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李延禧 (臺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延禧
出生1883年7月12日
 大清福建省臺北府大稻埕
逝世1959年9月8日(76歲)
 中國河北省天津市
職業企業家
活躍時期 日治臺灣
信仰基督新教
配偶李百合子

李延禧(1883年7月12日—1959年9月8日),臺北大稻埕人,李景盛與陳款次子、李春生孫。李延禧為臺灣最早的留日、留美學生,日治時期重要的臺灣金融界先驅。[1]

出身

[編輯]

1883年7月12日,李延禧生於臺北大稻埕,為家中次子,祖父李春生是一名基督徒,通英文,以買辦身分自廈門來臺,引進福建安溪茶種,並以販賣烏龍茶至美國致富,有「臺灣烏龍茶之父」[2]之譽,是當時全島著名的紳商;父親李景盛(李春生長子)亦為買辦,襄理家族事業。在李延禧的成長階段,家族正好經歷了臺灣從清領時期到日治時期的時代轉變,祖父李春生在1895年乙未鼎革之際,為保全臺北城的治安作出了貢獻,成為深受日方信任的臺灣人代表,獲明治天皇頒單光旭日章、敘勳六等,並與長子李景盛一同獲臺灣總督頒紳章。

新高銀行行徽

留學日本、美國

[編輯]

1896年李春生東遊日本時,隨行的有三個孫子與三個親友子弟,其中一人即是李延禧,當時14歲的李延禧一行六人被送往基督教明治學院就讀,為第二批臺灣小留學生。1905年李延禧於明治學院普通學部(中學部)畢業後,赴美就讀紐約大學,為首位留學美國的臺灣人。[3]1910年取得商科學士,同年入學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研究所,1911年歸臺。同年李延禧在《臺灣日日新報》刊登了〈外遊十四年〉一文,講述了其在日本、美國留學的經歷,在他抵達基隆港見到迎接他的管家時,他甚至一度忘記臺語該怎麼回覆。

新高銀行時期的李延禧

創辦新高銀行

[編輯]

回臺後,1915年李延禧協助父親李景盛,糾集大稻埕的商人陳朝駿等,成立以茶葉融資為主的銀行,並命名為新高銀行,由李延禧擔任常務取締役,1922年李景盛過世後,改任頭取。新高銀行創辦之初,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好景氣,業務急速膨脹,資本金由最初的50萬日圓逐步增資到200萬、800萬日圓,經營範圍更擴大到華南和南洋一帶,但隨著戰爭結束所帶來的景氣反轉,新高銀行承擔了過多的呆帳,以至於不得不在1923年併入臺灣商工銀行(現今第一商業銀行),李延禧也因此改任副頭取,但隨著臺灣商工銀行的減資,李延禧的股份也因此縮水,甚至辭去了僅擔任一年的副頭取職務。

創辦大成火災海上保險公司

[編輯]
大成火災海上保險公司創辦人李延禧(左)與益子逞輔(右)

1919年,李延禧的好友益子逞輔[4]向其提議設立保險公司的構想,獲得李延禧的支持,並且在李延禧的主導下,大成火災海上保險株式會社於隔年成立,資本金500萬日圓,囊括了當時全島各地的著名紳商,臺灣五大家族均參與其中;李延禧在公司成立後,推舉其父親李景盛擔任社長、兄長李延齡擔任取締役,直到1923年才取代其兄長擔任取締役,後改任監察役,乃至常任監察役,直至終戰。[5]大成火災海上保險株式會社也是李延禧擔任役職最久的公司,從大正12年至昭和19年共任職21年。其他還有建昌興業株式會社取締役、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監察役職務。 在公職方面,大正十年(1921年)6月臺灣總督府評議會成立,李延禧被推選為總督府評議會評議員,李延禧與黃欣為當時唯二受過新式教育的臺灣本島人會員。[6]:175直到1924年遷居日本東京為止。[7]

第二代昭和時期大成火災海上保險公司臺北總公司
第三代昭和時期大成火災海上保險公司臺北總公司

遷居東京

[編輯]

1923年與三好百合子結婚(好友三好重彥之女、大審院院長、貴族院議員三好退藏日語三好退蔵孫女),1924年祖父李春生過世,李延禧同時也辭去臺灣商工銀行副頭取的職務,1927年移居東京澀谷。1937年與三好百合子離異。 移居日本後,雖然在財力上已大不如前,李延禧仍然十分照顧當時在日本的臺灣留學生,著名者如朱昭陽魏火曜藍敏等,在其訪問紀錄中,均提及了李延禧的照顧,李延禧定期會招待臺灣留學生到家中作客,其穿著與言行如同英國紳士,為一深受臺灣青年敬重的長輩。

臺灣工商銀行時期

[編輯]

1945年,在歷經了美軍的轟炸後,李延禧在日本迎來了終戰,在新的政治局勢下,原本的臺灣商工銀行於1947年改組為臺灣工商銀行(1949年又更名為臺灣第一商業銀行),李延禧獲選為戰後第一任常任監察人(民股),並於1946年返臺,但隨著二二八事件的發生,李延禧對於臺灣的政局逐漸從希望轉為失望,1947年底便返回東京。1950年李延禧遭國民黨政府宣判為叛亂犯,並沒收其在臺灣的大部分財產,李延禧受此打擊,不久便因腦中風而長期臥病不起,生活逐漸陷入困頓。1956年,李延禧的長子李泰然將其父帶往天津新華醫院就醫,1959年9月8日病逝,享壽76歲。身後,李延禧的墓地設於臺灣龍巖及北京萬安公墓。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陳俊宏. 〈「台灣史話」:李春生、李延禧與第一銀行〉. 《臺北文獻》. 2000, (直字第134期): 203-229. 
  2. ^ 杜聰明. 〈臺省茶葉之父—李春生的生平〉. 《臺灣新聞報》. 1963. 
  3. ^ 洪德青. 明明是光榮出洋讀書,他卻偷偷改名......日治時期,那些美國台灣留學生的故事.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 [2019-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8). 
  4. ^ 人物評論社. 《財界闘将伝》. 1938: 35. 
  5. ^ 株式會社保険研究所. 《日本保険業史・会社編(上巻)》. 1980: 1122. 
  6. ^ 吳文星著. 《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 2012年2月初版三刷. ISBN 978-957-11-5152-6. 
  7. ^ 李延禧. 〈履歷書〉.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 1925.