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重力透鏡效應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引力透鏡


型式
強透鏡
微透鏡
弱透鏡

引力透鏡效應(英語:gravitational lensing),根據廣義相對論,當背景光源發出的在引力場(比如星系星系團黑洞)附近經過時,光線會像通過透鏡一樣發生彎曲。光線彎曲的程度主要取決於引力場的強弱。分析背景光源的扭曲,可以幫助研究中間作為「透鏡」的引力場的性質。根據尺度與效果的不同,引力透鏡效應可以分為強引力透鏡效應弱引力透鏡效應

Orest Khvolson(1924)和Frantisek Link(1936)被認為是第一個在論文中討論這種效應的人,但它通常與愛因斯坦聯繫在一起,因愛因斯坦在1912年對此理論進行計算,並在1936年發表了一篇關於該主題的文章。[1]

1937年,弗里茨·茲威基(Fritz Zwicky)提出星系團可以充當引力透鏡,此說法在1979年透過觀察雙類星體QSO SBS 0957+561證實該理論的可行性。

一般從數學上來講,面質量密度)大於1的為強引力透鏡區域,小於1的為弱引力透鏡區域。在強透鏡區域一般可以形成多個背景源的,甚至圓弧(又稱「愛因斯坦環」,Einstein Ring),而弱透鏡區域則只產生比較小的扭曲。強透鏡的方法通過對愛因斯坦環的曲率和多個像的位置的分析,可以估計測量透鏡天體質量。弱透鏡方法通過對大量背景源像的統計分析,可以估算大尺度範圍天體質量分布,並被認為是現在宇宙學中最好的測量暗物質的方法。

1980年,天文學家觀測到類星體Q0957+561發出的光在它前方的一個星系的引力作用下彎曲,形成了兩個一模一樣的類星體的像。這是人類第一次觀察到引力透鏡效應。

星系引力透鏡效應
重力透鏡效應模擬

效應描述

[編輯]
重力透鏡效應造成的愛因斯坦十字
引力透鏡效應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1. ^ Gravitational lens. Wikipedia. 2024-07-07 [2024-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