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包頭巾 (髮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元代《太平風會圖》裡包頭巾的漢族女子。

包頭巾包頭[1]:328包髻[2][3]包髻兒[4]:58漢服首服中常見的成年女性髮式。

這種用一類布巾包裹髮髻的髮式,在宋代即是常見。明朝小說《東京夢華錄》載,中等說媒人者戴冠子,黃包髻。山西省太原市晉祠彩塑中亦有這種髮式。包髻的特徵在於布巾的包裹技巧。將布巾包成各式花形,或做成一朵浮雲等物狀,並飾以鮮花、珠寶等裝飾物,最終形成一種簡潔樸實,又不失為精美大方的髮式[3]。元代,包髻亦成為一種單獨的髮飾[2]。到明代,這種布巾形式的髮飾已是婦女流行的髮飾。至清初,演變出鈿子[1]:328

同名異物

[編輯]

明代小說《金瓶梅詞話》中使用「包髻兒」、「扎包髻兒」一類詞語。「包髻兒」所指的髮髻樣式是「將紅繩、花枝乃至等飾物包紮或插綴於髻上或鬢間」,使髮髻顯得「蓬鬆俏麗,吸引人的眼球」。不使用布巾。這種髮飾本作「寶髻」,初為年輕婦女所用。正德年間之後,因男風盛行,青年男性特別是孌童男妓多喜歡梳這種髮飾。《金瓶梅詞話》使用這種詞語時,多是描寫孌童、男妓的男扮女裝的特點[4]:57—5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王倩倩. 《钿子形成时间及佩戴场合》. 藝術品鑑 (陝西省西安市: 陝西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7, (2017年01期): 328. ISSN 2095-2406 (簡體中文). 
  2. ^ 2.0 2.1 關漢卿詐妮子調風月》第一折[……]許下我包髻、團衫、繡手巾。專等你世襲千戶的小夫人[……]
  3. ^ 3.0 3.1 宋代女子发式. 國學網. 2013-06-04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2) (簡體中文). 包髻:在山西太原晉祠彩塑中,我們還能見到一種別具時代特色的髮式——包髻。《東京夢華錄》載,中等說媒人者戴冠子,黃包髻。它的製法是在髮式造型已經定型以後,再將絹、帛一類的布巾加以包裹。此種髮式的特徵在於絹帛布巾的包裹技巧上,將其包成各式花形,或做成一朵浮雲等物狀,裝飾於髮髻造型之上,並飾以鮮花、珠寶等裝飾物,最終形成一種簡潔樸實,又不失為精美大方的新穎髮式。 
  4. ^ 4.0 4.1 徐復嶺. 《〈金瓶梅词话〉语词释义辨正》. 濟寧學院學報 (山東省濟寧市: 濟寧學院). 2012, (2012年第2期): 57—62 [2023-02-08]. ISSN 1004-1877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