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三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三軍,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在1927年至1949年2次設立的軍的番號。[1]

川軍組建的第二十三軍

[編輯]

1926年10月,國民政府將川軍劉成勛第3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三軍,軍長劉成勛。下轄:

  • 第1師,劉國孝任師長;
  • 第2師,陳鳴謙任師長;
  • 第3師,孫涵任師長;
  • 直轄邊防軍羊清泉、賀中強等部。

1927年初,該軍與第21軍劉湘部聯合發起倒劉(劉文輝)之戰時進行整編,將所屬部隊統一改編為第1、第2、第3、第4師。同年6月上旬,劉文輝所屬第24軍兵分三路向該軍防區發起攻擊作戰;一路由雙流向新津進攻;一路由重慶、大邑向邛崍進攻;一路由眉山、丹稜向名山、雅安進攻。當第24軍發動進攻後,該軍軍長劉成勛指揮部隊陸續退出彭山、雙流、丹稜、大邑,向新津、邛崍集中,一部在石橋場後方擦耳岩一帶向蒲江退卻,被第24軍擊潰。與此同時,在劉文輝的策反下,該軍第3師副師長楊芳毓、第2師副師長羊仁安、邊防部隊司令孫涵也公開通電,宣布與第23軍脫離關係,投靠劉文輝。在此情況下,第23軍已經名存實亡。6月29日,劉成勛被迫通電下野。至此,劉文輝將第23軍及其防區全部兼併。

1928年初,四川達縣、宜漢、城口、萬源地區的川軍劉存厚部重新組建第23軍,軍長劉存厚,副軍長劉邦俊。下轄:

  • 第1師,劉肇華任師長;
  • 第2師,廖震任師長;
  • 第1獨立旅
  • 第2獨立旅
  • 第3師,魏邦文任師長。

1933年2月,該軍奉命參加了對川陝蘇區和紅四方面軍的「圍剿」作戰。1933年3月至10月,該軍在與紅四方面軍的多次作戰中遭到重創。10月28日,劉存厚因指揮作戰不力被蔣介石下令「撤職查辦」。副軍長劉邦俊代理軍長後,按蔣介石的指令,率領該軍聯同其他川軍繼續對川陝蘇區發起六路「圍攻」作戰。在此次圍攻」作戰中,該軍在第6路的編成內,在進攻萬源、城口等作戰中,被紅四方面軍消滅大部。中央整編時,共有六團一營又一連共7700人。同年底,該軍番號被撤消,所部被劉湘的第21軍吞併,改編為第二十一軍第150師。

1935年10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對川軍整編,劉湘第21軍擴編為第21軍、第23、第44三個軍。原21軍第5師、教導師和邊防第2路等部合編組成第23軍,潘文華任軍長,楊熾任參謀長。 原教導師改編為第144師,楊國楨任師長,該師所屬第1、第2、第3旅,分別由章安平、石照益、蔣尚朴任旅長; 原第5師改編為第148師,陳萬仞任師長,該師所屬第13、第14旅,分別由達鳳崗、潘左任旅長; 邊防第2路,穆肅中任司令。 此次整編後,潘文華任四川南岸「剿匪」軍總指揮,在同年10月至1936年上半年,根據蔣介石的命令,指揮該軍參加了堵截紅軍第1方面軍四渡赤水的作戰和阻止紅四方面軍南下川康邊的作戰。在上述作戰中,該軍被紅軍殲滅3個旅,被俘近2萬人。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該軍駐守成都地區,處於休整和訓練期間。在此期間,該軍新增編第167師,楊國楨兼任師長,該師所屬獨立第15、第16旅,分別由穆肅中、黃崗任旅長。此時,該軍下轄第144、第148、第167師。同年9月,該軍第144、第148師出川參加抗日戰爭,第167師留駐四川梁山。11月下旬,該軍在到達廣德、泗安時與日軍先頭部隊遭遇。在此次遭遇戰中,軍長潘文華率部奮勇阻擊,擊退日軍多次進攻,繳獲汽車20多輛,機槍10多挺,迫擊炮10餘門,獲得初戰勝利。但在其後日軍集結重兵的反擊作戰中,該軍官兵傷亡很大,部隊受到嚴重損失。1938年6月,潘文華任第28集團軍總司令兼第25軍團長後,第148師師長陳萬仞繼任該軍軍長。1939年初,國民黨軍進行整編時,該軍番號和所屬部隊被裁減。

晉軍組建的第二十三軍

[編輯]

1940年3月,晉軍第三十五軍第73師擴編為第二十三軍,下轄第73師,劉奉濱任軍長兼師長。師下轄第196旅、獨立第2旅。

1941年3月,梁春溥任軍長,武玉山任副軍長。下轄:

  • 第73師,高卓之任師長;
  • 原第196旅擴編為暫編第39師,魯應祿任師長;
  • 原獨立第2旅擴編為暫編第40師,郭熙春任師長。

駐防山西隰縣靈石

1943年許鴻林任軍長,閻應喜任副軍長。第四十三軍暫編第46、第47師改隸第二十三軍;第二十三軍第73師、暫編第39師分別改隸第三十四軍和第四十三軍。此時該軍下轄:

上黨戰役中,1945年9月10日第7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率領第二十三軍和第八十三軍省防第三軍等6個師另炮兵兩個團共2萬多人增援長治,彭毓斌陣亡,第二十三軍所屬3個師被全殲,暫編第46師師長郭溶繼被俘。此戰後,該軍和所屬暫編第47師的番號被取消,暫編第40師番號改隸第十九軍,暫編第46師的番號改隸第三十三軍許鴻林第十九軍軍長,武士權任第68師師長[2]

中央軍組建的第二十三軍

[編輯]

國府於江西贛州成立第三編練司令部,1948年11月,新建第二十三軍,軍長李志鵬。第三編練司令部編組成第十三兵團,後改為第四兵團。第二十三軍隨第四兵團改駐廣東英德、翁源地區。1949年4月,劉仲荻任軍長。1949年10月廣東戰役時,第二十三軍攻守得宜,共軍攻入廣州後,第二十三軍最後從廣州附近海運撤退至臺灣。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
  2.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