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大中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中橋
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南京市秦淮區大光路北
分類古建築
時代
認定時間1992年

大中橋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大光路北、龍蟠中路西側,始建於唐代,古稱白下橋,曾改稱上春、長春、大忠等名。位於龍蟠路西側,連接大光路與建康路和白下路,幾經拓寬,現為南京城南的一處交通要道。

自己拍的大中橋

歷史

[編輯]

貞觀七年(633年),白下縣自白石山下的白下村(今金川門外)遷城至白下橋畔。[1]橋畔曾有白下寺,建於南唐,後稱普濟禪院。清朝時,曾於遺址上掘得舊匾額,上書「白下寺」,並有「諫議大夫寇準立」字樣。

相傳在1645年,清軍占領南京後,明朝天啟年間進士黃道周鄭芝龍等在福建擁立隆武帝,被封為武英殿大學士。後抗清兵敗,寡不敵眾,黃道周在江西婺源被俘,解來南京,在白下橋畔就義。後人因改白下橋為大忠橋。為避清廷文字獄,衍變為大中橋。另一說,大中橋址原有大橋、中橋各一,後兩橋並為一橋,因此稱之為大中橋。[2]

文化

[編輯]

唐代詩人李白,遊歷金陵時曾寓居於此。在金陵時,寫詩云:「驛亭三楊村,正當白下門。」離金陵西去後,寫有獻從叔當塗宰李陽冰詩云:「小子別金陵,來自白下亭。」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亦曾自半山園來此,寫有歌詠白下橋風光的詩篇:「門前秋水可揚舲,有意西尋白下亭。」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