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異鷲屬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異鷲屬
化石時期:更新世至晚更新世
梅氏異鷲(T. merriami)骨架
來自拉布雷亞瀝青坑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美洲鷲目 Cathartiformes
科: 異鷲科 Teratornithidae
屬: 異鷲屬 Teratornis
L. H. Miller, 1909[1]
模式種
梅氏異鷲
Teratornis merriami

Miller, 1909
  • 梅氏異鷲 T. merriami Milner, 1909
  • 伍德本異鷲 T. woodburnensis Campbell & Stenger, 2002
異名
  • 君王更新鷲 Pleistogyps rex Milner, 1910

異鷲屬學名Teratornis,意為「奇異的鳥」),又名畸鳥,為北美洲滅絕異鷲科猛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勒岡州內華達州南部、亞利桑那州弗羅里達州(主要發現地點為加利福尼亞州的拉布雷亞瀝青坑)有超過 100 隻化石亞化石出土。幾乎所有的化石均來自於更新世晚期,僅有弗羅里達州夏洛特港英語Charlotte Harbor, Florida附近的雷西貝殼坑(英語:Leisey Shell Pit)有出土來自更新世早期的異鷲骨骸,不過也可能隸屬於獨立物種或是亞種

描述

[編輯]
復原圖

異鷲翼展3.5至3.8米(11至12英尺),翼面積接近 17.5 ,直立時高度接近 75 cm(30英寸),較現存的安地斯神鷹大。體重接近 15公斤(33磅),將近加州神鷲的兩倍重。近親屬風神鷲屬英語Aiolornis原本被命名為 Teratornis incredibilis,但在之後被重新命名為獨立屬;牠們存活於更早期的年代且體型比異鷲大上 40%。

顱骨

異鷲的指骨和現代鳥類一樣互相融合,然而一部分的食指形成了一個提供長飛羽英語remiges著生的扁平構造,使得牠們更能有效利用上升氣流。牠們的腿和安地斯神鷲類似,但是更粗壯,腳可以用來撕扯獵物的肢體,但沒辦法像其他猛禽那樣有很有力的抓握。牠們的翼面負載接近加州神鷲,可能僅透過跳躍並拍動翅膀就能自地面起飛[2]

生態學與滅絕

[編輯]

異鷲的行為可能類似於神鷲,但較大的喙代表牠們可能是更活躍的掠食者。接近小型兔子體型的獵物可以直接整隻吞下,而牠們也和神鷲與禿鷲一樣會以腐肉為食。大部分在拉布雷亞瀝青坑發現的個體可能是被受困於瀝青中的更新世巨型動物群吸引而來,牠們會在屍體撕裂開口並讓渡鴉等較小型的鳥類得以取食其中的腐肉,而大部分的哺乳動物掠食者很難在不陷入至瀝青的前提下取得這些屍體,然而仍然有不少的鳥類陷入至瀝青坑中死亡。

針對異鷲顱骨與嘴喙的研究顯示,魚類也可能是牠們的主食之一[3],加上強壯的腿、粗壯的爪、不如老鷹的抓握能力,到表牠們可能和魚鷹一樣會去捕捉水中的獵物;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善於飛行的異鷲會受困於瀝青之中。

呈站姿的骨架

異鷲滅絕的主因可能是由於末次冰期消退所帶來的氣候變遷,導致生活環境改變、大型獵物數量減少,而泰樂通鳥不像那樣擅長捕捉小型獵物,食性也不如神鷲多樣化,因此只能走向絕種。同位素分析英語Isotope analysis研究顯示加州神鷲得以在巨型動物群滅絕後存活歸因於牠們也會以太平洋沿岸岸上的海洋哺乳動物屍體為食。

物種

[編輯]
  • 梅氏異鷲 Teratornis merriami[1]:現時所知最詳細的物種。至今已發現超過100個標本,大部份都是來自拉布雷亞瀝青坑。牠們站立時高 75公分(30英寸),估計翼展 3.5至3.8公尺(11至12英尺),重約 15公斤(33英磅),只現存的神鷲大上 33%。牠們約於1萬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滅絕
  • 伍德本異鷲 Teratornis woodburnensis[4]:最早發現棲息於拉布雷亞瀝青坑北方的物種,標本發現於奧勒岡州伍德本的軍團公園(Legion Park),發現部位包括肱骨、部分顱骨、嘴喙、胸骨脊椎骨,估計翼展超過 4公尺(13英尺)[5]。生存年代為 11,000 - 12,000 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同一地層中還有乳齒象地懶神鷲的化石[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Miller, Loye H. Teratornis, a new avian genus from Rancho La Bre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Bulletin of the Department of Geology. 1909, 5: 305–317. 
  2. ^ Campbell, Kenneth E. Jr. & Tonni, E. P. Size and locomotion in teratorns (PDF). Auk. 1983, 100 (2): 390–403 [2019-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1-10). 
  3. ^ Hertel, Fritz. Ecomorphological indicators of feeding behavior in Recent and fossil raptors (PDF). Auk. 1995, 112 (4): 890–903 [2019-02-21]. doi:10.2307/40890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9-14). 
  4. ^ 4.0 4.1 Campbell, Kenneth E. Jr. & Stenger, Allison T. (2002): A New Teratorn (Aves: Teratornithidae) from the Upper Pleistocene of Oregon, USA. pp. 1–11. in Zhou, Z. and F. Zhang. Proceedings of the 5th Symposium of the Society of Avian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 Beijing, 1–4 June 2000. China Science Press, Beijing.
  5. ^ Teratorn woodburnensis humerus. Willamette Valley Pleistocene Project. [24 Sept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