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一部傳記
此條目翻譯自其他語言維基百科,需要相關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2019年2月4日) |
《奔流:一部傳記》,是關於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的可卡犬之傳記,極具想象力,混合了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小說和非小說風格,出版於1933年。她在寫完《海浪》後完成了這部作品。此作品使伍爾夫回歸撰寫英國歷史時想象豐富的寫作風格,這種風格是她在《奧蘭多:一部傳記》中開發的,在《行為之間》當中也有所展現。
對此作品的通常解讀是,透過一隻狗的眼睛看待現代主義城市生活,阿弗的作用是嚴厲批評所謂的不自然的城市生活方式。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在本書中的形象往往被解讀為其他女性知識分子的相似人物,像伍爾夫本人一樣,患有疾病,真真假假,是作為一個女性作家地位的一部分。最深刻而具有實驗性的是阿弗對於伍爾夫的情感和哲學觀點的看法。他與勃朗寧度過的時間越多,就越能在情感上和精神上與這位詩人產生共鳴,他們互相開始理解對方,儘管他們有語言障礙。對於阿弗來說,氣味就是詩歌,但對勃朗寧,詩歌如果不是由詞語構成,便不可能成為詩歌。在《阿弗小傳》一書當中,伍爾夫檢測了女人和動物之間的壁壘,這種障礙由語言創造,但能夠克服象徵性的行動。
考慮到這本書的主題,它常常被認為是伍爾夫一次不嚴肅的藝術嘗試,然而她用其極具風格的意識流風格嘗試了創造了一個非人類的視角。
在選材上,伍爾夫起初的關注點是勃朗寧的兩首詩和這隻狗(「阿弗,我的狗」和「阿弗或福納斯」),以及詩人和她丈夫羅伯特·勃朗寧的公開信件。從選材上可以發現,伍爾夫寫的傳記可以分三個層次看待。總體上這是一隻狗的傳記。因為這隻狗對主人有感情,這個作品也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的生命中最引人注目的時候的傳記。在這個層次上,《阿弗小傳》主要敘述了勃朗寧生命的浪漫傳奇:早期困於神秘疾病並被溺愛但專制的父親所限,與一個同樣有才的詩人發生的一段熱情洋溢的浪漫故事,一次離間了父親的私奔,卻使得勃朗寧在意大利獲得幸福和健康。在第三個層面,這本書給了伍爾夫一次機會,讓她回歸到她經常講述的主題:倫敦的榮耀和痛苦;維多利亞傾向;階級差異,女性受到「父親和暴君」的壓迫並有發現自由的可能。
情節概要
[編輯]這篇不同尋常的傳記記錄了阿弗的一生,從無憂無慮的鄉村生活到被勃朗寧女士領養,再到在倫敦的分娩,最後她在意大利田園的晚期生活。伍爾夫表面上用一隻狗的一生進行了社會批判,主題囊括了女權主義,環境保護主義與階級衝突。
劇情梗概
[編輯]故事開始暗示了阿弗的血統和出生的家庭,也就是來自勃朗寧囊中羞澀的好友瑪麗拉塞爾·米特福德的家。伍爾夫強調這隻狗與養犬俱樂部指導中的描繪很相似,這部作品有很多部分反映了她有使用這些指導作為階級差別的象徵。這隻狗拒絕了愛德華·波維爾·蒲賽兄弟的幫助,米特福德把阿弗給了伊麗莎白,然後在倫敦溫坡街的家中密室康復。
阿弗給詩人帶了了克制但幸福的生活,直到她遇到羅伯特·布朗寧;在介紹勃朗寧的愛情生活時,書中提到這對於改善她的健康有極大幫助,但卻令這隻被遺忘了的狗心碎。伍爾夫利用描述奔流嘗試反叛的信來表達:他試圖咬勃朗寧,勃朗寧卻安然無恙。
求愛的場景被阿弗的被拐而打斷。陪同勃朗寧購物時,阿弗被一個小偷拐走了,被拐到附近的聖吉爾斯假山。這一集中,阿弗三次被偷,結束時,詩人在家人的反對下給強盜們送了去六基尼,狗終於回來了。這讓伍爾夫有機會聯想中世紀倫敦的詩歌,反映了這個城市富有居民的冷漠。
他獲救後,阿弗接受了主人的未來丈夫,和他們一起去了比薩和佛羅倫薩。在這些章節中,他自己的經歷與勃朗寧的經歷有着同樣多的篇幅,伍爾夫升華了主題,先前勃朗寧逃離父親的控制使得她獲得重生。勃朗寧第一次懷孕,她女僕莉莉·威爾遜結婚;阿弗自己則代表了更民主的意大利雜種狗。
在最後一章,伍爾夫描寫了他們在勃朗寧父親死後返回倫敦的事。她也談及這對夫婦對意大利統一運動和唯心論的熱情。阿弗的死所用的描述語言具有奇怪的維多利亞時代特點:「他一直活着,現在已經死了。這便是一切。客廳桌子,相當奇怪,完全靜止地站着。」
引用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E-text of Flush
- Flush at Persephone Books
- Virginia Woolf Society [1]Wikiwix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2-24
- International Virginia Woolf Society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