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多米尼加文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多米尼加共和國是美洲加勒比海的島國。早期的書面文學多是宗教意味的詩歌,隨着多米尼加的獨立,小說等其他文學形式也日益發展。由於多元文化背景,多米尼加文學融合了西班牙、原住民和非洲文化等多種元素。許多多米尼加的文學作品還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國家文學獎(Premio Nacional de Literatura)是多米尼加主要的文學獎項。

殖民地時期

[編輯]

多米尼加的文學中,詩歌最初是主要的表現形式。16世紀80年代末期,克里斯托瓦爾·德列雷那(Cristobal de Llerena)是加勒比地區第一個成名劇作家。德列雷那是牧師,他寫的是天主教宗教劇,這些劇作開始在教堂中演出,後來也在公共廣場上表演。同時代的修女萊諾爾·德奧蘭多(Lenor de Orando)創作了該地區最早的一批詩歌。

19世紀至20世紀初

[編輯]

19世紀,女權主義作家拉·德亞納(La Deana)創作了散文《一個女人的故事》,描寫了19世紀多米尼加社會女性絕望的生存狀態,在當時屬大膽之作。何塞菲娜·安東尼亞·佩爾多莫(Josefina Antonia Perdomo)則是這個國家最早出版詩集的女詩人之一。這時期湧現的最引人矚目的詩人當屬薩洛梅·烏雷尼亞·德恩里克斯(Salomé Ureña de Henríquez),她的詩歌充滿民族主義精神,提倡多米尼加的自主性,批評了1884年多米尼加將海地軍隊趕出國土後上台的獨裁政府。烏雷尼亞還在1881年創立了多米尼加第一所女校。烏雷尼亞、加斯東·德利涅(Gastón Deligne)、何塞·華金·佩雷斯組成了文學團體「主要的諸神」(Los Dioses Mayores)。德利涅在多米尼加作家中率先探索了心理主題,他還寫有大量政治詩。而佩雷斯則發掘多米尼加的印第安傳統。曼努埃爾·德·赫蘇斯·加爾萬(Manuel de Jesús Galván)的小說《恩里基約》,這部小說讚美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反抗。佩雷斯和加爾萬都將多米尼加的主體性建立於西班牙和美洲印第安人的傳統上,而忽略非洲人留下的遺產。他們尤其排斥海地的影響。其他二十世紀初的小說家繼承了他們的道路,這些作家包括費德里科·加西亞·戈多伊(Federico García Godoy)、圖略·曼努埃爾·塞斯特羅(Tulio Manuel Cestero)等。

20世紀,多米尼加共和國出現了一系列新的文學流派,其中許多都是對拉斐爾·特魯希略獨裁統治的一種迴響。濫觴於1917年的Vedrismo提倡一種實驗性的詩歌,反對傳統的形式和韻律,發對民族主義詩歌。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奧蒂略·比爾希爾·迪亞斯(Otilio Vigil Díaz)。創立於1921年的Postumismo(意為「超越現代主義」)最初由多明戈·莫雷諾·希門尼斯(Domingo Moreno Jimenes)發起,後來加入的成員有拉斐爾·奧古斯托·索里利亞(Rafael Augusto Zorrilla)、安德烈斯·莫利諾(Andres Molino)。這些詩人更偏愛民族性的話題。

二戰時期

[編輯]

20世紀40年代,詩人托馬斯·埃爾南德斯·佛朗哥(Tomás Hernández Franco)、埃克托爾·因喬斯特吉·卡夫拉爾(Héctor Inchaustegui Cabral)、佩德羅·米爾(Pedro Mir)組成了一個名為「1940年獨立詩人群」(Poetas Independientes del 1940)的詩派。他們拒絕模式化的詩歌,提倡自由體新詩。埃爾南德斯·佛朗哥的長篇敘事詩《耶麗達》(Yelidá)中描寫了一位美麗的混血姑娘,耶麗達是歐洲父親和黑人母親的女兒。然而,埃爾南德斯依然認為多米尼加女性的美來自歐洲血統。 1940派詩人中聲譽最高的是佩德羅·米爾。他的詩集《世界上有一個國家》(Hay un país en el mundo ,1949)揭示了富人和窮人在政治經濟上的深刻不平等,是「承諾文學」(Literatura comprometida)的經典之作。

1943年出現了新的詩歌流派「受驚詩歌」(La Poesía Sorpredida),其成員有艾達·卡塔赫納·波塔拉廷(Aída Cartagena Portalatín)、富蘭克林·米澤斯·布爾戈斯(Franklin Mieses Burgos)、弗雷迪·加東·阿爾塞(Freddy Gatón Arce)、曼努埃爾·魯埃達(Manuel Rueda)。他們的詩作常常以晦澀的方式表達對特魯希略的不滿。魯埃達後來也成為了成功的劇作家,1957年以話劇《白色的三位一體》(La teinitaria blanca)獲得國家文學獎,而卡塔赫納·波塔拉廷後來寫作的了先鋒小說《選舉之路》(Escalera para Electre,1969),在西班牙舉辦的一次國際文學評選中獲得了關注。

1930年代,卡塔赫納·波塔拉廷就以短篇小說獲得了胡安·博施(Juan Bosch)的注意。博施那時已是成名人物,他讚揚了波塔拉廷的風格。博施一方面是政治人物,1960年代短暫擔任過多米尼加的總統,另一方面也是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他寫有短篇小說集《流亡故事集》(Cuentos escritos en el exilio,1976),以及政論《多米尼加民主的危機》(Crisis de la democracia de America en la Republica Dominicana,1966)、《下一步:受歡迎的獨裁》(El próximo paso: Dictadura con respaldo popular,1967)、《五邊主義:帝國主義的替代品》(El pentagonismo, sustituto del imperialismo,1968)。

戰後文學

[編輯]

博施影響了許多青年作家,後來他們於1965年成立了多米尼加青年詩派(Joven Poesía Dominicana)。1961年特魯希略逝世,1965年內戰爆發,博施下台,這些戰後詩人們的時代到來了。他們的詩作洋溢着民族主義精神,要求社會變革。這個流派的重要成員有諾韋爾托·詹姆斯·羅林斯(Norberto James Rowlings)、恩里基約·桑切斯(Enriquillo Sánchez)。桑切斯除寫詩外還是短篇小說家,其作品富於幽默感,強調民族性。

1970年代以後,多米尼加人大規模移民美國,一些年輕的作家將在國外走向成熟。富蘭克林·古鐵雷斯(Franklyn Gutierrez,1950 - )編輯的短篇小說集《世紀之耳》(Espiga del siglo,1984)、《流亡之聲》(Voces del exilio,1986)中就輯錄了許多這些作家的作品。之後,黛西·科科·德菲利皮斯(Daisy Cocco de Filippis)與艾瑪·簡·羅比內特(Emma Jane Robinett)合編的《流亡及其他關注之詩》(Poemas del exilio y de otras inquietudes,1988)、與富·古鐵雷斯合編的《華盛頓高地和世界其他角落的故事》(Historias de Washington Heights y de otros rincones del mundo,1994)、《特魯利安多/玩耍:多米尼加人和朋友們》(Tertuliando/Hanging out, Dominicanas and Friends,1997)。這些作品一開始是以鄉愁為主題,後來則傾向於傳遞他者性。許多作家來自工人階層,一批女作家開始湧現。他們的出現標誌着多米尼加文學圈的民主化。

新世代、移民文學

[編輯]

1990年,胡利婭·阿爾瓦雷斯(Julia Alvarez)出版了《加西亞女孩丟掉口音》(García Girls Lost Their Accents),使得移民文學進入了美國主流讀者的視野。阿爾瓦雷斯的作品回顧了多米尼加歷史上的一批女性人物(比如2000年出版的長篇小說《以薩洛梅的名義》In the Name of Salomé,講述了薩洛梅·烏雷尼亞·德恩里克斯Salome Ureña de Henríquez和她女兒、文學評論家卡米拉·恩里克斯·烏雷尼亞Camila Henríquez Ureña的故事)。她的作品充滿感傷情調,也不乏對文化衝突的表現。

到了20世紀末,越來越多的作家開始用英語發表作品。這些作品表現了都市中的貧困、代際衝突、由於新式教育帶來的家庭結構的變化,以及兒童和女性的解放。朱諾特·迪亞茲(Junot Díaz)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在《紐約客》雜誌上發表短篇,後來以《淹沒》(Drown,1996)結集出版。青春期、挑戰與衝突、人類價值,都是他筆下的主題。跨國主義在一些新時期的女作家那裡得到了特別尖銳的表現,這方面的作品有洛伊達·馬里察·佩雷斯(Loyda Maritza Perez)的《家的地理學》(Geographies of Home,1999)、安吉·克魯斯(Angie Cruz)的《孤獨》(Soledad,2000)、內莉·羅薩里奧(Nelly Rosario)的《水聖之歌》(The Song of the Water Saints,2001)等等。

參考

[編輯]
  • Balaquer, Joaquin. Historia de la literatura dominicana. Ciudad Trujillo, Dominican Republic:Liberia Dominica, 1956.
  • Fernandez, Roberta. In Other Words, Literature by Latinas in the U.S. Houston: Arte Publico Press,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