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希布察克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希布察克部,又譯奇卜察克部乞卜察克部吉布察克部希察克部西布查克部希皮察克部等,清代新疆的一個布魯特部落,屬西布魯特,布魯特即今柯爾克孜族乾隆年間歸附清朝,在南疆西部卡倫內外游牧,歸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管轄[1],頭領品級由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奏放[2]

族源

[編輯]

「希布察克」即「欽察」,史書中又作「可弗叉」、「乞卜察兀」、「克普恰克」等,突厥重要支系。欽察人原在額爾齊斯河流域游牧,11世紀向西擴展至黑海裏海以北廣大地區,即後世所稱「欽察草原」。欽察部後來逐漸融合於中亞地區的多個民族之中,蒙古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哈薩克族等民族中皆有其分支。柯爾克孜族中的欽察部在清代被稱為「希布察克」、「克布察克」、「奇卜察克」、「吉布察克」等[1]

歷史

[編輯]

阿其睦時期

[編輯]

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清朝乘準噶爾汗國內亂,派定北將軍班第率軍出征準噶爾。準噶爾汗國渾台吉達瓦齊由首都伊犁南逃烏什,被烏什伯克霍集斯擒獲並送至清軍大營,準噶爾汗國滅亡。乾隆二十年六月,班第派遣白山派和卓波羅尼都南下招服喀什噶爾葉爾羌,希布察克部由額穆爾率隊隨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配合清軍剿滅準噶爾漢國的阿睦爾撒納叛亂,波羅尼都之弟霍集占乘機到南疆說服波羅尼都也發動叛亂,是為大小和卓之亂。因聽聞波羅尼都有加害的計劃,額穆爾率隨四百餘戶逃往安集延[1]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開始,清朝出兵天山南路對大小和卓叛亂進行鎮壓。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希布察克部被清軍收降,該部首領「阿其睦分別由定邊將軍兆惠等在閏六月二十日,參贊大臣阿里袞在七月三日先後奏請賞以五品頂戴,並讓其在阿里袞軍中作為嚮導追剿霍集占。乾隆二十四年八月,霍集占首級被呈獻清軍大營,阿其睦等人曾被要求確認霍集占首級。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九月,阿其睦因「嚮導大軍」被授為散秩大臣以統領布魯特諸部,是唯一被授以該職銜的布魯特人。阿其睦胞弟額森因出征巴達克山被授予五品頂戴花翎,另一個胞弟巴克提則出任色勒庫爾部布魯特的比[1]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九月,葉爾羌辦事大臣新柱和阿克蘇辦事大臣舒赫德按照乾隆帝此前將阿其睦補授為回城阿奇木伯克的命令,將阿其睦任命為阿喇古阿奇木伯克。阿喇古為喀什噶爾所屬地方,其阿奇木伯克原定品級為六品,阿其睦作為從二品的散秩大臣,以原銜管理阿奇木伯克事務。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正月,阿其睦由阿喇古阿奇木伯克被調授為塔什密里克阿奇木伯克,為四品阿奇木伯克。塔什密里克因與布魯特接壤,更利於阿其睦兼理布魯特與回部事務。此外,清廷還在喀什噶爾賞給阿其睦一處果園作為其到喀什噶爾的駐地[1]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三月庚子[3],額穆爾率逃亡安集延的希布察克部內附歸來,出任希布察克部的比,並被清朝授予其三品頂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四月,喀什噶爾參贊大臣舒赫德在奏言要求葉爾羌、喀什噶爾兩城大臣在處理外藩事務時,應會同熟悉外藩事務的阿其睦及英吉沙爾阿奇木伯克素勒坦和卓商酌。乾隆三十年(1765年),阿其睦同阿瓦勒沖巴噶什部比)等率布魯特兵協助清軍平定烏什回亂,並因而受到嘉獎。在邊疆事務方面,阿其睦曾負責樹立紀功碑、安置歸附布魯特、牧放官牛、查拿搶掠牲畜罪犯、前往什克南交涉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葉爾羌辦事大臣瑪興阿將希布察克部遷移至於外布魯特相鄰地區駐守要隘[1]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閏三月,波羅泥都之子薩木薩克因在撒馬爾罕的生活窘迫,暗中派人給喀什噶爾寄信以獲取援助。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鄂斯璊獲知此事後,讓喀什噶爾辦事大臣保成上奏清廷,提出藉機引誘薩木薩克回國剿除的計劃。清高宗乾隆帝則認為用計剿除不成體統,主張將其誘捕後押送北京,按照霍集斯舊例賞給職銜。當時額穆爾被鄂斯璊查出私自留宿薩木薩克的信使托克托素丕等人,額穆爾擔心被鄂斯璊查辦,私自將托克托素丕打死,且為脫罪與阿其睦、英吉沙爾阿奇木伯克阿里木等人控告鄂斯璊曾與薩木薩克通信。經保成審訊,認為額穆爾、阿其睦對鄂斯璊的控告「俱屬誣妄」。阿其睦等人不服,又到烏什參贊大臣綽克托處控告。乾隆帝知曉後,要求保成、綽克托及伊犁將軍伊勒圖將阿其睦、阿里木、額穆爾押解京城處理,並一度因保成、綽克托未果斷執行諭令而責備他們。綽克托則率阿奇木等人從烏什前往喀什噶爾與鄂斯璊質對,被乾隆帝斥為想消弭此事,將綽克托革職。四月初,保成將阿其睦緝拿後押解熱河。隨後,額穆爾和阿里木被處決,阿其睦則有舊功且已年老被判斬監候。乾隆帝還在阿其睦被押解北京後賞賜生計、住房,並讓其家人到北京與其相聚[1]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下旬,阿其睦之子燕起在父親被捕後攜部眾外逃,清軍則在沖巴噶什額德格訥喀爾提錦奈曼的協助對其展開抓捕。乾隆四十九年五月,燕起被額德格訥部的葉爾鐵拜擒獲,隨後該部阿哈拉克齊穆拉特將其釋放,最終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八月被清軍擒獲。阿其睦的另一子、燕起的弟弟鄂布拉三則仍在外逃,清軍在阿其睦侄子昆楚克等人的協助下對其進行追捕但並未直接拿獲,最終由浩罕伯克那爾巴圖將其抓捕[1]

多連祖孫三代

[編輯]

乾隆四十九年(1784)五月,乾隆帝下令要求在布魯特各部落分別設比管理,不再設如阿其睦那樣統領各部的總比。境內布魯特的19個鄂拓克均各設一比,分別管理互不統轄,其中希布察克部的比為多連。多連原本率部在卡倫內駐牧,屬下牧民因阿其睦獲罪之事逃遁至境外,後被多連追回安撫,因此被清廷授予四品頂戴花翎,原屬阿其睦的僕人也被賞與多連。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因多連「奮勉效力」,授予三品頂戴花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清廷賞給多連土地、房屋,並每年賞給150騰格[1]

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明亮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四月初二日的奏本,多連因病去世之後,其子圖爾第邁莫特承襲希布察克部比職位,並繼承了多連的房屋。《回疆通志》記載,清廷曾每年賞給圖爾第邁莫特7500文錢(與其父的150騰格等值)。據《西陲總統事略》記載,圖爾第邁莫特在嘉慶十二年(1807年)時享有二品頂戴花翎。嘉慶二十年(1815年)八月,圖爾第邁莫特的結義兄弟、塔什密里克黑山派阿訇孜牙墩因為將其白山派妻室搬至塔什密里克受阻撓而起事叛亂,攜眾焚燒馬廠、戕害官兵,後逃至卡外。喀喇沙爾辦事大臣永芹帶兵出卡追捕,擒獲部分起事者。嘉慶帝後來讓伊犁將軍松筠專門負責處理此事,圖爾第邁莫特配合松筠將孜牙墩等人擒獲,但松筠在辦案過程中認為圖爾第邁莫特為孜牙墩同謀,奏請將其處以死刑。嘉慶帝認為這一判決有疑點,於是密令長齡進行調查,但未等到長齡查辦完成,圖爾第邁莫特便被松筠處決。經長齡調查,圖爾第邁莫特並未真正參與孜牙墩叛亂,嘉慶帝因此將松筠革職[1]

圖爾第邁莫特冤死後,妻子木巴喇克逃出卡倫,阿仔和卓、熱仔、胡則等兒子逃亡至浩罕,兒子阿則依被清朝地方政府監禁。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九月,木巴喇克自行回國,清廷便讓其領回兒子阿則依,仍讓其在卡內原游牧地方居住,圖爾第邁莫特原有隨比房屋也將被清廷重新給予他們母子。薩木薩克次子張格爾在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率眾侵犯卡倫時,胡則等人便參與其中[1]

圖爾第邁莫特被枉殺後,希布察克部進一步衰落,布魯特諸部也更加與清朝離心。受此事及阿其睦家族獲罪的影響,張格爾在道光四年至七年(1824-1827年)回疆發動叛亂時,布魯特人多不願出力協助清軍,甚至部分布魯特人參與到叛亂之中。張格爾之亂被平定後,奉命處理善後事宜的欽差大臣那彥成在道光八年(1828年)開始收撫外逃來歸的布魯特人,他派人聯繫阿仔和卓等人表示收撫之意。道光八年(1828年)十月,阿仔和卓派遣弟弟熱仔到喀什噶爾向清廷獻馬投誠,並表示並未參與張格爾叛亂,希望清廷可以讓他們返回原本駐牧的地方居住。清廷賞給熱仔六品頂戴花翎,並承諾在阿仔和卓率部歸來後仍給予其父原本的二品頂戴花翎[1]。道光九年(1829年)春正月丁未,阿仔和卓攜眾返回喀什噶爾[4]。希布察克部式微後,其顯要地位逐漸為沖巴噶什、奇里克等部所取代[1]

思的克時期

[編輯]

同治四年(1863年),希布察克部布魯特首領、塔什密里克阿奇木伯克思的克牌素巴特回莊金相印等人的支持下攻入被喀什噶爾白山派頭目托乎提馬木提占據的喀什噶爾回城,推翻並驅逐了托乎提馬木提[5],自稱「喀什噶爾帕夏」(喀什王)[6]。割據庫車的熱西丁和卓安排哈提甫西征,遭思的克抵制,最終於1864年初冬退回烏什[7]:461。1864年9月,思的克派金相印等人前往浩罕,計劃迎回波羅尼都後裔以鞏固統治。1865年1月,浩罕將軍阿古柏攜波羅尼都曾孫布素魯克來到喀什噶爾,不久將思的克驅逐,思的克出城後組織的幾次反攻均被阿古柏擊敗,思的克殘部被徹底逐出新疆[8][9]

直至1878年,清朝收復新疆,希布察克等十四個部落皆從境外歸國[2]

吉爾吉斯斯坦關於疑似圖爾額依格爾的記載

[編輯]

今天吉爾吉斯斯坦及蘇、俄對當地柯爾克孜族口傳史的研究中,記錄了希布察克鄂拓克(烏魯烏)中有着疑似「圖爾」(تور)和疑似「額依格爾」(ايعىر)的兩個愛曼(烏魯克),瓦西里·拉德洛夫版《瑪納斯》中也有着疑似「圖爾-額依格爾柯爾克孜語Тору-Айгыр」(tor-ayγïr)的地名,今日吉爾吉斯斯坦北部亦存在同名村莊,哈薩克斯坦亦存在同名湖泊哈薩克語Торайғыр (көл)。然而,圖爾額依格爾部鄂拓克(烏魯烏),且還存在着「圖爾格依格爾」這一清代漢譯,極其類似「突厥畏兀兒」的合音(تۉرگىيعىر türɣïyγïr)在滿文中的轉音[10],不過在今天的柯爾克孜語中,布魯特提依特部畏兀兒提依特愛曼(ۇيعۇر تەيئت)和قاڭدىۇيعۇر بۇلعا愛曼中「畏兀兒」一詞均讀作(ۇيعۇر uyγur),未展唇化。[11]

目前,未見任何可靠來源將「tor(u)-ayγïr」、「türɣïyγïr」或任何其他類似讀音與清代布魯特的圖爾額依格爾部聯繫起來,不應將這些概念混同。

參考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武沐; 張峰峰. 论乾嘉年间希布察克部布鲁特.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16, (3): 42-52,179. 
  2. ^ 2.0 2.1 蒲開夫; 朱一凡; 李行力. 新疆百科知识辞典.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6: 424-425. ISBN 7-224-07592-2. 
  3. ^ 吳廷燮. 链接至维基文库 卷12. 清史稿. 維基文庫. 1929 (中文). 三月庚子,希布察克布魯特額莫爾比自安集延來歸,遣使入覲。 
  4. ^ 《清史稿 · 本纪 · 卷十七》 宣宗本纪一. 學詩詞網. [2022-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8). 九年春正月丁未,希皮察克愛曼布魯特阿仔和卓來降。 
  5. ^ 《柯爾克孜族簡史》編寫組. 柯尔克孜族简史. 民族出版社. 2008-04. ISBN 9787105086962. 
  6. ^ 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 中國新疆網. 2014-10-22 [2022-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7. ^ 李進新. 丝绸之路宗教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9-09-01. ISBN 9787228127801. 
  8. ^ 紀大椿. 阿古柏对新疆的入侵及其复灭. 中國邊疆網. 2014-05-07 [2022-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9. ^ 管守新. 刘锦棠与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西北民族研究. 1996, (1) [2022-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10. ^ 在滿文轉寫布魯特部落名時,a、e、ï三個元音均有轉寫成e的現象,參見博大衛《早期滿文西域記述一則》。
  11. ^ Олжобай Каратаев. Кыргыз этнонимдер сөздүг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КТУ Манас. — 2003. — С.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