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摩訶婆羅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描繪俱盧之戰手稿插圖
印度18至19世紀畫作:在馬戰車上馳騁於俱盧之野英語Kurukshetra黑天阿周那

《摩ㄏㄜ婆羅多》梵語महाभारतम्,拉丁字母轉寫:Mahābhāratam發音 [məɦaːˈbʱaːrət̪əm]/məhɑːˈbɑːrətə/[1]),乃古印度兩大著名梵文史詩之一,成書於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五世紀之間,與另一經典《羅摩衍那》齊名[2]

《摩訶婆羅多》全長74,000(「輸洛迦英語Shloka」,古印度常用的詩體單位,每頌兩行32個音節),此外還有一些散文句,總共有180萬個單詞,是世界上第三長的史詩,是《羅摩衍那》的4倍。相當《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總合的10倍。世界上只有藏族的史詩《格薩爾王傳》和吉爾吉斯族的史詩《瑪納斯》可以與之媲美,如果持續不斷地念頌,需要兩個星期才能念完。

《摩訶婆羅多》對於印度哲學宗教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第六章中的《薄伽梵歌》已經成為印度教的經典。

「摩訶婆羅多」意思是「偉大的婆羅多王後裔」,摩訶(Mahā)是偉大的意思,講述的據說是創立印度王國的婆羅多王後裔的故事,在古代印度以口頭吟誦的方式創作流行,後來流傳到亞洲各國如印尼柬埔寨泰國寮國緬甸斯里蘭卡等國度,是亞洲文化的遠古源頭之一。

根據印度民間說法,該史詩的原始作者為廣博仙人,抄錄者為象頭神;但因此人可能源自傳說,故現今無法考證;而原始故事則一直在民間流行,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元前八、九世紀。

影響

[編輯]

《摩訶婆羅多》對印度文化和印度教的影響非常大,正如《初篇》第五十六章最後一句所說:「這裡有的東西,在所有地方都存在;這裡沒有的東西,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德國語言學家洪堡曾無比推崇:「《摩訶婆羅多》的這個插話是最美的,或許也是我們所知一切文學中,唯一真正的哲學詩」[3]

《摩訶婆羅多》不僅僅是講述一個故事,廣博仙人在書中說,本書的目的是闡明人生的四個目標:愛、財、法和解脫,許多印度人相信,人生的最終目標是達到解脫,其中在《摩訶婆羅多》中佔據了主要位置。

《摩訶婆羅多》中包括了大量的印度神話哲學觀念,有許多神靈和哲學寓言故事。

成書歷史

[編輯]

《摩訶婆羅多》是經過很長時間逐漸積累成書的。早期以口頭吟誦的方式創作流傳,最早的證據顯示在公元533年的抄本中已經收集了10萬對對句,有20卷。最早的抄本可能追溯到公元前200年,所以可能在3到4世紀已經編成18卷本了,目前存在的是18卷本。

卷目 內容
1 初篇 1-19 前言,王子們的誕生和成長。
2 大會篇 20-28 宮廷中的生活和遊戲,般度家族被放逐。
3 森林篇 29-44 在森林中被放逐的12年生活。
4 毗羅陀篇 45-48 被放逐期間在毗羅陀宮廷中的一年。
5 斡旋篇 49-59 準備戰鬥。
6 毗濕摩篇 60-64 戰爭的第一階段,毗濕摩為俱盧族司令。薄伽梵歌出自此段。
7 德羅納篇 65-72 戰爭的第二階段,德羅納指揮戰鬥。
8 迦爾納篇 73 戰爭的第三階段,迦爾納指揮戰鬥。
9 沙利耶篇 74-77 戰爭的最後階段,沙利耶指揮戰鬥。
10 夜襲篇 78-80 馬嘶等俱盧族殘存的將領在夜晚突襲般度人,幾乎將他們全部消滅。
11 婦女篇 81-85 甘陀利和其他婦女哀悼戰死者。
12 和平篇 86-88 堅戰加冕,毗濕摩對他進行指導。
13 教誡篇 89-90 毗濕摩最後的指導。
14 馬祭篇 91-92 堅戰組織皇家慶典。
15 林居篇 93-95 持國、甘陀利和貢蒂到森林中去尋找仙人,最終死在森林中。
16 杵戰篇 96 雅度人互相殘殺,最終滅亡;黑天死去。
17 遠行篇 97 堅戰和他的兄弟們死亡之路的第一階段。
18 升天篇 98 戰死的所有人都回到天堂,成了天上的神祇。
附篇 訶利世系 99-100 黑天的生平。

第一卷還講了鎮群王舉行蛇祭,解釋了其中的動機,為什麽想要消滅所有的蛇和為什麽現在還有蛇存在。這個故事是一個獨立的故事,可能是來自吠陀

故事概要

[編輯]
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時代的婆羅多王朝(印度王國)地圖

故事主要講俱盧家族的兩兄弟,持國般度的後代,為爭奪王位進行的戰鬥,最終導致發生俱盧之野的大戰。故事以黑天的死,王朝覆滅,般度家族的兄弟升入天堂為結尾。意味着印度歷史上第四階段黑鐵時代的開始,這時人們失去尊貴的價值觀,喪失了道德、勇敢和公正的行為。在摩訶婆羅多中,許多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為了自己的價值觀和持國家族一起戰鬥,例如毗濕摩,發誓一直保護國王難敵,不管他的地位怎樣變化,即便他知道最終會勝利的是般度家族。

作者

[編輯]

根據書中敘述,原書作者是當時王朝中的一位主要人物廣博仙人敘述,由大自在天雪山神女之子象頭神群主寫下來的。象頭神提出的條件是敘述不能停止,廣博仙人提出的條件是象頭神必須明白他敘述的內容,在這種條件下一個說一個寫完成這部著作,但是由於大量迅速的書寫,象頭神的神筆都用壞了,象頭神折掉自己的右象牙繼續書寫完成。(故在印度神話中,象頭神沒有右牙)。

毗濕摩

[編輯]

象城的國王福身王恆河女神生了一個英勇的兒子天誓。多年以後,福身王在行獵過程中遇到一個漁夫的女兒貞信,福身王與之墜入愛河。但漁夫提出條件,如果福身要和他的女兒結婚,必須讓他女兒生的孩子繼承王位。天誓為了孝順父親,發誓放棄王位繼承權,並要一生獨身。這樣貞信的兒子就可以繼承王位。天誓由此得到一個綽號:「宣可怕誓言者」,毗濕摩。

般度家族

[編輯]

可是貞信的兒子年輕時就去世了,因此由她的孫子接替王位。她的長孫持國雙目失明,所以她的次孫般度即位為王。但國王被詛咒不能有孩子,因此般度放棄王位,到森林中召喚神靈,最後他的第一位王后貢蒂為他生了三個兒子:堅戰怖軍阿周那,第二位王后瑪德利為他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無種偕天。般度和瑪德利在森林中去世,貢蒂和她的兒子們回到象城。但持國的兒子們,以難敵為首的俱盧家族成員敵視般度的兒子們。而般度的兒子們在教師德羅納的教導下,都成長得非常出色,堅戰是最有道德和最聰明的;阿周那是最勇敢的勇士;怖軍最強壯;無種和偕天出色的漂亮。

王子們成人後,舉行了一次比賽,阿周那射箭獲得第一,一位駕戰車手的兒子迦爾納不服氣,要和阿周那決勝,卻因地位低下被羞辱。難敵站出來稱讚迦爾納的勇武,認為勇士不是看出身,並當場封他為盎迦國的國王,從此迦爾納成為難敵的親信友人。

黑公主

[編輯]

難敵想要消滅般度家族,秘密給他們宮殿放火。但般度們已經預先接到警告逃跑,在逃亡過程中,阿周那遇到般遮羅國黑公主並娶了她,回來見到母親貢蒂說他帶回一件珍貴的東西,貢蒂以為是食物或物品,要求阿周那與兄弟們分享,阿周那為了證明母親是正確的,只好和兄弟們分享一個妻子。在逃亡的過程中,他們還遇到了黑天毗濕奴神的化身之一),成為他們終生的戰友。

難敵的詭計

[編輯]

難敵在他朋友迦爾納的幫助下,東征西討,征服了整個印度。但堅戰被加冕成為皇帝。難敵非常生氣,他的舅父沙恭尼認為他還鬥不過般度兄弟,因此出了一個主意:強迫持國王子邀請般度兄弟玩擲色子遊戲,在過程中出老千贏了屬於堅戰的所有物品,包括他自己、和他兄弟們甚至黑公主。但持國等長輩們出面干涉,要他們歸還一切。可是後來他們又玩了一次,堅戰又輸了,被要求放逐13年。

俱盧之野戰爭

[編輯]

般度兄弟們要求在放逐中,起碼給他們5兄弟5個村莊,但被難敵拒絕了。黑天想為他們說和也失敗了。戰爭已經不可避免,雙方準備了大軍在俱盧之野會戰。雙方都有許多盟國加入,據說中國(中天竺)也派兵加入難敵的俱盧家族一方。黑天為阿周那駕駛戰車,阿周那看到叔公毗濕摩和自己的老師德羅納由於要遵守自己的誓言都站在敵對的軍隊中,心中非常難過。黑天和他進行了一場對話,鼓勵他要認清自己的責任,這部分就是著名的《薄伽梵歌》,後來成為印度教的經典。

經過了18天的殘酷的戰鬥,最終只有般度兄弟們、毗濕摩和俱盧家族的幾個老戰士存活下來。

般度家族的結局

[編輯]

俱盧家族的母親甘陀利,看到自己的兒子們全部死光,她詛咒黑天作為一位神,本來可以阻止這場戰爭,但他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親族毀滅。黑天接受這種詛咒36年,見證自己的雅度族因自相殘殺滅絕後離開這個世界。般度們也感到厭倦,放棄所有一切,到喜馬拉雅山去,在登山過程中一個一個的死去,到達天堂。只有堅戰,曾經盡力試圖阻止這場殺戮,最終肉身到達因陀羅天堂

阿周那的孫子繼絕接替王位,最後被蛇咬傷致死。繼絕的兒子鎮群非常憤怒,決定發動一個以蛇獻祭儀式,希望以此方法消滅所有的蛇。就是在這種獻祭儀式上,鎮群的長輩為他講了這個全部的故事。

文化影響

[編輯]

薄伽梵歌中,黑天和阿周那解釋他的責任是作為一個戰士和王子,用例子和類比,闡述了不同的瑜伽[4]吠檀多哲學。因此薄伽梵歌常被描述為印度哲學的簡明指南,也是務實、自足的生活指南[5]。在近代,斯瓦米·維韋卡南達巴爾·甘格達爾·提拉克聖雄甘地等人用摩訶婆羅多來宣導印度獨立運動[6][7]

摩訶婆羅多曾多次翻拍為電影:1965年的《摩訶婆羅多英語Mahabharat (1965 film)》是由印度導演Babubhai Mistry拍攝的印地語電影。1989年的《摩訶婆羅多英語The Mahabharata (1989 film)》是由彼得·布魯克拍攝,電視版約六小時,後來剪輯了三小時的劇院版本,曾獲得1990年國際艾美獎的最佳影片英語List of International Emmy Award winners。1988年的《摩訶婆羅多英語Mahabharat (1988 TV series)》是由印度導演Ravi Chopra拍攝的印地語電視劇,曾在英國英國廣播公司旗下頻道於1991年播放,之後由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播放。2013年的《摩訶婆羅多英語Mahabharat (2013 film)》是由印度導演Amaan Khan拍攝的印地語電影,被列為是寶萊塢最貴的動畫電影[8][9]。2015年將上映的《摩訶婆羅多英語Mahabharat (2015 film)》,是由Kamaleshwar Mukherjee導演的孟加拉語電影[10]

艾利希·馮·丹尼肯在1968年《諸神的戰車?未解之謎》書中引述《摩訶婆羅多》有「古爾卡乘著快速的維馬納,向敵方三個城市(哈拉帕摩亨佐達羅魯普納加爾)發射了天火,似有整個宇宙力,其亮度猶如萬個太陽,煙火柱滾升入天空,壯觀無比。」(Gurkha, flying a swift and powerful vimana (fast aircraft)hurled a single projectile (rocket)charged with the power of the Universe (nuclear device). An incandescent column of smoke and flame, as bright as ten thousand suns, rose with all its splendor.),以證明古印度曾有核戰,但《摩訶婆羅多》根本無此段文字[11][12]。1991年,丹尼肯憑此書奪得首屆搞笑諾貝爾獎文學獎。

漢譯本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Mahabharat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andom House Webster's Unabridged Dictionary.
  2. ^ Datta, Amaresh. The Encyclopaedia of Indian Literature (Volume Two) (Devraj to Jyoti). 2006-01-01 [2014-10-21]. ISBN 978-81-260-1194-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5). 
  3. ^ 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 城邦讀書花園. [2015-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4). 
  4. ^ Introduction to the Bhagavad Gita. Yoga.about.com. [2010-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3). 
  5. ^ Maharishi Mahesh Yogi; On The Bhagavad Gita; A New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With Sanskrit Text Chapters 1 to 6, Preface p.9
  6. ^ Stevenson, Robert W., "Tilak and the Bhagavadgita's Doctrine of Karmayoga", in: Minor, p. 44.
  7. ^ Jordens, J. T. F., "Gandhi and the Bhagavadgita", in: Minor, p. 88.
  8. ^ ‘Mahabharat’ movie trailer: Know what the film has in store for you. Zeenews.india.com. [2013-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5). 
  9. ^ TNN Oct 10, 2013, 01.35PM IST. Sunny Deol as Bheem in Mahabharat - Times Of India. Article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 2013-10-10 [2014-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0). 
  10. ^ Mahabharat Bengali 2015. 2014-10-14 [2015-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1). 
  11. ^ The Case of the False Quotes. Jason Colavito. [201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5) (英語). 
  12. ^ Sacred-Texts: Hinduism. www.sacred-texts.com. [201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