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忍無可忍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忍無可忍
Intolerance
Theatrical poster
基本資料
導演大衛·格里菲斯
監製大衛·格里菲斯
編劇大衛·格里菲斯
Hettie Grey Baker
Tod Browning
Anita Loos
Mary H. O'Connor
Walt Whitman
Frank E. Woods
主演Mae Marsh
Robert Harron
Constance Talmadge
Lillian Gish
Gino Corrado
Douglas Fairbanks
Madame Sul-Te-Wan
King Vidor
配樂Carl Davis
攝影Billy Bitzer
剪輯大衛·格里菲斯
James Smith
Rose Smith
製片商三角電影公司[*]
片長163 min. / Spain:123 min. / UK:178 min. (2000 video release) / USA:197 min.
產地美國
語言默片配英語間幕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1916年9月5日 (U.S. release)
發行商Triangle Distributing Corporation
預算$385,907[1]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黨同伐異
專制毒(1920年中國上海
香港不可思議[2]
臺灣忍無可忍

忍無可忍》(英語:Intolerance,副標題為:Love's Struggle Through the Ages)是一部1916年由大衛·格里菲斯執導的美國默片,被視為默片時代最偉大的作品之一[3]。「最後一分鐘營救」(平行蒙太奇)的敘述手段即出自該片。

《忍無可忍》

劇情

[編輯]

影片由四個不同但平行的故事組成,隨着影片高潮的到來,故事的剪輯也越來越頻繁,展現了人類在各個時代持續的忍無可忍。時間跨度約為2500年。

  1. 古代「巴比倫尼亞」故事(西元前539年)描述了巴比倫王子伯沙撒波斯居魯士大帝之間的衝突。巴比倫的滅亡源於兩個敵對的巴比倫神——柏爾-馬爾杜克伊絲塔的信徒之間的衝突所導致的忍無可忍。
  2. 聖經猶地亞」故事(約公元27年)敘述了在迦拿的婚禮正行淫之時被拿的婦人英語Jesus and the woman taken in adultery之後,忍無可忍如何導致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這一部分是四個中最短的一個。
  3. 文藝復興「法國」故事(1572年)講述了宗教上的忍無可忍導致天主教瓦盧瓦王朝聖巴多羅買大屠殺胡格諾派新教徒的故事。
  4. 美國「現代」故事(約1914年)展示了犯罪、道德的清教徒以及冷酷無情的資本家與罷工工人之間的衝突是如何毀掉美國邊緣人的生活的。為了給老處女妹妹的慈善機構籌集更多資金,一位工廠主下令將工人的工資削減10%。隨之而來的工人罷工被粉碎,男孩和心愛的來到了另一個城市;她生活貧困,而他則走上了犯罪道路。他們結婚後,他打算金盆洗手,卻被以前的老闆誣陷偷竊。在他入獄期間,他的妻子必須忍受孩子被煽動罷工的「道德上進協會」帶走。出獄後,他發現以前的老闆企圖強姦他的妻子。一場搏鬥開始了,在混亂中,老闆的女友開槍殺死了老闆。她逃走了,男孩被定罪,送上絞刑架。一位好心的警察幫助心愛的找到了真兇,他們一起努力及時找到州長,這樣她改過自新的丈夫就不會被絞死。

母親搖晃搖籃的畫面象徵着代代相傳,是不同時空之間的斷點。影片同時前後交叉剪輯,在巨大的時空中交織出不同的片段,片段之間有50多個轉場[3]。這部電影的不尋常特徵之一是許多角色沒有名字。格里菲斯希望他們是人類各類型的象徵。因此,現代故事中的核心女性角色被稱為「心愛的」(The Dear One),她年輕的丈夫被稱為「男孩」(The Boy),而當地黑手黨的頭目則被稱為「貧民窟鳥銃手」(The Musketeer of the Slums)。評論家和電影理論家堅持認為,這些名字透露出格里菲斯的感傷主義,這在《一個國家的誕生》中已經有所暗示,如「小上校」(The Little Colonel)等名字。

演員

[編輯]
莉蓮·吉許飾「永恆的母性」

美國「現代」故事

梅·馬素英語Mae Marsh與「上進人士」打鬥

文藝復興「法國」故事(1572年)

傭兵(艾倫·西爾斯英語Allan Sears飾)殺死布朗·艾斯(瑪潔麗·威爾遜英語Margery Wilson飾)

古代「巴比倫尼亞」故事

阿爾弗雷德·帕格特英語Alfred Paget伯沙撒王子

聖經「猶地亞」故事

霍華德·蓋英語Howard Gaye飾拿撒勒人:「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客串出場/小角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Box Office Information for Intolerance. The Numbers. [April 13,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31). 
  2. ^ INTOLERANCE 不可思議. [2017-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香港外語電影資料網
  3. ^ 3.0 3.1 Tim Dirks. Intolerance (1916). The Best Films of All Time - A Primer of Cinematic History. [2014-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5). 
  4. ^ 一些現代資料將露絲·聖·丹尼斯列為巴比倫故事中的獨舞者(Solo Dancer),但她在接受採訪時否認了這一點。然而,人們普遍認為聖·丹尼斯和她的「丹尼蕭恩舞團」出現在大庭院場景中巴比倫的台階上[來源請求]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