圍。在豫東戰役轉移52次,行程1,300公里,足跡遍及魯蘇豫皖4省的22個縣,共殲敵1,372人,擊毀坦克2輛,繳獲槍支彈藥一大批,犧牲62人,負傷221人。濟南戰役中,擔負拔除濟南外圍堅固據點長清縣城的任務,僅用了90分鐘就攻克該城,全殲守敵2,000人,俘敵1,444人,自身犧牲27人,負傷116人;提前三天半完成任務,保征了攻城集團順利作戰。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徐南阻擊戰, 以三個團的兵力,擔任徐州以南十一公里正面和十公里縱橫地域的堅守任務,浴血奮戰四晝夜,頂住了孫元良兵團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輪番猛攻,牢牢地扼守住敵人南逃主要通道之一的蘆村寨、大方山陣地,對粉碎徐州敵人南逃的企圖,起了重要作用;共殲敵2,023人,繳獲坦克8輛,追擊炮6門,輕重機槍31挺,衝鋒鎗29支,長短槍603支;自身犧牲184人,其中排上幹部24人;負傷735人,其中連以上幹部42人;傷亡占作戰部隊總人數約30%,戰鬥連隊連職幹部傷亡達60%。淮海戰役中徐南阻擊戰,是兩廣縱隊史上最為慘烈的戰鬥。

兩廣縱隊成立後,轉戰冀、魯、豫、皖、蘇22個縣,共殲國軍5,000多人[1]

東江縱隊北撤時在廣東留下的部分部隊和復員人員,受到國軍的清剿,一批隊員被殺害。1949年1月,這部分留下的東江縱隊成員整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尹林平出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統一整編為第三野戰軍時,陳毅根據黨中央的意圖明確說:「兩廣縱隊的名義保留到兩廣,有號召作用。」1949年初,兩廣縱隊由虞城經徐州、淮陰,於3月4日抵達江蘇省台東縣,列入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序列,準備參加渡江戰役

1949年3月8日中央軍委電令:兩廣縱隊改屬第四野戰軍指揮,準備參加解放華南的作戰。部隊轉移到河南開封整訓待命。5月派幹部到北平接收北平和平解放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二軍第157師改編的獨立第二十四師。以原第一、第二、第三團為基礎,與獨立第二十四師整編為兩個師。第一師轄第一、第二團,第二師轄第四、第五團,縱直建立炮兵團和教導團,全縱共13,600餘人。

1949年7月24日,兩廣縱隊在河南襄城縣誓師南征,7月25日起分批南下,1949年8月31日,兩廣縱隊於湖北浠水回龍幾渡口乘船渡過長江。9月27日到達江西贛州附近待命。1949年9月28日,廣東戰役聯合指揮部司令員兼政委葉劍英,副司令員陳賡簽發了「戰聯字第一號作戰命令」,規定兩廣縱隊,粵贛湘邊縱隊粵中縱隊為南路軍,由曾生、雷經天、林平(粵贛湘邊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統一指揮。解放廣東戰役正式打響。10月,兩廣縱隊隨主力軍團南下,在贛南與粵贛湘邊縱隊會師,會師後南路軍快速疾進,經和平河源沿東江一直挺進到珠三角,占領了惠陽、博羅、東莞、寶安、番禺順德中山等縣,共殲國民革命軍5,000多人[1]。後又收復橫琴、三灶等島嶼。1950年1月1日,兩廣縱隊劃歸廣東軍區建制,2月,兩廣縱隊番號撤銷,部隊編入廣東軍區下屬各師團。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兩廣縱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