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後錫安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後錫安主義希伯來語פוסט-ציונות‎),是指一種觀點,特別是來自學術界,認為錫安主義隨着1948年以色列建國而完成其意識形態使命,故錫安主義意識形態已結束了。猶太右翼使用該術語,指涉支持《奧斯陸協議》的以色列左翼。一些批評家批評後錫安主義是種反錫安主義;支持者極力否認。[1]

歷史

[編輯]

1990年代,新歷史派學者反對以色列傳統的官方意識形態,批評錫安主義神話。[2] 這批學者為1967年後的一代,在歐美受教育。[2] 後錫安主義運動恰逢以色列國內對《奧斯陸協議》的政治辯論,強化以色列公眾對與巴勒斯坦人對話的信心。[2] 隨著拉賓遭到暗殺,與納塔雅胡的上臺,後錫安主義願景受到打擊。[2]

與新錫安主義的對立

[編輯]

後錫安主義,與新錫安主義,皆與古典的錫安主義無關。[3] 雙方對立如下表:[4][2]

新錫安主義 後錫安主義
公民身分 民族 公民
身分認同 猶太人 以色列公民
意識形態 集體主義 個人主義
空間主張 以色列地 以色列國
文化主張 例外論

選民

普遍主義
政治主張 原教旨主義

彌賽亞主義

實用主義
典型代表 忠信社群 Yesh Gvul英語Yesh Gvul

參見

[編輯]

註腳

[編輯]
  1. ^ עלייתה ונפילתה של הפוסט ציונות. הארץ. [2023-11-04] (希伯來語). 
  2. ^ 2.0 2.1 2.2 2.3 2.4 The Idea of Post-Zionism and its critique by Avishai Ehrich.
  3. ^ Steve Chan, Anita Shapira, Derek Jonathan, Israeli Historical Revisionism: from left to right, Routledge, 2002, pp.57-58.
  4. ^ Jeffrey K. Olic, States of Memory Continuities, Conflicts, and Transformations in National,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24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