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世界遺產列表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年制訂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世界遺產指對全人類有重要文化或自然價值的遺產項目[1]。常見文化遺產包括古蹟(如建築、雕塑、題字)、建築群、遺址(如考古遺址);自然遺產通常是具備特殊物質和生物價值的自然地貌、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如瀕危動植物棲息地),或在科學、保育、自然美角度極具價值[2][3]。日本1992年6月30日批准公約,該國自然和文化遺蹟因此有資格列入《世界遺產名錄》[4]。1993年12月,日本在哥倫比亞卡塔赫納舉行的第1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入選首批共4項遺產,分別為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古跡、姬路城、屋久島、白神山地[5]。日本1993至1999、2003至2007、2011至2015、2021至2025年擔任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4]。1998年,日本京都市舉行第2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6]。
日本截至2024年共有26項世界遺產,包括21項文化遺產與5項自然遺產,其中佐渡金山2024年最新入選。1項世界遺產屬跨國項目,為勒·柯布西耶的建築作品,對現代運動的傑出貢獻,與阿根廷、比利時、法國、德國、印度、瑞士共有。此外,日本還有4項遺產入選預備名單[4]。
分布圖
[編輯]世界遺產
[編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十項標準收錄世界遺產,入選項目必須符合至少一項標準,其中第一(i)至六(vi)項為文化遺產,第七(vii)至十(x)項為自然遺產,同時符合文化和自然遺產標準的叫複合遺產,順序按入選年份排列,文代表文化遺產,自代表自然遺產[7]。
名稱 | 圖片 | 地點 | 編碼與入選標準 | 入選年份 | 簡介 |
---|---|---|---|---|---|
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古跡 | 奈良縣 | 660 文 (i)(ii)(iv)(vi) |
1993 | 法隆寺地區約有48座佛教建築,其中建於7世紀末至8世紀初者為現存最古木構建築,展現中國佛教建築融入日本文化的藝術史,以及中國佛教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的宗教史[8]。 | |
姬路城 | 兵庫縣 | 661 文 (i)(iv) |
1993 | 姬路城是17世紀早期日本城堡保存最完好之例,由83棟建築組成,展現幕府時代防禦系統及裝置,兼具防禦功能與美學價值,其白色外牆、建築布局與屋頂多層設計皆具氣勢[9]。 | |
屋久島 | 鹿兒島縣 | 662 自 (vii)(ix) |
1993 | 屋久島地處古北界與東洋界交界,植物資源豐富,有古早的日本柳杉等約1,900個種及亞種,還有該地區僅有的暖溫帶古森林遺蹟[10]。 | |
白神山地 | 青森縣 秋田縣 |
663 自 (ix) |
1993 | 白神山地地處本州北部群山,人跡罕至,保有僅存的原生態涼溫帶西博爾德山毛櫸森林遺蹟,這種樹木曾幾乎遍及日本北部丘陵山坡,還有黑熊、鬣羚與87種鳥類[11]。 | |
古京都遺址(京都、宇治和大津市)[註 1] | 京都府 滋賀縣 |
688 文 (ii)(iv) |
1994 | 古京都仿效古中國都城樣式,自794年建立至19世紀中葉一直是日本國都,為日本千逾年來文化中心,見證日本木構建築,特別是宗教建築發展,以及現今對世界園林設計影響甚大的日本庭園藝術之變遷[12]。 | |
白川鄉和五箇山歷史村落[註 2] | 岐阜縣 富山縣 |
734 文 (iv)(v) |
1995 | 白川鄉與五箇山村落地處山區,長期與世隔絕,居民以種桑養蠶為生,建有日本別處所沒有的合掌造屋舍,其略大於一般屋舍,為兩層結構,屋頂陡峭並覆以茅草。荻町、相倉、菅沼等村落歷經嚴重經濟動盪,仍體現當地人同自然與社會環境適應的傳統生活方式[13]。 | |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原爆遺址) | 廣島縣 | 775 文 (vi) |
1996 |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是1945年8月6日廣島市原子彈爆炸區域僅存建築,在廣島市民等眾人努力下得以完好保存原爆後樣貌,象徵人類史上所創造最具毀滅性力量,且體現全世界追求和平,最終全面廢除核武器的願望[14]。 | |
嚴島神社[註 3] | 廣島縣 | 776 文 (i)(ii)(iv)(vi) |
1996 | 嚴島位於瀨戶內海,自古以來一直是神道聖地,其首座神社可追溯至6世紀。現存神社建於12世紀,建築協調有致,顯示高超藝術水平與技術能力,以山海色彩形態強烈反差表達日本人自然美與人工美融合理念[15]。 | |
古奈良的歷史遺跡 | 奈良縣 | 870 文 (i)(ii)(iv)(vi) |
1998 | 710至784年是奈良作為日本國都的時代,史稱奈良時代,日本國家政府結構於此時確立,奈良也在此時達到鼎盛期,成為日本文化源頭。古奈良佛寺、神社及發掘出的皇宮遺蹟等歷史遺蹟再現8世紀日本國都,深刻揭示當時政治文化動盪變遷[16]。 | |
日光神社和廟宇[註 3] | 栃木縣 | 913 文 (i)(iv)(vi) |
1999 | 幾個世紀以來,日光的神社與寺院及其周圍自然環境一直為人視作聖地,以其建築與裝飾聞名,且與德川幕府時代歷史關係密切[17]。 | |
琉球王國時期的遺蹟 | 沖繩縣 | 972 文 (ii)(iii)(vi) |
2000 | 該遺址群及建築群展現琉球國12至17世紀500多年歷史,城堡遺址體現了當時社會結構,而島上宗教聖地則體現古代宗教形式到現代少有的延續。這500多年中,琉球國與外界展開廣泛經濟文化交流,從而形成這一獨特文化遺存[18]。 | |
紀伊山地的聖地與參拜道 | 三重縣 奈良縣 和歌山縣 |
1142 文 (ii)(iii)(iv)(vi) |
2004 | 大峰山、熊野三山、高野山3處聖地坐落於紀伊山地叢林,俯瞰太平洋,以多條參道連接古都奈良與京都,反映神佛習合。遺址面積506.4公頃,與周圍森林景觀同為1,200多年來完好留存聖山傳統寫照。此區域及其豐富的溪流、河流與瀑布仍為日本現存文化一部分。3處遺址內都有神社,甚至有建於9世紀者[19]。 | |
知床半島 | 北海道 | 1193 自 (ix)(x) |
2005 | 知床半島位於日本最北島嶼北海道東北部,遺址包括半島中部至其頂端知床岬陸地部分及周圍海域。其為北半球低緯度地區受季節性海冰形成極大影響的海洋與陸地生態系統,以及生態系統生產力相互作用之突出典範。知床半島對許多海陸物種有特別的重要意義,這些物種有毛腿漁鴞、知床菫等瀕危種與特有種,對受威脅的海鳥、候鳥、大量鮭類,以及北海獅、某些鯨類等海洋哺乳動物更有全球的重要意義[20]。 | |
石見銀山遺跡及其文化景觀 | 島根縣 | 1246 文 (ii)(iii)(v) |
2007 | 石見銀山位於本州西南部,是一組山脈,海拔600米,為深谷截斷,以大型礦藏、熔岩等地貌為主,是16至20世紀採鍊銀的礦山遺址。這一帶還有將礦石運至海岸的路線,以及通往朝鮮半島與中國的港口城鎮。這些銀大大促進16至17世紀日本與東南亞經濟整體發展,以及日本金銀大規模生產。礦山現為密林所覆。遺址還建有堡壘、神社、部分山道運輸線以及鞆浦、沖泊、溫泉津等3個運礦港口城鎮[21]。 | |
平泉—象徵著佛教淨土的廟宇、園林與考古遺址 | 岩手縣 | 1277 文 (ii)(vi) |
2011 | 該遺產由聖山金雞山等5處遺址組成。11、12世紀時,平泉是日本北部與京都相抗衡的行政中心,至今尚有府衙遺蹟留存。遺產中的遺址依8世紀流傳至日本的淨土宗宇宙觀建成,象徵往生淨土與此生靜心之境。淨土宗同日本固有自然崇拜與神道結合,發展出日本獨特規劃與園林設計理念[22]。 | |
小笠原群島 | 東京都 | 1362 自 (ix) |
2011 | 遺產由3組共30多座島嶼組成,面積達7,393公頃。島嶼自然景觀豐富多樣,是極危種小笠原大蝙蝠與195種瀕危鳥類等大量動物棲息地。在這些島嶼已發現並記錄441種當地特有植物類群,周邊水域有種類繁多的魚類、鯨目動物與珊瑚。小笠原群島生態系統體現一系列生物進化過程,主要表現不僅在於有東南亞與西北亞植物物種,還在於有大量特有種[23]。 | |
富士山—信仰的對象與藝術的源泉 | 靜岡縣 山梨縣 |
1418 文 (iii)(vi) |
2013 | 富士山是常為白雪所覆的平流層火山,高聳於村莊與樹木環繞的海、湖之上,一直是信仰對象與藝術源泉。該遺產由25處遺址組成,反映富士山信仰與藝術景觀菁華。12世紀,富士山成為有神道要素的佛教苦行場所。富士山標高3,776米,其上部1,500米處,朝聖路線與火山口神社在山腳周圍遺址旁有記載,包括淺間神社[註 4]、御師住宅,以及奉為神聖的熔岩樹模、湖泊、泉水、瀑布等自然火山地貌。富士山在日本藝術表現可追溯至11世紀,而19世紀浮世繪則使富士山成為國際公認日本象徵,並對西方藝術發展產生深遠影響[25]。 | |
富岡製絲廠和絲綢產業遺產群 | 群馬縣 | 1449 文 (ii)(iv) |
2014 | 該遺產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東京西北部群馬縣建立的養蠶與製絲廠綜合體,由富岡製絲廠、田島彌平舊宅、高山社跡、荒船風穴等4個生絲生產不同階段場所組成,展現日本希望迅速獲得最佳大規模生產技術的願望,並成為19世紀最後25年蠶桑業與日本絲綢業復興決定因素。富岡製絲廠及其相關場所成為生絲生產創新中心,標誌日本進入現代工業化時代,成為世界主要生絲出口國,尤其是向歐美[26]。 | |
明治工業革命遺蹟:鋼鐵、造船和煤礦 | 山口縣 鹿兒島縣 靜岡縣 岩手縣 佐賀縣 長崎縣 福岡縣 熊本縣 |
1484 文 (ii)(iv) |
2015 | 該遺產分23部分,主要位於日本西南部,見證日本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早期以鋼鐵、造船、煤礦為代表工業高速發展進程,並展示19世紀中期封建日本將歐美技術融入本國需要與社會傳統過程,被認為是非西方國家首次成功引進西方工業化範例[27]。 | |
勒·柯布西耶的建築作品,對現代運動的傑出貢獻* | 東京都 | 1321 文 (i)(ii)(vi) |
2016 | 這一跨國遺產甄選自勒·柯布西耶作品,由7國共17處遺址組成,見證與過去決裂新建築語言的誕生。這些遺址在勒·柯布西耶所言「耐心研究」過程中,歷經半個世紀而建成。日本擁有其中1處遺址,為東京都的國立西洋美術館,與其他遺址反映現代運動在20世紀為應對發明新建築技術挑戰,滿足社會需求而試圖應用的解決方案,證明全球範圍建築實踐國際化[28]。 | |
「神宿之島」宗像·沖之島及相關遺產群 | 福岡縣 | 1535 文 (ii)(iii) |
2017 | 沖之島位於九州西海岸外60公里處,是島嶼崇拜傳統特殊範例。島上存留考古遺址幾乎完好無損,依時序記錄4至9世紀儀禮變遷。這些儀禮祭祀用品分布於島上各處,其中許多物件做工精緻,來自日本以外,是日本列島同朝鮮半島及亞洲大陸活躍交流證據。在宗像大社,沖之島至今仍有神聖地位[29]。 | |
長崎地區隱藏的基督教遺址 | 長崎縣 熊本縣 |
1495 文 (iii) |
2018 | 該遺產位於九州西北部,包含建於16至19世紀的10個村莊、原城與大教堂,共同反映基督教傳入初期傳教士與定居者在日本的活動、其後對基督教的禁止與迫害,以及1873年禁令取消後基督教社群的復興。這些遺址證明17至19世紀基督教被禁時期,長崎地區隱藏基督徒秘密傳教所培育文化傳統[30]。 | |
百舌鳥和古市古墳群:古日本墓葬群 | 大阪府 | 1593 文 (iii)(iv) |
2019 | 該墓葬群位於大阪平原高地,包括49處古墳。古墳大小不一,有鎖孔形、扇貝形、正方形、圓形等多種外形。墓主均為貴族,墓內有武器、盔甲、飾物等各種隨葬品。古墳頂部與四周飾以黏土埴輪,有圓筒形,也有房屋、工具、武器或人形等形象。這49處古墳是全日本16萬處古墳代表,展示3—6世紀古墳時代文化,包括當時社會階層差異與高度複雜的喪葬制度[31]。 | |
日本北部的繩紋史前遺址群 | 北海道 青森縣 岩手縣 秋田縣 |
1632 文 (iii)(v) |
2021 | 繩紋史前遺址群由北海道南部與東北地方北部17個考古遺址組成,覆蓋山區丘陵到平原低地、內陸海灣到湖泊河流的多樣化地理環境,見證進入農耕社會前就已定居的繩紋文化及其精神信仰體系與儀禮在過去萬餘年的發展。該遺址群還展現前13000年左右發展起來以狩獵—捕魚—採集為基礎的定居社會,其產生、發展、成熟與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此處有漆壺、帶足印泥板、土偶等繩紋精神信仰承載實物,以及包括土壘與直徑50米以上大石圈在內的儀禮場所。這一系列遺蹟展示罕見的農耕前定居社會從出現到成熟之極早期發展[32]。 | |
奄美大島、德之島、沖繩島北部及西表島 | 鹿兒島縣 沖繩縣 |
1574 自 (x) |
2021 | 該遺產位於日本西南部島鏈4個島嶼,有42,698公頃亞熱帶雨林,在東海(東シナ海)與菲律賓海邊界形成弧形。最高峰是奄美大島海拔694米的湯灣岳。遺產點完全無人居住,有極高生物多樣性價值,以及極高比例全球瀕危特有種。此處有特有植物、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內陸水域魚類與甲殼類,如代表古老譜系且在世界別處沒有近親物種的瀕危種琉球兔與琉球鼠。遺產點的5種哺乳動物、3種鳥類與3種兩棲動物已獲確定為「具有獨特進化意義的全球瀕危動物」。此外,每個島嶼還有多種尚未在別處發現的特有種[33]。 | |
佐渡金山 | 道遊之割戶(道遊の割戸)
|
新潟縣 | 1698 文 (iv) |
2024 | 佐渡金山是新潟縣海岸以西約35公里處佐渡島的一系列礦產,分為數部分以展現不同的非機械化採礦方法。佐渡島為火山島,有兩條平行山脈自西南向東北延伸,中間以沖積平原國中平原相隔。金銀礦的形成是由於熱液上升至地表岩石形成礦脈,隨構造運動沉入海底後再次上升。小佐渡山地西北側有西三川砂金山礦床,大佐渡山地南端有因火山岩風化而暴露的相川金銀山與鶴子銀山地下礦脈。大多數反映採礦活動及社會、勞工組織的有形遺產得以存留,成為地面上下的考古要素及景觀特徵[34]。 |
預備名單
[編輯]除已入選的世界遺產外,接受《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成員國還可以把遺產項目列入預備名單,任何遺產在提名《世界遺產名錄》前都必須入選預備名單[35]。截至2024年,日本的預備名單共有4項遺產[4]。
名稱 | 圖片 | 地點 | 編碼與入選標準 | 入選年份 | 簡介 |
---|---|---|---|---|---|
武家的古都·鎌倉 | 神奈川縣 | 370 文 (i)(ii)(iii)(iv)(vi) |
1992 | 鎌倉由武家建設為政治權力所在,北、東、西三面的山與南面的海是良好屏障。武家政權在此控制全日本150多年,使鎌倉成為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武家政權自1192年持續至1868年,其間將鎌倉與江戶建為行政場所。江戶後為現代化都市東京,因此在鎌倉一帶才見得到能聯想起武士文化的遺址。鎌倉現有位於都市計畫中心的鶴岡八幡宮,以及神社前向海延伸的若宮大路。周圍山坡上有建長寺、圓覺寺、高德院等佛寺及永福寺跡等佛寺遺址,以及當權武士房屋遺址,山丘上還有通往外界的陡峭小路鎌倉七口,沿岸有港口和賀江島[36]。 | |
彥根城 | 滋賀縣 | 374 文 (i)(ii)(iii)(iv) |
1992 | 日本城堡建築始於16世紀中葉。彥根城建於17世紀早期城堡建築黃金時代,包括防禦與領主住所建築的整個形式得到很好保存。彥根城內部街區中心有面向琵琶湖的山丘,周圍有護城河,外部街區圍繞內部街區。防禦與領主住所建築建於內部街區,充分利用山丘地形。外部街區有上層武士住所,亦有護城河圍繞。護城河對面是由平民居住區與商業區組成的城下町,也有護城河圍繞。塔樓、大門等城堡建築與樂樂園、玄宮園仍留存於內外街區,兩條護城河、石垣與城堡外牆也得到很好保護。最外城下町已為現代化街區,但街道布局仍是城下町框架。現有內外街區及其外部分地區保護措施。根據舊地圖、圖片與發掘研究結果,部分定居點已復原並用作博物館[37]。 | |
飛鳥-藤原:日本古代考古遺址及相關建築 | 奈良縣 | 5097 文 (ii)(iii)(iv)(v)(vi) |
2007 | 該遺址由飛鳥一帶古代考古遺址組成,自592年推古天皇即位至710年遷都奈良一直是國都所在,此外還有與這些遺址密切相關的景區及其周邊文化景觀。該遺址特徵主要為有宮室及其相關設施遺址,是日本首個真正意義的首都所在地,有皇室成員、貴族等要人修建的寺廟與墓穴遺址。這些遺址一直留在地下,狀況良好,迄今發掘與調查的結構物與器件體現日本古代國家形成期間政治、社會、文化、宗教,以及飛鳥時代設計理念、場地規劃、建築技術,發現於特定遺蹟的壁畫等文物都顯示出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強烈影響,證明日本同東亞他國文化技術接觸重要意義。與這些考古遺址密切相關的大和三山常為日本首部和歌集《萬葉集》的和歌引用,同日本古代文學代表作及其對後世藝術活動影響密切相關[38]。 | |
平泉—象徵著佛教淨土的廟宇、園林與考古遺址(擴展) | 岩手縣 | 5760 文 (ii)(iii)(vi) |
2012 | 平泉在12世紀為行政中心,位於當時在日本中央政府領土與北部更遠地區邊界處的本州北部,與這些地區活躍貿易是其經濟基礎。出自武家的奧州藤原氏四代下來累積大量財富,但不完全倚賴其軍事力量。奧州藤原氏建造平泉是為創造佛教淨土。平泉是以宗教為核心統治模式的中心,可分約190公頃的中心區域與約370公頃的周邊區域,各區域由多部分組成。中心區域有已入選世界遺產的淨土宗佛寺、庭園與考古遺址,還有住所與工作場所建築群考古遺址。周邊區域除淨土宗佛寺外還有莊園、作坊及其他考古遺址。中心與周邊區域重要地點宗教建築遺蹟展現旨在代表整個淨土的獨特布局及建築。這些部分迄今得到很好維護,因此平泉是體現淨土宗理念的行政中心之特殊範例[39]。 |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8).
- ^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PDF).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2021-04-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04).
- ^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1).
- ^ 4.0 4.1 4.2 4.3 Japa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 ^ 17th 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9).
- ^ 22th 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9).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7).
- ^ Buddhist Monuments in the Horyu-ji Are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2).
- ^ Himeji-jo.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0).
- ^ Yakushim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8).
- ^ Shirakami-Sanchi.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 ^ 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Kyoto (Kyoto, Uji and Otsu Citie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 ^ 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4).
- ^ Hiroshima Peace Memorial (Genbaku Dom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 ^ Itsukushima Shinto Shrin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 ^ 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Nar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 ^ Shrines and Temples of Nikko.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 ^ Gusuku Sites and Related Properties of the Kingdom of Ryukyu.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3).
- ^ Sacred Sites and Pilgrimage Routes in the Kii Mountain Rang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 ^ Shiretoko.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8).
- ^ Iwami Ginzan Silver Mine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 ^ Hiraizumi – Temples, Gardens and Archaeological Sites Representing the Buddhist Pure Land.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 ^ Ogasawara Island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 ^ 富士山―信仰の対象と芸術の源泉― - 國指定文化財等數據庫(日語)
- ^ Fujisan, sacred place and source of artistic inspira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 ^ Tomioka Silk Mill and Related Site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8).
- ^ Sites of Japan’s Meiji Industrial Revolution: Iron and Steel, Shipbuilding and Coal Mining.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30).
- ^ The Architectural Work of Le Corbusier,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 Movemen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9).
- ^ Sacred Island of Okinoshima and Associated Sites in the Munakata Reg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 ^ Hidden Christian Sites in the Nagasaki Reg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1).
- ^ Mozu-Furuichi Kofun Group: Mounded Tombs of Ancient Japa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2).
- ^ Jomon Prehistoric Sites in Northern Japa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2).
- ^ Amami-Oshima Island, Tokunoshima Island, Northern part of Okinawa Island, and Iriomote Island.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 ^ Sado Island Gold Mine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 Tentative List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 ^ Temples, Shrines and other structures of Ancient Kamakur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 ^ Hikone-Jo (castl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 ^ Asuka-Fujiwara: Archaeological sites of Japan’s Ancient Capitals and Related Propertie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 ^ Hiraizumi – Temples, Gardens and Archaeological Sites Representing the Buddhist Pure Land (extens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外部連結
[編輯]- 世界遺產 - 文化遺産オンライン
- 国指定文化財等データベー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