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復興社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1年3月23日) |
中華民族復興社,簡稱復興社,是中國國民黨內部的一個組織,核心人物多畢業於黃埔軍校,強調「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推行對領袖蔣中正的個人崇拜,加強蔣中正嫡系對軍隊軍官的思想控制。是以黃埔系精英軍人為核心所組成的一個帶有情報性質的軍事性質團體。1932年,復興社的核心成員成立內部組織三民主義力行社(藍衣社)。由於復興社幹部模仿意大利黑衫軍和納粹德國褐衫軍,均穿藍衣黃褲,故又稱「藍衣社」。
歷史
[編輯]一戰後,蘇日兩國趁英法被削弱、美國奉行孤立主義,實行瓜分滿蒙、蠶食中國的政策。1929年的中東路事件和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接連發生之後,民族主義在青年學生中加速傳播,國民黨為了組織和引導青年,決定成立復興社。
復興社1932年3月1日成立於中國南京,社長為蔣中正親自擔任,下設幹事會和監察委員會。幹事會的主要成員有賀衷寒、桂永清、蕭贊育、滕傑、康澤、戴笠、鄭介民等十三人,號稱「十三太保」。復興社的外圍組織有以黃埔軍校學員為主的「革命軍人同志會」,以潘佑強為書記,以及以其他學校學員為主的「革命青年同志會」,以康澤為書記。復興社設有行動組織「別動總隊」,由康澤負責。一九三四年又建立了一個外圍組織——忠義救國會。
復興社成立之初,主要活動包括開設由戴笠和鄭介民負責的特務培訓班、孫常鈞負責的憲警訓練班、劉健群主持的軍委會政訓班等,培養嫡系力量。復興社還以軍委會政訓處為總機關,通過各部隊政訓體系實施監軍,並通過在各省開設的國民軍事訓練委員會,對高中以上的學生進行軍訓。
1932年,復興社的核心成員賀衷寒等人又建立內部組織三民主義力行社,幹部均穿藍衣黃褲,故又名「藍衣社」。
1933年後,復興社又設立針對幫會成員的忠勇救國會,以及針對中國文化學會,以擴大影響。復興社還出版《中國革命》、《前途》等雜誌。
復興社成立後不久,便與CC派發生矛盾,被迫退出文化教育領域,解散中國文化學會。此後,復興社的活動歸併為三個系統:賀衷寒的政訓系統、康澤的別動總隊,以及戴笠的特務處(後發展成為軍統)。
1938年,復興社宣布解散,其成員大部加入新成立的三民主義青年團。
宗旨
[編輯]其宗旨在滕傑的一份《計劃書》中提到:應該「在無聲無息(極端秘密)的原則下,以黃埔學生為骨幹,結合全國文武青年之精英,切實把握民主集權制之原則,來建立一個意志統一、紀律森嚴、責任分明和行動敏捷」的堅強組織。並希望依靠這個組織,整肅腐敗、喚醒民眾、抵抗外侮,最終「復興我中華民族」。
活動內容
[編輯]復興社的主要活動: 1、抗日備戰; 2、對地方軍閥割據勢力的消藩情報工作; 3、對各軍事集團進行團結或瓦解工作; 4、反共反蘇宣傳。
人事構成
[編輯]該社分總社、支社、分社和小組四級。總社設南京。 蔣介石任社長。下設幹事會和監察委員會。 幹事會為社員代表大會閉會後的執行機關,下設人事、組織、訓練、宣傳、特務、總務等處。特務處後來成了擴組軍統局的基礎。 監察委員會下設書記、調查、審核等處。支社是省(市)一級領導機構。支社下設分社,分社由三個以上的小組組成。 該社發展社員,一般先經其外圍組織革命青年軍人同志會和革命青年同志會(一九三二年該兩會合併改組為中國青年革命同志會)會員中物色吸收。凡參加該社者,須經社員三人介紹,並填表、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