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曾震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曾震五(1896年—1958年)字克毅,今湖南省漣源市斗笠山鎮黃港村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及政治人物。[1]

生平

[編輯]

1913年,曾震五入湘鄉中學學習。1915年,加入軍隊參加討袁護國戰爭,轉戰福建廣東等地。1920年,任粵軍營長。1922年,陳炯明發動六一六事變,反對孫中山,曾震五離開陳炯明部隊,到江西廬山,準備剃髮出家。後來應朋友邀請,到湖南陸軍第2師5團任少校團附,參加國民黨北伐。1928年,到第3師師長陶峙岳部任副官處長,後來調到朱紹良的第6路軍總指揮部任科長。[1]

北伐結束後,曾震五辭掉軍職。1930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9月下旬回國,到陶峙岳的第8師任作戰科長。1934年,考入南京陸軍大學。1937年8月畢業,回到第8師任團長。曾多次到八路軍南京辦事處訪問葉劍英。10月,參加淞滬抗戰,指揮部隊保衛上海。日軍占領上海後,曾震五對南京政府及中國國民黨高層非常不滿,又同葉劍英約見數次,要求參加八路軍,葉劍英以有礙聯合抗戰為由進行勸阻,曾震五請葉劍英派中國共產黨幹部到其所在部隊任職。他還在湖南兩次見徐特立[1]

1938年秋,陶峙岳調任第1軍軍長,曾震五任參謀長。李鐵軍等人以曾震五有中國共產黨嫌疑而要處置他,經陶峙岳擔保才倖免。此後,曾震五參加豫南會戰,在洛陽多次晤見八路軍總司令朱德。1940年代初,曾震五在西北擔任第38集團軍少將參謀長。[1]

抗日戰爭勝利後,曾震五任陝西省第二區行政專員,駐陝甘寧邊區南側的耀縣,同中國共產黨及八路軍有較多接觸,關係融洽。1947年,曾震五調到蘭州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為張治中)任中將副參謀長,支持張治中的和平主張,抵制進攻陝甘寧邊區的內戰方針,受到胡宗南馬步芳等排擠。[1]

1948年,經陶峙岳推薦,曾震五調甘肅酒泉任聯勤總部第八補給區中將司令,負責駐紮在西北的國軍裝備給養供應。到酒泉就職後,曾震五即和陶晉初(新疆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彭銘鼎(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參謀長)秘密策划起義,拖延馬步芳將新疆的部隊東調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作戰的計劃,阻止馬步芳部進入河西,保護工廠、玉門油礦、蘭州大學圖書館、中央醫院、西北衛生實驗所等機構。[1]

1949年9月6日,曾震五在甘肅張掖接到陶峙岳來電,稱新疆有部分將領反對新疆和平起義,企圖暴動,請曾震五趕赴新疆控制局面。1949年9月8日,曾震五趕到迪化(今烏魯木齊),用兩晝夜說服馬呈祥葉成羅恕人等將領交出部隊、個人離開新疆出國。9月17日,陶峙岳又派曾震五為代表,到蘭州見彭德懷,商談新疆和平解放事宜。曾震五從迪化趕往蘭州,9月22日在張掖會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1兵團司令王震,匯報河西、新疆起義的準備工作,王震隨即命第2軍停止次日拂曉進攻高台的行動。9月23日,曾震五抵達蘭州,向彭德懷匯報,並將陶峙岳親筆信呈交彭德懷,彭德懷將致陶峙岳的親筆信交給曾震五帶回。1949年9月24日,河西的國軍通電起義。1949年9月25日,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副總司令趙錫光率部通電起義。1949年9月26日,新疆省政府主席鮑爾漢通電起義。起義宣布後,曾震五派所屬汽車部隊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酒泉及玉門油礦。原聯勤總部第八補給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1兵團改編成酒迪運輸司令部,曾震五任司令員,負責運送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1兵團進新疆。[1][2]

河西、新疆起義之後,曾震五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1兵團第二參謀長兼酒迪運輸司令部司令。1949年11月,曾震五、王震等人進駐迪化市,曾震五改任新疆軍區副參謀長。1950年春,曾震五到北京天津東北等地參觀學習,見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聶榮臻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了東北防空及東北、華北造林問題。[1]

1950年4月,曾震五到西安,建議彭德懷、王震派幹部戰士赴東北學習。遵照彭德懷指示,曾震五留在西安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財經委員會委員。1951年,曾震五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擔任西北分團副團長,到朝鮮前線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及朝鮮軍民,歷時多月,在朝鮮會見了彭德懷、金日成。回國後,在北京、天津、西北各地作報告。1952年,任西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副部長。1953年,任西北行政委員會體委主任。各個大區政府撤消後,曾震五任陝西省人民政府委員、國家體委委員、陝西省體委主任。1955年,奉命籌建西安體育學院,兼任該學院的首任院長。[1]

1958年,曾震五病逝。[1]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