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朝聖者三百周年半美元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朝聖者三百周年半美元
美國
面值50美分(0.5美元
重量12.5克
直徑30.61mm
厚度2.15mm (0.08in)
邊緣鋸齒紋花邊
成分
  • 銀占90%
  • 銅占10%
0.36169金衡盎司
鑄造年份1920至1921
鑄造量
1920年:20萬零112枚,其中112枚由鑄幣局為美國化驗委員會保留,後有4.8萬枚熔毀

1921年:10萬零53枚,其中53枚為化驗委員會保留,後有八萬枚熔毀

鑄幣標記所有硬幣均在費城鑄幣局生產,沒有鑄幣標記。
正面
圖案普利茅斯殖民地總督威廉·布拉德福德(1920年出產的硬幣正面未刻年份)
設計師賽勒斯·達林
設計時間1920年
背面
圖案五月花號
設計師賽勒斯·達林
設計時間1920年

朝聖者三百周年半美元(英語:Pilgrim Tercentenary half dollar)又名朝聖者半美元(英語:Pilgrim half dollar),是美國鑄幣局1920至1921年出產的半美元紀念幣,由賽勒斯·達林設計,旨在紀念朝聖者抵達北美三百周年。

看到有關緬因州百年紀念半美元授權法案的報告後,馬薩諸塞州聯邦眾議員約瑟夫·沃爾什覺得也可以為朝聖者登陸新大陸三百周年發行紀念幣,利潤可以用在普利茅斯的慶祝活動上。法案很快在國會通過,並於1920年5月12日經伍德羅·威爾遜總統簽字生效。

美術委員會雕塑家詹姆斯·厄爾·弗雷澤覺得石膏模型不盡如人意,但財政部還是批准設計方案。紀念幣面世後起初銷量喜人,但不久就逐漸下滑,共有十餘萬枚退回費城鑄幣局熔毀。錢幣學家昆汀·戴維·鮑爾斯認為,部分朝聖者半美元在第二年才生產,開創歷史上強迫收藏愛好者購買多枚硬幣才能集齊套裝的先例,發行商的貪婪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錢幣學界的純真年代至此劃上句點。

背景

[編輯]

朝聖者布朗派英格蘭非國教徒,雖然依然信奉基督教,但他們認為包括主教或聖誕節在內的部分內容毫無必要。與清教徒不同,朝聖者在遵循教義方面更加嚴格,同時也不像清教徒那樣尋求英格蘭教會內部改革,而是決定與之分離。[1]1608年,詹姆斯一世國王開始迫害分離主義者,朝聖者因此離開英格蘭前往荷蘭,威廉·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便是其中一員。[2]

17世紀10年代末,荷蘭政府開始同英國結盟,局勢對分離主義者不利[2]。他們在荷蘭舉步維艱,得不到行會接納就只能從事體力勞動,還擔心子孫後代不接受他們的語言和宗教信仰。以托馬斯·韋斯頓Thomas Weston)為首的投資人同意為遠赴北美洲探險投資,分離主義者乘「史佩德威爾號」(Speedwell)離開荷蘭,同規模更大的「五月花號」會合後一起前往北美。事實證明,史佩德威爾號不適合遠洋航行,最終五月花號的乘客大部分是英格蘭或荷蘭的分離主義者,還有部分乘客只能留在停下修補的史佩德威爾號上等待。五月花號於1620年9月6日從西南英格蘭普利茅斯出發,船上有102名乘客和47名船員。[1]

就這樣,他們離開那座秀雅宜人、已經安身近十二年的城市,但是他們知道自己是朝聖者,對這些並不在意,只想睜開眼睛仰望天堂,那是他們最鍾愛的國度,能夠讓他們的靈魂安息。
威廉·布拉德福德描述朝聖者離開萊頓的情景。[1]

1620年11月9日,五月花號抵達鱈魚角附近,最終在今馬薩諸塞州普羅威斯頓境內靠岸。兩天後,船上的成年男子簽署《五月花號公約》,所有人同意服從多數人的意願,這份文件之後成為美國民主的根基。由於口糧不足,他們沒有繼續前往弗吉尼亞殖民地,改在普利茅斯殖民地(今馬薩諸塞州普利茅斯)建立定居點。起初他們計劃在更南面的地區定居,因為擁有的財產在此過冬尚有不足,結果有一半人沒能活到春季來臨。當地美洲原住民不多,但五月花號移民在1621年遇到一群印第安人,其中有薩默西特Samoset)和史廣多兩人會講一點英語。史廣多教導清教徒以當地方法種植玉米,歐洲移民此時對這種原產新大陸的作物還不熟悉。借着印第安人傳授的知識,朝聖者逐漸站住腳跟。朝聖者的人口增長速度在美洲第一代移民中相對緩慢,所以在當地屬少數群體。1691年,普利茅斯殖民地併入馬薩諸塞灣省。普利茅斯殖民地總督約翰·卡佛John Carver)於1621年去世後,威廉·布拉德福德獲選繼任,此後連任14屆,任期達30年,他的夫人早在五月花號停靠普羅威斯頓港Provincetown Harbor)時便已過世。在布拉德福德的引領下,殖民地從最初無可取代的社區經濟向私有化制度轉變,農作物收成在此期間大幅提升。他的日記也以《普利茅斯種植園》(Of Plymouth Plantation)為題出版,是了解朝聖者日常生活的主要信息來源。[3][4]

20世紀20年代時,美國紀念幣尚不經政府銷售,而是國會授權某個機構獨家擁有以面值從美國鑄幣局買下硬幣,然後自行決定是否加價向公眾轉售的權力[5][6]。以朝聖者三百周年半美元為例,國會雖未在法案中明確寫出名號[7],但實際獲得授權的組織是朝聖者三百周年委員會,硬幣發行收益需用於朝聖者抵達新大陸三百周年的慶祝活動[8]

立法

[編輯]

1920年3月23日,馬薩諸塞州聯邦眾議員約瑟夫·沃爾什(Joseph Walsh)向眾議院遞交法案(編號H.R. 13227),建議發行朝聖者三百周年半美元[9],法案轉鑄幣和度量衡委員會審核。26日,委員會召開聽證會,首先審議的是之後為阿拉巴馬州百年紀念半美元授權的另一道法案。表決支持授權十萬枚半美元的阿拉巴馬州法案後,委員會繼續審核朝聖者半美元法案。印第安納州議員阿爾伯特·維斯塔Albert Vestal)是委員會主席,他曾於兩天前致信財政部長大衛·休斯頓David F. Houston),部長在回信中表示,財政部此前沒有對委員會批准的緬因州百年紀念幣提出異議,也不反對阿拉巴馬州紀念幣法案,但他擔心大量發行不同設計的紀念幣會助長偽造和欺詐。[10]

美國郵政部為三百周年紀念發行的兩美分郵票,繪有朝聖者登陸的情景。

沃爾什出席聽證會並告知委員會,國會此前已授權另一個委員會同州及地方當局合作,為計劃1920年12月舉行的五月花號登陸三百周年慶祝活動做準備,策劃工作也會在這年夏天開始。雖然馬薩諸塞州其他地方,甚至州外也會舉辦活動,但普利茅斯無疑是重中之重,普利茅斯岩Plymouth Rock)周邊地區的美化是前期準備的主要目標。該委員會曾建議發行紀念郵票並申請聯邦撥款,但看到鑄幣和度量衡委員會針對緬因州百年紀念半美元的報告後,沃爾什覺得也可以為五月花靠岸三百周年發行紀念幣。沃爾什議員還在聽證會上援引1893年的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為先例,當時國會就曾授權哥倫布半美元俄亥俄州議員威廉·艾伯特·阿什布魯克William A. Ashbrook)也在一邊幫腔,說1907年國會曾為詹姆斯鎮世界博覽會發行硬幣,不過歷史上其實沒這回事。沃爾什還表示,對朝聖者三百周年慶典感興趣的人很多,所以提出的授權發行量(50萬枚)也比阿拉巴馬州半美元多。他還建議由分別位於費城丹佛舊金山的全部三家鑄幣分局生產紀念幣,讓更多地方受益。阿什布魯克覺得50萬實在太多,建議降為30萬枚,沃爾什同意。密蘇里州議員威廉·萊斯特·納爾遜William L. Nelson)提議委員會批准修訂後的法案,委員會通過。[11]3月26日,維斯塔代表委員會發布報告,建議眾議院通過修訂後的法案[12]

美國郵政部為三百周年紀念發行的一美分郵票,繪有「五月花號」。

1920年4月21日,眾議院先後審議緬因州百年紀念、阿拉巴馬州百年紀念和朝聖者三百周年共三部紀念幣授權法案。議會考慮緬因州和阿拉巴馬州法案期間,俄亥俄州議員沃倫·加德Warren Gard)提出多個問題,但沒有表態反對任何法案[13]。議會開始審核朝聖者法案後,加德詢問沃爾什為什麼授權發行的半美元達50萬枚,遠超其他法案,沃爾什稱原因是這是三百周年紀念,而不是一百周年。加德又問,要是四百周年豈不是還要更多,沃爾什表示肯定。加德還向沃爾什和維斯塔提問,此時有多少半美元硬幣在市場流通,但兩人都答不上來。華盛頓州議員約翰·富蘭克林·米勒John Franklin Miller)詢問硬幣的紀念事宜究竟是朝聖者登陸普羅威斯頓,還是之後登陸普利茅斯,但沃爾什沒有給出確切答覆。印第安納州議員詹姆斯·鄧巴James W. Dunbar)指出,銀價漲幅顯著,鑄幣局的現金流可能會在生產這些紀念幣時耗盡,還問聯邦政府是否需要承擔任何開支。維斯塔回復稱所有耗費由馬薩諸塞州負責,然後提議通過委員會修正案把授權發行量從50萬減至30萬,此舉引來加德的注意並問起修改原因,回答是原本的法案把這裡印錯了。[13]沃爾什曾告知委員會,他覺得朝聖者三百周年比緬因州一百周年更重要,所以有意選擇50萬發行量[14]。加德詢問維斯塔提出的修正案是否有委員會認可,得到肯定答覆後,他又詢問朝聖者半美元的銷量是否會超過普通半美元流通幣,沃爾什對此回覆:「為什麼問這個?我覺得很可能吧,特別是在鱈魚角。」[15]加德表示希望夏天能去鱈魚角待幾天,維斯塔稱歡迎加德參加三個州的周年慶典併購買或花費半美元。接下來眾議院通過法案,沒有人提出異議。[15]

次日(4月22日),眾議院通過的法案抵達參議院並轉銀行和貨幣委員會審核[16]。4月28日,康涅狄格州議員喬治·佩恩·麥克林George P. McLean)同報參議院建議通過法案[17]。5月3日,麥克林提請參議院立即審議三項硬幣授權法案(即上文所述的緬因州、阿拉巴馬州和朝聖者三種紀念幣),擔心法案雖已列入當天的參議院議程,但可能無法達成,所以有必要採取緊急措施。猶他州議員里德·斯穆特Reed Smoot)反對麥克林的要求,因為斯穆特剛才就提議立即審議反傾銷貿易法案,但遭到科羅拉多州議員查爾斯·斯伯丁·托馬斯Charles S. Thomas)反對。不過斯穆特也表示,如果參議院到下午兩點還沒開始審議硬幣法案,那估計也不會有人再投反對票。[18]麥克林之後又一次提請議會先行審閱硬幣法案,堪薩斯州議員查爾斯·柯蒂斯詢問理由,麥克林回應稱三種硬幣都是針對某個周年紀念活動,需要儘快獲得授權並投產。最終三項法案都順利通過,沒有議員反對。[19]1920年5月12日,經伍德羅·威爾遜總統簽字,授權發行朝聖者半美元的法案成為法律正式生效[9]

準備

[編輯]
賽勒斯·達林1920年完成的威廉·布拉德福德總督像,朝聖者半美元也是由他設計。

賽勒斯·達林(Cyrus E. Dallin)是波士頓雕塑家,以創作美洲原住民及朝聖者關聯作品聞名[20][21]。受朝聖者三百周年委員會委託,他根據委員會提供的設計草圖製作三維石膏模型。紀念幣直到1920年5月12日才獲得授權,三百周年委員會又希望硬幣儘早面世,所以一直敦促達林趕工。[22]委員會聘請達林之舉顯然頗合美國美術委員會主席查爾斯·摩爾Charles Moore)的心意,他在寫給達林的信里就表現得十分愉悅[23]

1920年8月,達林完成模型,美術委員會將之轉交委員兼雕塑家詹姆斯·厄爾·弗雷澤James Earle Fraser)審核。弗雷澤覺得模型上的刻字太粗糙,他在寫給摩爾但沒有註明日期(估計是八月下旬)的信里對沒有時間修改模型表示遺憾。弗雷澤還建議今後鑄幣局留出三個月時間讓美術委員會考慮設計方案,委員會在9月3日會晤致信鑄幣局局長雷蒙德·貝克Raymond T. Baker)轉告弗雷澤的建議。[23]貝克沒有理會委員會的信,財政部隨後批准設計方案[8]

設計

[編輯]
奧古斯都·聖高登斯創作的清教徒雕像(局部)

硬幣正面是普利茅斯殖民地總督威廉·布拉德福德,他戴着帽子,手臂夾有聖經[21]。布拉德福德以虔誠着稱,半美元旨在描繪他冥想時的形象[24]。達林的石膏模型在書上有「HOLY BIBLE」(「聖經」)字樣,其他位置還有雕塑家的姓名首字母縮寫「CED」,但最終出產的紀念幣沒有上述內容[25]。布拉德福德的手肘下方有字母「D」,是設計師的姓氏首字母縮寫,從文字效果來看很可能是刻在出幣轂上,通常以這種方式刻上硬幣的字母都是代表不同鑄幣局的鑄幣標記,字母「D」就代表丹佛鑄幣局[22]。 錢幣學家安東尼·斯沃泰克(Anthony Swiatek)和沃爾特·布林Walter Breen)認為,布拉德福德的衣領很寬,類似清教徒的日常穿着,兩人還覺得帶有皺褶的領結不像那個時代朝聖者移民的裝束[26]。布拉德福德沒有畫像傳世,也沒有文獻詳細描述他的模樣,所以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半美元上他的肖像都純屬藝術創作[27]。雖然弗雷澤批評硬幣上的刻字太粗糙,但半美元尺寸很小,看上去不明顯[28]

半美元背面是全速前進的五月花號[27]。許多錢幣學作家重點關注船上採用的三角小帆,這種設計在五月花號航行的時代尚未面世[25][29][30]克萊爾·奧布里·休斯頓Clair Aubrey Huston)為朝聖者三百周年設計,1920年12月21日發行的一美分郵票上就沒有犯這樣的錯誤。此外,正面人物頭像右方有「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左側是鑄造年份「1921」(1920年版沒有標示年份),周圍有國名「UNITED•STATES•OF•AMERICA」(「美利堅合眾國」)和「PILGRIM·HALF•DOLLAR」(「朝聖者半美元」)環繞。[31]

美術史學家科尼利厄斯·弗繆爾Cornelius Vermeule)在美國錢幣和獎章主題著作中認為,朝聖者半美元堪稱「保守傳統的傑作」[32]。在他看來,達林描繪的布拉德福德受到奧古斯都·聖高登斯Augustus Saint-Gaudens)及其雕塑清教徒影響。弗繆爾還稱,與1892年喬治·托馬斯·摩根George T. Morgan)在哥倫布半美元上刻畫的聖瑪利亞號相比,達林的五月花號進步很大,而且預示着20世紀30年代會有更多紀念幣採用船作為主要設計元素(確知的至少有五款)。「從海浪上的船尾來看,朝聖者(半美元背面)的船着實令人欽佩。」[33]

生產、銷售和收藏

[編輯]
美國郵政部為三百周年紀念發行的五美分郵票,描繪簽署五月花號公約的情景

1920年10月,費城鑄幣局出產20萬零112枚朝聖者半美元,其中112枚由鑄幣局保留,等待來年美國化驗委員會的年度檢測。20萬枚紀念幣運抵波士頓國民肖馬特銀行後定價一美元公開發售,利潤歸三百周年委員會所有[29]。消費者可以在波士頓或普利茅斯任意銀行下單,斯沃泰克認為1920年版銷售非常成功,以致於三百周年委員會當時根本沒想過會需要向鑄幣局退貨。授權發行量還有十萬枚未交貨,委員會於1921年春向鑄幣局訂購,但此時銷量已開始下滑。第二批貨於七月生產,鑄幣局另鑄有53枚化驗用幣。這批半美元在正面布拉德福德肖像左側加刻發行年份「1921」,[21][25]以滿足《1873年鑄幣法案》中硬幣需刻上出產年份的要求[29]。美國不久進入經濟衰退,紀念幣銷量大減,兩批都有數萬枚庫存。最終三百周年委員會把4.8萬枚1920年版和八萬枚1921年版退回鑄幣局熔毀。[25]

隨着時間的推移,兩種年份的朝聖者半美元逐漸升值,這其中又以僅兩萬枚存世的1921年更加明顯。1936年紀念幣熱潮席捲美國期間,1920年版朝聖者半美元要價1.75美元,1921年版則要八美元。1980年美國再度迎來紀念幣熱潮後,1920年版漲至275美元,1921年版更達八百美元高位。[34]根據理查德·約曼Richard S. Yeoman)2015年豪華版的《美國錢幣指南手冊》(A Guide Book of United States Coins),1920年版如今價值在85至650美元範圍,1921年版則達到170至850美元,具體視成色而定。2014年,一枚成色根據謝爾頓硬幣分級標準判定基本完美的1920年版經拍賣以7344美元成交[35]

錢幣學作家兼錢幣經銷商昆汀·戴維·鮑爾斯Q. David Bowers)認為,朝聖者半美元是第一種為了讓收藏愛好者購買多枚硬幣集齊套裝而在不同年份生產的半美元紀念幣:

直到此時,針對收藏家的紀念幣宣傳還很少。錢幣學界在銷售總量所占比例還很小……1921年版朝聖者半美元的目標就是「拿下」收藏愛好者,正如(錢幣經銷商)麥克斯·梅爾所言,為迎合錢幣學家集齊套裝的欲望。言猶在耳,這年的局勢很快就變了,收藏愛好者自顧不暇,各自面對發行商的貪慾,1921年的阿拉巴馬和密蘇里州半美元都是明證。(錢幣學界的)純真年代至此劃上句點。[36]

參考資料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1.0 1.1 1.2 Slabaugh,第44頁.
  2. ^ 2.0 2.1 Flynn,第151頁.
  3. ^ Slabaugh,第44–45頁.
  4. ^ Flynn,第151–52頁.
  5. ^ Taxay,第v–vii頁.
  6. ^ Slabaugh,第3–5頁.
  7. ^ 美國聯邦公法第66–182號
  8. ^ 8.0 8.1 Flynn,第152頁.
  9. ^ 9.0 9.1 profile.
  10. ^ House hearings,第3–5頁.
  11. ^ House hearings,第5–9頁.
  12. ^ committeepass.
  13. ^ 13.0 13.1 1920 Congressional Record, Vol. 66, Page 5947–5950 (1920-04-21)需付費查閱
  14. ^ House hearings,第6–7頁.
  15. ^ 15.0 15.1 1920 Congressional Record, Vol. 66, Page 5950 (1920-04-21)需付費查閱
  16. ^ 1920 Congressional Record, Vol. 66, Page 5966 (1920-04-22)需付費查閱
  17. ^ 1920 Congressional Record, Vol. 66, Page 6202 (1920-04-28)需付費查閱
  18. ^ 1920 Congressional Record, Vol. 66, Page 6443 (1920-05-03)需付費查閱
  19. ^ 1920 Congressional Record, Vol. 66, Page 6454 (1920-05-03)需付費查閱
  20. ^ Bowers,第141頁.
  21. ^ 21.0 21.1 21.2 Slabaugh,第43頁.
  22. ^ 22.0 22.1 Bowers,第142頁.
  23. ^ 23.0 23.1 Taxay,第48–51頁.
  24. ^ Vermeule,第161頁.
  25. ^ 25.0 25.1 25.2 25.3 Swiatek,第115頁.
  26. ^ Swiatek & Breen,第209, 211頁.
  27. ^ 27.0 27.1 Bowers,第144頁.
  28. ^ Taxay,第51頁.
  29. ^ 29.0 29.1 29.2 Swiatek & Breen,第211頁.
  30. ^ Taxay,第49頁.
  31. ^ Swiatek & Breen,第211, 213頁.
  32. ^ Vermeule,第160頁.
  33. ^ Vermeule,第161–62頁.
  34. ^ Bowers,第144–45頁.
  35. ^ Yeoman,第1125–26頁.
  36. ^ Bowers,第146頁.

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