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上海浦東新區,中國城市的代表之一

城市化,通常指農業人口有較大數量轉化為城市人口,並在特定空間集聚到一定規模的過程,以及隨之引起的社會一系列變化。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主要集中在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後。1980年代以前,由於中國經濟水平始終較低,加上人口管控,城市化一直沒有獲得健康良好的發展,農村經濟一度在中國占據了主導地位。隨着19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騰飛,大量人口湧入城市,中國城市化水平得到了空前發展。

根據中國大陸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六次人口普查城市化率依次為12.84%,17.58%,20.43%,25.84%,35.39%和49.68%,而截至2011年,已經首次超過50%,達到51.27%。2014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4.77%。據2017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7.35%,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9298萬人,比2015年增加2182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8973萬人,減少1373萬人。[1]

當前中國正處在城市化進程的最快時期,城市化率以每年接近2%的速度遞增。政府計劃在未來十年內使城市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達到 70%,在數量上達到9億左右。[2]城市和工業區域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城市弧從東北部的哈爾濱到北京再延伸到長江口的中國的大城市上海。在中國內部的不平衡的發展和遷移下,大量的人口遷移到了中國東部地區,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化程度明顯高於西部地區

古代

[編輯]
威嚴莊重的西安明代城牆,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牆之一

中國城市化發展來自於農業生產的盈餘,這個判斷來源於:

  1. 直到清朝末期,中國才開始進口適量的食物來給予自己的子民;
  2. 手工藝品從來沒有挑戰農業在經濟中的統治地位,儘管他們之間存在着共生關係。

基於同樣的原因,儘管大城市在這個過程中建立了起來了,城市化比率沒有超過總人口的10%。中國的城市在歷史上增多此達到相當繁盛的水平,唐宋時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10%。宋朝期間,北宋的首都開封和南宋的首都杭州分別有近140萬和100萬居民。但到清代前期,儘管城市人口的絕對數量仍在增加,可城市人口的比重相對下降5%。 

近代(1840-1949)

[編輯]

近代中國城市化的起步(1840-1895)

[編輯]

「以1843年中國城鎮人口2072萬計,比北宋增加近1倍,比盛唐增加約1.5倍,但同期內全國總人口增加幅度更大,因此城鎮人口比重下降了大約一半,即從10%左右降至略高於5%。」 

從1840年開始,中國人口城市化的比率從5.1%上升到7.7-7.9%。 城市化主要在沿海沿江地區進行,在外貿帶動下興起的「商業化」是推動中國城市化發展的主要動力,在該階段下剛剛起步的工業化對近代城市化產生的拉力十分有限,加上清代中後期時局動盪,整個國家的城市化進程緩慢。

近代中國城市化的初步發展(1895-1937)

[編輯]

「直到1895年,上海幾乎仍舊是個純粹經商的城市,因此人口從未超過50萬。從上海開埠到此期間,由於外國人創辦經商機構的結果,上海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與1895年以後伴隨着市內現代工業制度發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麼早期的人口增長就顯得微不足道。」

這一階段中中國的城市化率從19世紀末的7-8%提高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12-15%,部分大中城市的發展速度明顯加速,其中以一些大城市人口增長尤為顯著。假設1843年人口數為100,到1933年時,上海為1520,天津為600,南京為560,北京為150,長沙為190。

邊疆省份城市化的較大發展,特別是東北地區的城市發展迅速。1907年,東北1萬人以上的城市僅有37個,沒有一個20萬人以上的城市,10-20萬人的城市僅有2個。1930年,城市總數達75個,另有120餘個縣城人口在2000人以上,其中20萬人以上城市3個,10-20萬人的城市2個。瀋陽大連鞍山撫順齊齊哈爾哈爾濱等城市成為區域的經濟中心。然而中國城市化發展一直處於嚴重的不均衡格局。到1936年,上海、天津、青島廣州北平、南京、無錫7個城市的工業產值占了關內工業總產值的94%。[3]

日本占領北平時的照片

近代中國城市化的衰退與曲折發展(1937-1949)

[編輯]

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十餘年戰爭的影響作用下,中國的城市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城市化進程嚴重減慢,大部分地區的城市化處於倒退狀態,城市人口比重從12-15%下降到10.6%。[4]

現代(1949年至今)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發展(1949-1958)

[編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中國的工業基礎和城市化水平十分落後。據估計,1949年全國工業化率僅為12.57%,城市化率僅為10.6%,工業和城市空間分布呈現出東部沿海地區畸重的不均衡格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將國民經濟恢復到抗日戰爭前的最高水平。1949-1952年間,中國的重工業輕工業年均增長率高達48.8%和29%。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至1952年,城市人口約有5760多萬人,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提高到11.8%,1952年全國職工人數比1949年增加了97.5%。

在之後展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中國城市化水平也有較大的提高,城市人口增加到近9950萬人。城市化水平由1952年的11.8%提高到1957年底的15.4%,城市數量從1949年的136個到1957年底的176個。

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國城市化(1958-1978)

[編輯]

城市人口在1950年到1965年間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長,並於1958-1960年的大躍進期間經歷了快速的增長,以能夠適應快速工業化的要求。然而在大躍進中,中國大部分城市的建設規模超過了當時經濟發展水平所能負擔的程度。大躍進期間,全國新設市44個,城市人口由1957年的9949餘萬人增加到1960年的1.3億多人,城市人口淨增31.4%。城市化水平由1957年底的15.4%迅速上升到1960年的19.7%。

城市化必然帶來一些社會問題:「其中一些問題的根源在於整個社會,其中一些問題是因為城市化和城市設置的性質所造成或引起的。」[5]

由於過快的城市化給中國造成了大量負面影響,從1961年起,國家開始推行收縮性的經濟計劃。在1961一1965年間,無論是城市人口數量還是城市數量都出現了負增長的狀況。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為1965年的17.9%。

中國城市化經過1958一1965年間的大起大落後。便步入長期停滯時期。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期間,城鎮人口的增長速度由於上山下鄉運動而下降。據估計,從1962年到1978年,1800萬城市年輕人轉移到了農村,城市化水平停滯不前。1966-1978年間,全國城鎮人口總數由約1.33億人增加至1.72億人,平均增長速度僅為2.2%,城市化率由17.86%僅增至17.92%。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城市化(1978至今)

[編輯]

根據世界各國城市化發展的階段性規律,當一個國家的城市化水平達到30%時,這個國家的城市化發展就處在加速發展時期。

在1978年12月改革開放開始以後,隨着不斷的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城市人口增長開始加速,加上外資的流入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從而造成了城鎮人口的增長。相較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大陸在1980-1995年期間城市數量增長速度有了巨大的提升,由1978年的193個增至1994年的622個,平均每年增加城市33個。到1994年,中國大陸城鎮人口達到3.43億,城市化水平達到28.6%,比1978年提高了10.7%。到2000年,城鎮人口已經接近4.56億,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6.09%。2011年,中國城市化率首次超過50%。截至2016年,中國大陸城鎮化率達到57.35%, 城鎮人口已經多於農村人口[6]。中國的農村人口數量在改革開放之後依舊在持續增長至1995年達到8.6億的頂峰,此後開始下降。[7]

目前中國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中下游平原環渤海地區等城市群。據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中國有6個常住人口超過千萬的超大城市,其中上海以2231.55萬人居全國第一。[8]

1996-2023中華人民共和國總人口、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統計(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9]
指標 年末總人口(萬人) 城鎮人口(萬人) 鄉村人口(萬人) 城鎮化率(%)
1996 122389 37304 85085 30.48%
1997 123626 39449 84177 31.91%
1998 124761 41608 83153 33.35%
1999 125786 43748 82038 34.78%
2000 126743 45906 80837 36.22%
2001 127627 48064 79563 37.66%
2002 128453 50212 78241 39.09%
2003 129227 52376 76851 40.53%
2004 129988 54283 75705 41.76%
2005 130756 56212 74544 42.99%
2006 131448 58288 73160 44.34%
2007 132129 60633 71496 45.89%
2008 132802 62403 70399 46.99%
2009 133450 64512 68938 48.34%
2010 134091 66978 67113 49.95%
2011 134916 69927 64989 51.83%
2012 135922 72175 63747 53.10%
2013 136726 74502 62224 54.49%
2014 137646 76738 60908 55.75%
2015 138326 79302 59024 57.33%
2016 139232 81924 57308 58.84%
2017 140011 84343 55668 60.24%
2018 140541 86433 54108 61.50%
2019 141008 88426 52582 62.71%
2020 141212 90220 50992 63.89%
2021 141260 91425 49835 64.72%
2022 141175 92071 49104 65.22%
2023 140967 93267 47700 66.16%

中國城市化發展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的發展圖,在2011年時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而中國的城市化從1978年城市人口占17.9%到2015年達到56.15%,並形成了以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為代表的中國城市群。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引起了大規模人口流動和經濟交流。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的常住人口占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人口總數的23.4%。三大城市群接納了總計超過6000萬人口淨流入。中國實際上已經步入了城市時代。[10]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国家统计局: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 - 城市化网——中国城镇化门户网站. www.ciudsrc.com. [2017-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2. ^ OECD:201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报告 | 互联网数据中心-199IT | 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199IT. www.199it.com. [2017-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中文(中國大陸)). 
  3. ^ 高壽仙. 1949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回顾与反思.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4. ^ 劉克祥; 吳太昌. Zhongguo jin dai jing ji shi, 1927-1937. 中国近代经济史. 人民出版社. 2010-05-01. ISBN 9787010085067. OCLC 655748590. 
  5. ^ 張鴻雁. 中国城市化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城市問題.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data.stats.gov.cn. [2017-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7. ^ 吕德文:农村如何应对人口变化新趋势. [2023-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7). 
  8. ^ 2014年中国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名单一览 - 财经要闻 - 老钱庄. news.laoqianzhuang.com. [2017-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5). 
  9. ^ 人口年度数据. 國家統計局. [202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10. ^ 104393. 周牧之:中国城市化发展 进入大转折时期--房产--人民网. house.people.com.cn. [2017-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