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呂岑戰役 (1632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呂岑會戰(1632年)
三十年戰爭的一部分
Battle of Lutzen
卡爾.沃爾鮑姆的「呂岑之戰」展現了古斯塔夫二世在此戰中戰死的場景
日期公元1632年11月16日
地點
呂岑附近, 今日德國萊比錫東南
結果 瑞典慘勝
參戰方
瑞典 瑞典帝國
 薩克森選侯國
黑森-卡塞爾伯國[1]
新教聯盟
 神聖羅馬帝國
德意志天主教同盟
指揮官與領導者
瑞典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瑞典 伯納德·馮·薩克森-魏瑪
瑞典 克尼普豪森英語Dodo zu Innhausen und Knyphausen
神聖羅馬帝國 阿爾布雷希特·馮·華倫斯坦
神聖羅馬帝國 戈特弗里德·馮·帕本海姆 
神聖羅馬帝國 海因里希.霍克英語Heinrich Holk
兵力
19,000人[2] 16,800人[2]
傷亡與損失
3,530人陣亡[2]
2,500人受傷[2]
2,000人陣亡[2]
3,600人受傷[2]

1632 年 11 月 6 日發生的呂岑會戰,是三十年戰爭的決定性戰役之一,主要由瑞典、薩克森和黑森-卡塞爾軍隊組成的新教聯軍以微弱優勢擊敗了阿爾布雷希特·馮·華倫斯坦領導的帝國軍隊取得勝利,但是卻失去了他們最重要的領袖之一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從而導致其軍事行動陷入停滯。

戰役序幕

[編輯]

戰前兩天(11月14日),華倫斯坦決定分兵並把司令部後撤至萊比錫。他預料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率領的新教軍隊年前不會再有進一步行動,因為嚴冬讓紮營顯得困難重重;然而,瑞軍卻在朝着華倫斯坦所在之處不斷行進並打算發動一場突襲。但這個計謀很快便被華倫斯坦留在里帕赫(呂岑以南)的一小股克羅地亞騎兵挫敗。一場小規模戰鬥過後,儘管瑞典人取得了勝利,但也使得瑞典軍的奇襲行動失去了突然性,到夜幕降臨時兩軍仍相距2~3公里

兩軍陣型示意圖

華倫斯坦於11月15日下午獲悉瑞軍的逼近。大敵當前,他迅速向帕本海姆發出迅速返回的指令。後者於凌晨得令,當即率軍重新加入華倫斯坦的大部隊。華倫斯坦將他的部隊沿萊比錫到呂岑的道路以防守陣型部署,並以壕溝加強。

戰鬥當日

[編輯]

晨霧延誤了瑞典軍的進攻,早晨9點雙方發現敵軍出現各自在視野之中。不過由於當地複雜的水網和大霧,直到早晨11點瑞典軍才完成部署並準備好發起攻勢。

帕本海姆之死

[編輯]

一開始,新教軍隊在戰鬥中取得上風,試圖包抄華倫斯坦薄弱的左翼。少頃,帕本海姆率2000多名騎兵到達戰場並遏制了瑞軍的攻勢,讓華倫斯坦也不禁大叫「我就知道帕本海姆會的!」。然而在衝鋒中,一枚小口徑炮彈命中帕本海姆附近,使他受了致命傷。反擊也頓時土崩瓦解,而他本人不久傷重不治。

古斯塔夫二世的失蹤和陣亡

[編輯]

瑞軍騎兵在帝國軍左翼持續衝擊,雙方均把預備隊投入戰場試圖取得優勢。午後一時左右,古斯塔夫二世在帶領一隊騎兵在這一側發起衝鋒時陣亡。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他與部下被打散並身中數槍,生死未卜。[3] 但當炮火停歇硝煙散去之時,他從馬背上消失了。他的失蹤讓順風順水的瑞軍右翼放棄了進一步行動。他的遺體在一兩小時後被發現,並被秘密轉移至一輛瑞軍炮兵的四輪馬車上。

與此同時,中路由老兵組成的的瑞軍步兵仍在繼續向堅固的帝國軍中央和右側發動猛攻。他們在帝國軍猛烈的火力下損失慘重。兩個久經沙場的步兵團,「藍團」和「黃團」損失慘重疲憊不堪,而剩餘部分則開始後撤。很快瑞軍前鋒線大部都開始陷入混亂。此時王室的牧師雅克.法布里修斯召集了一些瑞典官員在自己身邊,開始吟誦聖歌。這讓瑞軍潰兵成片地停下來。瑞軍三把手,敏銳的克尼普豪森趁勢迅速平息了潰退,將二線和預備隊維持在對方火力範圍之外,瑞軍前鋒線得以重新組織。

薩克森-魏瑪的伯恩哈德

[編輯]

下午三點左右,新教軍的副主帥伯恩哈德在獲悉古斯塔夫二世的死訊之後從左翼返回接管了總指揮的職責。他向全軍發誓要贏得這場戰役來告慰古斯塔夫二世的在天之靈,而非像往常一樣對國王的死訊秘而不宣。 搏殺過後,雙方均損失慘重。黃昏降臨之時,瑞典軍隊奪取了關鍵性的帝國軍的主炮兵陣地。帝國軍只得從戰場撤退。下午六點左右,帕本海姆的三四千步兵在行軍一整天后終於抵達戰場。儘管夜幕已經降臨,他們仍希望向瑞典人發起反攻。不過華倫斯坦認為這徒勞無益,下令全軍向萊比錫撤退,增援的步兵作為掩護。

影響

[編輯]

呂岑會戰是新教徒的戰術勝利。不同於新教徒的誇大宣傳,瑞軍的損失略高於帝國軍。但大部分瑞典軍的傷員很快便能夠在幾周之內歸隊。而帝國軍則相反,只有一小部分能夠回歸作戰序列。瑞典軍達成了戰役目標。神聖羅馬帝國對薩克森的攻勢被粉碎,華倫斯坦只能選擇撤退到波西米亞過冬,瑞典維持了與薩克森選侯國的同盟。.[4] 而此戰一個更為深遠的結果則是新教勢力的領袖,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的陣亡。失去了他的統一領導,德意志的新教諸侯陷入了混亂和分裂之中。哈布斯堡家族得以在之後重整旗鼓並挽回一些古斯塔夫二世造成的損失。更為關鍵的是,古斯塔夫二世之死讓法國人能夠更加牢固地控制反哈布斯堡同盟。瑞典在聯盟中只能接受更為次要的角色。最終整場戰爭在1648年隨着《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而宣告結束。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Schürger 2015,第68-69頁.
  2. ^ 2.0 2.1 2.2 2.3 2.4 2.5 Clodfelter 2017,第40頁.
  3. ^ Klussmann, Uwe. 'Der Löwe aus Mitternacht'. Spiegel Geschichte. 2011, (4): 64–71 (德語). 
  4. ^ Wedgewood, C.V. The Thirty Years War. Pimlico. 1938. ISBN 0-7126-5332-5. 
  • Clodfelter, M. Warfare and Armed Conflicts: A Statistical Encyclopedia of Casualty and Other Figures, 1492-2015 4th.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2017. ISBN 978-0-7864-7470-7. 
  • Brzezinski, Richard. Lützen 1632. London: Osprey Publishing. 2001. ISBN 1-85532-552-7. 
  • Weir, William. 50 Battle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The Conflicts That Most Influenc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Savage, MD: Barnes and Noble Books. 2004: 320. ISBN 0-7607-6609-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