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崇高與美的哲學探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崇高與美的哲學探索
《崇高與美的哲學探索》
原名A Philosophical E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
作者埃德蒙·伯克
發行資訊
出版時間1757年,第二版1759年
出版地點大不列顛
文本中文維基文庫上的《崇高與美的哲學探索

《崇高與美的哲學探索》 是一部發表於1757年(第二版1759年)的美學論文,作者是埃德蒙·伯克。這是第一部完整的哲學論述,區分了崇高與美這兩個各自獨立的理性範疇。此書引起了著名思想家如丹尼斯·狄德羅伊曼努爾·康德的關注。

概要

[編輯]

根據伯克的說法,是形狀優美且具有審美愉悅感的東西,而崇高則是擁有壓倒性力量並能夠摧毀我們的事物。對崇高的偏好標誌着從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的過渡。

伯克認為,我們對美與崇高的觀念可以通過它們的四因說來理解。根據亞里士多德物理學形而上學,因果關係可以分為形式因、質料因、動力因和目的因。美的形式因是愛之激情;質料因與某些物體的特質有關,如小巧、光滑、精緻等;動力因是我們的神經的平靜;目的因是上帝的安排。伯克關於美的獨特觀點在於,美無法通過傳統的基礎(如比例、適合或完美)來理解。崇高也有其不同於美的因果結構。其形式因是恐懼的激情(尤其是對死亡的恐懼);質料因是物體的浩大、無限、壯麗等特質;動力因是我們的神經緊張;最終原因是上帝創造並戰勝了撒旦,正如約翰·彌爾頓在其史詩《失樂園》中所表達的那樣。

康德的評論

[編輯]

伊曼努爾·康德批評伯克未能理解在體驗美與崇高時產生的心理效果之因果關係。康德認為,伯克僅僅收集了數據,等待未來的思想家來解釋它們。

要進行心理觀察,就像伯克在他的美與崇高的論文中所做的那樣,以便為未來系統連接經驗規則提供材料,而不試圖理解它們,這大概是經驗心理學唯一真正的職責,它幾乎不可能有資格成為哲學科學。

——伊曼努爾·康德,《判斷力批判》初版引言,X。[1]

注釋

[編輯]
  1. ^ 康德, 伊曼努爾, 《判斷力批判》初版引言,自由藝術圖書館,146,Bobbs-Merrill公司,1965年

參考文獻

[編輯]
  • Vermeir, Koen and Funk Deckard, Michael (編). 《感官科學:閱讀伯克的哲學探索》(國際思想史檔案,第206卷) (Springer, 2012)
  • Doran, Robert. 《從朗吉努斯到康德的崇高理論》。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2015年。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