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方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方還(1867年—1932年),原名張方中,字惟一,晚號螾庵江蘇省新陽縣蓬閬(今屬崑山市)人,清朝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書法家、詩人、教育家。[1]

生平

[編輯]

方還的父親方賡早亡,方還從小失去父愛,在嘉定錢門塘張家成長(一說入贅)並襲張姓。光緒十一年(1885年)考取新陽縣學生員(俗稱秀才),逾年補廩膳生,後為例貢。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請准認祖歸宗,由張姓恢復為方姓,起名為「方還」。[1]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方還參與創辦樾閣學堂半繭園,同年發起創立亭林學會於亭林祠。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昆新教育會昆新商會成立,方還任兩會會長。光緒末年至宣統年間,方還當選江蘇諮議局議員、資政院民選議員。[1]

辛亥革命爆發後,方還和中國同盟會會員共同成功光復崑山,方還被推為崑山民政分府民政長。中華民國成立後,歷任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校長、上海招商局公學校長、南通女子師範學校校長等職。韓國鈞任江蘇省長、王伯群任國民政府交通部長時,方還分別出任他們的秘書。[1]

1932年4月,方還在南京病逝。[1]

逸事

[編輯]

方還在崑山亭林公園建園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光緒二十九年閏五月(1903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簽約,同意向英國銀行借款修築滬寧鐵路。翌年三月,路線開始勘測,勘測至崑山縣城時,英國總工程師格林遜故意將崑山站的站址定在馬鞍山東南麓,企圖霸占馬鞍山及周邊地區興建自己的私人別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初,上海道已經批示移交崑山縣核辦,崑山縣知縣寶頤將此情況秘密告知方還,方還乃召集人員在亭林學會開會,決定電請兩江總督出面制止,並申請將此處山地下撥,集資創辦樹藝公司,以迫使英國人修改鐵路線及崑山站站址。最終他們成功使崑山站建在了崑山城南朝陽門外嚴家角,也就是今天崑山站的站址。樹藝公司在馬鞍山南麓種植了許多樹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闢為馬鞍山公園,1936年改名亭林公園[1]

1929年,姚鵷雛以「龍公」之名在上海《時報》連載《龍套人語》(1983年出版時更名《江左十年目睹記》),其中記載了方還的軼聞。[1]

著作

[編輯]

方還在詩詞、文章、書法上頗有造詣。當時有「南北兩方」之稱,「南方」指方惟一,「北方」指方地山張謇曾經多次說,「吾文不如方還。」[1]

  • 《靈洲詩草》[2]
  • 《靈洲集》[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崑山縣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2. ^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四
  3. ^ 張為之、沈起煒、劉德重主編,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