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慈利楚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慈利楚簡,是指1987年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零陽鎮石板村的M36號楚墓中發現的戰國竹簡,共有1000餘枚(已經殘斷成4000餘片),21000餘字,現藏於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其中部分簡文內容可與《逸周書·大武》、《國語·吳語》對勘,又可能是《管子》、《寧越子》等書的佚文或者其他的古佚書。由於竹簡嚴重損壞,挖掘出後長時間未公開發表整理成果。[1]

內容

[編輯]

出土該竹簡的墓葬的年代推斷為戰國中期前段,墓主為大夫一級官員。竹簡放置在頭箱北側,裹在淤泥里,壓在漆尊和陶壺之間,共計4557支殘簡,其中簡頭有817件,另有頭尾難辯者27件,但由於破損過於嚴重,已經無法觀察楔口和編聯情況。竹簡中保存最長者36厘米,短者不足1厘米。竹簡均較薄,一般厚1.2厘米,寬4.7厘米。[1][2]

數量較多的是《國語·吳語》簡,簡頭現狀為圓弧形,完整的簡應當長46厘米、寬0.5厘米,每簡50字。其它為《寧越子》佚文,長26厘米、寬0.5厘米,每簡40字,毛筆墨書,書法精美。由於淤泥滲入竹簡內部,字跡模糊不清,殘損嚴重,出土至今己二十多年,尚未整理發表。但經辨析,簡文中提及黃池之盟、吳越爭霸,因此可以判斷是記事性史書,記有吳、越、楚等國的史料。[1][3][4][5]

簡本《逸周書·大武》有兩種寫本,一種字體方正,類似楷書,一種則結構隨意,略顯潦草。簡本和今本《大武》有差異,如《四庫備要》本《逸周書·大武》開篇作「武有六制:政、攻、侵、伐、搏、戰」,《北堂書鈔》引《大武》則是「武有七制:一曰征、二曰攻、三曰侵、四曰伐、五曰陣、六曰戰、七曰斗」,而簡本則作「武有七制:征、攻、侵、伐、搏、戰、斗」。[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張春龍《慈利楚簡概述》,《新出簡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
  2. ^ 論慈利楚簡的性質
  3. ^ 1990年《文物》雜誌第6期刊《湖南慈利石板村36號墓戰國墓發掘簡報》
  4. ^ 湖南慈利出土楚簡內容辨析
  5. ^ 慈利竹書《國語·吳語》初探[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