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斐迪南·麥哲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斐迪南·麥哲倫
出生Fernão de Magalhães
1480年10月17日
葡萄牙王國薩布羅薩
逝世1521年4月27日(1521歲—04—27)(40歲)
麥丹王國
(今 菲律賓宿霧省拉普拉普
國籍 葡萄牙王國
知名於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探險的帶隊船長。
簽名

斐迪南·麥哲倫(葡萄牙語:Fernão de Magalhães發音:[fɨɾˈnɐ̃w̃ dɨ mɐɡɐˈʎɐ̃j̃ʃ];西班牙語:Fernando de Magallanes發音:[feɾˈnando ðe maɣaˈʎanes];英語:Ferdinand Magellan;1480年10月17日—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探險家,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其艦隊於1519至1521年間率領船隊首次環航地球,但其本人於菲律賓與土著戰鬥期間陣亡,因此無法完成全程。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1480年10月17日,麥哲倫出生於葡萄牙北部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裡,屬於四級貴族子弟。10歲時進王宮服役,16歲進入國家航海事務廳。年輕時對航海就十分嚮往。25歲那年,他參加了對非洲殖民戰爭。以後,又與阿拉伯人為爭奪貿易地盤進行了戰爭。30歲離開印度回國。他在歸國途中觸礁,被困在一個孤島上。麥哲倫和他的海員們等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等到援救船至。上級了解這這一情況後,將他升任為船長,並在軍隊裡服役。[1]

此後,他在東南亞參與殖民戰爭時了解到,香料群島東面,還是一片大海。而且,他的朋友占星學家法力羅亦計算出香料群島的位置。他猜測,大海以東就是美洲,並堅信地圓說,認定地球是圓的。於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環球航行的打算。[1]

33歲時,麥哲倫回到了葡萄牙。他向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申請組織船隊去探險,進行一次環球航行,但是被拒絕。1517年,他離開了葡萄牙,來到了西班牙的港口城市塞維利亞並又一次提出環球航行的請求。塞維利亞的要塞司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和勇氣,答應了他的請求,並把女兒也嫁給了他。[1]

1518年3月,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接見了麥哲倫,麥哲倫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請求,並獻給了國王一個自製的精緻的彩色地球儀。國王很快就答應了他。不久,在國王的指令與支持下,麥哲倫組織了一支船隊準備出航。[1]

[1]

維多利亞號英語Victoria (ship)」,麥哲倫船隊裡僅有的一艘完成環球航行的船隻。插圖為奧特柳斯製作於1590年
智利麥哲倫海峽畔的蓬塔阿雷納斯維多利亞號博物館英語Nao Victoria Museum裡一艘維多利亞號的仿製品

橫渡大西洋

[編輯]
麥哲倫位於里斯本發現者紀念碑的雕像
箭頭所指為麥哲倫環球航行的起點——桑盧卡爾-德巴拉梅達,位於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瓜達爾基維爾河的入海口

1519年8月10日,麥哲倫率領一支由5條海船、約270人組成的遠航船隊終於從塞維利亞出發了[2]。這支船隊的旗艦是一條大型的卡拉維爾帆船——「特立尼達號英語Trinidad (ship)」。其他4艘船都是克拉克帆船。船隊裡最大的船是「聖安東尼奧號」,船長為胡安·德·卡爾塔海納。「康塞普西翁號」的船長是加斯帕爾·凱塞達;「維多利亞號英語Victoria (ship)」由船長路易斯·德·緬多薩指揮;「聖地亞哥號」的船長是若奧·謝蘭英語Juan Serrano[3]。每條船都配備了火槍大炮,每個人都帶著尖刀短劍,船上滿載著各種商品。

船隊從塞維利亞出發後,沿着瓜達爾基維爾河到達桑盧卡爾-德巴拉梅達,在那停留了超過五周。最終,他們在9月20日開始駛向茫茫大洋,開始了偉大的環球航行。

國王曼努埃爾一世下令一支葡萄牙海軍艦隊出發追擊麥哲倫,但是探險家躲開了他們。在經過加那利群島之後,麥哲倫抵達佛得角,他在那裡設置航線前往巴西的聖奧古斯丁。11月27日遠征隊越過赤道。船隊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2月6日船員看見了南美洲。

由於巴西葡萄牙領土,麥哲倫避開它,並在12月13日停泊在現今的里約熱內盧附近。在那裡船員被重新補給,但惡劣的條件使他們推遲。第二年,即1520年的1月10日,船隊來到了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海灣。船員們以為到了美洲的盡頭,可以順利進入新的大洋,但是經過實地調查,那只不過是一個河口,即現在拉普拉塔河[1]

3月30日,南美洲進入隆冬季節,於是麥哲倫率船隊駛入聖胡利安港準備過冬。由於天氣寒凍,糧食短缺,船員情緒十分頹喪。在復活節(4月1日和2日),船員內部發生叛亂,在五個船長中的三個船長聯合反對麥哲倫,不服從麥哲倫的指揮,責令麥哲倫去談判。麥哲倫便故意派人去送一封同意談判的信,並趁機刺殺了叛亂的船長。[1]大部分的人,包括胡安·埃爾卡諾,還被需要和被原諒[4]。據報道,那些被殺害的人則被英式車裂,並被穿刺在海岸;多年後,他們的屍骨被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發現[5][6]

不久,麥哲倫在聖胡利安港發現了大量的海鳥魚類還有淡水,飲食問題終於得到解決。麥哲倫還發現附近還有當地的原住居民,這些人體格高大,身披獸皮;他們的鞋子也很特別,他們把濕潤的獸皮套在腳上,上至膝蓋。雨雪天就在外面再套一雙大皮靴。麥哲倫把他們稱為「大腳人」,並以欺騙的方法逮捕了兩個「大腳人」,並戴上腳鐐手銬關在船艙里,作為獻給西班牙國王的禮物。[1]

8月,麥哲倫率領船隊繼續出發。但他們只剩下四條船了。[1]

穿越美洲

[編輯]
麥哲倫海峽南美洲的尖端穿過,連接大西洋太平洋

1520年8月底,船隊駛出聖胡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繼續南航,準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經過三天的航行,在南緯52°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海灣。麥哲倫派兩艘船隻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當夜遇到了一場風暴,狂飆呼嘯,巨浪滔天,派往的船隻隨時都會有撞上懸崖峭壁和沉沒的危險,如此緊急情況,竟持續了兩天。說來也巧,就在這風雲突變的時刻,他們找到了一條通往「南海」的峽道,即後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率領船隊沿麥哲倫海峽航行。峽道彎彎曲曲,時寬時窄,兩岸山峰聳立,奇幻莫測。海峽兩岸的土著居民,歡喜燃燒篝火,白日藍煙縷縷,夜晚一片通明,好像專門為麥哲倫的到來而安排的儀仗隊。麥哲倫高興極了,他在夜裡見到陸地上火光點點,便把海峽南岸的這塊陸地命名為「火地」,這就是今日智利火地島

經過20多天艱苦迂迴的航行,終於到達海峽的西口,走出了麥哲倫海峽,眼前頓時呈現出一片風平浪靜、浩瀚無際的「南海」。

進入太平洋

[編輯]

歷經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麥哲倫的心情從來沒有這樣輕鬆過,好像上帝幫了他大忙。他就給「南海」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在這遼闊的太平洋上,看不見陸地,遇不到島嶼,食品成為最關鍵的難題,10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們沒有吃到一點新鮮食物,只有乾麵包充飢,後來連乾麵包也吃完了,只能吃點生了蟲的麵包碎屑,這種食物散發出像老鼠尿一樣的臭氣。船艙裡的淡水也越來越淺,最後只能喝帶有臭味的混濁黃水。為了活命,連蓋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由於日曬、風吹、雨淋,牛皮硬得像石頭一樣,要放在海水裡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有時,他們還吃了木頭的鋸末粉。

1521年3月,船隊終於到達三個有居民的海島,這些小島是馬里亞納群島中的一些島嶼,島上土著人皮膚黝黑,身材高大,他們赤身露體,然而卻戴着棕櫚葉編成的帽子。熱心的島民們給他們送來了糧食、水果和蔬菜。在驚奇之餘,船員們對居民們的熱情,無不感到由衷的感激。但由於土人們從未見到過如此壯觀的船隊,對船上的任何東西都表現出新奇感,於是從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船員們發覺後,便大聲叫嚷起來,把他們當做強盜,還把這個島嶼改名為「強盜島」。當這些島民偷走繫在船尾的一隻救生小艇後,麥哲倫生氣極了,他帶領一隊武裝人員登上海岸,開槍打死了7個土著人,放火燒毀了幾十間茅屋和幾十條小船。於是在麥哲倫的航行日記上留下很不光彩的一頁。[1]

3月16日,船隊再往西行,來到現今的菲律賓霍蒙洪島。船上的一個馬來籍奴隸聽到島上有馬來方言,由此判斷他們來到了馬來附近,由此證明穿越太平洋向西也可以抵達遠東地區,地球是圓的。此時,麥哲倫和他的同伴們終於首次完成橫渡太平洋的壯舉,證實了美洲亞洲之間存在着一片遼闊的水域。這個水域要比大西洋寬闊得多。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只用了一個月零幾天的時間,而麥哲倫在天氣晴和、一路順風的情況下,橫渡太平洋卻用了一百多天。

麥哲倫首次橫渡太平洋,在地理學和航海史上產生了一場革命。證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不是陸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離的,而是一個統一的完整水域。這樣為後人的航海事業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麥哲倫之死

[編輯]
位於菲律賓宿霧拉普拉普市的紀念碑

一天,麥哲倫船隊來到薩馬島附近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上,以便在那裡補充一些淡水,並讓海員們休整一下。鄰近小島上的居民前來觀看西班牙人,用椰子、棕櫚酒等換取西班牙人的紅帽子和一些小玩物。幾天以後,船隊向西南航行,在棉蘭老島北面的小島停泊下來。當地土著人的一隻小船向「特立尼達號」船駛來,麥哲倫的一個奴僕恩里克用馬來語向小船的槳手們喊話,他們立刻聽懂了恩里克的意思。恩里克生在蘇門答臘島,是12年前麥哲倫從馬六甲帶到歐洲去的。兩個小時後,駛來了兩隻大船,船上坐滿了人,當地的頭人也來了。恩里克與他們自由地交談。這時,麥哲倫才恍然大悟,現在又來到了說馬來語的人們中間,離「香料群島」已經不遠了,他們快要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了。

島上的頭人來到麥哲倫的指揮船上,把船隊帶到菲律賓中部的宿霧港。麥哲倫表示願意與宿霧島的首領和好,如果他們承認自己是西班牙國王的屬臣,還準備向他們提供軍事援助。為了使首領信服西班牙人,麥哲倫在附近進行了一次軍事演習。宿霧島的首領接受了這個建議,一星期後,他攜帶全家大小和數百名臣民作了洗禮,在短時期內,這個島和附近島上的一些居民也都接受了洗禮。

麥哲倫成了這些新基督徒的靠山。為了推行殖民主義的統治,他插手附近小島首領之間的內訌。1521年4月27日夜間,他帶領60多人乘三隻小船前往麥克坦島,由於水中多礁石,船隻不能靠岸,麥哲倫和船員50多人便涉水登陸。不料,反抗的島民們早已嚴陣以待,麥哲倫命令火炮手和弓箭手向他們開火,可是攻不進去。接着,島民向他們猛撲過來,船員們抵擋不住,邊打邊退,島民們緊緊追趕。麥哲倫急於解圍,下令燒毀這個村莊,以擾亂人心。島民們見到自己的房子被燒,更加憤怒地追擊他們,射來了密集的箭矢,擲來了無數的標槍和石塊。當他們得知麥哲倫是船隊司令時,攻擊更加猛烈,許多人奮不顧身,紛紛向他投來了標槍,或用大斧砍來,麥哲倫就在這場戰鬥中被砍死。

在麥哲倫死後,其中一艘探險船在十六個月後,終能航行回西班牙,成功環球航行

接續遺志

[編輯]

麥哲倫死後,他的內弟杜哈爾迪·巴爾鮑薩和胡安·賽拉諾被推選為指揮者。當他們參加宿霧港首領為他們舉行的告別宴會時,埃斯皮諾薩和葡萄牙人若奧·勞皮斯·卡爾瓦柳發動叛亂奪取船隊,並攻擊宿霧港,使得還留在島上的探險隊20多名成員被殺害。5月1日,船隊離開宿霧港時已經只有110多人,此時卡爾瓦柳為艦隊指揮,埃斯皮諾薩為維多利亞號船長。因為艦隊傷病號太多,人員不足,破舊的康塞普西翁號被遺棄並燒毀,艦隊僅有的兩艘船繼續尋找香料群島。艦隊在印尼大巽他群島一帶盲目的尋找了幾個月都沒有找到香料群島,卡爾瓦柳因此被解職,埃斯皮諾薩繼任指揮,原康塞普西翁號的助理舵手埃爾卡諾成為維多利亞號的新船長。埃爾卡諾曾參加過在聖胡安港的叛亂,但得到了麥哲倫的寬恕。船隊在10月底找到一個當地人領航,終於在11月6日到達香料群島。1521年11月8日,他們在馬魯古群島蒂多雷島一個香料市場拋錨停泊。在那裡他們以廉價的物品換取了大批香料,如丁香豆蔻肉桂等堆滿了船倉。在他們準備返航西班牙時,發現特立尼達號需要大修。埃斯皮諾薩帶領50多人留下,計劃等船修好後重返太平洋,從東路回西班牙。11月21日,埃爾卡諾帶領60人左右經印度洋大西洋從西路返回西班牙。[7][8]

為了避開葡萄牙船隊,他們決定橫渡印度洋。在這段航程中,船員因壞血病減少到只剩35人。1522年5月20日,維多利亞號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6月8日,他們再次跨越赤道。7月9日,因為船隻損壞和需要補給,不得不停靠到非洲西海岸外面的葡萄牙領地佛得角群島。他們把一包丁香帶上岸去換取食物,被葡萄牙人發現,又被捉去13人,只留下22人。7月18日,埃爾卡諾帶領剩下的人匆匆逃走。[9][10]在佛得角群島被捕的13人,後來經由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的交涉得到釋放。

1522年4月6日,特立尼達號完成修理後在埃斯皮諾薩率領下離開香料群島。為了能利用北半球的西風,他們先向北行駛,於6月11日到達北緯43度左右。向東他們最遠可能到達東經150到160度,離間的千島群島已經不遠了。7月中旬,他們遇到連續的暴風雨,再加上壞血病和食物變質,不得不返回,最後在10月20日又回到香料群島。此時他們已經僅剩19人了。不巧的是,當年5月,一隻葡萄牙艦隊來到了香料群島並在德那第島建立了據點。特立尼達號回來後即被葡萄牙人得知並被俘虜。大多數特立尼達號的船員在關押下死去,4年後,埃斯皮諾薩等僅有的4人才被釋放返回西班牙。[11][12]

1522年9月6日,維多利亞號返抵西班牙,終於完成了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當維多利亞號船返回桑盧卡爾-德巴拉梅達時,船上只剩下18人了。他們已經極度疲勞衰弱,原來認識他們的人也分辨不出來了。但他們運回來數量十分可觀的香料,一把新鮮的丁香可以換取一把金幣,把香料換取金錢,不僅能彌補探險隊的全部耗費,而且還掙得一大筆利潤。

1522年9月6日,探險隊在經過近三年的航行後,獨自帶着維多利亞回到了桑盧卡爾-德巴拉梅達。總共有216人在航行中喪生,只有包括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在內的18人倖存下來。特立尼達號最初的55名船員中又有4人於1525年返回西班牙,該船從菲律賓採取不同的返迴路線,被葡萄牙人俘虜。埃爾卡諾急於到達塞維利亞,幾乎沒有在桑盧卡爾-德巴拉梅達停留。就在抵達的當天,由於船體狀況不佳,他將一艘船納入自己的服務範圍,將維多利亞號沿瓜達爾基維爾河拖到塞維利亞。塞維利亞的印第安人之家的官員們準備了一艘有12個槳的船,裝滿了新鮮的食物,城市當局和印第安人之家的成員們在碼頭上等待,還有一大群人看着這艘搖搖欲墜的船到來。

感謝上帝,1522年9月6日星期六,我們進入了桑盧卡爾海灣⋯⋯從我們離開桑盧卡爾灣到回到這裡,據我們統計,我們走了一萬四千四百六十里,環繞了整個世界⋯⋯9月8日星期一,我們在塞維利亞的碼頭附近拋錨,並卸下了我們所有的大炮。環繞地球的第一次航行,安東尼奧·皮加費塔遠征隊於1519年9月20日從桑盧卡爾-德巴拉梅達出發,最初由五艘船組成:Trinidad(特立尼達,麥哲倫指揮的船)、Victoria(維多利亞)、San Antonio(聖安東尼奧)、Concepción(康塞普西翁)和Santiago(聖地亞哥)。

這是環遊世界後返回聖盧卡的倖存者名單。

姓名 職務

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蓋塔利亞船長。 弗朗西斯科·阿爾波,來自阿克西奧(希臘)的22名船員。 米格爾·德·羅達斯,來自羅德島(希臘)的船員。 胡安·德·阿庫里奧,來自貝爾梅奧。 維琴察(意大利)的安東尼奧·隆巴多·皮加費塔。

傑出人物

意大利薩沃納的馬丁·德·尤迪西布斯,水手。 埃爾南多·德·布斯塔曼特,來自梅里達的海員和理髮師。 希臘人尼古拉,納夫普利奧(希臘)的海員。 米格爾·桑切斯·德·羅達斯,羅得島(希臘)的海員。 安東尼奧·埃爾南德斯·科爾梅內羅,來自阿亞蒙特(Ayamonte)的海員。 弗朗西斯科·羅德里格斯,來自塞維利亞的水手。 胡安·羅德里格斯,來自韋爾瓦的海員。 迭戈·卡梅納·加列戈,來自巴約納水手隊。 漢斯,來自亞琛(德國)的炮手。 胡安·德·阿拉提亞,來自畢爾巴鄂船艙的男孩。 瓦斯科·戈麥斯·加列戈,來自葡萄牙的男孩。 胡安·德·桑坦德,23歲,來自奎托-卡賓的男孩。 胡安·德·祖比萊塔,來自巴拉卡多的船員。

印第安人:胡安·塞爾梅諾、弗朗西斯科(奴隸)、曼努埃爾,對錢幣的價值和胡椒的價格感興趣,所以這三人被禁止離開西班牙。

聖地亞哥島(佛得角)1522年7月9日,12人被保留。

14日,埃爾卡諾號起航。

被拘留者名單。

馬丁·門德斯,艦隊的秘書。 佩德羅·德·托洛薩,店主。 理查德·德·倫巴第,木匠。 羅蘭·德·阿爾蓋特,炮手。 西蒙·德·布爾戈斯,警員。 胡安·佩德羅·馬丁,編外人員。 水手:費利佩·羅達斯、戈麥斯·埃爾南德斯、博卡喬·阿隆索和佩德羅·德·欽杜薩。 船艙男孩,帕斯基托。 幾周後,他們經里斯本回到了塞維利亞。

在此之前,還有一個由5名船員組成的小組,來自維多利亞號。他們於1525-1526年返回。

萊昂·潘卡爾多,船員。 貢薩洛·戈麥斯·德·埃斯皮諾薩,警員。 漢斯·貝爾根,炮手。 胡安·羅德里格斯「聾子」,水手。 吉內斯·德·馬夫拉,水手。 伯根在他們都到達里斯本的米諾伊羅監獄後不久就死了。

麥哲倫年譜

[編輯]
  • 1480年,麥哲倫在葡萄牙出生
  • 1505年至1512年,在東印度服兵役
  • 1513年,在非洲服兵役
  • 1515年,西航計劃被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拒絕,被葡萄牙軍隊解僱
  • 1517年10月20日,放棄葡萄牙國籍,抵達西班牙塞維利亞
  • 1518年3月22日,與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簽訂協議
  • 1519年8月10日,船隊離開塞維利亞,開赴聖盧卡爾
  • 1519年12月13日,抵達巴西里約熱內盧
  • 1520年1月10日,抵達拉普拉塔河,初以為發現海峽
  • 1520年3月31日,抵達聖胡利安港
  • 1520年4月7日,聖胡利安灣叛變,麥哲倫平亂
  • 1520年5月22日,「聖地亞哥」號沉沒,船員獲救
  • 1520年10月21日,抵達海峽入口(發現麥哲倫海峽
  • 1520年11月,「聖安東尼奧」號逃跑回西班牙
  • 1520年11月28日,進入太平洋
  • 1521年1月24日,經過聖保羅島
  • 1521年2月4日,經過提布龍島
  • 1521年3月6日,抵達強盜島,屠殺村民
  • 1521年3月16日,無意中「發現」菲律賓群島,在蘇祿群島登陸
  • 1521年3月28日,抵達馬薩瓦群島。馬來奴隸恩里克聽見家鄉話,終於證實地球是一個圓球體
  • 1521年4月7日,抵達宿霧島。翌日,麥哲倫在島上一間小堂豎立起麥哲倫十字架
  • 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介入部落間的戰鬥,在麥丹島喪生
  • 1522年9月6日,「維多利亞」號獨自返回西班牙塞維利亞

後事及遺產

[編輯]
位於智利蓬塔阿雷納斯的麥哲倫塑像。塑像看往麥哲倫海峽的方向

安東尼奧·皮加費塔的《首次環球航海日誌》是了解麥哲倫和埃爾卡諾的航行的主要來源。另外一份直接的航行報告是來自於弗朗西斯科·阿爾波——最後的「維多利亞」號的領航員。他保留了一份正式的航海日誌英語logbook,詳細記錄了所經島嶼的經緯度。[13]但是當時的歐洲人並不是從皮加費塔的日記裡知道這次環球航行的。他們是通過馬克西米蘭·特蘭西瓦拉斯英語Maximilianus Transylvanus的書《馬魯古群島》(De Moluccis Insulis)了解這一偉大航行的。馬克西米蘭是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的秘書,以及馬蒂爾英語Peter Martyr Vermigli的學生,他的妻子還是麥哲倫的一位資助者克里斯托弗·德·哈羅英語Christopher de Haro的侄女。他對環球航行的一些倖存者做了採訪,並將結果寫信告訴了紅衣主教馬特豪斯·朗格英語Matthäus Lang von Wellenburg。後來他的信被取名為《馬魯古群島》在1523年正式出版。[13]明代萬曆年間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稱麥哲倫爲「墨瓦蠟泥」,把「南亞墨利加」南端的海峽稱爲「墨瓦蠟泥峽」,把「智里」西南側海域標註爲「墨瓦蠟泥海」,並把連成一體的南極洲澳大利亞命名爲「墨瓦蠟泥加」(拉丁語Magallanica / Magellanica,即「麥哲倫洲」)。[14]

紀念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顧漢松. “麦哲伦环球航行”. 《世界五千年(三)》. 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2: 17–23. 
  2. ^ Nancy Smiler Levinson, Magellan and the First Voyage Around the World,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39, 2001-09-17 [2010-07-31], ISBN 978-0-395-9877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2), Personnel records are imprecise. The most accepted total number is 270. 
  3. ^ 〔奧〕茨威格(1998),《麥哲倫》,第六章——啟航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Laurence Bergreen. Over the Edge of the World. Harper Pereenial, 2004. : 134–150. ISBN 0-06-621173-5. 
  5. ^ Drake 1628.
  6. ^ Cliffe 1885.
  7. ^ 〔蘇〕約·彼·馬吉多維奇(1988),《世界探險史》,p271-272
  8. ^ 張箭(2002),《地理大發現研究》,p255-256
  9. ^ 〔蘇〕約·彼·馬吉多維奇(1988),《世界探險史》,p273
  10. ^ 張箭(2002),《地理大發現研究》,p257
  11. ^ 張箭(2002),《地理大發現研究》,p258-259
  12. ^ 〔蘇〕約·彼·馬吉多維奇(1988),《世界探險史》,p273-274
  13. ^ 13.0 13.1 龔纓晏. 麦哲伦环球航行基本史料探析 (PDF). 《史學理論研究》. 2011, (03): 78–84 [2017-09-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20). 
  14. ^ Making the New World Their Own, by Qiong ZHA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 305.「墨瓦蠟尼系拂郎幾國人姓名 前六十年始過此峽並致此地 故歐邏巴士以其姓名名峽名海名地」。 ISBN 9789004284371

書籍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第一手資料

[編輯]

第二手資料

[編輯]

在線資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