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力
伯力 Хабаровск 哈巴羅夫斯克 | |
---|---|
市[1] | |
從烏蘇里大道遠眺 | |
伯力位於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位置 | |
坐標:48°29′N 135°04′E / 48.483°N 135.067°E | |
國家 | 俄羅斯 |
聯邦主體 |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1] |
建立 | 1858年5月31日 |
市地位 | 1880年 |
政府 | |
• 行政機構 | 市杜馬 |
• 市長[3] | 謝爾蓋·安東列維奇·克拉夫丘克[2] |
面積 | |
• 總計 | 386 平方公里(149 平方英里) |
海拔 | 72 公尺(236 英尺) |
人口(2010年普查)[4] | |
• 總計 | 577,441人 |
• 估計(2024)[5] | 615,570(+6.6%) |
• 排名 | 第27名(2010年) |
• 密度 | 1,496人/平方公里(3,875人/平方英里) |
• 從屬於 | 哈巴羅夫斯克市[1] |
• 行政中心 |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哈巴羅夫斯克市[6][6] |
• 城區 | 哈巴羅夫斯克城區[7] |
• 行政中心 | 哈巴羅夫斯克城區[7]、哈巴羅夫斯克市政區[8] |
時區 | 海參崴時間[9](UTC+10) |
郵政編碼[10] | 680000–680003, 680006, 680007, 680009, 680011–680015, 680017, 680018, 680020–680023, 680025, 680026, 680028–680033, 680035, 680038, 680040–680043, 680045, 680047, 680051, 680052, 680054, 680055, 680700, 680880, 680890, 680899, 680921, 680950, 680960–680967, 680970, 680999, 901183, 901185 |
電話區號 | +7 4212 |
市日 | 5月31日 |
友好城市 | 維勒班、新潟市、波特蘭、維多利亞、哈爾濱市、富川市、三亞市、清津市、牡丹江市、海口市、武藏野市 |
區劃代碼 | 08701000001 |
網站 | khabarovskadm |
哈巴羅夫斯克[11][12](中文原名:伯力[13][14][15];俄語:Хаба́ровск,羅馬化:Khabarovsk,發音:[xɐˈbarəfsk] (ⓘ)),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重要城市,位於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內,是該區的最大城市和行政中心。自1880年起,哈巴羅夫斯克成為俄羅斯的一個城市,並且是遠東地區重要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
該市位於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東側的低地上,是國際鐵路和航空運輸線路的交匯中心[16],距離中俄邊境約30公里,距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約800公里;距離莫斯科約6100公里(航空直線距離),通過鐵路則為8533公里。
哈巴羅夫斯克形成了一個市級行政區,總面積389平方公里,其中右岸區域(主要城市區域)占地230平方公里,左岸區域占地159平方公里,包括黑龍江左岸的83平方公里和黑龍江水域的76平方公里。
從2002年到2018年12月,哈巴羅夫斯克曾是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的行政中心,之後這一地位被賦予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羅夫斯克在2015年超越符拉迪沃斯托克,成為俄羅斯遠東最大的城市。根據2021年俄羅斯人口普查數據,該市人口為617,441人[17]。
哈巴羅夫斯克設有聯邦遠東發展部、東部軍區總部以及約兩百個聯邦政府和管理機構,並加入了西伯利亞和遠東城市協會。該市被授予「軍事榮耀城市」的稱號。像俄羅斯遠東內陸的其他地區一樣,哈巴羅夫斯克氣候極端,季節變化顯著,冬季寒冷而夏季相對炎熱潮濕。
名稱
[編輯]伯力[18],又稱伯利,源自中國唐朝時期的勃利州。遼朝時期,這裡被稱為剖阿里。「「伯利」、「頗黎」、「勃利」、「博和哩」和「剖阿里」均為「伯力」的漢語諧音,來源於部落名「博和哩」(滿語:ᠪᠣᡥᠣᡵᡳ,穆麟德轉寫:Bohori)[來源請求]。
1858年,俄羅斯帝國與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後三天,即5月31日,在此地建立軍事要塞,並以探險家葉羅費·哈巴羅夫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哈巴羅夫卡(Хабаровка)」。
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後,清朝與沙俄簽訂《北京條約》,正式承認《璦琿條約》並將此地割讓給俄羅斯[18]。
隨着居民點的不斷擴大,哈巴羅夫卡於1880年升級為城市。1893年11月2日,城市名稱改為「哈巴羅夫斯克(Хабаровск)」。
目前,華語地區仍普遍將此城市稱為伯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出版的地圖標記為「哈巴羅夫斯克(伯力)[14]」。根據自然資源部2023年2月6日發布的《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規範》第十四條規定,漢語版地圖中「哈巴羅夫斯克」之後必須括注「伯力」,漢語拼音版和外文版地圖除外。[19]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媒體對該城市的譯名使用不統一,通常使用「哈巴羅夫斯克」[11],有時則使用「伯力」[20]。
中華民國官方仍沿用「伯力」這一傳統地名。海外華語社群對該市的稱呼也不統一,譯名「哈巴羅夫斯克」因發音拗口較少見,多數海外華語文章更常沿用傳統名稱「伯力」。
歷史
[編輯]古代
[編輯]歷史記錄表明,該地區在公元8世紀已有人類建立城市。通古斯民族是該地區的土著民族。在成為中國帝國的一部分時,這座城市被命名為伯力。
唐開元十年(722年),唐玄宗任命黑水靺鞨酋長倪屬利稽為勃利刺史,並將黑水都督府勃利州治所設在今天的哈巴羅夫斯克。
遼朝時期,勃利改名為「剖阿里」,並設有五國部節度使,管轄黑龍江下游各部。
後金崇德八年(1643年),在此設立博和哩噶珊。據《滿洲源流考》卷11《疆域》載:
「博和哩,滿洲語,豌豆也」。
沙俄時期
[編輯]1858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派遣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侵佔中國黑龍江沿岸,並在此設軍事哨所。為了紀念17世紀俄羅斯探險家葉羅費·哈巴羅夫在遠東地區的探勘行動,穆拉維約夫將伯力改稱為「哈巴羅夫卡」。隨着居民點的擴大,1893年10月該地又改名為「哈巴羅夫斯克」(Хабаровск)。俄文名稱即來源於此[21]。
俄方認為,直到19世紀中葉,根據《尼布楚條約》,今天哈巴羅夫斯克所在的領土仍處於中立地帶,清帝國與俄羅斯之間未明確劃定邊界[22]。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國於1858年派遣穆拉維約夫帶領談判隊前往璦琿與滿清將軍奕山談判[23]。5月28日,奕山違背上級命令簽署《璦琿條約》,將原屬清朝位於黑龍江及烏蘇里江交界處東側的4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及庫頁島一併割讓給俄國,該地遂歸俄境,但條約未得到清政府確認。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署後,清朝中央政府正式確認了《璦琿條約》的有效性。失去伯力城後,中國在牡丹江流域重新建立了「勃利」,延續「伯力」的邊疆功能,即今七台河市的勃利縣。
1859年,布羅尼斯拉夫·卡齊米羅維奇·庫克爾帶領移民和有輕罪的士兵來到該地區。條約簽署後,穆拉維約夫命令由雅科夫·瓦西里耶維奇·迪亞琴科上尉指揮的第13西伯利亞線列營在阿穆爾河(即黑龍江)沿岸建立定居點。迪亞琴科被委託「管理阿穆爾河防線的第2支線,並在濱海邊疆區軍事總督彼得·瓦西里耶維奇·卡扎克維奇少將的指揮下加入烏蘇里河沿岸的定居點[24]。」
穆拉維約夫於1858年6月12日抵達卡扎克維切沃的烏斯季-烏蘇里斯克哨所,他認為此地不足以容納烏蘇里江口附近的村莊,便指示根納季·伊萬諾維奇·涅韋爾斯科伊前往另一個地點[25]。6月12日被定為哈巴羅夫斯克的建城日,並按照俄歷5月31日的傳統慶祝城市日[26]。
1864年,軍事地形學家米哈伊爾·柳賓斯基制定了哈巴羅夫斯克未來的發展規劃,其中別列戈瓦亞街(現舍甫琴科街)被作為主要街道[25][27]。 到1865年,哈巴羅夫卡已擁有1,294名居民,主要由東西伯利亞第13線列營的士兵和軍官組成。城市的發展起步於內興安嶺支脈的三座山脊,第一條街道和第一處住宅區都在這裡建成。居民將這些區域分別稱為「軍事山」(現為謝勒舍瓦街)、「炮兵山」(現為列寧街)和「中部山」(現為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街)[25]。
最初,哈巴羅夫卡的建築主要是軍事設施。成立五年後,城市已有167棟建築,包括軍事領導人的住宅、軍營、食品倉庫、住宅樓和商店[28]。由於位於阿穆爾河和烏蘇里江交匯處的戰略位置,哈巴羅夫卡迅速發展。隨着軍事定居者的到來,平民也開始湧入,來自外貝加爾地區、西伯利亞、奧倫堡、彼爾姆、喀山、庫爾斯克、下諾夫哥羅德、基輔、比薩拉比亞、梁贊省、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地的移民紛紛定居。軍官和士兵通常在哈巴羅夫卡停留數年,以獲得優待和晉升,而商人、工匠、哥薩克和農民則長期定居[25],許多人還免費獲得肥沃的土地。
當時,毛皮、捕魚以及與當地人的非等價交換成為主要的經濟活動,這些行業利潤豐厚,吸引了大量定居者。行政上,哈巴羅夫卡隸屬於以現村莊索菲斯克為首府的索菲斯基區,屬於東西伯利亞總督區的濱海邊疆區。到了1860年代末,阿穆爾工程遷至哈巴羅夫卡,1870年代炮兵設施也轉移至此,其建築至今仍留存於市區[25]。
1873年,哈巴羅夫卡成立了第一所小學。同年,第一位貴賓——阿列克謝·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訪訪問了哈巴羅夫卡。為了紀念他的到訪,哈巴羅夫卡的第一條主要街道被命名為阿列克謝耶夫斯基街(即現為舍甫琴科街),1875年開設的小學也被命名為阿列克謝夫斯基小學[25]。同年,哈巴羅夫卡的第一個集市在普柳斯寧基河河口興起,即今天的河站所在地,名為「下集市」,一直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
到1880年,建城22年後,哈巴羅夫卡已發展成濱海邊疆區一個相當大的定居點,人口達2,036人,其中47.3%為軍人,23%為資產階級,21.3%為以華工為主的外國工人,1.4%為原住民,7%為軍官、神職人員、商人和實業家[25]。當時地區的首府是尼古拉耶夫斯克,但由於哈巴羅夫卡位於符拉迪沃斯托克和沿海交通的十字路口,其地理位置更為有利。1880年5月10日,哈巴羅夫卡定居點成為濱海邊疆區首府,並正式轉變為城市[25][29]。
1881年簽署的《伊犁條約》允許在中俄陸地邊界50俄里的地區進行免稅貿易,使中國和英國的工廠產品比在昆斯特和阿爾伯斯的商店便宜一半[30]。1890年,著名作家安東·契訶夫在前往薩哈林島的途中短暫停留在哈巴羅夫卡。1891年6月10日,時任皇子、未來沙皇的尼古拉二世在環球旅行中抵達哈巴羅夫卡,並停留至次日早晨。6月11日,雕刻家亞歷山德拉·米哈伊洛維奇·奧皮庫什創作的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紀念碑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儀式,這座紀念碑在蘇聯時期被拆除[25][31][32]。
1892年,阿穆爾航運和貿易協會成立,是一家大型股份公司。兩年後的1884年6月28日,東西伯利亞總督府分為伊爾庫茨克總督府和以哈巴羅夫卡為行政中心的阿穆爾州[33][16]。
1893年11月2日,哈巴羅夫卡更名為哈巴羅夫斯克[34]。1896年5月11日,索菲斯基區更名為哈巴羅夫斯克區,區行政中心和區警察局從索菲斯克遷至哈巴羅夫斯克[35]。1897年9月13日,第一列火車從哈巴羅夫斯克火車站出發,沿烏蘇里江鐵路駛向符拉迪沃斯托克,標誌着該市與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連接[36]。當時,哈巴羅夫斯克的市人口已達14,900人。
1905年11月11日,受到1905年俄國革命影響,工人在駐軍士兵的支持下舉行了首次罷工,目標是阿森納軍工廠。15日,哈巴羅夫斯克的衛戍部隊士兵舉行集會,要求提前回家。12月11日,鐵路工人參加了全俄政治罷工[37]。次年1月23日,尼古拉·彼得羅維奇·連納維奇將軍下令禁止哈巴羅夫斯克舉行罷工和集會,禁止低級軍官參與社團和工會活動[38]。3天後的1月26日,士兵和退役士兵占領了議會,並提出解除戒嚴、迅速遣送士兵回國的要求。幾小時後,忠於政府的軍隊清理了議會。1907年7月14日,哈巴羅夫斯克附近發生的非法集會被驅散,標誌着1905年俄國革命期間的最後一次集會[39]。
1908年,阿穆爾艦隊基地開始建設。1913年8月12日,沙皇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繼承人大橋的奠基儀式在哈巴羅夫斯克附近隆重舉行[40]。1916年10月18日,一座橫跨阿穆爾河的鐵路橋竣工並正式通車,哈巴羅夫斯克通過阿穆爾鐵路與東西伯利亞連接起來[39]。
內戰時期
[編輯]二月革命後,俄羅斯建立了雙重政權——代表無產階級和農民的彼得格勒蘇維埃和資產階級權力機構臨時政府。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在蘇維埃中擁有多數席位促進了雙重權力建立。國家中央的雙重權力導致了地方的雙重權力。在全俄各城市,臨時政府公共安全委員會和工兵代表蘇維埃出現。遠東的雙重權力沒有奏效,社會革命黨人和孟什維克占據了公共安全委員會的領導地位,同時他們在蘇維埃中也獲得了壓倒性多數,其餘的代表大多是通常同情「右翼社會主義者」的無黨派人士。在哈巴羅夫斯克市杜馬大樓附近舉行群眾集會,選舉了公共安全委員會。在哈巴羅夫斯克公共安全委員會中,大部分席位屬於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然而,布爾什維克А.И.馬勒舍夫領導了哈巴羅夫斯克的公共安全委員會。
1917年3月4日,首次選舉工兵代表蘇維埃在哈巴羅夫斯克舉行。5日,公共安全委員會逮捕了哈巴羅夫斯克市警察局長Ф·巴里諾夫。6日,臨時政府清理了憲兵隊,四天後又撤銷了警察局[41]。同樣是在三月,委員會推翻並監禁阿穆爾省總督尼古拉·勒沃維奇·貢達季。二月革命後的臨時政府時期,阿穆爾總督被廢除。該領土被稱為遠東領土,由遠東臨時政府專員管理。3月25日,遠東臨時政府政委、第四屆國家杜馬代表、社會革命黨人А.Н.魯薩諾夫抵達哈巴羅夫斯克[42]。次月14日,臨時政府頒布了一項關於建立民選民兵的特別法令,原則是從工人中招募。秋,舉行了遠東新機構地方自治局的選舉,其中大多數主要受到社會革命黨人的歡迎,遠東地方自治機關立即開始獲取政治權力,他們不僅負責日常生活問題,還負責執法機構,選舉結束後,公共安全委員會立即解散,地方自治機關實際上成為新的當局。
同年12月19日,哈巴羅夫斯克被哈巴羅夫斯克遠東人民委員會赤衛隊分隊占領。遠東蘇維埃第三次代表大會於12月12日至20日在該市舉行,宣布蘇維埃政權在遠東地區建立。工兵農代表和自治蘇維埃遠東地區委員會當選,布爾什維克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克拉斯諾曉科夫擔任主席。次年9月,在伊萬·帕夫洛維奇·卡爾梅科夫和日軍進攻的壓力下,赤衛隊從哈巴羅夫斯克撤離。5日,城市落入白衛軍首領卡爾梅科夫的一支分遣隊手中,該支隊與米哈伊爾·康斯坦丁諾維奇·季捷里赫斯將軍的捷克軍團聯合,並得到了日本第12師團的支持。卡爾梅科夫的部分控制着從烏蘇里斯克到哈巴羅夫斯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他在位期間依賴日本人,並與守衛符拉迪沃斯托克至烏蘇里斯克的西伯利亞鐵路的美國遠征軍司令威廉·S·格雷夫斯將軍發生衝突。
1919年1月28日數百名哥薩克叛亂反對伊·卡爾梅科夫,叛亂分子被鎮壓後被送往美軍位於紅河的過濾營[43]。5月10日,在埃波夫上尉的帶領下,軍官和學員宣布卡爾梅科夫患有精神障礙而叛亂,第二天就被鎮壓了[44]。次年2月13日,在高爾察克被擊敗、干涉主義者從濱海邊疆區撤離後,卡爾梅科夫前往滿洲。3天後的16日,紅軍游擊隊進入城市[45]。3月11日,哈巴羅夫斯克市杜馬承認濱海邊疆區地方自治政府的權威[46]。4月5日,日軍與紅軍游擊隊激烈戰鬥[47]。8月22日,哈巴羅夫斯克市杜馬宣布哈巴羅夫斯克地區為獨立的哈巴羅夫斯克共和國,次日被遠東共和國消滅[48]。
1921年12月21日,哈巴羅夫斯克被維克多林·米哈伊洛維奇·莫爾恰諾夫將軍指揮的阿穆爾河沿岸臨時政府軍隊占領,莫爾恰諾夫將軍被稱為「起義白軍」[48]。次年2月5日至14日,由於沃洛恰耶夫卡戰役,莫爾恰諾夫的分隊被擊敗並撤退到濱海邊疆區,加倫將軍指揮的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分隊占領哈巴羅夫斯克[49]。11月14日,蘇俄吞併遠東共和國,哈巴羅夫斯克成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50]。
蘇聯時期
[編輯]1923年4月20日,哈巴羅夫斯克市議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隆重開幕[51]。12月6日,遠東行政中心從赤塔轉移到哈巴羅夫斯克[52]。1926年1月4日遠東地區成立,以哈巴羅夫斯克為首府,時市人口約5.2萬人。1929年中東路事件,中國試圖收回中東鐵路,與蘇聯爆發衝突,蘇聯決定對中國發動戰爭,共產國際遠東局在伯力組建了遠東工人游擊隊,受遠東軍區司令加倫將軍指揮,派劉伯承與葉劍英參與並組織訓練部隊[53][54],與國民政府軍張學良部作戰,協助蘇聯進攻中國的黑龍江海拉爾之役[55]。1930年5月18日,哈巴羅夫斯克被分離為一個獨立的行政領土單位。
1931年,阿爾卡季·彼得羅維奇·蓋達爾在哈巴羅夫斯克市的精神病院寫下了《馬爾奇什-基巴爾奇什的軍事秘密故事及其堅定的諾言》,是《軍事秘密》故事的後半部分[56]。
1932年10月19日第一個機場啟用[57]。1934年至1939年是遠東地區哈巴羅夫斯克地區的行政中心。1938年9月14日,哈巴羅夫斯克師範學院成立(現太平洋國立大學教育學院)。1938年10月20日,該市獲得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行政中心的地位。1940年8月15日,由沃洛恰耶夫卡二號站哈巴羅夫斯克與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建立了鐵路連接。
自1940年6月起,遠東方面軍[58]行政機構駐紮在哈巴羅夫斯克,自1945年8月起,華西列夫斯基的遠東地區蘇聯軍隊最高指揮部和遠東方面軍的行政機構駐紮在哈巴羅夫斯克,含遠東第1方面軍[59]。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在伯力的維亞茨科耶組建了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88步兵旅,成員主要為原東北抗聯敗退入蘇聯境內的成員。二戰結束後,曾在此市對日本關東軍戰犯進行審判,即伯力審判。
1954年,第1火電廠投入運行。1956年11月5日,電車投入運營。1967年9月1日,哈巴羅夫斯克體育學院(現遠東國家體育學院[60])成立。1968年9月1日,哈巴羅夫斯克國立藝術文化學院成立[61]。1975年,無軌電車投入運營。
現代
[編輯]1996年哈巴羅夫斯克舉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市長選舉,州長維克多·伊沙耶夫的支持的帕維爾·德米特里耶維奇·菲利波夫當選[62]。2000年3月,根據俄聯邦總統普京的法令,成立聯邦管區。哈巴羅夫斯克成為遠東聯邦管區的中心。
2010年,這座城市在福布斯排名中排名在俄羅斯經商的第二有利城市[63],第一名是克拉斯諾達爾。在2004年[64],2006年[65],2008年[66]和2012年俄羅斯最舒適的城市的競爭中多次在俄羅斯聯邦主體的行政中心中排名第一。根據公共會議廳2012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結果,哈巴羅夫斯克被認為是俄羅斯居住成本最高的城市[67]。
在2013年夏末初秋,哈巴羅夫斯克受到自1897年以來最強的洪水的影響[68][69]。
2018年12月,根據弗拉基米爾·普京總統的法令,遠東聯邦管區的中心從哈巴羅夫斯克遷至符拉迪沃斯托克。2020月年7月,州長謝爾蓋·富爾加爾、在哈巴羅夫斯克被拘留,被指控組織合同殺人。對安全部隊行動的分歧和州長的個人聲望成為市歷史上最大規模抗議活動的原因。
地理
[編輯]哈巴羅夫斯克在中阿穆爾低地南部,靠近阿穆爾河和烏蘇里江的交匯處,與黑瞎子島隔江相望,南向是赫赫齊爾山(赫克特里山),距國界線17公里。面積37.2萬公頃,沿阿穆爾河長33公里[70],平均寬10公里,從弗拉基米羅夫卡村對面的佩姆贊斯卡亞水道右岸到熱列茲諾多羅日尼區的高爾基村約24公里。中部是平緩的懸崖上,絕對海拔70-90米,相對超過20-30米。到莫斯科的距離8237公里,到符拉迪沃斯托克750公里。當地採用 UTC+10:00 時區,比莫斯科快7個小時,太陽正午發生在當地時間13:00。
氣候屬溫帶遠東季風區[71]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多雪,夏季炎熱潮濕[72]。1月均溫-19.2℃,7月均溫21.4℃,年均溫2.7℃。1922年1月記錄到-43℃的絕對最低溫度,2011年1月14日溫度降至-40℃[73][74]。絕對最高溫度36.7℃出現在2010年6月,2008年6月氣溫達+35.1℃[75][76][77]。年平均降水量696毫米;日最大降水量為121.2毫米,記錄於1985年7月;月最大降水量出現在1981年8月,達434毫米。在冬季,西伯利亞反氣旋占主導地位,從十一月到三月乾燥和寒冷的大陸性空氣籠罩城市上空而使天氣晴朗。每年高達300天的年晴朗天數明顯高於許多俄羅斯大城市,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約只有100天。
哈巴羅夫斯克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0.6 (33.1) |
6.3 (43.3) |
17.0 (62.6) |
28.6 (83.5) |
31.5 (88.7) |
36.4 (97.5) |
35.7 (96.3) |
35.6 (96.1) |
29.8 (85.6) |
25.8 (78.4) |
15.5 (59.9) |
6.6 (43.9) |
36.4 (97.5) |
平均高溫 °C(°F) | −15.7 (3.7) |
−10.7 (12.7) |
−1.5 (29.3) |
10.4 (50.7) |
18.6 (65.5) |
23.9 (75.0) |
26.6 (79.9) |
24.8 (76.6) |
19.1 (66.4) |
10.0 (50.0) |
−3.1 (26.4) |
−13.5 (7.7) |
7.4 (45.3) |
日均氣溫 °C(°F) | −19.8 (−3.6) |
−15.4 (4.3) |
−6.4 (20.5) |
4.8 (40.6) |
12.4 (54.3) |
18.1 (64.6) |
21.3 (70.3) |
19.9 (67.8) |
13.7 (56.7) |
5.1 (41.2) |
−7.2 (19.0) |
−17.3 (0.9) |
2.4 (36.3) |
平均低溫 °C(°F) | −23.5 (−10.3) |
−19.7 (−3.5) |
−11.0 (12.2) |
0.1 (32.2) |
7.1 (44.8) |
13.0 (55.4) |
16.8 (62.2) |
15.9 (60.6) |
9.2 (48.6) |
1.0 (33.8) |
−10.6 (12.9) |
−20.6 (−5.1) |
−1.9 (28.6) |
歷史最低溫 °C(°F) | −40.0 (−40.0) |
−35.1 (−31.2) |
−28.9 (−20.0) |
−15.1 (4.8) |
−3.1 (26.4) |
2.2 (36.0) |
6.8 (44.2) |
4.9 (40.8) |
−3.3 (26.1) |
−15.6 (3.9) |
−27.4 (−17.3) |
−36.7 (−34.1) |
−40.0 (−40.0)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4 (0.6) |
11 (0.4) |
22 (0.9) |
44 (1.7) |
61 (2.4) |
72 (2.8) |
133 (5.2) |
153 (6.0) |
79 (3.1) |
50 (2.0) |
26 (1.0) |
17 (0.7) |
682 (26.9) |
平均降水天數 | 3.3 | 3.2 | 4.2 | 7.0 | 8.8 | 9.1 | 10.3 | 11.0 | 9.5 | 6.5 | 5.1 | 4.6 | 82.6 |
平均相對濕度(%) | 75 | 72 | 68 | 63 | 65 | 74 | 79 | 83 | 78 | 67 | 69 | 73 | 72 |
月均日照時數 | 145.7 | 182.0 | 232.5 | 213.0 | 234.0 | 261.0 | 248.0 | 217.0 | 213.0 | 189.1 | 159.0 | 145.7 | 2,440 |
數據來源1:Pogoda.ru.net[78] | |||||||||||||
數據來源2:[79] |
-
春季的河堤
-
夏季的日落
-
秋季的河岸
-
冬季的橋
經濟
[編輯]工業以機械製造、煉油、造船和木材加工為主,還有紡織、食品加工等[16]。市內主要工業企業有遠方化學製藥公司、遠方橋梁公司、遠東發電公司、阿穆爾航運公司集團、遠東運輸公司、ННК-哈巴羅夫斯克石油產品有限公司、哈巴羅夫斯克煉油廠、哈巴羅夫斯克造船廠、哈巴羅夫斯克釀酒廠、遠東造船技術研究所、遠方能源裝置工程公司、遠東電力工程廠、阿穆爾勘探合作社、東方探礦合作社、常青集團、哈巴羅夫斯克管道廠、哈巴羅夫斯克油脂廠、哈巴羅夫斯克聯合股份公司、哈巴羅夫斯克洗滌劑廠、哈巴羅夫斯克房屋建築廠、乳酸邊緣兒童營養食品合作社、泰加工廠等[80][81][82][83]。
電力和熱能由第1、2、3火電廠供應,所有火電廠連接薩哈林-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羅夫斯克天然氣管道和十月鎮-哈巴羅夫斯克天然氣管道。天然氣運輸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天然氣運輸托木斯克和達爾天然氣運輸公司承擔,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遠東地區承擔天然氣分銷和供應。
金融業有羅斯格斯特拉赫保險公司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的網點等。旅遊業有約40家不同層級的酒店。
政治
[編輯]政府和杜馬
[編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首府設在此市,邊疆區行政長官米哈伊爾·弗拉基米羅維奇·傑格佳廖夫領導邊疆區政府[84],杜馬主席伊琳娜·瓦列里耶芙娜·齊庫諾娃領導邊疆區杜馬[85]。
《哈巴羅夫斯克市憲章》第5條規定,市長由全市市民普選產生,任期5年,候選人應年滿21周歲;市長是市政府的首腦,責任有批准市杜馬通過的法案、向市杜馬提交行政結構和就市行政權力的活動作年度報告,是唯一在地方一級有權向市杜馬提出征收新稅費議案的人。現行體制由1996年起實行,首任市長帕維爾·德米特里耶維奇·菲利波夫。
任數 | 市長 | 任期起始 | 任期結束 |
---|---|---|---|
1 | 帕維爾·德米特里耶維奇·菲利波夫 | 8 Dec 1996 | 15 Jul 2000 |
瓦列里·帕夫洛維奇·卡扎琴科 |
15 Jul 2000 | 4 Oct 2000 | |
2 | 亞歷山德拉·尼古拉耶維奇·索科洛夫 | 4 Oct 2000 | 25 Sep 2018 |
3 | 謝爾蓋·安東列維奇·克拉夫丘克 | 25 Sep 2018 | - |
行政區劃
[編輯]1936年5月21日,哈巴羅夫斯克市分為斯大林斯基區和基洛夫斯基區兩個區。根據1937年11月3日遠東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法令,成立中央區,並載入1938年6月24日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法令《關於哈巴羅夫斯克中央區的形成》[86]。1938年12月28日,熱列茲諾多羅日內區成立,1945年9月15日成立了克拉斯諾弗洛茨基區[87]。1961年11月10日,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布法令,斯大林斯基區更名為工業區。
2005年— 2015年內,為了改善地方政府的工作,市設立了地區管理委員會,並在5個區內劃分了4個管理區,北部區含克拉斯諾弗洛茨基區和基洛夫區,南部區對應工業區[88][89]。2015年,管理區撤銷[90]。
區 | 人口 | 面積 平方公里 |
編號 | 成立時間 |
---|---|---|---|---|
熱列茲諾多羅日內區 | 154 789 | 99 | 08 401 363 | 28 DEC 1938 |
工業區 | 225 710 | 128 | 08 401 365 | 21 MAY 1936 |
基洛夫斯基區 | 55 473 | 38 | 08 401 368 | 21 MAY 1936 |
克拉斯諾弗洛茨基區 | 88 613 | 71 | 08 401 371 | 03 OCT 1945 |
中央區 | 92 856 | 53 | 08 401 375 | 03 NOV 1937 |
人口
[編輯]年 | 年初人口 | 生 | 死 | 自然增長 | 移民 | 生育率
(‰) |
死亡率
(‰) |
自然增長率
(‰) |
移民占比
(‰) |
---|---|---|---|---|---|---|---|---|---|
1990 | 616 000 | 13,6 | 9,6 | 4 | |||||
1999 | 614 000 | 7,2 | 12,9 | -5,7 | |||||
2000 | -3600 | ||||||||
2001 | 603 500 | 8,3 | 13,6 | -5,3 | |||||
2003 | 583 100 | 9,9 | 15,5 | -5,6 | |||||
2005 | 579 000 | 10,5 | 15,5 | -5,0 | |||||
2008 | 577 300 | -1121 | -1,94 | ||||||
2009 | 579 168 | ||||||||
2010 | 577 441 | 7130 | 7708 | -578 | 890 | 12,34 | 13,34 | -1,00 | 1,54 |
2011 | 577 753 | 7183 | 7645 | -462 | 8265 | 12,27 | 13,06 | -0,79 | 14,11 |
2012 | 585 556 | 8039 | 7346 | 693 | 7387 | 13,54 | 12,37 | 1,17 | 12,44 |
2013 | 593 636 | 8201 | 7294 | 907 | 6500 | 13,64 | 12,14 | 1,51 | 10,81 |
2014 | 601 043 | 8381 | 7401 | 980 | 5193 | 13,80 | 12,19 | 1,61 | 8,55 |
2015 | 607 216 | 8802 | 7353 | 1449 | 2495 | 14,40 | 12,03 | 2,37 | 4,08 |
2016 | 611 160 | 8247 | 7296 | 951 | 4131 | 13,38 | 11,84 | 1,54 | 6,70 |
2017 | 616 242 | 7440 | 7278 | 162 | 1746 | 12,04 | 11,77 | 0,26 | 2,82 |
2018 | 618 150 | 7250 | 7140 | 110 | -787 | 11,74 | 11,56 | 0,18 | -1,27 |
2019 | 617 473 | 6879 | 7499 | -620 | -481 | 11,16 | 12,17 | -1,01 | -0,78 |
2020 | 616 372 | 6524 | 8871 | -2347 | -3720 | 10,69 | 14,54 | -3,85 | -6,10 |
2021 | 610 305 | 7150[93] | 11,65 | ||||||
2022 | 613 480 |
據2020全俄人口普查,哈市人口在全俄1,119個城市中排名126位[94]。
哈巴羅夫斯克市[95]有16所東正教堂、1所古儀式東正教堂[96]、1所天主教堂[97]、7所福音派浸信會教堂[98][99]、1所路德宗教堂[100]、5所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教堂[101]、8個五旬節運動和靈恩運動教堂、1所清真寺[102]、1所猶太教堂[103]、1所噶瑪噶舉派寺廟[104]和1所國際奎師那知覺協會廟宇。還有哈巴羅夫斯克神學院和遠東地區經學院。
交通
[編輯]哈巴羅夫斯克是一個河港[16],也是該國北部和西部、濱海邊疆區、薩哈林島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港口水運、航空、鐵路和公路交通交匯處的主要樞紐,具有國際、國家級和地區級重要性。鐵路、河運、公路運輸量均居地區第一[105]。與中國交通方便,水路可直達松花江上游,鐵路連接綏芬河、滿洲里兩個中國最大陸路口岸,公路與黑龍江省所有陸路口岸相通,航空直達瀋陽、哈爾濱等城市。整體來說,伯力的整體城市景觀與1990年代初期的哈爾濱相仿。伯力向北有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雅庫茨克、馬加丹、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向南有雙城子(烏蘇里斯克)、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大城市,向西是西伯利亞山脈。伯力是中國商品進入俄羅斯的重要集散地,兩國商人通過此地將貨物向俄國西部運輸。1940年建成沃洛恰耶夫卡通蘇維埃港的鐵路後,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成為俄羅斯遠東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河港及航空要站。伯力為遠東地區主要的工業中心,以機械製造、造船、石油加工、木材加工、建材等部門為主,食品等輕工業也很發達。有來自庫頁島的輸油管道在本市附近煉油。水、電、氣、交通、通訊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市區內高樓大廈不多[106]。
1916年西伯利亞鐵路通車後,使由哈市向西運輸更加便利。在鐵路運輸方面還有通往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的鐵路線穿過該市,將西伯利亞大鐵路與貝加爾-阿穆爾鐵路連接起來。遠東鐵路局、客運站、機車站[107]和貨車站設在哈巴羅夫斯克。市內有四個火車站,其中最大的是哈巴羅夫斯克一號站和哈巴羅夫斯克二號站。從哈巴羅夫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運行海洋號列車[108]。郊區軌道交通由電動火車運行[109]。2009年,阿穆爾河大橋改造完成,汽車公路和雙線鐵路通過大橋[110]。
公路方面,從赤塔到哈巴羅夫斯克的阿穆爾聯邦高速公路、哈巴羅夫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烏蘇里公路、哈巴羅夫斯克到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的公路和正在建設的哈巴羅夫斯克到納霍德卡的「東方」公路經過這裡。1983年,每小時運載500名乘客的汽車站投入運營。城際巴士路線連接該市與該地區的中部和東部地區、濱海邊疆區和猶太自治州的城市[111]。2021年,城市收費繞行高速路建設完成[112]。
河流運輸發達。阿穆爾河沿岸的貨運和客運由阿穆爾河航運公司負責。除河運外,還透過「江海」型船舶海上運輸,對偏遠的北極地區北方運輸。貨運河港和客運河港各一[113],另有哈巴羅夫斯克艦隊維護和運營基地[114]。乘客可乘坐「流星」號沿阿穆爾河前往阿穆爾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扎里亞」號前往通古斯卡河(庫魯河)上游的偏遠村莊,在夏季居民可乘坐「莫斯科」號和「莫斯科維奇」號前往左岸。「波列謝」號等班車小船可前往中國的撫遠鎮。在蘇聯時期,遊輪沿阿穆爾河航行,船型有阿穆爾河航運公司的 ГДР 30年、艾羅菲哈巴羅夫、謝苗·傑日涅夫、米克盧霍·麥克萊、Г·И·涅維爾斯科伊、В·波亞爾科夫、普熱瓦爾斯基和喬治·謝多夫。目前阿穆爾河上沒有遊輪。
航空上,通過距市中心10公里、1972年起成為國際機場的新機場[115]和東方航空公司的小機場運輸。另有一飛機維修基地。市內還有一個軍用中央機場,設有軍用飛機修理廠和迪納摩機場。日本-歐洲航班經過哈巴羅夫斯克空中交通管制區。
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公共汽車、固定線路出租車和出租車組成城市交通。市內公交線路、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線路長度超過500公里[105]。自2000年以來,隨着北部微區、卡爾馬克思街和列寧格勒街交叉口修建新的立交橋,市一直在重建主要道路和城市交通系統。根據2008年第一季度通過的至2020年哈巴羅夫斯克市發展戰略規劃,應將與道路隔離的有軌電車線路的其中95%轉變為輕軌線路。在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中,重點放在環保交通上,主要是無軌電車和有軌電車,兩者車隊的翻新和補充工作於2003年開始,但止於2017年。有軌電車有8條路線,無軌電車有4條路線,而公共汽車和蘇式小巴營運約100條路線
-
AKSM-321 低地板無軌電車
-
RVZ-6 有軌電車
-
LM-99 有軌電車
-
71-623 有軌電車
-
列寧廣場上的一座噴泉
-
位於黑龍江畔的伯力工業區空照圖
-
阿穆爾河上的大橋
-
撫遠到哈市的汽船
-
夏季船運
-
機場
通信和媒體
[編輯]電話號碼由六位數組成,區號為4212。全市有五家移動運營商,分別是移動電信、Beeline、MegaFon、Yota 和 Tele2[116]。五家均能提供LTE(4G)標準的服務,除Tele2外的四個可提供3G服務。羅斯電信、Redcom 互聯網、東方電信 ТК 有限責任公司、東方電信股份公司、跨電信公司和錦旗通信公司提供固網服務及寬頻上網服務。Redcom、恩福塔、數據線公司、掃描城市公司、俄羅斯電視及廣播電台網和橙色服務公司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主要運營商是羅斯電信、跨電信公司和 MegaFon。國際和長途通信由阿克特爾和區域間交通電信主營。
報紙有前阿穆爾新聞報、太平洋之星、今日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新聞、青年遠東二十一世紀、哈巴羅夫斯克快車、阿穆爾子午線、哈巴羅夫斯克周刊和 МК 在哈巴羅夫斯克。雜誌有遠東和遠東首都。電子媒體有捷布里-ДВ。
本地電視頻道主要有5個,分別是 6-TV、哈巴羅夫斯克頻道、「Че!」頻道、Ю-TV和鄉村頻道。
廣播方面,全市有22個FM廣播電台和1個AM廣播電台。
- (AM)765 俄羅斯東方廣播電台
- 87.9 復古調頻
- 88.3 共青團真理廣播電台
- 88.7 汽車廣播
- 89.6 俄羅斯廣播電台
- 90.2 幽默 FM
- 90.6 無線電信標
- 91.0 無線電能量
- 91.4 俄羅斯廣播電台 / ГТРК 遠東
- 99.1(計劃中)兒童廣播
- 100.6 彼得 FM
- 101.4 蒙特卡洛廣播電台
- 101.8 好心情電台
- 102.3 Mir (媒體)
- 102.7 混合調頻
- 103.3 喜劇電台
- 103.7 俄羅斯東部
- 104.3 公路廣播
- 104.8 維斯蒂 FM
- 105.2(計劃中)書廣播
- 105.6 歐洲 plus
- 106.2 別墅電台
- 106.8 新收音機
- 107.5 工作室 21
- 107.9 維拉電台
市內汽車以日本進口為主,符合日本 76—90 MHz 的廣播電台收聽的人更多。市內還能收到來自附近其他城市和中國的廣播。電視和廣播由 РТРС 遠東區域中心負責運營。
教育
[編輯]哈巴羅夫斯克有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科學中心及多所高等院校[16],大學有遠東研究所國民經濟和公共管理學院分院、遠東國立體育學院、遠東國立醫科大學、遠東國立交通大學、遠東立法與法理學研究所、遠東國際關係研究所、遠東管理商業和法律研究所、俄羅斯內務部遠東法律研究所、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哈巴羅夫斯克邊境研究所、哈巴羅夫斯克國立經濟與法律大學、哈巴羅夫斯克國立文化學院、太平洋國立大學教育學院、哈巴羅夫斯克信息通信學院、太平洋國立大學、遠東國際商業學院、阿穆爾州農業經濟與商業研究所、聖彼得堡對外經濟關係、經濟與法律學院哈巴羅夫斯克分校、俄羅斯司法學院遠東分校、俄羅斯聯邦司法部法學院遠東分校、哈巴羅夫斯克神學院和聖彼得堡國立民航大學哈巴羅夫斯克分校。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在哈巴羅夫斯克設有的研究所有計算中心、哈巴羅夫斯克科學中心材料科學研究所、礦業學院、水與環境問題研究所、Ю.А.柯西金構造與地球物理研究所、ФГУ 林業研究所、經濟研究所、星球研究中心和應用數學研究所哈巴羅夫斯克分院。還有藝術學校設在這裡。
國際關係
[編輯]- 日本新潟縣新潟市(1965年)
-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1988年)
-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1990年,2022年由於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而暫停)
- 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93年)
- 南韓京畿道富川市(2002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2010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三亞市(2011年)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咸鏡北道清津市(2011年)
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 日本、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 吉爾吉斯領事館駐在哈巴羅夫斯克市。
根據蘇聯的紀錄,已故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領袖金正日在哈巴羅夫斯克東北的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88步兵旅駐紮地維亞茨科耶村出生。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On the Adoption of the Registry of the Administrative-Territorial and Territorial Units of Khabarovsk Krai. Government of Khabarovsk Krai. 2007-07-18.
- ^ Mayor of Khabarovsk. Official website of Khabarovsk http://khabarovskadm.ru/local_adm/mayor/index.php?ELEMENT_ID=89806. (Alexander Nikolayevich Sokolov 原始內容 請檢查
|url=
值 (幫助)存檔於20201210002522) (俄語). 缺少或|title=
為空 (幫助) - ^ Article 19. Charter of Khabarovsk.
- ^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Том 1 [2010 All-Russian Population Census, vol. 1].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2010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2011 (俄語).
- ^ Численность постоянн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по муниципальным образованиям на 1 января 2024 года.
- ^ 6.0 6.1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комите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 Комите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по стандартизации, метрологии и сертификации. №ОК 019-95 1 января 1997 г. «Общероссийский классификатор объектов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ого деления. Код 08 401», в ред. изменения №278/2015 от 1 января 2016 г.. (State Statistics Committee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Committee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on Standardization, Metrology, and Certification. #OK 019-95 January 1, 1997 Russian Classification of Objects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KATO). Code 08 401, as amended by the Amendment #278/2015 of January 1, 2016. ).
- ^ 7.0 7.1 On Granting Urban Okrug Status to the Municipal Formation of the City of Khabarovsk and on Establishing Its Border. Legislative Duma of Khabarovsk Krai. 2004-04-28.
- ^ On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s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and the Municipal Districts of Khabarovsk Krai. Legislative Duma of Khabarovsk Krai. 2005-03-14.
- ^ Об исчислении времени.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 прав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2011-06-03 [2019-01-19] (俄語).
- ^ Почта Росси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вычислительный центр ОАСУ РПО. (Russian Post). Поиск объектов почтовой связи (Postal Objects Search) (俄文)
- ^ 11.0 11.1 中共俄共“共同胜利的70年”研讨会在俄罗斯举行. 人民網. 2015-09-27 [2019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17日).
- ^ 俄羅斯聯邦 Russian Federation.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0-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 ^ 苏联红军编制中的中国军人. 人民網. 2015-05-04 [2019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0月20日).
- ^ 14.0 14.1 中國地名委員會. 外国地名译名手册. 商務印書館. 1993: 360. ISBN 7-100-00798-4.
- ^ 斯圖爾特·柯爾比. 苏联的远东地区. 由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 地理系翻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內部發行統一書號 12171.12. 1976年.
- ^ 16.0 16.1 16.2 16.3 16.4 哈巴罗夫斯克. 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年1月: 896. ISBN 7-5326-0630-9.
- ^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俄語).
- ^ 18.0 18.1 18.2 伯力. 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年1月: 280. ISBN 7-5326-0630-9.
- ^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的通知. gk.mnr.gov.cn. [2023-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1).
- ^ 暴雪致黑龙江虎林口岸客货运输临时停运. 人民網. 2014-12-02 [2019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7月6日).
- ^ 柯爾比,上海師範大學譯 pp.136
- ^ Описание 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ой границы по Нерчинскому договору на сайте Hrono.ru. [2011-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0).
- ^ Текст Айгун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 на сайте Hrono.ru, с пояснениями. [2011-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1).
- ^ КАЗАКЕВИЧ (КОЗАКЕВИЧ) Петр Васильевич. www.khasan-district.narod.ru.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7).
- ^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История основания Хабаровска. page-history-khab.narod.ru.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0).
- ^ Хабаровск основан 12 июня 1858 года Николаем Муравьевым << Наука, История, Образование, СМИ | Дебри-ДВ. debri-dv.com. [2017-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1) (俄語).
- ^ История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а. [2007-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1).
- ^ Краткий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обзор. [2007-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3).
- ^ О некоторых изменениях в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м устройстве Приморской области. Высочайшее Повеление, объявленное Управляющим Морским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м от 28 апреля 1880 года № 60851.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закон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 1884: 209—210.
- ^ Хабаровск купеческий: В фотографиях и документах. Хабаровск. 1999.
- ^ Дубинина Н. И. Приамурский генерал-губернатор Н. И. Гродеков. Хабаровск: 73. 2001.
- ^ Дубинина Н. И. Приамурский генерал-губернатор Н. И. Гродеков. Хабаровск: 70. 2001.
- ^ 3 IV .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закон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 : 377-378.
- ^ 3 XI. О переименовании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ки в город Хабаровск. Высочайшее Повеление, объявленное Министром Внутренних Дел от 21 октября 1893 года № 9984.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закон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 1894: 576.
- ^ 3-е из. т. XVI. Высочайше Утверждённое мнени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совета….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закон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 1899: 337.
- ^ Дубинина Н. И. Приамурский генерал-губернатор Н. И. Гродеков. Хабаровск. 2001: 100.
- ^ Чернышова В., Чечулина Г., Сутурин А. Хабаровск. Хабаровск. 1983: 91.
- ^ Чернышова В., Чечулина Г., Сутурин А. Хабаровск. Хабаровск. 1983: 94.
- ^ 39.0 39.1 Амур — река подвигов. Хабаровск. 1983: 532.
- ^ Дубинина Н. И. Приамурский генерал-губернатор Н. Л. Гондатти. Хабаровск. 1997: 96.
- ^ Об упразднении департамента полиции и об учреждении времен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 делам общественной полиции. 1917-03-17.
- ^ А. Н. Русанова. Встреча комиссара.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190820).
- ^ Чернышова В. Хабаровск (К 100-летию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ое книж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58: 35-36.
- ^ Чернышова В., Чечулина Г., Сутурин А. Хабаровск. Хабаровское книж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83: 124-125.
- ^ Чернышова В., Чечулина Г., Сутурин А. Хабаровск. Хабаровское книж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83: 128.
- ^ Чернышова В. Хабаровск (К 100-летию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ое книж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58: 43.
- ^ Чернышова В., Чечулина Г., Сутурин А. Хабаровск. Хабаровское книж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83: 130.
- ^ 48.0 48.1 Чернышова В. Хабаровск (К 100-летию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ое книж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58: 49.
- ^ Чернышова В. Хабаровск (К 100-летию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ое книж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58: 50.
- ^ Чернышова В. Хабаровск (К 100-летию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ое книж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58: 52.
- ^ Чернышова В. Хабаровск (К 100-летию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ое книж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58: 53.
- ^ Амур — река подвигов. Хабаровск. 1983: 534.
- ^ 袁小倫. 1957年:叶帅访苏一路诗. 中國共產黨新聞. 人民政協報. [2019-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0).
- ^ 賈曉明. 刘伯承留学苏联. 人民政協報. [2019-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0).
- ^ 王正之,軍民一家,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1983年,27頁
- ^ Валентина Оберемко. Аркадий Гайдар стал героем после того, как жестоко убивал женщин и детей?. Аргументы и Факты. [2017-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5).
- ^ Тихоокеанская звезда. 1933-10-18.
- ^ 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ый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Хабаровск: Хабаровское книж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78: 121.
- ^ 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ый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Хабаровск: Хабаровское книж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78: 178.
- ^ Амур — река подвигов/Хабаровск, 1983 — С.538.
- ^ Амур — река подвигов. Хабаровск. 1983: 539.
- ^ История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а. [2011-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0).
- ^ Хабаровск занял II место в рейтинге Forbes ~ Новости ~ ХАБАРОВСК, Россия.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7).
- ^ Росстрой назвал самые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е города России. ИА REGNUM. 2005-09-23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7).
- ^ Сегодня в Москве на ВВЦ прошла церемония награждения призёров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го конкурса на звание «Самый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й город России» за 2006 год. 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2007-10-26 [2010-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5).
- ^ Нина Доронина. Хабаровск вновь признан самым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м городом России. 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2009-10-05 [201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1).
- ^ Назван самый дорогой для жизни в России город. [2014-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6).
- ^ Уровень Амура у Хабаровска достиг 808 сантиметров. Взгляд.ру. 2013-09-04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 ^ 2013年中国洪涝灾害致774人死亡 1.2亿人受灾. 人民網. 2014-01-09 [2023-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7).
- ^ О наделении муницип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а статусом городского округа и об установлении его границы.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2004-04-28.
- ^ 2 Климат.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атлас России.
- ^ Климат Хабаровска - Погода и климат. www.pogodaiklimat.ru.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5).
- ^ Рекорд холода побил Хабаровск прошедшей ночью (學位論文). dvnovosti.ru. [2023-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2).
- ^ Погода и климат. [2020-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5).
- ^ Погода в Хабаровске - климатический монитор за июнь 2008 года. www.pogodaiklimat.ru.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5).
- ^ Новости-Армения. [2009-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2).
- ^ Погода в Хабаровске - климатический монитор за ноябрь 2019 года. www.pogodaiklimat.ru.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3).
- ^ Pogoda.ru.net. [2009-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俄語).
- ^ HKO. [2014-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2).
- ^ admin_sfdv. ННК - Хабаровск - О компании. khnp.aoil.ru.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8).
- ^ АО «ННК-Хабаровскнефтепродукт» — «Независимая нефтегазовая компания». www.ipc-oil.ru.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8).
- ^ АО "ННК-Хабаровский НПЗ"::Главная. www.khab-npz.ru.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8).
- ^ АО «ННК-Хабаровский НПЗ» — «Независимая нефтегазовая компания». www.ipc-oil.ru.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8).
- ^ Председатель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 Официальный сайт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Хабаровского края.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 ^ Председатель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ной Думы. khabkrai.ru.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Хабаровского края.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5024133).
- ^ Паспорт "Центральный район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а" (2015 – 2020 г.г.) (PDF). ТИК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района.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811221853).
- ^ Общая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Хабаровске. [2017-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1).
- ^ Распоряжение от 05 октября 2005 года N 2481-р «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Положения о Комитете по управлению округом» (Утратило силу на основании Распоряжени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и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а от 21 октября 2010 года N 432-р).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
- ^ Распоряжение от 21 октября 2010 года N 432-р «О комитете по управлению округом».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143819).
Утратило силу на основании Распоряжени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и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а от 5 февраля 2015 года N 68-р
- ^ Распоряжение от 05 февраля 2015 года N 68-р «О комитете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и гор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а по управлению районом».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
- ^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 База данных показателей муниципальных образований. [2023-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 ^ Народн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Мой город". Хабаровск (Хабаровский край). www.mojgorod.ru. [2022-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 ^ Мальчиков в Хабаровском крае в 2021 году родилось больше, чем девочек. khab-vesti.ru. [2022-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3) (英語).
- ^ Новые и "бывшие" городские агломерации. demoscope.ru. [2013-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30).
- ^ Реестр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лиц — религиозных организаций. Хабаровск: УФРС. 23.04.2007. [失效連結]
- ^ Русская православная старообрядческая Церковь | Официальный сайт Московской митрополии. rpsc.ru.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2).
- ^ Католическая церковь в Хабаровске | Иллюстрированные заметки.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5) (俄語).
- ^ Российский Союз ЕХБ. Объединения церквей. [2009-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3).
- ^ Сайт 100-летия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ого союза баптистов. [2013-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7).
- ^ Евангелическо-Лютеранская Церковь Урала, Сибири и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2012-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3).
- ^ Адреса общин Адвентистов Седьмого Дня в России. [2009-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1).
- ^ Мечеть в Хабаровске | Иллюстрированные заметки.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5) (俄語).
- ^ ЭЕЭ 14387 Хабаровск.
- ^ Сайт буддийского центра. [2010-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2).
- ^ 105.0 105.1 Время и События: Указ.-календарь по Дал. Востоку на 2003 г.. Хабаровск: Зон. совет б-к Дал. Востока, Дальневост. гос. науч. б-ка. 2002.
- ^ 2017哈巴罗夫斯克旅游攻略. www.mafengwo.cn. [2017-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 ^ Локомотивное депо Хабаровск-ii. Хабаровск: lokomotivnoe-depo-habarovsk-ii.hab24.ru.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 ^ Поезд «Океан» на сайте VOKZAL.RU. [2011-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2).
- ^ Расписание поездов со станции Хабаровск-1. [2011-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6).
- ^ Мост через Амур | Аргументы времени. svgbdvr.ru.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 ^ Расписание междугородних автобусов из Хабаровска. [2011-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31).
- ^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дороги в обход Хабаровска завершено (學位論文). Единый транспортный.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7).
- ^ Официальный сайт Амурского речного пароходства. [2011-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9).
- ^ Виды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ХРЭБ флота. hrebflota.narod.ru.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 ^ ОБ АЭРОПОРТЕ. www.airkhv.ru.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5).
- ^ Новый сотовый оператор появился в Хабаровском крае.[失效連結]
- ^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Хабаровска. [2022-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 ^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с городами-побратимами. [2009-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