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頓升船機
安德頓升船機 | |
---|---|
Anderton Boat Lift | |
概要 | |
類型 | 升船機 |
地點 | 英國柴郡安德頓與馬伯里 |
座標 | 53°16′22.1″N 02°31′49.8″W / 53.272806°N 2.530500°W |
開放 | 1875年 |
翻新 | 1908年、2002年 |
官方名稱 | Anderton Boat Lift, aqueduct, basins, meter building, toll houses and buried remains of salt chutes, inclined planes, the east basin and dockside features |
評定時間 | 1976年6月9日 |
參考編碼 | 1021152 |
網站 | |
http://www.andertonboatlift.co.uk/ | |
地圖 | |
安德頓升船機[a](英語:Anderton Boat Lift)位於英國柴郡安德頓,連接低處的威弗河與高出15米的特倫特-默西運河。作為世界首座取得商業成功的升船機,它於1976年獲英格蘭歷史遺產保護局列入在冊古蹟。[1]
安德頓升船機經歷了三代變遷,最初建於1875年。威弗河橫穿柴郡中心,曾是食鹽貿易的重要通道。為了節約運輸時間,威弗河航運信託(Weaver Navigation Trustees)計劃通過一系列船閘將其與鄰近的特倫特-默西運河相連,但由於空間有限、運河水量不足等原因,這一方案未能實施。作為替代,時任該信託工程師愛德華·利德·威廉姆斯提出使用一套液壓機械來在兩條水道之間垂直運送船隻。威廉姆斯隨後諮詢專精於液壓結構的埃德溫·克拉克,克拉克構想的升船機包含左右兩座水槽,分別置於杆上,插入地下的液壓缸。經過設計,在高處與運河聯通時會有5英尺(1.5公尺)深的水進入水槽,在低處與威弗河聯通時水位則只會有4英尺6英寸(1.37公尺)深。兩座水槽因此能夠自然地因重力交換位置,每次運作只需八分鐘,以水槽中6英寸深的水從運河中落入威弗河作為代價,相較船閘使用的水量更少,船隻通行的速度也更快。[2]
以液壓系統驅動的升船機運行了三十餘年,期間其運送的貨物總量達到約五百萬噸。然而,由於原始設計中使用的液壓液為運河中的河水,而運河邊鹽廠和化工廠林立,河水長期受到污染,液壓系統也逐漸遭到腐蝕,維護愈發困難。安德頓升船機於1906年至1908年間重建,兩座水槽改為使用繩索懸掛於頂端新設置的滑輪上,由電動機來抬升和放下水槽。[3]
隨着其他貨運方式的發展,水道承載的貨運量開始下降,升船機逐漸變為由休閒船隻所使用,至1980年代初再次因結構腐蝕而關閉。在獲得國家彩票遺產基金等機構的撥款後,升船機的翻新工程於2000年展開。考慮到古舊的金屬框架可能無法再承擔水槽的重量,接管升船機的英國水道公司決定恢復1875年的原始設計,重新在水槽下方設置液壓設備,但加入了自動控制系統並以礦物油而非河水作為液壓液。源自1908年工程的外圍機械結構則經過翻新後繼續保留。安德頓升船機隨後於2002年3月重新開放。[4]
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Historic England, "Anderton Boat Lift, aqueduct, basins, meter building, toll houses and buried remains of salt chutes, inclined planes, the east basin and dockside features", National Heritage List for England, 2004 (英語)
- ^ Duer, S., Hydraulic Canal Lift at Anderton, on the River Weaver, Minutes of the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1876, 45: 107–117, doi:10.1680/imotp.1876.22589 (英語)
- ^ Saner, J.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Canal-Boat Lift on the River Weaver at Anderton, Minutes of the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1910, 180: 239–255, doi:10.1680/imotp.1910.17779 (英語)
- ^ Clarke, M., Anderton boat lift: restoring the Cathedral of the Canal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Civil Engineering, 2004, 157 (1): 19–25, doi:10.1680/cien.2004.157.1.1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