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何錫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何錫麟(1915年2月1日—2013年8月7日),男,河南濮陽人,中國馬克思主義翻譯家、教育家。東北師範大學教育長、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兼第一副校長、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第一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共中央編譯局顧問、部長級離休。[1]

生平

[編輯]

生於天津市軍糧城一個殷實之家。1921年至1931年就讀金陵大學附屬學校(金大附中)[2]。1931年至1933年就讀北平私立匯文學校。高中時期開始閱讀英文版馬克思主義與革命家的書籍。[3]1933年考入燕京大學社會系,主編秘密革命刊物《喪鐘》被開除。1934年春入蘇州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學習。1934年秋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1935年6月參與組建北平左翼青年大同盟(後改名「北平反帝青年團」、北平反帝大同盟青年部)。1935年12月加入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北平分盟(北平社聯),任執委。[4]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1月入黨。任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北方分盟(北方文總或北平文總)組織部長、黨團三名成員之一,分工北平社聯、同時任北平社聯黨團書記。[5]1936年10月21日,北方局彭真調查、解決北平黨內問題,彭真在調查研究中注意到,北平黨的工作大部分集中在學生中,學生黨員占了北平黨員的絕大多數。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彭真採納北平黨內一些同志提出的「此後北平的學生運動最好由學生運動出身的學生同志自己來領導」的意見,向市委書記李葆華提議成立中共北平市學生工作委員會。北平學委先後由黃敬蔣南翔任書記,直接領導北平學聯、北平民先隊、全市各大中學校黨支部。1937年何錫麟任北平市委文委委員、北平學委幹事會主席。[6]

1937年11月隨北大南下到長沙臨時大學學習。經八路軍駐湘辦事處的中央代表徐特立介紹,於1938年3月輾轉到達延安,入抗大第三期學習。1938年5月調入延安馬列學院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編譯部(中央編譯局的前身)擔任英文編譯。延安物資供應困難,但編譯部工作時用煤油卻不受限制。編譯屬於技術幹部,有技術津貼:「每個月毛澤東的補助費是5塊錢,我們(編譯人員)是4塊半,抗大等學校的工作人員是1塊。」[3]編譯人員可以不參加大生產勞動,一般都會有稿費。當時編譯工作的最大困難是辭書等參考資料不足。毛澤東鼓勵翻譯工作者要"當個唐三藏",說這是"功德無量"的事。1939年夏兼任延安中國女子大學教員。

1941年夏,中共中央為了克服黨內嚴重存在的理論脫離實際的傾向,加強對中國問題的研究,決定把馬列學院改組為馬列主義研究院,下設十幾個研究室,訓練幹部的任務全部移交中央黨校。一個多月後又改成了中央研究院,院長是張聞天,范文瀾為副院長。1941年秋從中央研究院抽調了三十多人,到楊家嶺黨中央所在地,成立中央政治研究室陳伯達任研究室主任兼政治問題組組長,鄧力群任經濟問題組組長,張仲實任國際問題組組長,[7] 何錫麟出任中央政治研究室世界經濟研究小組組長。1943年春至1944年1月,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從事黨報《解放日報》社論撰寫、教材編寫及翻譯工作。1944年2月,任陝甘寧邊區第一師範學校(簡稱「邊師」,現為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師範教育系)教導主任。[8]1944年10月至1945年6月,隨着美軍駐延安觀察組到來,成立中共中央外事組,何錫麟擔任翻譯及研究工作;並參與翻譯來自美軍駐延安觀察組的美國報刊,把有價值的信息譯印成《供您參考》給中央領導閱覽。何錫麟一次路遇毛澤東,問《供您參考》有沒有用,毛回答:"每個字都有用。要知道,我們都是瞎子啊!"[3]1945年6月,回到中央政治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

抗戰勝利後,隨延安幹部大隊開赴東北。1946年1月起任中共東北中央局社會部調查研究室主任,中共吉林省永吉地委宣傳部部長兼吉林大學教育長兼文法學院院長、教授,汪清吉林省政府工作團團長,軍調部第33執行小組支部書記兼翻譯,吉林省立民主學院教育長。1948年3月,任吉林大學教育長。1948年6月任東北大學教育長[9]

1952年11月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兼第一副校長。成立教職工馬列主義業餘大學,同時開辦馬列主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教育學等研究班為全國高校培養師資力量。1953年9月成立了政治教育係為中學培養政治課教師。1958年劉墉如由財政部調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第一書記後,改任第二書記。1961年11月任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第一副校長。1964年5月調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推動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動向的研究,為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制訂提供信息。1978年任中共中央編譯局顧問。關心《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寧全集》的編譯工作。1987年12月副部級待遇離休。積極協助編譯局籌辦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展覽,接受採訪並撰寫回憶錄。2002年經中央批准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10]

何錫麟2009年把幾十年收藏的一批珍貴圖書捐獻給中央編譯局圖書館,以個人名義向中央編譯局捐資50萬元,用於青年人才的培養和獎勵。經徵得何錫麟同意,中央編譯局研究決定建立「何錫麟青年人才基金」及「何錫麟青年人才獎」。2011年6月28日,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副局長張衛峰﹑魏海生,秘書長楊金海專程看望了97歲高齡的何錫麟並出席了「何錫麟青年人才基金」成立儀式。魏海生副局長代表局機關黨委向何錫麟頒發「中央編譯局優秀共產黨員」榮譽證書。[11]

2013年何錫麟病逝後,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曉暉到家中對其家屬表示慰問。何錫麟遺體告別儀式於2013年8月15日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舉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黨校、北京師範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大學等單位,何錫麟的學生和生前友好分别致電或致函,對何錫麟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敬獻花圈。[12]

著作

[編輯]
  • 1939年7月 上海生活書店出版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經濟學論叢》,王學文、何錫麟、王石巍譯。
  • 抗日戰爭在延安,參與翻譯《馬恩叢書》中的《資本論提綱》和《政治經濟學論叢》,以及《列寧全集》第1、11、16、17等卷(1939年至1943年在延安解放社出版)。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汝信,易克信主編. 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88: 1075. 
  2. ^ 金陵中学1920-1929届校友. 
  3. ^ 3.0 3.1 3.2 趙穎. 挑灯译马列--九旬老人追忆延安岁月. 新華社. [201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6). 
  4. ^ 謝蔭明:「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北平分盟」,《北京黨史》 1988年02期
  5. ^ 高承志:《淺談「北平左聯」一、二事》,發表於《左聯紀念集1930-1990》1990年
  6. ^ 錢承軍:《中共北平市委與「三三一」事件》,發表於《黨史博覽》2014年第7期。
  7. ^ 求是雜誌社研究所編. 《秋实论丛》第一集. 紅旗出版社. 2011: 147–172. [失效連結]
  8. ^ 李鋒:「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的師範教育」,《咸陽師範學院學報》1995(4):35-42.
  9. ^ 东北师范大学历任校领导. [2019-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3). 
  10. ^ 何锡麟同志逝世. 新華社. [2013年8月22日]. 
  11. ^ 中央编译局成立“何锡麟青年人才基金”. [2011-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9). 
  12. ^ 何锡麟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中央編譯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